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岩浆熔体NBO/T值计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袁万明 《岩石学报》1990,6(3):72-77
本文提出了一种更切合实际的NBO/T值计算方法。挥发分对熔体结构影响较大,计算NBO/T值时必须予以考虑。岩浆岩是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逸失大量挥发分后冷却结晶的产物,需用热力学方法计算熔体的挥发组分特别是水的含量。水主要由OH~-对NBO/T值产生影响,提出了计算熔体X_(OH)和相应调整其他氧化物在熔体中含量的公式。对于H_2O、F、CO_2和P_2O_5如何参加计算的问题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袁万明 《现代地质》1993,7(2):169-177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被划分为拉斑玄武岩套、白榴玄武岩套和碱性玄武岩套,其中后者又分为内、中、外3个带。本文通过计算各岩套及岩带的NBO/T等熔体结构特征值,并结合地球物理场特征综合研究,认为各岩套及岩带熔体结构特征不仅有着明显差异,而且与地球物理场特征密切关联,其中NBO/T值与重力异常值呈负相关,与重力异常梯度和地壳厚度呈正相关。并且,产于深断裂带的玄武岩,其NBO/T值较大,而产于地台、地块的玄武岩,其NBO/T值较小。  相似文献   

3.
基性—超基性岩熔体结构对铜(镍)、金成矿作用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浆熔体结构与Cu、Au成矿作用有着密切联系,熔体结构特征可作为Cu、Au成矿的指示标志。本文基于72个不同类型基性—超基性杂岩样品的系统分析,探讨岩浆熔体结构与Cu-Au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认为基性—超基性杂岩熔体的NBO/T,NBO,M~(2+),FeO和MgO值愈高以及T,M~(3+),Fe_2O_3和CaO值愈低,则愈有利于Cu(Ni)矿化,反之则有利于Au矿化。基性—超基性熔体中的Cu离子主要占据八面体位置,而NBO/T,NBO和M~(2+)值愈高则八面体位置愈多,故有利于Cu的滞留富集,以致最终成矿。元素Au在基性—超基性熔体中主要以Au~+的形式存在,而Au~+主要与Fe~(3+)结合形成四面体结  相似文献   

4.
熔体结构对岩浆的物理和热力学性质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本文以镜泊湖全新世火山为例,讨论了熔体结构和某些火山喷发机制的关系。熔体结构的NBO/T值(每个四次配位阳离子所含有的非桥氧数)是基于岩浆的主要元素和挥发分含量的计算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NBO/T值越高的岩浆,喷发时溢流出的熔岩比例越高,熔岩流流动的距离越长,越有利于熔岩隧道的形成,H2O^ 和F也更富集。  相似文献   

5.
倪志耀 《矿物岩石》1992,12(3):104-107
火山岩中玻璃基质或细粒基质在淬火条件下形成,其熔体结构受淬火温压和熔体成分所控制。在已知熔体成分的条件下,淬火温压可根据熔体结构来确定。对于玄武质熔浆有NBO/T=0.098 57+2.77×10~(-4)T+9.13×10~(-10)p;对于粗面安山质熔浆有:NBO/T=-0.465 5+9.10×10~(-4)T+1.14×10~(-9);对于英安质熔浆有:NBO/T=-0.512 3+8.10×10~(-4)T+1.2×10~(-9)p。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花岗质熔体结构特征的角度,探讨了熔体成分与其产铀潜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熔体中的K,Na对铀富集的控制作用,八面体、四面体空隙和晶体场效应,O/Si比值对铀活动性的影响。讨论了决定熔体粘度的一些因素,提出了熔体相对粘度值的计算方法,结合实例介绍了熔体相对粘度值的意义及地质应用。总结了有利于产铀的熔体结构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7.
在他的专著《论岩浆熔体的粘度》中提出了计算岩浆熔体的粘度的半经验简易方法.该法与实验测定的精度相比,尚有误差.其方程式是:lg·η=(a-bK)10~3/4.576T-3.5+a(P总压-PH_2O)式中,η—粘度(泊);P—压力(MPa);T—温度(K);a= -5.02·10_(-4)MPa,对于“干的”熔体-1.2·10_(-3)MPa,对于不饱和水的熔体K—结构化学参数,熔体的结构比学参数K用下式计算:K=O_(-1)O_0=2(O-2M)/M×100式中,O_-—非桥氧;O~0—桥氧;O—熔体内氧的离子总和;M—成网阳离子(Si~(4+)、Al~(3+)、Fe~(3+)、P~(5+))的离子总和(单位均以moi计).参数K可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计算,例子见《岩浆熔体的粘度》.  相似文献   

8.
CaO-SiO_2-Fe-O体系熔馆体的温度-粘度关系已经确定,其数值可与那些组成中代替Si~(4十)的是Al~(3+)而不是Fe~(3+)的类似熔体对比.温度在液相线之上时,含铁熔体粘度的变化范围在5和15泊之间,作为Ca/Si、铁含量和温度(1400—1600℃)的函数,这些熔体粘滞流的活化能在8—50千卡/摩尔之间.与无铁熔体相比,当加入5%(重量)Fe_2O_3时,含铁熔体的粘度值明显增加,如继续加入三价铁就会引起这一趋势的逆转.恒温时,粘滞流的活化能随Fe~(3+)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当铁含量固定时,活化能则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已发表的CaO-Al_2O_3-SiO_2体系熔体的粘度数据表明,随Al_2O_3含量的增加,其粘度值持续增加.这些  相似文献   

9.
硅酸盐熔体和流体中金的性质及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浆演化过程中岩浆—流体阶段发生的相转变过程控制了元素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行为。作为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密切成因联系的金矿床,其在硅酸盐熔体和流体中的性状及两相间的分配行为是控制该类矿床成矿的重要物理化学因素。介绍了金在流体、熔体中的性状,论述了其在流体/硅酸盐熔体间的分配行为不仅受温度、压力、氧逸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还受流体组分(阴离子、阳离子)、熔体组成(Na2O+K2O/Al2O3,Na/K,SiO2,NBO/T)的制约;最后对目前实验研究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法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硅酸盐熔体的粘度、密度及其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粘度和密度是硅酸盐熔体的基本性质。文中概括地介绍了有关硅酸盐熔体的粘度和密度的基本意义、实测手段、影响因素以及由全岩化学成分计算熔体粘度和密度的方法;最后介绍了分异密度的概念,初步讨论了结晶分异过程中熔体密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锡在花岗质熔体和流体中的性质及分配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素在流/熔体间的交换、分配过程是岩浆热液矿床形成的重要环节,作为与岩浆活动有密切成因联系的典型矿种之一,锡在花岗质熔体和流体中的存在形式、分配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是认识其成矿机理的关键。锡在花岗质熔体和流体中的分配特征不仅受温度、压力、氧逸度等条件的制约,流体组成和熔体的NBO/T(非桥氧键/桥氧键)、碱含量、AlK/Al(总碱与铝含量比)也是制约锡分配行为的重要因素;挥发分F、Cl对锡在流体、熔体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高温硅酸盐熔体粘度与网络分数维值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温硅酸盐熔体粘度的估算一直是国际地学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研究了高温硅酸盐熔体网络分数维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估算熔体粘度的新模式 (简称 FD模式 ) ,阐明了熔体粘度值除了与温度成反比外,还与分子网络介观尺度的自相似比 ri 和分数维值 D相关,即与分子网络 (纳米尺度以上 )中的桥氧数 Ni成正比 (Ni∝ ) , 与单位硅氧四面体中的非桥氧数成反比.经对 4个硅酸盐系列高温熔体的粘度测定证实, FD模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且优于现今国际通用的 VTF模式.为探索岩浆迁移演化规律和完善新型低维材料的性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华北富磷碱性-偏碱性杂岩的岩浆成分和岩浆熔体结构对岩浆的含磷性和磷的富集起着控制作用。磷的富集作用发生在岩浆起源阶段和岩浆分异作用(岩浆不混溶作用、结晶分异作用)阶段。在这两个阶段的演化过程中,P_2O_5含量及其变化趋势严格受岩浆成分、熔体结构(如NBO/T,M/F)和α_(SiO_2)、μ_(K_2O)控制,表现为P_2O_5含量与SiO_2、K_2O、K_2O+Na_2O及CaO/(MgO+SiO_2)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岩浆作用的物理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略地介绍了80年代以来硅酸盐熔体及硅酸盐晶-液悬浮体的密度、粘度、熔体结构、流全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动向,及其对岩浆作用、岩浆运移、岩浆侵位机制的动力学约束条件,硅酸盐熔体的结构是制约熔粘度的主导因素,化学成分对熔体匠控制是通过改变熔体结构而实现的,粘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岩浆的迁移、侵痊和喷发方式。密度和浮力是岩浆上升侵位的重要约束,地壳是岩交涉升的一个密度过滤器岩浆最终由于浮和的消失而停止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一种计算NaAlSi3O8熔体粘度的理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永峰  赵永超 《岩石学报》1997,13(2):173-179
硅酸岩熔体的结构特征是制约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熔体结构的变异是其中粘流作用发生的原因,化学成分对熔体粘度的控制是通过改变熔体结构而实现的。SiO2熔体中仅存在Si-O键,而NaAl-Si3O8熔体中存在Si-O键,Al-O键和Na-O键,Na-O键在熔体结构中通过O与Si-O键相联结,并且使与之相联的Si-O键的键强变弱。因此,熔体结构单元中与Na-O键相联结的Si-O键最易断开,并因此导致流变作用的发生。文中计算了不同温度条件下NaAlSi3O8熔体中Si-O键的键强,以SiO2熔体中的Si-O键的键强和SiO2熔体的粘度为标准,建立了计算了NaAlSi3O8熔体粘度的理论模型,依此理论模型求得的熔体粘度在合理的地质温度范围内与实验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6.
硅酸盐熔体结构及水—熔体反应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铝硅酸盐熔体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总结:(1)熔体结构及其物理性质;(2)水-熔体反应机理;(3)熔体结构与压力的关系。熔体结构的变化是熔体粘度、密度、热膨胀性变化乃至粘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水与熔体的反应促使熔体粘度降低,不同的水溶解模式的建立是熔体结构研究深入的标志;压力对熔体结构的影响与温度和挥发份对它的影响大致相反,压力的增高使熔体结构产生加密效应,而温度的升高和挥发份  相似文献   

17.
在流纹质岩浆中,存在两种不混溶的熔体,一种熔体富SiO_2贫FeO,另一种则相反。从熔体结构的角度看,前一种熔体富桥氧,后者则富自由氧。水的解聚作用可以改变流纹质岩浆的结构,即降低它的聚合程度,因此,含水流纹岩浆的粘度低于玄武岩浆的粘度,从而使流纹岩中流纹构造发育。 实际工作中应避免混淆流纹岩与酸性熔结凝灰岩。  相似文献   

18.
硅酸盐岩浆的Fe^3+—Fe^2+平衡与氧逸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是硅酸盐岩浆中唯一呈两种价态存在的主要元素.岩浆中Fe~(3+)——Fe~(2+)的平街不仅显著地影响岩浆结晶作用的趋势,而且由于Fe~(3+)和Fe~(2+)在熔体相中具有不同的结构作用,从而影响熔体的性质,如密度和粘度等.氧是岩浆中具有相当化学活动性的组分.岩浆演化过程中氧逸度的变化明显地影响岩浆的结构、流变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对岩浆中Fe~(3+)——Fe~(2+)平衡的研究,可以获得有关氧逸度变化的信息,因而具有重要的岩石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谭劲  王卫锋等 《岩石学报》2003,19(1):120-124
通过高温熔融,对同结线附近一系列硅酸盐熔体进行淬冷或不同速度冷却,实验获得的样品经过显微拉曼光谱分析,对比研究了AbxAnxDiy系列熔体在不同结线附近熔体结构跨相区变化情况,以及析出晶体对相应熔体结构的继承特点,熔体结构单元相对含量,在相界线两侧有某种程度的突变,熔体结构的变化对熔体的粘度,密度影响不同,拉曼光谱检测显示,硅酸盐玻璃的结构对降温速度变化不敏感,晶体对其相应熔体结构的部分继承作用,可能意味着晶体生长单元与熔体结构单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岩石的物理性质(弹性、电性等)明显受熔体连通性的制约.因此,研究熔体分布对理解深部地质作用、理解地球物理资料具有特殊意义.于高温高压条件下(T=850-1100,p=2.0-4.0GPa)在YJ3000吨六面顶砧压机上进行了三然块状斜长角闪岩的脱水部分熔融实验,测量了熔体与矿物相接触时所形成的二面角值.结果表明,熔体在低熔体系下(熔体体积百分比为5%),熔体以熔体薄膜形式存在于矿物相边界,二面角值<60℃时,熔体相互连通;不同固相矿物的二面角的颁有两个驱动力.通过测量二面角值可定性确定熔体的连通性及熔体连通的动力学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