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梅子坑钼矿位于九岭钨钼成矿带,为中型石英脉型钼矿床。矿区内地层和岩浆岩钼元素含量分别是克拉克值的43倍和21倍。矿体赋存于双桥山群修水组浅变质岩系中及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裂隙密集带中;矿石主要类型为石英脉型,矿石有益组分为辉钼矿,形成于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黄铜矿早期矿化阶段。矿床可能与隐伏的燕山期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岩脉有成因关系,属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矿床。北西向断裂密集带,硅化、云英岩化、黄铁矿化围岩蚀变,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是其主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斑岩型钼矿激电测深的找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在新县吴陈河风响山钼(金、银)矿区开展地质和物探普查,发现了明显的激电异常。经钻探验证,揭示了风响山钼矿化带,得出了斑岩型钼矿“三位一体”——构造、斑岩体、激电异常的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郝伟  邢东雪  辛志伟 《地球》2012,(11):100-103
位于河北保定西部涞水县境内的安妥岭钼(铜)矿,是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经过了近二十年艰苦工作发现的一大型斑岩型钼(铜)矿床。该矿床自岩体向围岩矿床(化)类型有:斑岩型(安妥岭)—接触交代型(铅洞沟)—侵入岩浆热液脉型(南埝峪),矿床(化)分带清晰,成矿系列完整。探讨安妥岭钼矿床的成因,对该地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较系统研究了扬子型铜矿床中有代表性的菱铁矿、胶黄铁矿、苋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内铜矿及部分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及特征,总结了层状矿石中和矽卡岩矿石中矿物稀土元素组成的特点及二者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别,从一个方面探索扬子型铜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对采自河南嵩县祁雨沟7号角砾岩筒的黄铁矿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磁化率随温度变化特征研究,加热的最高温度为700℃,结果表明黄铁矿受热分解最终生成磁黄铁矿.黄铁矿通过两个可能的途径转变为磁黄铁矿:一个是黄铁矿颗粒首先经表面吸附氧的氧化转变为磁铁矿,随温度升高新生成的磁铁矿与黄铁矿晶格中挥发出的硫进一步反应转变为磁黄铁矿;另一可能途径是黄铁矿直接脱硫转变为磁黄铁矿,此反应为磁黄铁矿的主要来源.氩气环境下加热过程中,从约380℃开始即有磁铁矿生成,但直到约535℃才有磁黄铁矿的生成.在535℃~560℃的加热过程中生成的磁黄铁矿居里温度不稳定,直到加热至高于约560℃时才生成居里温度稳定的磁黄铁矿.氩气环境下,黄铁矿受热生成的磁性矿物的类型仅受最高温度的控制,与高温段的滞留时间无明显关系,而其生成量同时受最高温度和高温段滞留时间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重磁化碳酸盐岩中磁性矿物相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光学显微镜鉴定和电子探针元素特征X射线像分析与化学成分定量分析 ,对已进行过岩石磁学实验研究的 10个华北地块早古生界重磁化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磁性矿物相变特征分析 .在部分样品中发现了通过交代黄铁矿形成的、不含Ti的次生磁铁矿 ,它们可能就是重磁化剩磁的主要携磁矿物 .在其中 4个样品所含的磁铁矿中还发现了黄铁矿交代残余 ,这为确认磁性矿物相变现象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并为如何识别与重磁化相关的次生磁铁矿提供了鉴别标志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重磁化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北武夷梨子坑火山盆地流纹斑岩与铅锌矿的成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梨子坑火山盆地位于北武夷中生代月凤山-梨子坑火山岩带东段,已知铅锌(铜、银)矿体或矿化呈细脉-浸染型、脉状,产于流纹斑岩脉的内外接触带及其外侧围岩中,发育钾化、绿泥石化、硅化、绿帘石化等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流纹斑岩为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高SiO2、富碱、高K2O、高钙铁、低镁、K2O/Na2O值偏高的特点,为强过铝质岩石。w(∑REE)值为76.28×10^-6~222.54×10&-6(∑LREE/∑HREE)比值较大,为4.08-12.30,属于轻稀土元素富集型。成矿流纹斑岩形成于1372=2.1Ma(SHRIMP锆石U—Pb法)~138.8±1.4Ma(LA-MC—ICPMS锆石U—Pb法),属早白垩世。铅锌矿属于次火山斑岩脉型铅锌(银铜)成矿系列,划分为次火山斑岩脉型和次火山热液破碎带型两种矿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8.
针对隐伏金属矿产勘查的深度逐渐加大、勘查区逐渐向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情况更加复杂的山区转移,常规的单一的物探方法在勘探深度及精度等方面都已经无法满足目前勘查的需要.本文提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与重力测量(GS)的技术组合,并将其运用于新疆哈密白山钼矿勘查实践中.哈密白山钼矿深孔在1400m以下的深部验证了隐伏花岗岩体的存在,证实白山钼矿属于斑岩型钼矿.岩体顶盖碎裂角岩化带是热接触变质的产物,含矿物质来源于深部岩浆热液.CSAMT测深和重力测量能较好地反映隐伏花岗岩体的就位空间和大致的侵入界线,深部隐伏花岗岩显示高阻高重力异常,中低阻异常围绕高阻高重异常周边分布,钻探验证在高阻异常顶部200~2500Ωm中低阻异常区间对应的是钼矿层位.依据钻探工程对隐伏花岗岩和钼矿层的控制,对应CSAMT测深剖面似电阻率等值线区间,大致推断隐伏花岗岩的侵入顶界和定位预测深部的钼矿赋存空间.白山钼矿的预测远景资源量可达20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9.
河南嵩县安沟钼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以构造控矿为主,石英-方解石脉是钼矿的主要矿石类型,属石英-方解石脉型钼矿。本文介绍了安沟钼矿床地质特征,总结了钼矿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武山铜矿层状含铜黄铁矿矿体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完全不同的Sr同位素组成。层状矿体中胶黄铁矿、黄铁矿的^87Sr/^86Sr比值变化于0.7117-0.7241之间,而花岗闪长斑岩中长石和磷灰石的^87Sr/^86Sr在0.7072-0.7099之间。  相似文献   

11.
广东始兴南山钨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在新一轮钨多金属矿找矿工作实施中根据"模型找矿"找到的具有大型远景的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最新研究和工程钻探成果显示矿区分南北两个矿带,已圈定规模较大的钨锡多金属矿脉(体)10多条(个),矿化类型有矽卡岩型、蚀变花岗岩型(云英岩型)、斑岩型和石英脉型。各种类型的矿体在空间上既有独立产出,又有共存一体、相伴而生,构成"多位一体"的复合矿床。其中以矽卡岩型钨锡铋多金属矿体、斑岩型钨钼多金属矿体和蚀变花岗岩型钨钼多金属矿体规模最大。本文通过该区地质、地球化学及主要钨锡钼铋多金属矿体特征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南山矿区的资源潜力,提出南山地区钨锡钼铋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揭西金坑矿区目前已初步查明的(333+334)级矿石量为2245464.8吨,其中金属量Cu:17596.7吨、Sn:5945.3吨、Pb:31536.9吨、Zn:58095.2吨。矿区主要矿体为脉状,均受滑动破碎构造带控制,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分布于灰白色花岗闪长斑岩中,在空间分布上受滑动破碎构造带控制,矿体顶底板为片理化带,蚀变强,呈脉状、透镜状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的片理化带所产生的滑动破碎带中。另一类则产于石英片岩、粉砂岩、炭质泥岩层间滑动破碎构造带中,主要由多个连续的或间断的扁豆状、透镜体状的矿脉组成。矿体赋存严格受岩层控制,矿脉与围岩界线清楚。本文旨在通过对矿体特征、成矿机理的深入分析,为矿区为进一步扩大资源量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播卡深部的找矿空间及找矿方向,本文在播卡矿区钻孔样品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播卡金矿床的元素富集规律、元素组合、元素异常在地表及空间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播卡金矿的原生晕分带模型、地球化学勘查模式,提出了不同深度的原生晕判别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播卡金矿的深部隐伏矿体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播卡金矿的深部及邻区具有寻找隐伏矿体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范疙瘩金矿位于熊耳山断隆的东南部,马超营断裂带的北侧,金矿体产于北西向M14断裂带内。本文通过研究断裂构造的方向、规模、分布特征,分析断裂活动历史及矿体产出特征,总结成矿规律。金矿体严格受M14断裂控制,离断裂越远金矿化越弱,M14断裂带倾向上引张部位及断裂分支复合部位是金元素的富集地段,是成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5.
马拉乌铅锌矿床为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Kalimantan)省吉打邦县近年来发现的铅锌银矿床。该矿矿体顶板为黄铁矿化含碳质泥砂岩,矿体底板为玉髓状硅质岩。矿体呈侧羽状、脉状及透镜状。矿区通常发育的蚀变有硅化、泥化和绿泥石化等。主要矿物组合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锑矿以及自然金、银金矿、辉银矿等,通过对矿石组构等综合分析,表明该矿床的成因是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16.
行口铁矿位于沁阳市北部太行山山脚下,是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个中型贫磁铁矿床。矿体成群出现,延长900~1200m,宽度变化70~290m,厚度变化5~270m;呈似层状、透镜状,控制延深700m,有用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赤铁矿。矿体的品位在走向上和倾向上基本稳定,矿石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简单,有害物质含量低,矿体群中夹层较多,属于火山沉积变质铁矿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藏日土县材玛铁矿床的调查研究表明,南羌塘拗陷带的材玛铁矿床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经地表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发现其矿体为似层状;矿体品位和厚度沿走向和倾向变化较小;容矿岩石主要为矽卡岩、矽卡岩化灰岩;矿石类型简单,主要为磁铁矿矿石.矿化富集与侵入于上三叠统地层的燕山晚期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密切相关;矿体产出部位严格受碳酸盐岩层位及其层间破碎带的控制,属接触交代型矿床.其形成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关系密切,空间分布严格受岩浆岩和断裂的控制.花岗岩类岩体与上三叠统地层的接触带和层间破碎带是寻找铁矿的有利部位,外围地区具有寻找相同类型铁矿床的远景.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大量地质、地球化学、球物理和矿床(点)资料研究,提出浙江省妙西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型,该模型正在为普查项目所证实。妙西多金属矿矿床是典型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矿体主要受本区的三级构造即岩体接触带构造和地层不连续界面构造控制。地球物理测量提供的深部信息和地质构造标志是本区多金属矿直接找矿标志,地表物化探资料在普查工作中可以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藏班戈日阿铜多金属矿床位于班戈-腾冲多金属成矿带,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已探明资源量达中型规模。最新研究和找矿成果显示矿带呈北西向展布,受燕山晚期白垩纪花岗岩类岩体侵入作用控制,矿体分布于岩体与下白垩统灰岩地层接触带及附近部位。在空间上,矿床主要分为三个矿段:主矿体分布在矿区中西部,目前在西矿段已圈定5个(条)铜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其中最大的Cu13号矿体长221 m,平均厚9 m,沿倾向已控制延深100 m以上,铜品位:0.45%~2.01%,平均0.9%。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磁铁矿。中矿段已经圈定3条矿体,成矿元素除铜外,铅、锌、银含量也较高,为铜多金属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其中以Cu-23号矿体最大,长达300 m,矿体最宽处达110 m。矿体平均品位Cu1.48%,Pb 1.25%,Zn 2.52%,A g 32.52×1-0 6。本文在矿区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分析,对比中、西矿段成矿条件,对矿区东段进行了预测评价,指出该矿区具有较好的铜多金属找矿前景。同时建议对已圈定的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进而圈定该区铜多金属矿带或矿(化)体,为矿区深入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灶火玉石矿位于东昆仑西段,区内发现6个玉石矿群,圈定矿体24条。矿体赋存于下元古界金水口群中岩组地层内,呈脉状及似层状,受岩浆岩及地层层位控制,属接触变质成因。通过对该矿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分析,对东昆仑地区寻找昆仑软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