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资讯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启动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促进优秀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延续,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日前下发通知,决定开展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认定工作。通知要求,已开展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的省(区、市),申报的镇(村)必须是省(区、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并附公布文件;未开展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相似文献   

2.
为规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要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应单独编制,须划定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办法》将于2014年12月29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3.
殷小艳 《地质论评》2022,68(6):2073-2074
根据《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地质文化村(镇)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地质文化村(镇)星级评定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了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工作,经公示和复议,决定授予浙江省湖州市红里山山水平原地质文化村等8个村(镇)三星级地质文化村(镇),授予天津市蓟州区常州砂岩峰林地貌地质文化村等16个村(镇)挂牌筹建地质文化村(镇)。  相似文献   

4.
高梦瑶 《地质论评》2023,69(6):2419-2423
根据《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地质文化村(镇)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地质文化村(镇)星级评定标准(试行)》以及《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DD2019-10)》和《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和标识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中国地质学会组织了第三批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和天然富硒土地认定工作,决定授予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五星级地质文化村(镇),授予北京市房山区官地村等17个村(镇)三星级地质文化村(镇),授予北京市延庆区水泉子村等28个村(镇)挂牌筹建地质文化村(镇),认定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天然富硒地块等37个地块为天然富硒土地(名单详见附件)。  相似文献   

5.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草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勘察设计》2008,(3):50-5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批准、规划、保护和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国家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实行科学规划、保护为主、严格管理的方针.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保持和延续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前童镇位于浙江省宁海西南,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江南的小镇,宁静的美丽中叙说着历史的沧桑。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前童古镇独特的气息,因而前童被称之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br〉 前童,是一个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画,更是一段优美动人的江南丝竹小调。它以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及人才辈出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7.
评优     
《中国勘察设计》2007,(7):61-6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获得“2007SEE·TNC生态奖”;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揭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农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是指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个人投资或集资,进行各项非农业建设所使用的土地。主要包括:乡(镇)村公益事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以及农村居民住宅用地。  相似文献   

9.
<正>《“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护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是推动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是国家历史文化体系保护中的重要一环,健全保护体系和保护方法,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脉得以更好地保护发展。本文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为例,在深挖其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和整合现有历史文化遗存的基础上,基于全域保护的规划视角,构建包含保护要素、空间范围和遗产类型的全要素保护规划体系,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衔接,强化保护规划自身的指导约束作用,同时注重历史文化要素的空间落位和活化利用,形成保护与发展互促的模式,实现名镇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林才浩 《福建地质》2008,27(2):166-174
在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根据地质背景和地貌类型、土壤酸碱度和SiO2含量,将调查区划分为36个生态地球化学区,归纳了各区特征性的化学元素种类。为了正确评价各生态地球化学区的质量,分析了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地质背景,探讨了滨海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稻米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花岗岩低山丘陵区特别优良,重金属元素异常主要分布在河口平原,而在滨海沙地有害元素的生物有效性高。  相似文献   

11.
高峰 《河南地质》2011,(8):53-53
笔者近日在《中国国土资源报》上看到一篇题为《襄阳出台约谈问责办法——土地违法问题严重,党政干部一起问责》的报道,认为这样的做法才符合客观实际,公平、公正。仅就乡(镇)层面来讲,在乡(镇)是党的一元化领导,乡(镇)党委书记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大事小事都过手。乡(镇)政府是在乡(镇)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换言之,从狭隘的角度讲,乡(镇)长是在党委书记领导下开展工作的。  相似文献   

12.
殷小艳  张丽华 《地质论评》2021,67(4):67040917-67040917
正2021年7月7日,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首批地质文化村(镇)。根据《地质文化村(镇)建设工作指南(试行)》《地质文化村(镇)评审授牌和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地质文化村(镇)星级评定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由各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省级地质学会推荐,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业务指导下,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对首批申报地质文化村(镇)进行了评审和公示,决定授予浙江省嵊州市白雁坑地质文化村等8个村(镇)三星级地质文化村(镇),  相似文献   

13.
日前,开封县400余名乡(镇)组织委员、主管副乡(镇)长、国土所长及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参加了乡(镇)村干部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4.
关键词 历史建筑私人会所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商务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要求,自今年11月1日起,严禁在历史建筑、公园等公共资源中设立私人会所。  相似文献   

15.
一是完善预案,落实责任。及时编制出台《磐安县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磐安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磐安县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二是建立健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时调整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村级防灾应急与监测小组成员,完善县、镇(乡)、村三级“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三项制度;编制“磐安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单点防灾避险方案。制作防灾明白墙,发放防灾明白卡;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6.
《辽宁地质》2011,(7):53-53
近日,我国《海岛保护法》施行以来首部海岛名录《中国海岛(礁)名录》通过评审。《名录》通过对沿海11个省(区、市)海岛实地勘察并结合航空及卫星遥感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和资料编制而成。  相似文献   

17.
胡清清  杨晓霞 《地质论评》2024,70(1):277-286
地质文化村(镇)是地质文化科普的重要窗口,也是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的进一步评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我国50个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随机分布型;②各省(市、区)地质文化村(镇)数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呈“东多西少”格局;③地质文化村(镇)形成1个高密度核心区、2个次高密度集聚区、1条核心延长带;④影响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由特色地质资源、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3个一级指标构成,其中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对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影响最大且效果显著。在今后地质文化村(镇)的评定建设中,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的建设和申报;适当给予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倾斜;加大地质文化村(镇)宣传力度;充分发掘地质特色及民俗文化,加强地质文化村(镇)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胡清清  杨晓霞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03-2023040003
地质文化村(镇)是地质文化科普的重要窗口,也是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的进一步评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最邻近指数、不平衡指数、核密度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我国50个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地质文化村(镇)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随机分布型;②各省(市、区)地质文化村(镇)数量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衡,呈“东多西少”格局;③地质文化村(镇)形成1个高密度核心区、2个次高密度集聚区、1条核心延长带;④影响我国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格局的因素由特色地质资源、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3个一级指标构成,其中社会经济与人文资源对地质文化村(镇)空间分布影响最大且效果显著。在今后地质文化村(镇)的评定建设中,应加强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的建设和申报;适当给予中西部地区地质文化村(镇)评定倾斜;加大地质文化村(镇)宣传力度;充分发掘地质特色及民俗文化,加强地质文化村(镇)与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河南地质》2009,(7):12-12
2006年6月,为加强耕地保护体系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动态巡查责任制,我局在全县16个乡(镇)454个行政村聘请了454名政治觉悟高、文化素质好、能力强的土地协管员,在土地管理中起到了参谋员、信息员、土地纠纷调解员、法律法规宣传员、基本农田保护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恐龙研究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筱林 《世界地质》1998,17(1):8-21
中国恐龙研究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02 ̄1929),奠基阶段(1929 ̄1949)和发展阶段(1949 ̄1979)。从恐龙化石、恐龙蛋和恐龙足迹研究三个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恐龙研究历程。并对近20年来中国恐龙研究进展和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