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易门矿区的含矿层位—绿汁江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德勇 《云南地质》1993,12(1):50-56
易门矿区主要含铜的狮山段的层位归属以及绿汁江组地层分布区的构造形态,是这一地区的老大难地质问题。本文报道狮山段岩性特征、上下接触界面、绿汁江组内的分层及其在区域上的情况,由此认为狮山段确系绿汁江组的一部分。狮山段位于绿汁江组所组成的一大海进旋回的下部,本身是一个次级海侵沉积岩系;狮山段与因民一落雪组有明显差异,不是同一层位,不是底辟或断块构造所造成。上冲于绿汁江组白云岩中的紫色层“刺穿体”是存在的,但它仅来源于狮山段而不是因民组。作为易门矿区主要含矿层的狮山段,在东川、罗茨、元江等地都找到不同程度的矿化显示,应重视在这一层位中寻找矿床。  相似文献   

2.
昆阳群中两个含矿层的层位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家申 《云南地质》1993,12(1):44-49
作为昆阳群中主要含铁层位的“军哨组”和含铜层位的“狮山段”,它们的层位归属,长期以来一直是个争论问题。本文根据军哨矿区出露的地层、构造形态、地层对比等方面的成果,认为“军哨组”老鹅山砾岩代表一个短暂的沉积间断,与下伏地层应为假整合接触,“军哨组”应相当于黑山头组的富良棚段,军哨铁矿体出现于大龙口组碳酸盐岩的相变尖灭部位。从宏观的接触关系、火山和成矿事件看,“狮山段”应是因民组和落雪组的一部分,在区域上绿汁江组中并不存在这一含铜层位。  相似文献   

3.
易门凤山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克祥 《云南地质》1996,15(2):164-179
易门凤山铜矿床是赋存于中元古界阳昆阳群中的中型富铜矿床,它是位于刺穿构造内,以原始铜沉积为基础,受构造控制的后期叠加改造富化矿床。含矿地民支是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三段上部和落雪组下部地层,岩性主要是褪色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炭质白云岩和白云质韵律砂板岩和因民角砾岩。矿床位於由小绿汁断裂、三家厂断裂和Fl2纵断裂所组成的三家厂刺穿体的南部。刺穿体形态为南北向的倒“楔子型”卷入刺穿体内的因民组和落雪组成  相似文献   

4.
滇中元江东昆阳群因民组—落雪组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江县北东地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岩石组合多样, 不同地质体均以断块的形式出现。通过近年1∶5 万区调工作, 对元江县北东所出露地层的岩石组合、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叠层石、含矿性及岩相的研究后, 在青扬断裂的南东, 以往资料划分为昆阳群大龙口组中, 分解、厘定出了呈北西向延伸长达22km 的昆阳群因民组和落雪组。  相似文献   

5.
曹德斌 《云南地质》1999,18(2):196-200
元江县北东地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岩石组合多样,不同地质体均以断块的形式出现。通过近年1:5万区调工作,对元江县北东所出露地层的岩石组合、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叠层石、含矿性及岩相的研究后,在青扬断裂的南东,以往资料划分为昆明群大龙口组中,分解、厘定出了呈北西向延伸长达22km的昆阳群因民组和落雪组。  相似文献   

6.
云南易门狮山铜矿床是国内著名的铜矿床之一。它的含矿层位,即狮山段,究竟是绿汁江组下部单元还是因民组底辟刺穿的产物,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由于狮山铜矿床存在明显的层控特征,而且规模又大,因而对含矿层狮山段归属问题的讨论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禄丰—武定地区是昆阳裂谷带内四大铜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之一,其中铜矿床主要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落雪组及落雪组与鹅头厂组过渡部位。矿床类型可分为稀矿山式、落雪式和桃园式矿床,这些矿床均为海相火山喷发沉积改造矿床。根据地、物、化、遥及科研成果资料显示,可将该地区划分出四个具有找矿前景的成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8.
钟寿华 《云南地质》1993,12(1):123-125
东川—易门地区位于东经103°00′—104°00′、北纬24°40′—26°020′的范围内,总面积约17000km~2。地处扬子准地台的康滇地轴中部,出露的最老地层为昆阳群。昆阳群赋存铜、铁矿床,“东川式铜矿”就产于其中的因民组和落雪组中。对昆阳群及其顶界面的空间分布进行调研,无论对基础地质研究还是在铜、铁矿产找矿都很有意义。本文根据重力场资料,以密度为依据,对昆阳群上界面进行反算,从而试编“重力推测昆阳群顶界等深度图”,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凤山铜矿床的再生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生 《矿产与地质》1992,6(6):431-439
凤山铜矿床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绿汗江组凤山段,其下伏为中元古代晚期的滇中裂陷槽中的狮山铜矿床。凤山铜矿床矿体呈脉状、巢状、囊状,切割围岩,形态产状受断裂构造及狮山段紫色层“刺穿体”的控制,是典型的后生矿床。矿石物质成分(以黄铜矿、斑铜矿为主)、黄铁矿的Co含量(0.6%)及Co/Ni比值(75.71)和硫化物的δ^34S值均继承了狮山铜矿床的特点;矿石具碎斑状、角砾状,细脉状和网脉状等后生矿石构造,凤山铜矿床黄铜矿、斑铜矿对各种波长入射光的反射率均高于狮山铜矿床黄铜矿、黄铜矿的Cu、Au、Ag含量高于狮山铜矿的黄铜矿,而S、As、Zn含量低于狮山矿的黄铜矿。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凤山铜矿床的再生成矿模式。凤山铜矿床的成矿物质来自下伏的狮山铜矿床及狮山段紫色层细碧质火山角砾岩,经后期非含矿热液溶解而沿构造上升,而后在上覆地层的构造中沉淀、富集而形成再生矿床。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昆阳群是一套碰撞造山前的准活动型沉积,夹较厚的火山岩,富产铜、铁矿产。从底部的因民组至顶部的华家箐组有以下含铁层位: 1.因民组中上部和顶部的含铜磁铁矿。围岩主要是基性火山岩、火山凝灰质砂岩及白云岩、板岩。东川稀矿山、迤纳厂过水沟为中上部含矿层;迤纳厂大宝山、东方红及金沙江边的笔架山为顶部含矿层。 2.黑山头组富良棚段含锰玄武-安山质火山岩铁源层位,上部有铁锰层,如莫期黑。  相似文献   

11.
东川矿区“小溜口组”地层特征及与因民组的接触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东川矿区落因背斜轴部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之下发现一套浅变质的海相钠质火山-沉积岩系(暂名“小溜口组”),用Sm-Nd法测得火山岩的同位素年龄为2324Ma。从火山岩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特征看,它和中元古界昆阳群差异明显。“小溜口组”与上覆因民组之间多数为不整合接触,仅在落雪人民凹2800坑道见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12.
<正>云南博卡金矿位于云南省东川区西北部,矿体产于"康滇地轴"云南段北段远古界昆阳群中的变质岩石系中(郝珺等,2009)。云南博卡金矿金属矿区处于金沙江与小江之间的夹持带,位于扬子陆块西边缘、德钦—孟连二叠纪火山岩带东侧。矿区内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浅变质岩系,外围则覆盖着震旦纪及古、中生代地层。昆阳群分布有美党组、因民组、落雪组。美党组分布于矿区东部,主要岩性为浅灰色板岩,局部夹白  相似文献   

13.
概况易门铜矿区位于因民易门海槽南部,东濒昆阳古陆,西与元谋新平岛弧相毗邻.于晋宁期沉积了一套以碳酸盐及陆源碎屑为特征的昆阳群地层,为易门东川的成矿奠定了基础. 一、地层本区出露地层主要是上昆阳群,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下昆阳群之上.矿床赋存于铜厂组铜厂段和绿汁江组狮山层的不纯白云岩中.  相似文献   

14.
易门狮山铜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建国 《云南地质》1996,15(3):257-265
易门狮山铜矿床产于元古界昆阳群绿汁江组狮山段泥质、炭质白云岩及粉砂岩中。狮山段由黑色层(Mc)、过渡层(Mg)和紫色层(Mp)组成。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总结了该矿床的微观规律及其特征(包括化学组分、微量元素在狮山段、矿体中的分配;元素共生组合及演化规律;有机碳的含量与成矿;硫同位素及硫源;矿物包裹体特征等)。提出成矿元素经历了离散、合并、分解和矿体形成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东川铜矿的两个主要矿区(因民、落雪),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在含矿地层之下首先发现了一套火山岩;认定了因民期浊积岩的存在;对因民角砾岩的火山成因进行了讨论,认为昆扬群中包括有东川火山-沉积含铜建造,对建造中各岩段进行了相分析和形成环境的讨论;认为东川铜矿床是受发育在扬子古陆边缘、夭折了的中—晚元古代裂谷——康滇裂陷槽控制的火山-沉积-受变质层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16.
武定“迤纳厂组”的层位归属及其滑覆—变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迤纳厂组”为1954年由西南地质局五二七队评价迤纳厂铁矿时命名,1973年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将“迤纳厂组”置于昆阳群美党组之上,因民组之下,并认为因民组不整合于“迤纳厂组”之上;省地质科研所1976年对该区地层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含矿地层是因民组、落雪组由断裂夹持“刺穿”于大龙口组之中。1979年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提交该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仍然保留“迤纳厂组”这一层位。  相似文献   

17.
从千米科研钻孔看滇中大红山群下伏的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大红山群是西昌——滇中地区重要含铁铜矿地层,在云南以大红山矿区出露最好。从岩性、岩相特征,变质程度,构造部位及含矿性诸方面分析,一种观点认为大红山群可与元谋苴林群的阿拉益组及川南会理群的河口组对比;认为大红山群层位比昆阳群低,变质比昆阳群深,岩性组合、矿床类型等都与昆阳群有很大的差异,是另一套富钠质火山岩的含矿建造,是康滇地轴上比昆阳群更老的地层。另一种观点认为可与昆阳群的某些组段对比。但大红山群所出露底部的老厂河组之下究竟隐伏着什么地层?有没有含矿层位?有没有更老的结晶基底?这是广大地质工作者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黄仲权 《云南地质》1995,14(1):69-78
云南中东部前震旦系昆阳群滑覆构造黄仲权(云南省地质矿产局)昆阳群地层正倒之争,至今认识尚有分歧,主张正层观点的同志,认为因民组与下伏地层之间为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其间存在“东川运动”,持倒层观点的同志则认为因民组与下伏地层之间为断层接触,下昆阳群因民...  相似文献   

19.
胡荣民  钱长海 《云南地质》1993,12(1):112-114
对云南昆阳群持“正层”观点者一直把黄草岭组作为中元古界昆阳群之底,但各地潇草岭组皆出露不全,因此,紧接黄草岭组之下是否还有呈正常沉积接触的中元古界地层,含矿性如何,一直是个疑题。近来,云南区调队八分队在滇中南部石屏地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石屏县境内热水塘—车家城—带发现昆阳群黄草岭组以下存在一套厚逾1100m的地层。由于这套地层伏于黄草岭组之下,厚度较大,岩性与黄草岭组差别明显,似应另建新组。  相似文献   

20.
波司甸铜矿的矿体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Pt_2l)硅质白云岩、砂质白云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顺层产出。矿床主要受地层、岩性控制,属沉积-变质型矿床。矿区内铜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明显,含矿层位落雪组(Pt_2l)分布广泛,并且已发现了一定规模的铜矿化体,显示了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