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乌拉尔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景文 《地质论评》2000,46(6):604,615
作为国际对比IGCP373项目副组长,有幸参加了该项目每年度举行一次的野外考察及研讨会。今年,项目的第四次研讨会于7月18日至30日在俄罗斯乌拉尔南部举行,考察了北至叶卡捷林堡(Ekaterinbufg),南抵与哈萨克斯坦毗邻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Mapnitogorsk),南北长达550km的乌拉尔地区。俄罗斯、英国、中国、德国、美国、瑞士、日本和哈  相似文献   

2.
3.
四川省老科协地学分会为贯彻“两会”精神 ,组织了部分地质、水文老专家于 2 0 0 0年 3月2 1日赴岷江紫坪铺水利工程现场进行了考察 ,并听取了水电地勘一处的同仁对前期工作的介绍。最后对该工程提出了值得重视和应进一步认真处置的问题。紫坪铺水利工作是集“防洪、农灌、供水、发电、养殖”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可解决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遗留的只调不蓄的弊端。随着“都灌区”扩大 ,城市供水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城市污染日趋加剧和城市环境水源极度匮乏。早日开发紫坪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供水及“府南河工程”冲污排…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板溪群现场考察会考察纪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狼山又称紫琅山,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城南约六公里的长江北岸江畔。它由狼山、剑山、军山、马鞍山、黄泥山五个山体组成。为长江北岸唯一的沿江岛山群。其中狼山为最高,海拨108米。狼山山水相依,孤峰独立,势若天柱,松岗柏岭,层峦挺拨,风光绚丽,是苏北平原上著名的风景区和游览胜地。每年,不知有多少地质旅游者慕名而来,观尝和领略这里的山水和园林苑景。  相似文献   

6.
应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矿山、地质及冶金专业工程师技术员联合会所属南斯拉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委员会的邀请,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家代表团于1978年4月13日离开北京,前往贝尔格莱德参加“南斯拉夫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第五届  相似文献   

7.
《铀矿地质》1997,13(5):317-319
赴美国遥感考察遥感技术在“六五”、“七五”及“八五”期间都被列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目前,国家科委又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列为“九五”重中之重的科技攻关项目。90年代,遥感技术进入了以高分辨率成像光谱和多参数成像雷达为代表的新的...  相似文献   

8.
费琪 《地质科技情报》1991,10(2):97-100
本文是对夏威夷地区 O′ahu.Maui及Hawaii岛的实地考察报告.位于岛链最东南端的大岛上的Hawaii火山至今仍在喷发,景象极其状观.现代活火山及各种伴随的地质现象,是当今地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它既给人类带来各种自然灾害,但也为板块运动的研究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相似文献   

9.
横断山冰川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冰川冻土研究室组成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冰川组,围绕研究横断山区现代冰川之基本特征,先后有三十多名冰川工作者,自1981年6月至1983年8月,对横断山区的玉龙山、白芒雪山、梅丽雪山、雪宝顶、雀儿山等山脉的现代冰川进行了考察。考察项目有冰川、冻  相似文献   

10.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北部,北临地中海,领士面积为238万多平方公里,为非洲的第二大国。在地理上分为三大区:(1)北部地中海平原区,属农业区,为一些现代的碎屑沉积;(1)中部高原区,即阿特拉斯和阿特拉斯-撒哈拉山区。海拔都在800米以上,为畜牧区,广见沉积岩出露;(3)南部沙漠区,面积约占全国领土85%,属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沙漠区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几被黄沙覆盖,没有基岩露头,主要由内陆盆地组成;南部为阿哈加尔(AHAGGAR)高原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左右,其  相似文献   

11.
海冰韧脆转变特性的宏微观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冰荷载是寒区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的控制荷载。海冰强度研究是确定冰荷载的基础。从宏微观结合的角度研究海冰强度特性,通过对海冰韧脆转变的微观机制分析,给出了微裂纹形成机制和扩同制;通过对Rice-Thomson模型的分析,得出了韧-脆转变的判据;最后进行了韧脆转变区的强度计算。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海冰弯曲强度的试验测试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渤海冰区油气开发中,海冰物理力学性质对海洋结构设计、海冰动力学过程均有重要影响.目前,随着渤海冰区锥体海洋平台的增加,对海冰弯曲强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环渤海沿岸9个测点的海冰弯曲强度进行了现场和室内测试,同时对影响海冰弯曲强度的海冰盐度、温度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莱州湾、辽东湾西岸和辽东湾东岸等不同测点海冰弯曲强度的...  相似文献   

13.
极地海冰的研究及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极地海冰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影响大洋表面的辐射平衡、物质平衡、能量平衡以及大洋温、盐流的形成和循环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从最初研究极地海冰的强度和承载力到目前海/冰/气相互作用全球气候耦合模型的建立,使海冰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结合起来.这些研究领域主要有:海冰及其表层雪的物理特性和过程、海冰区域生态特征、海冰区与气候相关的反照率和物质平衡研究以及海冰气候耦合模型等大的领域.模拟显示,21世纪因为全球变暖,南北极海冰都将减少.海冰和全球气候系统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极地海冰的厚度季节性区域性分布问题、极地海冰边界及范围变化趋势问题、生消关键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问题、冰间湖的作用以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宋卫东  宁建国 《冰川冻土》2003,25(3):351-354
将海冰作为浮在海水上的半无限大的平板,将海水的浮力作为弹性地基,把海冰与桩柱的作用力看作为集中力,海冰的破坏看作为集中力作用下的平板失稳问题,给出了冰排在集中力作用下的压曲微分方程,数值计算结果给出了海冰在桩柱作用下的临界载荷的表达式,为海洋结构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全球冰-海洋耦合模式的海冰模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分量 ,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 ,直接影响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 ,对气候及其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文中依据冰、海洋间的热力、动力耦合相互作用 ,改进冰海洋热力耦合方案 ,利用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 30层海洋模式和基于Flato空化流体流变学的海冰动力模式和Hibler表面热收支平衡的零层海冰热力模式 ,建立全球冰海洋耦合模式。利用大气月平均气候资料 ,利用冰海洋耦合模式对全球海冰的分布及其季节性变化、海冰漂移进行了耦合模拟和分析。模拟的南半球海冰分布及季节变化与实际分析资料非常接近 ,比 2 0层冰海洋耦合模式的结果有显著改进。北半球海冰范围偏小 ,但季节变化的量值与实际相当一致。模拟的海冰速度场反映了南、北半球海冰漂移的主要特征 ,如北极的穿极漂流和南大洋的绕极环流等。对海冰密集度的分析表明 ,模拟结果得以改进原因在于改进的冰海洋热力耦合方案增强了融冰期冰海洋耦合系统海洋热通量增加—密集度减小—能量收支增加的正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的海冰热力-动力数值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海冰热力因素对其厚度、密集度的影响,在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SPH)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海冰热力-动力数值模式。该模式既解决了传统欧拉有限差分法和质点网格法存在的数值扩散问题,同时弥补了光滑质点动力学海冰动力模式未考虑热力因素的不足,具有精确模拟冰缘线运动、计算精度高等优点。首先介绍了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并对海冰生消的热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将影响冰厚和密集度的热力因素引入到光滑质点流体动力学的海冰动力模式中,得到该热力-动力模式的控制方程。应用该数值模式对渤海海冰进行了48 h数值模拟,得到了海冰厚度和速度矢量的分布规律;对JZ20-2海域的海冰厚度、冰内温度场分布以及热力因素的变化特性进行了讨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数值模式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渤海海冰数值模拟,是一种有效的海冰数值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围压下冻结黄土胶结行为的离散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冻土中冰的胶结作用在冻土力学性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在三维离散元法中,采用黏结发生在有限范围内的模型来考虑冰的胶结作用,对不同围压下冻结黄土的胶结行为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和较好;颗粒接触刚度、平行黏结刚度和强度均随着围压增大而线性增大,但摩擦系数随围压增大而减小;力链、位移和孔隙率与围压的响应关系呈现出统一性。同时,也分析了冰胶结作用影响下的冻土细观变化与宏观力学行为之间的响应关系。这对于促进离散元法在冻土领域内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rmodynamic growth or melt and mechanical redistribution due to lead opening or ridge formation shape th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Arctic ice cover and impact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pack ice. Specifically,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of ice are not isotropic but vary with the thickness and lead orientation. To reflect these facts, we develop an anisotropic, elastic‐decohesive constitutive model for sea ice together with a model to describe an oriented,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The tight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th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is an improvement over a previous model that only depended on the average ice thickness. The model describes mechanical responses anisotropically in both the elastic and failure regimes. In the elastic regime,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implicitly reflects strong and weak directions of the pack ice depending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in ice (including open water) and thicker ice (e.g., multi‐year ice or ridges). In the failure regime, the model predicts both failure initiation and the lead orientation. Evolution from initial failure to complete failure when traction‐free crack surfaces are formed is also modeled. Crack or lead width is determined during the evolution. Various examples of failure surfaces are presented to describe the behavior of modeled ice when the thickness distribution varies. The model predictions are also illustrated an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modeling efforts by examining regions of ice under idealized loading. Copyright © 201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渤海海冰动力学中的粘弹塑性本构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粘塑性海冰本构模型的基础上,将Kelvin-Voigt粘弹性本构理论引入到海冰动力学中,进而建立了粘弹塑性海冰本构模型.该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渤海海冰在小应变和小应变率条件下的粘弹性力学行为,同时还考虑了大应变率下的海冰粘塑性力学行为.对渤海辽东湾海冰进行了48h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粘弹塑性海冰本构方程较Hibler的粘塑性本构模型可更好地处理渤海的冰间相互作用,提高海冰数值模拟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0.
青藏冻结粉土与混凝土基础接触面本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盛时  董兰凤  温智  俞祁浩 《岩土力学》2014,35(6):1629-1633
土冻结过程中,冰胶结作用使周围土体颗粒与建(构)筑物基础联成一体,这种胶结力称为土与基础间的冻结强度,通常采用冻土沿物体(例如基础材料)表面的剪切强度来度量。因而,冻土与基础接触面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其强度特征是确定冻土区基础工程承载力、抗拔性能和分析构筑物与冻土相互作用的基础和关键。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实际,通过大量的冻结粉土与混凝土基础接触面剪切试验,总结了冻土接触面的基本力学特征和受力变形规律。根据获取的剪应力-位移曲线和冻结粉土接触面强度变化规律,利用标准本构模型建模方法,建立了冻结粉土接触面应力-位移-温度本构方程。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温度冻结粉土接触面应力-位移变化规律,并为冻土区构筑物受力和变形数值计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