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933 年叠溪75 级地震是本世纪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重大事件。对这次地震, 不同部门曾进行考察, 但给出的等烈度线图有着明显的分歧, 这一分歧意味着对该次地震发震构造认识的不同。本文基于对该次地震的震害特征、震中位置、震中区地质构造环境以及发震构造的讨论, 认为南北向的活动断裂有可能是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而该活动断裂可能是岷江断裂的南延。  相似文献   

2.
关于1 933年叠溪7.5级地震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3年叠溪7.5级地震是本世纪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重大事件。对这次地震,不同部门曾进行考察,但给出的等烈度线图有着明显的分歧。这一分歧意味着对该次地震构造认识的不同。本文基于对该次地震的震害特征、震中位置,震中区地质构造环境以及发震构造的讨论,认为南北向的活动断裂有可能是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而该活动断裂可能是岷江断裂的南延。  相似文献   

3.
1933年叠溪发生7?级强震,关于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存在较大争议,有些学者认为NW向松坪沟断裂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另有学者认为近NS向岷江断裂南段才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文根据成丛小震发生在大震断层面附近的原则,利用1990-2014年精定位小震目录,根据万永革等(2008)提出的震源断层面拟合方法,反演了叠溪地震震源断层走向、倾角和位置。断层走向和倾角分别是172.8°和82.9°,倾向偏向西。本文结果更支持岷江断裂南段为叠溪地震发震构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四川较场弧形构造与1933年叠溪地震发震构造的再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较场弧形构造是四川众多弧形构造带之一。本文对该弧形构造的特征及其西冀发育的松平沟断裂的新活动性作了进一步论证,确认松平沟断裂属全新世活动断裂。该弧形构造西翼弧顶部位1933年曾发生过叠溪7.5级地城,丧人对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众说纷纭。作者通过近年来在现场的多次考察,并对该次地震的等烈度线形态,地表震害展布特征,建筑物沿松平沟断裂的左旋位错,震后持表发育的西北向地震地裂缝等现象的进一步研究认为,1933年叠溪7.5级地震的发展震构造仍为较场弧形构造西翼的松平沟断裂。  相似文献   

5.
1992年7月30日西藏尼木6.5级地震宏观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木6.5级地震的主要破坏区分布在尼木县东北部与当施县交界处,等烈度线总体呈北35°东展布的椭圆形。极震区(朋果至多那一带,I_0=Ⅶ)内的房屋受到了较严重的破坏或损坏。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尼木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中的一条北北东向断裂。  相似文献   

6.
胡方秋  刘景元 《内陆地震》1993,7(2):167-172
通过对北天山地区1:5万航空照片的解译结果,编制了北天山地震构造图。从中可见北天山新构造活动显著,山前差异运动强烈,活断裂、活褶皱发育,地震频繁。山区因断裂活动产生的山间断陷盆地也是地震活动场所。在近南北向区域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线性构造大体分3组:东西向逆冲断裂;北西、北东向右旋、左旋逆走滑断裂。沿这些断裂,山脊、水系错动,冲洪积扇变形,并分布历史地震、古地震遗迹,可见这些断裂活动性强,多为发震构造。地震常常发生在这些断裂的端点、拐点及两组以上断裂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7.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浅滩7.3级地震发震构造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台湾海峡与台湾浅滩的地貌特征、区域构造格局、海峡盆地形成历史、深部构造与断裂构造、震源机制解以及地震活动等方面论述了台湾浅滩7.3级地震的发震构造,认为北东东向澎湖-北港隆起南侧断裂(义竹断裂)是该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8.
在讨论地震地质背景基础上,综合分析了震区的深部构造、地表活动断裂、地面形变、极震区展布方向、震害、余震分布、震源机制解等发震构造标志,并且进一步探讨了发震机制。初步认为北北西向罗明坝-太平断裂和北东向飞陵-丙麻断裂是2001年施甸地震的主要发震构造,二者具有共回轭构造活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丽江7.0级地震地表破裂与形变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丽江7.0级地震序列发生在该地区属次级构造的断裂上,而且这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地表破坏分布和强余震分布都表现了异常不均匀性。根据大震震害损失评估调查和大震现场地面破坏调查取得的资料,对上述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主震发震构造为玉龙山山前近南北向断裂,但其破裂过程可能存在“跳跃”和偏转。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1933年叠溪7.5级大震的发震断层,虽已确认是沿北西方向展布的松平沟断层,但文章的作者们又指出“真正的地震断层我们没有见到,估计可能为从叠溪到松平沟一线的滑坡体所掩盖”。笔者利用航、卫图象的优、特点对叠溪地区的航卫图象作综合判释,并结合野外地表地质的实际情况,就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和极震区范围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South Segment of Minjiang Fault and Diexi Earthquake in 1933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iexi earthquake(M7.5)in 1933 is a great event that occurred at the east border of Qinghai- Xizang Plateau in the 20th century.There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shape ofisoseismal lines and the genetic fault of this earthquke.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newlyfound north-south trending active fault and ground fissures of Diexi earthquake,this papertends to hold that,as the southward extension of Miujiang fault,this north-south trendingactive fault might be the genetic fault of this event.  相似文献   

12.
对古浪8级大震孕育和发生的构造环境及发震模型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侯康明  邓起东 《中国地震》1999,15(4):339-348
通过近年来对古良8级大震的震源机制解、震区活动构造、地震活动性及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古良大震孕育和发生的、浅部地质构造环境和地震地质模型。研究结果认为,古浪地震是在北东-南西向挤压应力作用下,造山前陆逆断层沿深部低角度滑脱带产生逆冲-推覆运动形成的最新活动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中南段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柏美祥 《内陆地震》2002,16(2):126-135
新疆富蕴地震断裂带中南段受北北西走向可可托海—二台活动断裂和东侧北西走向玛因鄂博等活动断裂所控制 ,形成“爪”形 ,左阶帚状 ,右阶弧形 ,反 S形半透镜状和肘状构造。  相似文献   

14.
1995年7月河北沙城地震群的震源断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刁桂苓  王培德 《中国地震》1999,15(3):284-289
利用在怀来附近布设的中-欧合作小孔径数字化地震台网的资料,以相对定位法测定了1995年7月河北沙城地震群54个地震的震源机制。从三维空间上分析了沙城震群的震源位置,震源机制,认为震源断层是NE向高倾角右旋走滑断层,并将其与宏观调查结果,地质活断层等作了对比。研究后认为:沙城震群发生在地壳浅层NE向地质断层延伸和扩展的新破裂上,属于现代地壳应力场作用下浅层断层延伸和扩展的新破裂上,属于现代地壳应力场  相似文献   

15.
The Jiaochang arcuate structure is one of the numerous arcuate structural belts in Sichuan. The present paper gives a further argument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at arcuate structure and the new activity of the Songpinggou fault and affirms that the Songpinggou fault is an active fault in the Holocene epoch. The Diexi M7.5 earthquake took place in 1933 on the west wing of that arcuate structure, near the apex of the arc. Many authors have given quit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that earthquake. The authors have mad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s time and again over recent years. Besides this, the authors have also further studied the shape of intensity contour line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 surface seismic hazards, the left-lateral dislocation of buildings along the Songpinggou fault, the NWtrending ground fissures that developed on the ground surface after earthquake, and so on. On this basis, it is still considered that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1933 Diexi M7.5 earthquake was the Songpinggou fault on the west wing of the Jiaochang arcuat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邢台地震极震区浅层探测、新生代深浅构造运动的分期、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剖析及其与震源参数的对比等研究,指出邢台地震区控制早第三纪盆岭构造发育的铲形断裂及其下部向东缓倾的滑脱面与邢台地震的发生无关;邢台地震群是在最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受北西向断层或横向障碍体阻隔的不连续“深断裂”依次向上撕裂状破裂扩展、引起相邻斜列状深断裂间应力迁移和加载等三维破裂过程的产物;邢台地震断层是先存地壳“深断裂”向上撕裂状扩展的“新生断层”。  相似文献   

17.
龙陵 -澜沧断裂带是一条新生的断裂带 ,由多条斜列式或丛集式次级断层组成 ,以活断层、地震断层、地震成带分布为特征。运动性质为右旋 -拉张。形成时代为早、中更新世 ,晚期继续活动。未来破裂趋势首先将断开那些构造闭锁段、破裂不连续段 ,然后使断裂带完全贯通。新生断裂带的产生与第四纪青藏高原加速隆起有关 ,由北而南滑移的物质流和阿萨姆楔体向东北方向挤入的共同作用 ,使滇缅块体产生反时针旋转 ,并在块体中间地带形成北北西向的新生断裂带  相似文献   

18.
凉山活动构造带晚新生代变形特征与位移规模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凉山近南北向活动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东侧 ,与鲜水河断裂带左阶雁列 ,与小江断裂带右阶雁列。大体呈南北或北北西方向展布的凉山构造带 ,自北而南主要包括普雄河断裂、布拖断裂和四开 -交际河断裂。晚新生代以来的活动 ,凉山南北向构造带以明显的左旋走滑为特征 ,相应的倾滑位移分量不大。初步统计得到其晚第四纪以来的走滑速率为 2mm/a左右 ,晚新生代以来位移规模 13.5~ 15.5km。凉山活动构造带的活动 ,弥补了鲜水河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中段安宁河 -则木河断裂带活动存在的位移和速率亏损 ,对于全面评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地壳运动和变形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原8.5级大震区地壳结构探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西吉-中卫剖面深地震测深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得到了海原8.5级大震区的壳幔速度结构和深部构造,结果表明,震区南北两侧壳内存在着明显的速度结构差异,南侧呈高,低速相间的结构特征,北侧为正的速度梯度层,在震区的下方存在着M面断裂或构造异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