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利用遥感资料进行流域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评价的方法。利用遥感图像分析了流域下垫面结构,建立了适于遥感资料的下垫面分类系统,提出了以流域景观特征值为参数的流域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式。根据遥感资料和该模式,分别计算了验证流域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资源,其相对误差分别为4.3%和5.1%;年径流计算相对误差8.8%,并获得了该流域水资源分布图。为利用遥感资料推求水资源,特别是浅层地下水资源及其在时、空上的分布,提供了新的方法,可作为无资料地区水资源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长沙市1972年以来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以及地形图资料,采用图像处理和人机交互式解译信息提取方法,获得了10个不同时期城市发展规模及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分布规律,建立长沙市城市扩展数学模型,对城市发展和土地减少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且对长沙市国民经济发展和制约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武汉市地理国情数据,围绕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问题,研究建立了一套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首先,根据土地利用功能进行"三生用地空间"划分,将市、区有关经济统计指标按街道进行了尺度下推;其次,在分析评价适宜建设开发用地、已利用建设用地、可开发用地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地资源承载状态的综合评价;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口、经济、交通因素对土地资源承载状态的影响。该方法将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由传统的人口承载力测算转换为开发建设状态评价,不仅为城市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也为制定精细化和差异化的城市建设用地资源配置和调控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MODIS数据的环北京地区土地资源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霞  王静  刘正军 《测绘科学》2007,32(6):132-134
本文基于MODIS 16天合成的NDVI时间序列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首先用PCA方法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信息增强与压缩处理,结合LST数据、DEM数据及降雨温度数据,利用模糊K-均值非监督分类法,进行环北京地区的土地覆盖分类,得到土地资源现状情况。然后利用变化矢量(CVA)分析方法对环北京地区的土地利用及植被覆盖的多年变化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ODIS数据能很好的应用于大范围的土地资源监测中,并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Landsat TM和CBERS-02B图像为遥感数据源,运用RS与GIS技术,对遥感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流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汉寿县三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增强影像的可识别性。在野外调查和室内判别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解译标志,采用机助目视解译方法,建立了1994年、2003年及2008年汉寿县土地覆盖数据库,提取并分析汉寿县土地覆盖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日益加剧,土地资源环境已逐渐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荣成市土地资源环境要素,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对土地资源进行基础性评价,在GIS技术支持下计算各项指标分值,并得出承载状态压力指数;在基础性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生态条件与环境质量进行修正性评价。结果显示,荣成市土地资源环境基础性评价为可载,基于水资源系统的综合承载状态为临界,基于生态条件与环境质量系统的综合承载状态为可载。  相似文献   

7.
利用Landsat(TM/ETM)遥感图像,对安徽省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基本掌握了安徽省各类土地面积与分布特征,对土地资源做出相应评价,对今后的土地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Visual Basic和MapInfo集成开发技术开发了C/S模式的基于GIS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系统的设计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建立了耕地信息数据库和包括属性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管理、辅助分析管理、系统维护管理等4个模块的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耕地资源数据的图文一体化管理,可满足对土地数据的查询和分析要求,并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标 题作者期 页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库建设土地利用动态管理信息的采集、分析 和建库李 黎 ,等 1— 62遥感图像融合技术及其在更新GIS数据 库中的应用王洪华 ,等 2— 11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 1∶2 5万地形图数据 挖掘杨洪泉 ,等 2— 14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之间的数据互 操作研究刘晓艳 ,等 2— 17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管理中 3S集成 的应用高秋华 ,等 2— 3 0武汉市投资环境评价支持系统 的建立文余源 ,等 2— 3 9城市公共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 方法初探黄 坚 ,等 2— 42运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基础地理数据的 转换胡玉华 3— 54…  相似文献   

10.
张朋  刘方坚  刘团结 《测绘科学》2010,35(1):116-118
航天线阵推扫CCD图像在获取、传输过程中存在图像模糊的现象,而MTF是评价CCD图像质量的最可靠指标。为了改善图像质量,通过分析影响MTF的主要因素,提出基于系统模型的MTF补偿方法:首先建立系统模型,提出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然后结合约束最小二乘算法复原图像。在仿真实验中,模拟图像的模糊和加噪过程,利用MTF模型复原图像,并评价MTF补偿图像质量,定量分析模型参数估计误差对图像复原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系统模型的MTF补偿方法能够有效而简便地复原图像,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1.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integrated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s (IMU) utiliz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sensors (MEMS) and GPS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n offline pre-defined Fuzzy model is employed to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The Fuzzy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position and velocity errors, which are the inputs to a Kalman Filter (KF) during GPS signal outages. The proposed model has been verified on real MEMS inertial data collected in a land vehicle test. A number of 30-s GPS outages were simulated during the data processing at different times and under different vehicle dynamics. Performance of the suggested Fuzzy model was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KF particularly during the simulated GPS outages.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Fuzzy model can efficiently compensate for GPS updates during short outages.  相似文献   

12.
The Application of BP Networks to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The back propagation (BP) model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 has many good qualities comparing with ordinary methods in land suitability evaluation.Through analyzing ordinary methods‘ limitations,some sticking points of BP model used in land evaluation,such as network structure,learning algorithm,etc.,are discussed in detail,The land evaluation of Qionghai city is used as a case study.Fuzzy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was also employed in this evaluation for validating and comparing.  相似文献   

13.
CBERS-02B星在轨测试数据国土资源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巴地球资源一号卫星02B星(CBERS-02B,以下简称为02B星)多光谱CCD数据和HR数据的2级产品为准,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的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结合多光谱CCD和HR数据的影像质量、波段配准、几何畸变以及制图能力,从国土资源日常性调查业务、行政性监管与执法职能出发,对02B星在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地质解译、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矿产资源开发状况调查与监测、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等领域的遥感应用特点、关注的地类与地质要素的差异等方面开展应用评价。对02B星CCD和HR数据的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的应用能力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该项研究对指导02B星数据的应用与后续星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北京市的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体系:制定了"先筛选,后评价"的建设用地评价思路和工作流程。建立了可利用建设用地筛选模型;在理论构建的基础上,综合利用GIS技术,开发建立了北京市土地资源和建设用地综合决策分析平台。研究发现只有保障了空间数据质量,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潜力评价的准确性和可持续性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为遥感影象的土地利用自动分类带来了很大困难。仅依靠传统的光谱统计分类方法,难以达到较高的分类精度。本文拟探讨在黄土丘陵区运用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建立区域数字地貌模型;并在模糊数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数字地貌模型对影象的分层分类结果进行修正和细化。研究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和机助制图比例尺。  相似文献   

16.
一种改进的多光谱影像模糊加权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光谱影像具有丰富的地物信息,利用多光谱影像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充分利用遥感影像为在大范围地区进行变化检测和土地利用分析作出应有的贡献。而模糊聚类更接近实际情况,能提高影像分类精度,缩短分类时间,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本文采用对多光谱影像先进行K-L变换去除了大量的冗余数据后,再进行改进的加权模糊聚类处理方法,取得了较理想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7.
遥感影像数据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具有多源、异构、海量、多时相的特点,在数据组织、存储、管理与服务方面具有特定的技术需求。本文针对国土资源遥感影像数据集中管理的情况下,结合数据中心在线、近线和离线的多级存储体系架构,提出了开展多源、异构影像数据分级存储与数据迁移规则的研究,依据影像数据的产品链与生命周期,提出了分级存储的原则、价值评估要素、分级存储的策略与方法,同时提出了基于不同级存储上影像数据之间的迁移规则,对于数据中心开展多源、异构、海量影像数据的高效组织、存储,降低影像数据的运维成本,提升影像数据的应用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中的地表覆盖成果作为重要的基础性空间数据,将发挥对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的基础支撑作用,其成果质量水平将影响各类自然资源统计、分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根据测绘重大工程质量控制实践,为确保最终成果质量,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成果质量评价标准,并开展全面、高效、准确的成果质量检查。本文深入分析了地理国情监测、国土调查等已开展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程中地表覆盖相关数据成果的质量特性,以及相关工程中地表覆盖成果质量评价标准、质量检查技术方法的现状及关键技术需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定量化指标评定法的地表覆盖成果质量评价技术方法,应用面向对象、深度学习等遥感影像智能信息提取技术辅助的地表覆盖分类精度质量检查技术方法,以及应用新型远程化、增强化外业调绘核查技术辅助的地表覆盖成果外业质量检查技术方法,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中地表覆盖成果质量控制的实施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着用地粗放的问题,导致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闲置与浪费现象,文章在国土资源部土地潜力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变定性评价为定量评价。通过构建土地潜力评价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抽取技术,搭建土地潜力评价的时间结构分异模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及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析导致土地潜力变化的主导因素,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高效益的分工与协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In the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develop a Cellular Automata (CA) model for simulating future urban growth of an Indian city. In the model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GIS were used to provide the empirical data about urban growth while Markov chain process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amount of land required for future urban use based on the empirical data.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MCE) technique was used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future urban growth potential and site attributes of a site. Finally using the CA model, land for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was spatially allocated based on the urban suitability image provided by MCE, neighbourhood information of a site and the amount of land predicted by Markov chain process. The model results were evaluated using Kappa Coefficient and future urban growth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calibrated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