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为召开第三届全国矿床会议,正在积极筹备。我国矿床学家和广大矿床地质工作者踊跃撰写和提交论文。会议筹备组现已收到八百多篇论文摘要,内容丰富。目前征文工作已结束,正在汇编论文摘要。这届矿床会议,将专题交流、讨论花岗岩类成矿作用和火山成矿作用及有关矿床;斑岩矿床;层控矿床;我国环太平洋矿带区域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全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会议于1985年11月17—21日在天津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全国25省市自治区8个系统94个单位的154名代表。会议期间有106名同志发言共宣讲论文117篇,充分交流了我国近年来层控矿床和有关矿产资源研究的新成果、新认识。反映出自1981年在贵阳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会议后的四年时间内,我国在层控矿床的地质找矿、成矿理论、成矿机制、成矿物质来源、区域和矿区成矿规律与实验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较大进展。这次会议的显著特点是:  相似文献   

3.
<正>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美丽的古城京都召开。出席会议的有85个国家和地区的4245名地质学家。与会中国地质学家230多名,其中中国地质学会代表团80名,由地矿部部长朱训任团长。化工部地质矿山局、研究院王庆钟、魏东岩、李扬鉴为代表团成员。会议收到论文摘要5000余篇,共进行了354场学术报告。岛弧地质和与人类生存有关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是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本届地质大会共收到固体矿产地质论文摘要400余篇,设16个专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问题:海底热泉成矿、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矿床成因机制,矿床  相似文献   

4.
IGCP-220项目是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与花岗岩有关的锡钨矿床的对比和资源评价项目。1986年6月30日至7月2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召开了年度会议,由澳大利亚地质学会经济地质专家组主办。讨论内容如下:(1)花岗岩类定位的构造环境;(2)矿化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和成因;(3)成矿流体和花岗岩的相互作用;(4)金属在熔体和流体中的转移;(5)锡钨矿床和矿石沉淀机制;(6)锡钨成矿省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贵金属矿床专业组、中国黄金学会地质学术委员会和河北省黄金局联合举办的中国岩金矿床新类型研讨会于1991年6月20日至24日在张家口召开。 来自地质矿产部、国家黄金管理局、黄金指挥部、冶金部地质局、中国有色总公司地质局、核工业总公司地质局、中国科学院和大专院校等系统的68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包括贵金属矿床专业组成员13人、黄金地质学术委员会成员11人、特邀代表3人。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其中26篇大会交流,论文议题涉及岩金新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模式、找矿标志和找矿方向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及所属的元素、矿床、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1981年12月25日—30日在贵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系统的生产、科研和教学部门共约200人。会议收到论文160篇。在分组和大会上交流的论文约100篇。会议还组织了矿床地质野外考察活动一天。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学部主任,学会理事长涂光炽主持大会的开幕式并作了“层控矿床及沉  相似文献   

7.
陈振玠 《地质论评》1980,26(2):174-175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矿床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5日至11日在成都市召开。参加会议的单位有80多个,167人,提交会议的论文280篇,宣读了119篇。会议广泛地进行了学术交流,讨论了金属矿床成矿的一些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推荐了质量比较好的论文。交流了经验,提高了认识,开扩了思路。对促进今后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矿床地球化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和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贵金属与分散元素矿床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12月4~8日在贵阳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教育部、有色冶金和核工业系统等40多个单位的15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应会议邀请,涂光炽院士、翟裕生院士以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欧阳自远院士莅临指导;赵鹏大院士发来了贺电。会前共收到论文(摘要)102篇,其中84篇收入《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贵金属与分散元素矿床成…  相似文献   

9.
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区域地质及成矿规律专业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共同发起,吉林省地质学会负责筹备,于1987年7月在长春举行。国内代表83人,来自联邦德国和日本的4名地学家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98篇,其中论述环太平洋带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及成矿规律方面的有25篇;有关成矿带、矿床以及成矿作用的文章73篇(其中包括论述金矿的文章22篇)。这些论文中有一部分是首次发表的,反映了我国环太平洋成矿带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1981年11月7—14日,我应邀出席了在日本东京—贤岛—京都召开的第十八届国际宝石学会议。这次会议是由日本全国宝石学协会主办的。出席的代表计60人左右。国际宝石学会议已有卅多年历史。这次会议共报告了四十多篇论文,主要是有关各国新发现的天然宝石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宝石的矿物学研究,约占全部报告的一  相似文献   

11.
从1981年底第一届全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会议召开以来,我国层控矿床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1984年全国第三届矿床会议上(成都)共提出了层控文章281篇(不包括散在火山矿床部分的文章),占全部文章的1/3。1985年11月全国第二届层控矿床地球化学会议上(天津)又收到论文236篇,它涉及到层控概念、矿床特点及成矿机理等多方面内容。从国内外情况来看,层控矿床的研究工作目前仍在向广度及深度发展,现在将这一阶段的国内进展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2.
陈毓川 《地质论评》1983,29(1):98-98
1982年9月6日至12日在苏联梯比里斯城召开了第六届国际矿床成因讨论会。会议是由附属于国际地科联的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组织的。会前,会后组织了五条路线的地质旅行和参观。会议的主要议题是:1.成矿的热液系统;2.类花岗岩岩浆作用与成矿的联系;3.研究矿床时分析地质信息的数学方法。在会议期问附属国际矿床成因协会的各委员会和工作组进行了以下专题的学术讨论:1.西亚、东地  相似文献   

13.
会议于1984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在大理市下关召开。到会代表137名,分别来自十三个省、市、自治区的71个单位。大会收到论文和资料61篇,涉及到铅锌及贵金属矿床成矿理论、成因分类、区域成矿规律、找矿勘探经验、典型矿床研究,以及有关科技情报动态等各个方面。会议前四天,全体与会代表赴兰坪金顶铅锌矿区实地观察了矿区推覆体穹窿构造、F_2推覆断层以及冲积垮坍成因的砂岩、灰岩角砾岩岩相等与矿体的空间关系;观察了作为我国铅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质学会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主办的国际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与找矿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8月12日~15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中外代表共82人,他们分别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丹麦、西班牙、德国及中国。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17篇,内容涉及矿物包裹体及金矿研究的矿床学、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找矿学等。会议上交流的论文达48篇之多,并有以展示文字图表等方式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全国矿床会议于1989年9月12日至9月16日在青海西宁举行,会议代表300多人。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657篇,其中大会宣讲171篇。内容涉及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和区域规律,沉积——喷气矿床特点和成矿机理,隐伏矿床成矿予测和找矿方法,金、银矿床成矿理论及成矿模式,铜、铅、锌矿床成矿理论及成矿模式,钨锡钼铁锰铬铀稀有金属矿床及非金属矿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矿床沉积学及有机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7至19日在四川省眉山县召开。会议收到学术论文38篇,其中矿床沉积学方面的论文17篇,有机地球化学方面的论文21篇。从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探讨了矿床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各个领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C_(12)成矿和矿床学组是本届大会22个学科组和6个专题告报告会中参加人数和宣读文章最多的学组之一(本学组论文有315篇,其中我国有18篇),表明了世界对金属矿产资源研究的关注。从本学组如下8个论题,可见当前成矿和矿床学研究国际动向之一斑。  相似文献   

18.
冶金部地质情报网华北协作区,在第一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的支持与筹备下,于1984年10月16~20日在燕郊召开了华北地区前寒武纪找矿经验交流会.华北地区冶金、有色系统的各地质勘探公司(队),研究院(所),冶金部物探公司、冶金部地质局地质资料馆和有关大专院校等22个单位的5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交流华北地区前寒武纪的找矿经验和科研成果,探求成矿规律,进一步开拓找矿前景.会议共收到论文50篇,反映了近年来在研究华北地区前寒武纪铁、金等矿床的成矿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和方法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 IGCP- 44 0项目华南野外专题讨论会”于 2 0 0 3年 1 0月 9日~ 1 8日举行 ,讨论会的主题是华南的前寒武纪地质以及 Rodinia大陆的拼合与裂解 ,涵盖了与 Rodinia大陆拼合与裂解有关的各个方面 ,包括拼合与裂解的定年、Ro-dinia大陆拼合的造山运动、Rodinia大陆的轮廓、地幔柱、超级地幔柱与 Rodinia大陆的裂解机制、大陆裂谷与全球关系等。另外 ,由 IGCP- 44 0项目和 CGS项目编制的区域以及全球构造图也在大会上展示和讨论。提交大会交流的论文有 36篇 ,参加会议的国内外代表将近 5 0人。国外学者来自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20.
1981年10月4日至10日,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贝希特斯加登召开了第Ⅳ次国际阿尔卑斯矿床会议(IV.ISMIDA)。本论文集收入了该会议所介绍的53篇论文中的39篇。它反映了1981年以前阿尔卑斯期矿床的研究状况。所涉及的矿床包括蒸发岩、菱镁矿床和Ivear地区杂岩体的成矿作用,也包括著名的阿尔卑斯山脉碳酸盐型铅锌矿床的矿化作用。此外,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