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利用DTOPSIS法对内蒙中西部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内蒙中西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整体水平按优劣可依次分为3个区:东部鄂尔多斯市为温和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南部乌海市为温暖干旱区,北部巴彦淖尔市则为温暖干旱——极干旱区,农业气候资源呈现东部优于南、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论贵州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及其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贵州农业气候资源的主要特征为:立体农业气候显著;农业气候类型多样;热量丰富,降水充沛,热水光同期,夜雨较多;阴雨多,光照少.湿度大,风速小。贵州农业气候资源还具气候温和湿润,无霜期较长;资料类型丰富多样;光热水匹配协调;散射辐射,光合有效轿射和紫外线较多等优势,同时提出合理而又充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遵循农业气候资源规律,建立合理、高效的种植制度;调整农村牧业和各业内部结构;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世友  邹立尧  刘春生 《气象》2003,29(S1):1-5
使用84个观测站1961~1990年的气候资料阐述了黑龙江省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光资源及风资源的分布状况。根据气候资源分布状况,针对林业生产的需求把黑龙江省分成七个林业气候区:温暖半干旱区、温暖半湿润区、温暖湿润区、温和湿润区、温凉湿润区、冷凉湿润区、寒冷湿润区;同时分析了各个林业气候区森林火灾的发生状况。为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和森林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内蒙古农业气候资源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地势较高,绝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至1,500公尺。阴山山脉、河套平原横贯全区中部,北部为内蒙古高原,南部为鄂尔多斯高原,具有高原寒暑剧变的特点,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1.光能资源我区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较丰富。就太阳总辐射而论,  相似文献   

5.
《宕昌县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成果自1983年推广应用以来,为我县种草种树、调整作物布局、改革耕作制度、主要作物种植和科研试验服务,收到了明显的效益。(一)为《综合农业区划》提供气候资源依据。综合农业区划根据农业气候区划成果,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布局方面有:1.在海拔2400米以上的温寒湿润农、林、牧混交区和高寒特湿润纯牧、林区,逐  相似文献   

6.
1 引言 朝阳地区位于辽宁省西部,为山地丘陵区,在全省农业气候分区中,除建平县北部外,属西部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由于该区的农业气候特征的特殊性,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农业结构,致使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这三大支柱产业结构严重失调。据1992年统计,这三大块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分别为54.4%、8.7%和  相似文献   

7.
杨永岐 《辽宁气象》1995,(1):9-12,20
朝阳地区位于辽宁省西部,为山地丘陵区,在全省农业气候分区中,除建平县北部外,属西部温和半干旱农业气候区。由于该区的农业气候特征的特殊性,形成了与此相关的农业结构,致使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牧业这三大支柱产业结构严重失调。据1992年统计,这三大块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分别为54.4%、8.7%和30.4%,制约着地区农业经济的振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南岛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依据农业气候适宜度进行海南岛农业气候区划,其方法是应用模糊数学扩展原理建立农业气候模型,得出各地可表示农业气候资源优劣的资源指数、表示它们之间配合程度的效能指数和表示可供挖掘的资源潜力的效能利用率;以它们为区划因子,通过模糊聚类分析和模糊相似优先比进行划区。全岛分为六个农业气候区。   相似文献   

9.
基于PRECIS模拟的中等温室气体排放强度RCP 4.5情景下高分辨率(50 km×50 km)气候情景估算未来(2071—2097年)相对于1981—2010年冬小麦潜在北移区的范围,选取与冬小麦生长相关的光、温、水资源的9项气候指标,分析1981—2010年中国冬小麦潜在北移区(包括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吉林省)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DTOPSIS方法进行区域农业气候资源配置评价。结果表明:1981—2010年中国冬小麦潜在北移区辐射为东低西高,年际间辐射为减少的趋势;热量资源主要为中部的山西省较好、西部的陕西省和北部的辽宁省南部地区较差,热量资源的5项指标(年平均气温、年负积温、生长季≥0℃积温、极端低温和无霜期)均为增加的趋势;降水资源主要为东高西低,年降水量和湿日数均为减少的趋势,但冬小麦生长季内降水量则为增加的趋势。冬小麦潜在北移区农业气候资源总体配置较好的地区为辽宁省东部的丹东和岫岩等地,农业气候资源总体配置较差地区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翁牛特旗、河北省的围场及山西省的右玉和五寨等地区。相较于1980—2010年,未来2071—2097年冬小麦潜在北移区内辽宁省冬小麦的适宜种植区面积减小,而冬小麦次适宜种植区面积增加,主要是由于西南部的陕西和宁夏等地区由原来的冬小麦次不适宜种植区转变为次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10.
王馥棠  李郁竹 《气象学报》1964,34(3):355-368
本文分析了北京地区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及其若干特点。结合主要作物的农业气候指标,对充分利用北京地区的农业气候热量资源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平原地区可以推广一年二作(包括稻一麦二作),山区可以进行二年三作的建议。这样可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热量资源,提高耕地的复种指数,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 作者试图通过这个研究为北京地区的农业技术改革提供一些农业气候依据,同时摸索局部地区热量资源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