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本文利用1961~2004年内江各区县气象资料,分析了我市不同季节干旱的特点、气候规律,进而探讨了形成不同季节干旱的主要成因以及严重干旱年的环流特征,提出了防御干旱或者解决干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陕西渭北东部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研究区域2001年NOAA-16卫星遥感资料和有关气象资料,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季节,使用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进行因子筛选,用选出的因子建立研究区域不同季节干旱遥感监测模型。用建立的模型对2002年该区春季干旱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模型土壤湿度监测结果与地面观测结果较为一致,模型对该区干旱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三种干旱指数对西南地区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1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160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计算了近61年西南地区18个气象站逐月M指数和季、半年和年尺度的逐月SPI和SPEI指数。参考过去该地区发生的干旱灾害历史资料,研究了三种指数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1)SPEI指数能抓住降水和蒸发这两个影响干旱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西南地区季、半年、年尺度的干旱有较好的表征能力;(2)SPI指数在分析西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时,对年尺度的干旱表征是适用的,对半年尺度的干旱也适用,但表征能力不及SPEI指数,对季节尺度的干旱,春、秋季是适用的;(3)M指数在分析西南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时,对年尺度的干旱,部分站点是适用的,对半年尺度的干旱,夏半年是适用的,对季节尺度的干旱,春、夏季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3—2021年江门市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17个区域自动气象站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应用标准降水蒸发指数(SPEI)分析该区域干旱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近19年来,江门市干旱整体有不明显的湿润趋势,年发生频率为31.6%,平均站次比为38.4%,平均强度值为0.7,发生干旱时,以全域性轻旱为主。空间分布上,干旱发生的频率较高,但强度较低且以轻旱为主。全市存在一致变旱或变涝的特征,易出现全域性的干旱或洪涝。(2)江门市除了夏季有微弱的干旱趋势外,其他季节都呈湿润趋势,冬季最为明显。各个季节干旱发生的频率都较高,发生干旱时覆盖的范围也较大,且多数为全域性或区域性干旱。各个季节的干旱强度也比较接近,都以轻旱为主。年尺度SPEI在江门地区的适用性表现优秀,能准确识别出5个干旱过程,但季节尺度SPEI适用性表现一般,仅识别出3个干旱过程。  相似文献   

5.
韩长春 《气象》1996,22(7):46-48
作者以淮阴市历年的雨涝,干旱实况为依据,参考农业,水利部门统计的受灾面积,防洪排涝能力,农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等因素,按季节分析雨涝,干旱灾害与雨量关系,确定年季不同级别的旱涝指标,其分析结论是40多年来旱涝灾年发生的频数超过正常年,且涝灾多于旱灾,重于旱灾,但秋旱多于秋涝。  相似文献   

6.
利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8个气象台站1960~2013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计算逐日CI干旱指数,按照干旱过程方法统计年、季的干旱天数及强度指数,运用趋势分析、M-K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湘西自治州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形的差异,湘西自治州年干旱强度、干旱天数、出现频率因季节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夏秋季干旱对年干旱的影响最大;干旱存在多个显著的活动周期,但不同季节也有所差异;年干旱变化有加强趋势,而春、夏季干旱也表现出加强趋势,仅冬季干旱略有减弱。M-K突变检验显示,年干旱有加强趋势,但未出现显著性突变;春、夏季干旱变化不存在突变;秋季,干旱强度经历了由明显偏弱到波动较大再转为偏强的突变过程,突变年份为1989年,而干旱天数经历了偏少到偏多的突变过程,突变年份为1970年;冬季干旱强度存在明显减弱的突变现象,突变年份为1989年。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1 ̄1991年500hPa高度场和海温场以及1980 ̄1991年TBB资料,采用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季风区季节转换在旱、涝年的不同特征。发现旱、涝年海温场分布型的不同及其形成的海气相互作用的差异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涝年季节北进较平缓,其脊线位置稳定在25°N左右,强度较强,从而导致夏季风雨带在江淮流域停滞,形成江淮洪涝。中还讨论了中南半岛对流和赤道干旱带的变化对江淮流域旱、涝的先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石河子地区位于不同海拔高度的3个观测站的降水资料,结果表明,石河子地区各地降水量分布不均,石河子年降水量最多,其次是炮台,最少是莫索湾。3站季节变化一致,均以春夏季降水量居多,约占全年63%,冬季降水量最少,约占全年的13%。降水量年际变化一致,70年代降水量偏少,80年代以后降水量偏多。出现丰水年和干旱年的降水趋势一致,且出现丰水或干旱时大面积发生的机率较大。  相似文献   

9.
华北东部地区干旱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夏洪星 《气象》1996,22(11):37-40
用1951-1990年降水怛资料,计算了我国华北东部地区的Z指数级别值,并分析该地区内干旱发生的气候规律。结果表明,该区干旱发生频繁且严重,有明显的季节和持续性特点,年代际变化大体上有20年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各地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的比值、干燥指数的计算,进一步说明干旱是昌吉州气候的基本属性;通过气象水旱年与水文丰枯年的对照,说明降水是表征气候干旱的主要气象要素;以降水为定标要素,划定6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干旱年;对历次出现的季节干旱,据其气温变化特征,进一步分析出各季干旱的若干类型和所属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