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大队全面开展了科学实验活动。我们气象哨为落实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提供气象依据,促使我大队小麦产量不断提高。1974年亩产达到了802斤,一季过了长江。1975年亩产871斤,创造了历史上最高水平。广大干部和社员都满意地说:“气象哨不简单,能为革命管老天。科学种田来指导,生产一步一层天。” 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夺取小麦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前,俺大队都是根  相似文献   

2.
我们梅县丙村公社人和大队,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实行科学种田。在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成立了大队气象组,与公社气象哨一起,开展大寒露地育秧的农业气象试验。经过1970年以来5年的试验,证明大寒前后不仅可以培育壮秧,防止烂秧,而且“大寒秧”一般都能高产。到1974年,我们大队“大寒秧”的种植面积已达到早稻面积的40%,使全大队早稻平均亩产达到801斤,实现了一季跨《纲要》。 为什么要育大寒秧? 多年来,在早稻育秧过程中,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矛盾,一个是季节矛盾,一个是天气矛盾。过去,人和大队早稻习惯晚播,多数在惊蛰前后播种,这时气温已稳定通过12℃,很少出现烂秧。但是,由于播种较晚,成熟较迟,常常使晚稻抽穗期遇到寒露风危害,  相似文献   

3.
熊宏斌 《气象》1979,5(2):24-25
丽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云岭山脉的高原平坝之中。纬度为26°N多,海拔为二千三百多米。近年来,由于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和科学实验活动,丽江的冬小麦连年获得增产,尤其是丽江大研公社红卫大队红卫一队,连续三年夺得大面积高产。在200亩冬小麦中,1975年平均亩产634斤,1976年亩产960斤,  相似文献   

4.
《气象》1977,3(8):3-4
全国农业劳模、湖南桃源县庄家桥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光庆同志,今年已经72岁了。他继1974年提前一年实现“年满七十,粮过三千”的誓言以后,1976年他针对当地天气气候特点,进一步采取小麦移栽、四沟配套、薄片深耕、合理密植等一系列措施,使麦—稻—稻三熟制试验田又获得平均亩产3403.8斤  相似文献   

5.
1976年湖南省桃源县枫树公社庄家桥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光庆劳模种的4.3亩“友谊麦”田,平均亩产806.1斤,创造了我省小麦生产历史上的单产最高记录,比1975年平均亩产729斤增加77.1斤。在他所在的庄家桥大队117.2亩移栽小麦试验田,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6.
1984-1985年度,石河子58万亩冬春小麦平均亩产424斤(其中冬麦平均单产425斤,春麦平均单产422斤),比上一年的404斤增产20斤.这是自1979年以来石河子第七个丰收年.华侨农场24连750多亩,平均单产630斤;9连胡德仁包蛋麦103亩,以平均单产910斤夺魁.莫索湾去年春麦也获得了好收成.150团2万多亩春麦,平均单产550斤以上,最高的亩产达820斤.石河子1984-1985年度冬春小麦大面积高产从气象角度  相似文献   

7.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1975年全县种植36万多亩后季稻,平均亩产513斤,涌现了一批亩产较高的单位。据调查有26个大队亩产超过600斤,98个生产队亩产超过700斤。 后季稻生长发育是处在由高温到低温,日照由长变短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8.
一九七八年,我县小麦获得了亩产410斤的好收成。这是全县人民在县委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抓纲治国战略决策,向各种灾害性天气进行顽强斗争的结果。为了总结经验,特对一九七八年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鉴定如下: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1976,(7):3-4
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慈利县通津铺公社长峪铺大队广大贫下中农,认真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大队党支部书记黄炳秀同志的带领下,以大寨为榜样,改天换地,大闹旱粮生产革命,经过反复实践,终于闯出了一条旱粮增产的新路子——两季三熟,把过去全大队亩产只有二百来斤增产到一千二百多斤,  相似文献   

10.
我们锦州地区,无霜期短,种植农作物一茬有余,两茬不足。1974年,锦州市在八个县、区的山区、丘陵、平原、低洼等不同地形上引种门源小油菜,实行粮油复种,改革耕作制度,变一年一茬为一年两茬,获得初步成功。据统计,有78个单位试种门源小油菜1,123亩,平均亩产达到154斤,有的亩产超过200斤,个别地块折合单产为304斤。这是锦州地区农业发展史上一个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杨栩  陈斌  孟倩  申屠行钟 《浙江气象》2019,(1):15-20,48
选用1964—2013年我国中部地区112个气象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长江中游地区城市化对降水的可能影响。文中选定长江中部地区为背景区域,长江中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对比分析中部地区和长江中三角年降水变化趋势,发现:1)两个区域的年降水量都呈上升趋势,并且长江中三角降水量的增幅较背景地区大得多。2)两个地区季节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是春秋季降水减少,夏冬的降水增多。其中,春季长江中三角降水量减少的速度比较快,而在秋季则是背景区域降水量减少的要快。夏季长江中三角降水强度增加的速度较背景区域要更快。3)两个区域只有暴雨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均是增加的,而且长江中三角暴雨强度增加速度明显比背景区域快,因此暴雨降水强度增加是导致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这可能和城市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邵开启 《气象》1982,8(10):32-32
雎宁县种植棉花的历史比较长,但由于对本地气候特点掌握不好,所以产量一直是低而不稳,一般年份亩产只有几十斤,1979年平均亩产为46.7斤。而1980年,全县17万5千亩棉花,平均亩产超过了历史上最高的水平,达到了114斤,单产、总产、收购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1980年我县棉花生育期的气候条件并不好,从4  相似文献   

13.
《气象》1977,3(3):3-3
俺新城沟大队气象哨自1975年春建立以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气象站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为普及大寨县做贡献,使全大队科学种田的水平不断提高。粮油棉产量一年一大步,在过去被人称为“兔子不拉屎”的山岭薄地不断夺高产,粮食产量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亩产二、三百斤提高到1976年的七百斤,棉花由过去的亩产三十多斤皮棉,闯过了百斤大关,广大干部群众称赞说,产量大提高,有气象哨的一份功  相似文献   

14.
太康县1997年小麦丰收的气象条件分析刘学义郭魁英张玉莲(太康县气象局·475400)1997年太康县小麦获得丰收,除政策、管理因素外,也和小麦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不开。1小麦各生育阶段气象条件分析1.1播种~越冬前适时播种是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77,3(2):28-28
也虎桥公社阳山堡大队的胡家堡子炮群,十年驱云消雹,十年战胜冰雹灾害,根本原因是大队党支部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用毛泽东思想建设防雹阵地的结果。这里气候高寒阴湿,山大林多,过去历年遭受冰雹侵袭,长期影响着农业的丰收。1966年,全大队粮食亩产只有64斤。大队党支部在1967年建立了消雹炮点,进行人工消雹试验,冰雹灾害减轻了,粮食也增产了,为夺取农业丰收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6.
早地小麦(简称地麦)在我省比例较大,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三分之二。长期以来,地麦一直是在秋季播种,由于受冬春干旱和霜冻灾害的影响,往往造成产量不高不稳。近年来,广大群众和农业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把地麦秋播改为夏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我省小麦生产上的一项突破。从多点试验情况来看,平均亩产200斤,最高达到了400斤。我站试验结果是有效穗25万,千粒重35—41克,穗粒数16—  相似文献   

17.
富川县位于我区东北部,处在五岭山脉的萌诸岭和都庞岭之间,是北方冷空气进入广西的通道,素有“大风走廊”之称。一九七三年以来,富川县委逐步摸清本县低温冷害的规律,领导全县人民采取各种抗御措施,趋利避害,夺得了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平均每年增产百分之十五,亩产由一九七二年的五百六十三斤,增加到一九七八年的一千零七十斤,粮食总产比一九七二年增加百分之九十。  相似文献   

18.
大面积种植中稻,把中稻作为三熟制改制的中心环节来抓,这是我区耕作制度改革大见成效的一项有力措施。1977年我区种植35万多亩中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一批亩产超400斤的大队,超500斤的生产队,超700斤的高产田。事实证明,大力发展中稻,确实是巩固和发展多熟制,高速度发展我区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发挥中稻优势,本文拟从气候的角度,分析我区中稻高产的自然潜力。 我区中稻生产季节主要是在6—8月,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19.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湖南省桃源县枫树公社庄家桥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光庆同志,1974年种的五亩麦—稻—稻—年三熟试验田,平均亩产3129.4斤。他65岁时,曾向党组织表示要“年满七十,粮过三千”,即他满70岁时要达到亩产三千斤粮,结果他提前一年(即在1974年)实现了自己的誓言。1975年产量又有所提高,为革命作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我们吴家堡气象哨是一九七四年成立的,建在大队科研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推动下,三年多来,我们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努力办好气象哨,使气象工作在为农业生产和科研服务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一九七五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九百多斤,为国家贡献四十万九千五百多斤。一九七六年在长期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