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台中星观测所使用的仪器是法国帕兰(Prin)厂出品的10厘米运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的时刻。观测结果的整理则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在观测每一颗星的时候,中星仪运转一次。即在星体中天前後,仪器顺放逆放各一次,借此消去视准差。所采用的星体中天时刻,对于天顶以南的星体,是在中天前后各取10个数值平均而得;天顶以北的星体(δ>31°11′),为消除因其速率缓慢所引起的误  相似文献   

2.
本台测时所用的仪器是帕兰(Prin)80毫米与100毫米蔡司(Zeiss No.14968)回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时刻.观测一般在世界时11~h—13~h 之间进行.每次观测的星数一般是10—12颗,天顶南北的星体约各占一半.观测结果的整理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 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观测者为  相似文献   

3.
本台测时所用的仪器是 No.1:帕兰(Prin)80毫米,与 No.2:100毫米蔡司(ZeissNo.14968)回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时刻.观测一般在世界时 11~h—13~h 之间进行.每次观测的星数一般是10—12颗,天顶南北的星体约各占一半.观测结果的整理采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 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观测者为龚惠人,罗定江,沈祖耀,苗永睿四人。中星仪所在经度帕兰为东经8~h  相似文献   

4.
本台测时所使用的仪器是帕蘭(Prin)80毫米迥转中星仪,并由超人差测微器与记时仪自动记录观测所得时刻。观测一般在世界时11~h—13~h之间进行。每次观测的星数一般是10—12颗,天顶南北的星体约各占一半。观测结果的整理则採用梅耶(Mayer)公式,恒星赤经以FK_3星表系统为根据。观测者为龔惠人、羅定江、沈祖耀三人。中星仪所在经度为束经8~h5~m42_(?)~s890。  相似文献   

5.
用运转中星仪测时,据梅耶(Mayer)公式,有式中 u:时钟改正量, α:所观测星的赤经, T:所记录的中天时刻, i:仪器的水平差, I:水平差的系数, k:仪器的方位角差, K:方位角差的系数, d:钟速差、光行差、接触条宽、以及其他系统差的订正。今根据徐家汇观象台自1952年11月至1954年2月共16个月间的观测数据,决定T与i的误差ε_т,ε_i,包括观测者(K),(S),(L)三人。徐台测时用口径80mm,焦距86cm的帕兰(Prin)中星仪,目镜放大率约100倍。所用接触测微器由马达带动,并用人手操纵。观测一般使用两具记  相似文献   

6.
陕西天文台光电中星仪所获光子计数观测资料,用九点最小二乘平滑的办法来预处理,用权函数与观测量卷积办法定出中天时刻的估计量。在星像轮廓函数及噪声分布函数均已知的条件下,得到中天时刻的最佳无偏估计。对一组星观测资料,用最佳无偏估计方法得到其测时平均内部精度为5ms。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在卯酉方向作转轴观测时,由于转轴前后的观测都是偏离于卯酉圈的观测,在仪器具有较大方位差,及一颗星从卯圈方向到酉圈方向观测过程中,存在水平差变化的情况下,转轴观测不能完全消除准直差,方位差的测定值需加几项二次项改正。文章中用给定的方位差及水平差变化对二次项改正作了数值估算,得出改正值与卯酉方向观测星的天顶距有关的结果,天顶距越小的星,改正值越大,天顶距大于40°的星,改正值可以忽略不计。文章还就卯酉方向观测时,周日光行差和蒙气差的影响作了估算,结果看出这两种影响都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在邦贝中星仪上进行。光电测微器由原接触测微器、光电检测器和伺服跟踪机构组成,能自动对准和跟踪星像。由穿孔纸带指令操纵机械传动装置执行:转置水平轴、安放望远镜天顶距和确定伺服电机跟踪每颗星的速度、操纵望远镜扫描来实现光电寻星和导星。用光电测微器记录星过时刻和实现观测自动化后,能从天文观测结果中消除人差和光电装置的迟滞差;减小大气抖动、天空背景和光电装置的噪音、导星和操作仪器引起的误差,提高测时的准确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9.
在天体测量学中,记时仪是重要的记录仪器之一。在实际的观测工作中,记时仪不但决定观测的工作量,也影响观测的质量。上海天文台的光电中星仪及丹容等高仪,原来使用的记时仪,维护工作量大,影响观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从1979年起,采用PMOS数字电路研制了中天时刻记录仪。经过一年多的使用,工作稳定可靠,经改进设计,又研制了用在半自动化光电中星仪上的ZP_5型中天时刻记录仪。同时,在丹容等高仪上设计,研制了ZA_6型等高时刻记录仪。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用改装后的中星仪,分别观测同一颗星过卯酉圈和子午圈的时刻,测定仪器绝对方位角的原理和试验结果.试验在云南天文台用蔡司中星仪进行,观测结果列在表1,试验表明方法是成功的。此法用在子午环上,可替代观测拱极星的方法来测定仪器的绝对方位角,从而避免观测拱极星的困难和因用方位标过渡引进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把中星仪改装成在子午方向和卯酉方向都可以观测的仪器后,进行了测定方位差的试验观测。本文给出了试验观测的初步结果。证明用一颗恒星通过仪器子午方向和卯酉方向的三个记录时刻,绝对测定仪器方位差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中星仪观测中自动放置天顶距的一种装置,一般可准确到±5′,偶然会有较大的偏差将造成光电导星的失误,则可通过自动寻星装置补救。文中主要叙述其电路原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编制子午初始星表的满星平差方法。即先把所有星的中天观测记录时刻作岁差、章动、光行差和自行的修正后,采用不同观测夜之间的共同星观测值作连接过渡,消除钟差变化的影响;都归算到年首附近某一夜晚相对于年首平位置的观测,再取多次观测的平均、直接解算出对年首平位置的改正值。这种方法不需要采用传统的连锁观测,也不需要在白天进行观测,并打破了定组观测的惯例。  相似文献   

14.
1963年用天津纬度站ZTL—180天顶仪作TD星表测定的同时,还对一批天顶星进行单星测纬工作。对这批资料处理给出赤纬改正和星表。其基本方法简述如下: 从Fk_4星表中选出167个纬度星对作“定标星对”,给出“定标星对的平滑纬度曲线”,从曲线上取平滑纬度值Φ_i为参考系统。各被测星(天顶星)纬度与Φ之差为赤纬改正。用这种“相对测定”法在同一部仪器上所得定标星对和被测星的纬度值中有同样的极和非极的纬度变化成份,因而被测星赤纬改正中的各种误差将会大大减弱。天顶星瞬间纬度公式完全可沿用星对瞬纬公式,只蒙气差一项不同。是用蒙气差而  相似文献   

15.
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仪器瞬时方位差方法的改进(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导出低纬子午环测定一颗星过卯酉、子午圈的记录时刻与瞬时方位差关系式的基础上,结合仪器在卯酉圈测定星对天顶距的方法,提出了既可以绝对测定瞬时方位差,又可以绝对测定定误差ε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继文章(Ⅰ)(绝对测定方位角)之后,叙述了用一颗恒星通过卯酉圈的观测记录时刻和中天时的天顶距测定值,,绝对确定度盘赤道点(或观测点的纬度值)的方法,并与传统的拱极星上、下中天观测方法作了比较。文章还就卯酉圈观测测定子午环绝对参数方法实施的可能性和适用的纬度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在光电等高仪和Danjon等高仪观测中,都要把多次记录时刻的平均值所对应的天顶距归算到过等高圈的天顶距,这是极为重要的一项系统改正。本文用一个公式表示等高观测中的这一项系统改正。众所周知,恒星的天顶距随时间的变化是不均匀的。换言之,天顶距的加速度不为零,因此,记录的平均时刻所对应的天顶距并不等于各记录时刻的天顶距的平均值。这二个值之间有一个差数,它随着方位的不同而不同,在等高观测的归算中必须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8.
在导出低纬子午环测定一颗星过卯酉、子午圈的记录时刻与瞬时方位差关系式的基础上,结合仪器在卯酉圈测定星对天顶距的方法[1],提出了既可以绝对测定瞬时方位差,又可以绝对测定定位误差ε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本台中星观测所使用的儀器是法國帕蘭(Prin)廠出品的80公厘迴轉中星儀,並由接觸测微器與記時儀自動記錄观測所得的時刻(测微器用馬達带動並由人手操縱).觀测結果的整理則採用梅耶(Mayer)公式,恆星赤經以FK_3系統為根據. 在觀测每一顆星的時候,中星儀迴轉一次:即在星體中天前後,儀器順放逆放各一次,籍此消除視準差.  相似文献   

20.
随着观测精度的提高,对仪器基墩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像子午环这类高精度的仪器。对于中星仪而言,其主要的仪器误差是水平差和方位差,其中最重要的是方位差,因为水平差是可以实时测定的。本文从分析中星仪的方位随温度的变化着手,研究引起其变化的内在原因,作为新子午环设计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