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资源和GDP对中国人口分布的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相对生产力指数的土地资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代表影响中国人口分布的因素,采用标准回归系数法计算土地生产能力与经济对中国人口分布贡献大小。分析表明:相对生产力耕地、经济与中国人口分布高度相关。1952年,耕地对中国人口分布的贡献率为87.8%;2013年,经济对中国人口分布的贡献率则上升为58.8%。中国人口分布由长期的耕地主导型演变为非农经济主导型。改革开放之前,耕地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作用;改革开放之后,非农业经济对人口分布的作用迅速加强,现已成为决定中国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中国人口总体格局依然没有改变。无论从经济发展还是从粮食生产的角度看,要想突破“胡焕庸线” 揭示的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几乎不可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供需未来变化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中国耕地资源,人口,粮食的历史变化特点和规律,利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了中国未来几十年耕地资源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中国人口的增长和粮食的需求,阐述了中国耕地资源未来面临的危机。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耕地地力生产潜力及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四川省的耕地地力以土壤质量系数衡量,多数在0.70以下。其中在0.70以上的一、二、三等耕地面积为278.17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第二次土壤普查面积)的42.5%。而四等及其以下的中低产田土占过半数。四川省耕地粮食作物生产潜力,按第二次土壤普查耕地面积计算为10 715.986×107 kg。按现有耕地面积(2001年)计算为6 981.757×107 kg。按耕地最大生产潜力,在2040年后,四川省的粮食产量与人口需求间将出现亏缺,分别以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预测,预计分别缺口粮食523.702×107 kg和168.442×107 kg,那时四川将超载人口386.34万人至1 201.20万人。按耕地现实粮食生产力(单产)计算的四川省耕地承载力,从2000年后,出现粮食缺口和人口超载。预计未来50年,粮食亏缺将在887.425×107 kg至2 982.280×107 kg,人口超载达到2 035.4万人至6 840.1万人。表明四川省的耕地超载、粮食危机将不可避免,形势是严峻的。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Excel软件,在分析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预测理论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虽然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粮食生产格局变化及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流域是中国传统粮食高产区,其粮食生产演变对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该文从宏观视角探讨了该区1985-2010年27个县域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该区粮食产量波动较大,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历经波动发展-急剧减少-稳步增长三阶段,粮食总产变异系数和波动系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粮食安全风险较大;空间分布上高产区不断减少,低产区范围扩大,粮食生产重心移动与人口重心移动方向相反,粮食供需矛盾加大。耕地数量、质量、结构和方式等的变化是驱动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重要机制,其中不同质量水平的耕地数量和耕地利用方式变化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子。落实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避免耕地资源隐性流失、转变耕地利用方式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洛  徐新良  刘纪远  陈曦  宁佳 《地理学报》2014,69(12):1767-1778
1990年以来,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实施、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耕地数量与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造成了巨大影响。本文采用GAEZ模型,结合中国气象、地形、土壤等因素,定量分析了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空间特征以及199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① 2010年全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为10.55亿t,全国耕地平均粮食生产潜力为7614 kg/hm2。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总体表现为东部高而西北部较低的趋势,并且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区。② 1990-2010年的20年间,中国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总体呈现南减北增、总量减少的基本特征。新增耕地粮食生产潜力的重心逐步由东北向西北转移。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净减少297万t,占2010年全国实际粮食总产量的0.29%。③ 在1990-2000年与2000-2010年两个时期,耕地变化对耕地粮食生产潜力影响差异明显。前10年,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1011万t,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区和北方干旱半干旱区;后10年,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净减少1308万t,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区。从总体看,近20年来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增加主要是由林、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所导致,而耕地粮食生产潜力总量减少主要是由城市扩展和退耕还林还草所导致。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耕地和粮食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李茂 《地理科学进展》2002,21(2):163-172
收集整理 1 949~ 1 999年河南省耕地、人口、粮食和复种指数等资料 ,定量分析耕地的数量变化、质量状况和耕地减少的形式 ,用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人口变化趋势 ,对粮食生产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分析 ,提出外延式和内涵式开发耕地资源增产粮食的途径 ,对粮食单产和耕地复种指数进行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8.
山东耕地动态变化与粮食总产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收集1949—2000年山东省耕地、人口、粮食等资料,定量定性分析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与粮食产量的相关性。用SPSS中的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人口变化趋势,对粮食总产量与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粮食单产对粮食总产量影响最大,同时耕地质量的逐年下降是粮食增产是重要的制约因素。提出外延式和内涵式开发耕地资源是增产粮食的有效途径,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耕地压力分析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1980-2005年的相关数据,使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该省的耕地压力指数。研究表明:安徽省的耕地压力指数呈递增趋势,从1980的0.997 8增加到2005年的1.313 7。通过对2005年安徽省17个地市的测算,发现各地区的耕地压力指数差异不是十分明显,但各地区的耕地压力指数均较大,且耕地压力呈现出东北部和南部高、中西北部略低的趋势。导致各地区耕地压力指数较大的因素主要有:不断增加的人口和不断减少的耕地面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盲目追求导致不正确的消费观念;较低的粮食单产和担负国家商品粮基地较高的粮食自给率。最后,使用灰色GM(1,1)模型对安徽省未来25 a进行预测,发现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提高,但通过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粮食单产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耕地资源,引导合理消费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耕地压力指数。  相似文献   

10.
一、区域概况皮拉勒地处喀什三角洲农区,是新疆商品肉用羊生产基地县之一,在该县农业区划中,被区划为冲积平原综合农业区第二亚区,称之为:盖孜河中游及山前冲积平原扇缘稻麦薪炭林、养牛羊区。本区海拔1180-1400米,总面积271平方公里,坡降千分之四。区内耕地13.9万亩,荒地8.1万亩,现在播种面积为10.37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1%。1982年,该区粮食面积占全县粮食面积的40.5%,粮食产量占全县39.2%;棉花面积占全县棉花面积的44.7%,棉花总产占全县34.7%;人工造林占全县人工造林的40%;人口仅仅占全县总人口  相似文献   

11.
"冰臼"与"壶穴"之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李孟华  谢小康 《热带地理》1999,19(4):381-384
对目前见诸报端的“冰臼”之说进行了讨论, 认为目前广东范围内所见之“冰臼”实际上是现代流水地貌之“壶穴”, 并指出, 以“冰臼”作轰动效应来吸引游客, 发展旅游业是不够严谨的。  相似文献   

12.
13.
在“双减”及“五项管理”背景下,本文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将沪教版修订版《地理练习部分》的填图题、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等分为浅层学习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堂预习学案;将讨论题、辩论题、问答题等作为深层学习内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地理练习部分》中综合性强的章节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4.
章怡虹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70-1573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与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都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们的诗中都蕴涵着深深的“故土”情结。研究他们的代表作——荷氏的《返乡》与陶氏的《归去来兮辞》,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尽管文化背景、文化语境、情感基调不一,然而,他们构筑的对“诗意栖居”的憧憬和神往却折射出人类共同的生命艺术境界。本论文分别从两首诗的归因、归程、归宿三方面来论述,两种文化和不同地理环境的特质和基因塑造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诗人,形成了他们别具风格的诗境。  相似文献   

15.
《湿地科学》发刊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由于湿地处于地球几个圈层的“节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而且在水文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16.
樊杰  陈东  吕晨 《地理研究》2009,28(6):1439-1448
国际金融危机是地域空间上发生、空间拓展及区域响应过程非常迅速的新经济地理事像,探究其在特定地点发生的机制、区域影响的空间拓展过程、区域受损响应的规律及长期区域对策,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新命题。鉴于金融危机事像成因和演变的经济属性强、空间过程和区域响应的经济驱动机理显著,尝试采用"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一个新的研究范式进行探讨。从微观虚拟经济企业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宏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价值脱节和政府监控不到位-特定区域金融危机的爆发,发达国家微观企业产业组织-宏观国际产业链分工-金融危机的空间扩散,微观消费者边际效用损失的差异和灾变点的存在-宏观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的依赖以及经济的可恢复能力-区域金融危机的差异化响应等方面,初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空间过程,提出了"1元≠1元"的经济地理损失效应判断,据此探讨了差异化的区域响应规律,得出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生活相对不富裕的地域在金融危机中受损程度可能更大的初步结论,提出了现代服务业据点式突破在空间结构组织上具有可能的研究假设。最后,就提高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贡献度、提升内需的拉动作用等应对全球化风险的长期策略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Urban geography》2013,34(5):543-566
This study offers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impact of global and local interactions on cities today. We look at two opposing ways of integrating global processes with the local functioning of cities. The first mode relates to a city representing unique local significance that is recognized and valued on the global scale. This globality is not economic but it affects the global interactions of individuals, institutions, and businesses in these cities. We term this type of city a global locality. The second mode is a city that serves as a lo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gateway to its region. Whether located higher or lower on the World Cities roster, at the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 it serves as both business center and cultural hub. We term this type of city a local globality.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both city types using Tel Aviv-Jaffa and Jerusalem as examples.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家廖士(AugustLsch)十分重视空间和区位的关系,他在德国传统的区位理论基础上从事经济与空间配置的研究,提出了经济景观学说。廖士曾希望他的研究能够形成一个新的领域--空间经济学,并能引起经济学自身的重构。但实际上,经济景观说对经济学并没有多少影响。相反,在19世纪50-60年代,他的名著《区域经济学》却对经济地理学发展和区域科学孕育产生了巨大贡献。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主要就其研究内容和发展动向进行综述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以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集体撰写、王颖教授主编的专著<中国海洋地理>,由科学出版社在1996年9月出版.<中国海洋地理>全书近80万字,图133幅,表158张.共分4篇24章.专辟第一章作为绪论,介绍海洋地理学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温州模式"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温州模式”已日渐显示出它的限制性。在对“温州模式”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温州模式”在新时期必须要赋予新的内涵,要更新观念,要从生产、管理、销售模式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