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1991年9月22日至27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第12届国际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和地质大会。来自21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武衡、杨遵仪、金玉玕、杨基端、李文恒、尚冠雄、关世桥等8人参加。第11届大会主席武衡在国际常设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大会准备就绪,郑重地向本届大会主席S.Archangelsky博士移交工作。金玉玕代表第11届大会中国学术委员会主席杨敬之在开幕式上致开幕词。 这次大会是60多年来第一次在南半球举行国际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冈瓦纳大陆,尤其是南美洲晚古生代地层和地质成为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近30年来,南美古生物学者和地质学者在  相似文献   

2.
消息报道     
<正> 第12届国际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及地质大会(XⅡ ICC-P)于1991年9月22日至27日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召开,会期6天。会议涉及的学科有:地层学(区域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磁性地层)、古生物学(微体古生物、古脊椎动物、古无脊椎动物、古植物、孢粉、遗迹化石)、古地理学(包括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生物学会东北组已恢复活动,于1987年12月9日至11日在长春召开了首届学术年会—东北古生物工作展望学术讨论会。来自东北三省教学、科研、地质、石油、煤炭及博物馆等系统17个单位的代表及区内外来宾共80余人参加了大会。 会议传达了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工作会议精神和今年召开的第11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地质会议、古  相似文献   

4.
6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的"第十六届国际石炭-二叠系地质大会"开幕式在南京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及我国石炭-二叠系研究领域最活跃的科学家共150余人(其中外国专家近100人)出席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5.
《地层学杂志》2007,31(4):414-414
6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的“第十六届国际石炭一二叠系地质大会”开幕式在南京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及我国石炭一二叠系研究领域最活跃的科学家共150余人(其中外国专家近100人)出席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于1986年9月9日~15日在长沙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迎接1987年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及地质大会在我国召开,为了进一步总结我国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及地质方面的研究成果而召开的。到会代表230名,提交239篇论文摘要和198篇论文。这些论文  相似文献   

7.
《第十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于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二日到十七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前、会后都组织了地质旅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东德、西德、波兰、苏联、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400多名代表。我院杨起教授和张爱云副教授出席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8.
《地质论评》1963,21(2):102-102
今年9月9日-12日将在法国巴黎召开第五届石炭纪地层及地质国际会议。会议中心内容是讨论石炭纪的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煤岩学及微古植物学(孢子除外)等问题。会前、会后将进行专业参观和地质考察。参加会议的我国代表团已于8月26日清晨启程出国。代表团的组成是:团长尹赞勋、副团长孔勋、  相似文献   

9.
国际会议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今年7月9日至1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自上届国际地质大会结束后,美国已花了五年时间为这次大会做准备,现任总统布什亲任本届大会的名誉主席。大会组织者向世界各国发出的1号通知达10余万份,会议前后和会议期间共组织了150条地质旅行路线,其中包括去南极的地质旅行。预计这次大会是自1878年召开第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将对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将派出以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一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于1987年8月31日至9月4日在北京举行。这是在我国召开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国际地质科学讨论会。  相似文献   

11.
科技动态     
大会定于1987年8月31日~9月4日在我国首都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地质学会、古生物学会和国际石炭纪地层及地质大会常设委员会发起,并得到中国煤炭  相似文献   

12.
“最原始的骸化石的分类及生物地层”专题讨论会,1986年5月11—18日在瑞典乌普萨拉举行。会议是莫斯科第27届国际地质会议寒武纪地层分会建议的,得到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支持和赞助。代表将来自15个国家约50名小壳化石专家及相关专家参加。 “第五届生物矿化:海洋化学的演化及其对生物矿化的意义国际会议,1986年5月18日—23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召开。会议欲探讨在动植物群的整个演化历史过程中,海洋化学对各种类型的动植物被矿化的构造和骨骼的起源及发展有什么关系。题目有:1、海洋化学的起源:古代与现代变化  相似文献   

13.
编制西北区地层表、古生物图册(以下简称编表编册)工作会议,于1975年3月29日-4月7日在西安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共37个单位97名代表。有西北区编表编册领导小组成员,有西北区地质、石油、煤炭、冶金、地震等部门及有关院校的代表。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武汉地质学院等单位的代表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在毛主席最近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引下,在党的十届二中全会和四届人大会议  相似文献   

14.
1978年8月 以杨式溥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参加了在英国布列斯托大学举行的“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纪座谈会”.会上,杨式溥教授宣读了论文《中国的泥盆系》.1978年11月 陈光远教授参加了在墨西哥举行的“联合国小矿山远景国际讨论会”,作为大会顾问,并作了《北京铁矿与小矿山开采》的学术报告.1978年11月 傅良魁教授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物探专家组出席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第48届年会.1979年2月 池际尚教授代表我国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执行局会议”.1979年5月 杨式溥教授参加中国地质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和伊利诺斯州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中国的石炭系》.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进展》1991,6(6):90-90
第15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会议于1991年4月26日至5月4日在美国内华达(Nevada)州Reno市举行。来自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约2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进行学术报告和论文展示三天,并组织了地质旅行、专题讲座、参观等活动。  相似文献   

16.
1988年11月22日至26日,“贵州省古生物学会上古生代学术讲座暨第二届学术年会”和“贵州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年会”在贵阳市贵州石油勘探指挥部联合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共有95位代表,分别来自地质、石油、煤田、冶金以及大中专院校和有关科研系统等18个单位。  相似文献   

17.
正第四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次常委扩大会2017年4月18~19日在山东省潍坊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有来自国土资源部系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等单位的近六十名专家和代表出席。全国地层委员会寿嘉华主任,王泽九常务副主任,王小烈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杨群所长,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潍坊市和山东省地质调查院的领导专程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18.
本届大会于84年8月4—14日在莫斯科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国家有106个,代表5500余人,我国代表团约80人。主要会场设在莫斯科大学,开幕式与闭幕式在克里姆林官举行。大会收到论文共4821篇,在大会与分组会上报告的约2500篇。大会还举办了地质旅行、地质展览、地质电影会与各种专门性学术讨论会。许多国际性地质组织也借此机会,召开了120多个小型会议。因此,这次大会既是交流四年来地球科学成果的会议,又是名目繁多的工作性会  相似文献   

19.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9年7月9日至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以程裕淇教授为团长、叶连俊教授等为副团长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代表团由地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冶金部、化工部、有色金属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统配煤矿总公司、国家建材局、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等12个部门60名代表组成。加上通过其它各种渠道,我国参加会议的学者过百人,是1976年以来我国参加国际地质大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来自江苏的代表有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星学、吴望始、金玉玕、陈丕基、孙伟国和周祖仁:中国矿业大学刘焕杰以及南京大学杨怀仁和张忠英。现将本届国际地质大会的情况作一介绍,以飨广大地质工作者。  相似文献   

20.
据外刊报道,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9年7月9—19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该届大会由美国全国科学院和美国地质调查所主办,预计有6000多位地质科学家参加。国际地质大会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发起,每四年召开一次。它的宗旨是促进地学领域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84年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日本申请在1992年主办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