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频激电法感应耦合的数值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吸收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针对均匀半空间情况下,对双频激电测量中的中梯装置电磁耦合规律与特点进行了研究和计算。在该数值的计算中:①以Maxwell方程为基础,从矢量势及边界条件出发,阐述了各向同性、线性均匀半空间时水平电偶极子源产生的谐变电磁场;②针对中间梯度常规测量装置中的平行线布线方式和共线(供电线呈“n”型)布线方式,推导了电磁感应耦合效应的具体计算公式,计算并分析了EM效应引起的视幅频率随供电极距、工作频率、大地电阻率和偏移距等因素的变化规律。最后,对这二种布线方式的电磁耦合效应进行了比较,平行线布线方式的电磁耦合效应比共线布线方式的电磁耦合效应强烈。  相似文献   

2.
双频激电电磁耦合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明海 《铀矿地质》1997,13(1):37-42
理论和实践证明,双频激电电磁耦合作用对测量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但仍极装置电磁耦合效应比中梯装置要小。因此,在野外施工中,最好采用偶极装置测量,以提高测量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介绍均匀大地条件下相位激电电磁耦合的正演方法,模拟计算了中梯和偶极—偶极装置下的电磁耦合响应;根据电磁耦合随频率变化的规律,提出了采用2个频率的相位值进行电磁耦合校正的方法;结合实例,分析了该去耦方法的有效性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用混合算法计算电偶源瞬变电磁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水平层状介质表面上垂直磁偶源瞬变电磁响应的计算公式出发,根据互换原理,得出目前常用的以电偶极源发射、在中垂线两侧张角为θ范围内用线圈测量感应电动势装置的正演计算公式,用M. M. Goldman提出的混合算法计算水平层状介质电偶极源的瞬变电磁响应,计算结果证明了混合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接地导线间的电磁耦合引起电阻率随频率变化,因此,不论是在频率域还是在时间域的激发极化测量中,它都是产生假异常的主要来源.对野外所遇到的电磁耦合影响作精确的定量估计,往往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简单情况(例如均匀半空间,或两层大地)下,对电磁耦合作出的估计将有助于正确解释激发极化异常. 按Sunde的理论,Madden和Cantwell曾讨论了在均匀半空间用偶极-偶极和施伦贝尔热(即不等距对称四极)几何排列作频率域测量时的电磁耦合影响.Millet计算了  相似文献   

6.
为消除激电测深中的电磁耦合干扰,根据频率域和时间域可相互转换的理论,采用静态IP和cole-cole参数的全波形IP、延时反演去耦方法,实现了快速去耦,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激电信息。以山东沂南金矿金场矿区等为例,对时间域激电测深数据进行了去耦前反演与去耦后反演,结果表明:对称四极装置和非常规电极排列的电磁耦合效应随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强,电磁耦合的影响深度大部分在时间域激电测深反演断面150 m以浅;非常规电极排列采用三极+四极+偶极混合共线装置,其产生的电磁耦合干扰明显大于对称四极装置和单极—偶极装置;非共线单极—偶极装置的时间域激电测深电磁耦合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以时间域中梯装置激发极化、偶极—偶极装置相位激电测深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内蒙古乌尼克吐铅锌矿试验结果为例,验证综合电法在寻找矽卡岩型铅锌矿床中的作用及找矿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激发极化普查测量中应注意供电电极与异常体之间相互关系,否则会产生虚假异常;在勘查区岩矿石电性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激发极化面积测量基本能够反映出异常源平面分布情况。在矿(体)与围岩之间的电阻率差异不明显的条件下,较相位激电测深,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基本能够推断出矿体的空间赋存位置。所以,时间域中梯装置激发极化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的电法组合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水平二层大地上偶极-偶极排列的电磁耦合(EM)相位频谱.认为影响二层大地EM谱性状的主要是电性参数μ2(相对导电率)和几何参数h1/a(盖层厚度/偶极距).在底层为高阻的二层大地上,具较强的EM效应,此时EM仅反映浅层;当底层为低阻时,EM可反映较深部电性体的分布.通过EM频谱和反演的参数规律分析,得出EM特征的变化可直接指示地下介质电阻率值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前言在用中间梯度装置作激发极化测量时,两供电电极的位置固定不动,其极距与所要探寻的矿体的埋深和大小相比是很大的.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激发矿体的电场保持不变,用移动的供电电极装置时所存在的电位变化影响可以消除.在这种情况下与地磁场中磁性体的情况类似,可以用基本的位场理论来研究.因两测量电极相距很近,所测电位近于水平面内的电位梯度.用中梯装置测得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利用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独特的优势,对其水平电场分量和垂直磁场分量在信号强度、探测精度以及探测范围上的差别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电性源瞬变电磁的水平电场和垂直磁场的计算公式,设计不同的地电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出水平电场分量响应极大值集中于发射源附近,离发射源越远(偏移距越大)信号强度就越低,其探测精度随着偏移距的增大而增大;垂直磁场分量响应值在早期段离发射源越远值越小,在晚期段离发射源越远响应值越大,其探测精度随着偏移距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分析水平电场分量和垂直磁场分量探测精度随偏移距的变化进而确定其探测范围:当偏移距大于目的层深度的4.134倍时,选取E_X分量更有利于对薄层的分辨,当偏移距小于目的层深度的4.134倍时,H_Z分量对薄层的分辨能力更好,当偏移距约等于目的层深度的4.134倍时,二者的分辨能力分量相当。在实际应用中通过测量水平电场分量和垂直磁场分量,进而综合分析,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