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铠元 《云南地质》1996,15(2):138-148
西南三江构造带及扬子西缘在前寒纪时期,或者说元古宙时期,只有两个在形式上有联系的构造区,它们的基底岩群和构造演化都不尽相同。当时的欧亚大陆虽大致在现今位置,而冈瓦纳大陆尚在赤道附近,并且是“内部分隔”的微大陆。因而,地理上的“西南三江”当时明显地分割为东、西两部份;现代则划分为三部份,其中应突出北羌塘-澜沧江及拉竹龙-金沙江-藤条江两构造带之间的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过渡带或转换(化)带的存在事实。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羌塘-三江地区残留微陆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WANG Hui 《云南地质》2005,24(1):1-10
综合研究历年区调成果,发现西藏羌塘-三江地区残留若干微陆块,有相同或相似的岩石组合,主要变质期(1800Ma)变质相、构造变形性相近。原是一个有成生联系的微陆块群,有层无序、顶底不全,多系构造接触的中高级变质岩系。历年建立的羌塘戈木日岩群,三江地区宁多岩群、雄松岩群、石鼓岩群、苍山岩群、哀牢山岩群、吉塘岩群、崇山岩群、大勐龙岩群等12个岩群,依据区域对比、上覆地层及同位素年龄,统归古元古界(Pt1),构成本区早期大陆地壳-结晶基底。羌塘 三江残留微陆块群南接越南"印支地块",北邻西域陆块,东邻扬子陆块,南邻冈底斯 察隅陆块,是介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接合部位,具有独立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特征的构造域,建议称为"羌塘-三江古-中特提斯构造域"。  相似文献   

3.
滇东南建水、石屏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昆阳群出露的最南端。昆阳群普遍经历了低级-极低级变质作用,变质作用类型为埋藏变质作用,变质时期为晋宁期。根据伊利石结晶度研究,昆阳群可划分为高级近变质带和浅变质带,分别相当于葡萄石-绿纤石相和绿片岩相。根据伊利石b0值研究,昆阳群变质压力类型为中低压相变质,构造背景为伸展盆地背景,与同期扬子板块西北缘挤压背景不同,表明罗德尼亚(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过程在扬子板块西缘表现为"剪刀式"碰撞过程,即扬子板块西缘由北至南是逐渐汇聚到一起的,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这也表明了全球格林威尔期造山事件具有不同时性。  相似文献   

4.
攀西的结晶基底岩系——康定群,褶皱基底岩系——会理群、昆阳群与北澳大利亚地区一致,是泛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泥盆—二叠纪时期,扬予古陆发生强烈地裂运动,后期扬予古陆向北漂移,导致了它与澳大利亚的分裂,这时攀西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内陆裂谷,它发展为原大洋,成为扬予古陆西缘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二叠纪末它可能与同步向北漂移的羌塘-印支古陆拼合:三叠纪初与华北陆块拼合;于侏罗纪、白垩纪分别与藏北及藏南陆块拼合;喜马拉雅运动,印度板块碰撞,形成了统一的亚洲大陆,本区受造山作用影响,形成广泛的冲断-推覆体构造形体。  相似文献   

5.
胶东地区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区域地质概况胶东矿集区位于滨太平洋西部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带内,属于华北板块东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区,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宙唐家庄岩群、胶东岩群,元古宙荆山群、粉子山群和蓬莱群,中生代莱阳群、青山群、王氏群及新生代第三纪五图群、临朐群和第四系(彭欣,2010)。构造活动有古老基底的褶皱和韧性剪切带,也有中生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武定县迤纳厂铁铜矿区广泛出露元古宙辉绿岩体。前人对区内基性岩浆岩研究程度较低,缺乏辉绿岩的形成时代资料。本文报道了区内海孜辉绿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728±4 Ma。此年龄与古元古代晚期扬子地台西南缘大规模非造山型岩浆活动及全球性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时代高度一致,表明其可能为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的产物。辉绿岩与区内铁铜矿床成矿时代大致相当,反映了古元古代晚期扬子地台西南缘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也可能是一次重要的成矿事件,可能为铁、铜成矿作用提供主要的成矿物质来源。武定地区被辉绿岩侵入接触的原"美党组"地层的沉积时代应大于辉绿岩的侵位时代,应划入下元古界汤丹群,是昆阳陆内裂谷拉张以前就已存在的基底地层。  相似文献   

7.
罗改 《地质与勘探》2017,53(4):643-656
滇西北石鼓岩群位于羌塘-三江造山系中咱-中甸地块南缘丽江地区石鼓-巨甸一带,石鼓岩群变质岩系中发育的新元古代变质基性岩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重要构造-岩浆记录。通过对石鼓岩群中的变质基性岩岩石学、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其主要为大洋拉斑玄武岩,具有介于EMORB与OIB之间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起源于富集地幔区,是尖晶石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地壳的混染作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石鼓岩群变质基性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期(833.9±3.5Ma),时代与扬子陆块西缘大量分布的新元古代岩浆岩一致,其形成可能与该时期的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北秦岭晋宁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杂岩、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沟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等。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地质事件可能并不代表扬子地块和华北地块之间的直接碰撞拼合,而是具扬子地块基底特征的“中秦岭微地块 与北秦岭微地块或华北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台 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大陆裂解,进入显生宙的构造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晋宁期(1000-800Ma)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和有限的俯冲-碰撞拼台及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裂解与国外一些地质学家提出的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和700~570 Ma期间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不谋而台  相似文献   

9.
扬子地块西、北缘中元古代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耿元生  旷红伟  柳永清  杜利林 《地质学报》2017,91(10):2151-2174
广泛分布于扬子地块西缘和北缘的中元古代地层经历了强烈的变形和绿片岩相的变质改造。根据形成时代,该区的中元古代可以识别出两个阶段,中元古代早期(1.8~1.4Ga)和中元古代晚期(1.4~1.0Ga)。中元古代早期的地层包括大红山群、东川群、河口群和通安组(1~4段),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主要由分布在扬子地块西南缘的昆阳群、会理群和分布于扬子地块北缘的神农架群和打鼓石群组成。新的锆石原位定年结果表明,通安组的凝灰岩形成于1744±14Ma左右,河口群角斑岩形成于1659±23Ma左右,侵入会理群天宝山组的辉长辉绿岩形成于1026±7Ma左右。根据岩石组合、形成环境以及年代学资料,中元古代早期的大红山群、东川群、河口群和通安组(1~4段)形成时代相近,地层组成基本相同,它们都含有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或层状铜矿床(SSC),都在1.75~1.45Ga期间形成于大陆裂解环境。扬子地块北缘的火地垭群也可能属于中元古代早期地层。中元古代晚期地层在扬子地块西缘北缘均有分布,其中的昆阳群和会理群大体形成于1.2~1.0Ga,神农架群和打鼓石群形成于1.4~1.0Ga,它们的顶界可能延伸到新元古代早期。在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中含有大量叠层石,表明它们形成于温暖潮湿的浅海环境。除上述的中元古代晚期地层之外,云南元谋地区的苴林群、川西的登相营群、通安组五段等也属于中元古代晚期的地层。  相似文献   

10.
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界线是不能回避的关键问题。借助前人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北澜沧江带两侧的基底岩系、古生代沉积建造、地层古生物、火山岩浆弧、变质岩、变质作用、高压变质带、吉塘岩群、酉西群、构造运动分期等进行剖析,并与邻区进行了简单对比。在此基础上初步得出北澜沧江带是藏东地区连接滇西澜沧江缝合带与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纽带,是藏东地区冈瓦纳板块与扬子板块界线的倾向性意见,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验证。  相似文献   

11.
<正>云南博卡金矿位于云南省东川区西北部,矿体产于"康滇地轴"云南段北段远古界昆阳群中的变质岩石系中(郝珺等,2009)。云南博卡金矿金属矿区处于金沙江与小江之间的夹持带,位于扬子陆块西边缘、德钦—孟连二叠纪火山岩带东侧。矿区内出露中元古界昆阳群浅变质岩系,外围则覆盖着震旦纪及古、中生代地层。昆阳群分布有美党组、因民组、落雪组。美党组分布于矿区东部,主要岩性为浅灰色板岩,局部夹白  相似文献   

12.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岩群、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为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以及晋宁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强烈地质事件可能代表了华北地块、北秦岭微地块、中秦岭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合。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大陆裂解,进入显生宙构造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晋宁期(1000~800Ma)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和俯冲-碰撞拼合与国外一些地质学家提出的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3.
滇中地区昆阳群物源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昆阳群的形成时代、沉积环境、源岩性质等一直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查明滇中地区昆阳群的物源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文章在分析昆阳群沉积组合和沉积相的基础上,对昆阳群3件变质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对昆阳群20件极低级变质碎屑岩进行地球化学分析。从昆阳群黄草岭组、黑山头组和美党组中分别获得了最年轻的谐和年龄为984.0 Ma、945.0 Ma和954.0 Ma;碎屑锆石年龄峰谱显示,在1.0 Ga、1.35Ga、1.73 Ga和2.44 Ga出现了统计峰值,其年龄主要集中在1.73 Ga和1.35 Ga。表明昆阳群源区主要经历了1.0 Ga、1.35 Ga、1.73 Ga和2.44 Ga的构造热事件,资料显示扬子地块西南缘出露的大红山群形成时代为1.7 Ga,格林威尔期的构造热事件时期为1.0~1.3 Ga。此外,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昆阳群源岩主要是形成于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的石英质旋回沉积、长英质岩石和少量镁铁质岩石。在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0.95~1.0 Ga),Rodinia超大陆形成阶段,在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弧后前陆盆地中形成昆阳群的沉积组合,物源主要来自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大红山群和格林威尔期岛弧的岩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资料,从昆中断裂带对南北两侧的基底变质岩系(包括变基性火山岩、变泥质岩)、表壳盖层沉积岩系、前寒武纪长英质火成侵入岩以及镁铁-超镁铁质侵入岩的沉积建造、岩石类型组合、岩石地球化学及所反映的源岩物性的控制,系统对比讨论了昆中断裂带南北两侧基底陆块特征及昆中断裂带的构造属性。得出以昆中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陆块的大陆岩石圈,无论在表壳沉积岩系、中-下地壳和地幔的层性和物性结构及地球化学成分都存在显著差异。从而提出昆仑造山带实际上是个两陆块碰撞复合陆缘造山带。在元古宇以前南北陆块并非属同一古陆块,或者说昆中断裂带为欧亚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真正分界或二者的拼合带。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阿尔金山被认为是塔里木克拉通变质基底的主要出露地区之一。 本文通过阿尔金山北坡不整合在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基底之上的安南坝群中的碎屑岩和中南阿尔金中深变质岩石(原定为阿尔金岩群)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来确定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变质基底的性质及所经历的多期构造热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的安南坝群中含砾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集中在1.92Ga左右,少量在2.0~2.4Ga,表明其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伏的太古代-早元古代米兰岩群和相关的深成侵入体。在中阿尔金地块和南阿尔金俯冲碰撞杂岩带的深变质岩石中,锆石U-Pb年代学数据表明其记录有新元古代早期(920~940Ma)、新元古代晚期(760Ma左右)和早古生代(450~500Ma)三期构造热事件,新元古代早期的构造热事件与塔里木(或晋宁)造山作用有关,它普遍存在于塔里木盆地周缘的和南中国地块(扬子克拉通)的变质基底岩石中,与Rodinia超级大陆汇聚相关;新元古代晚期的构造热事件也同样广泛存在于塔里木盆地周缘和扬子克拉通之中,被认为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作用有关。因此,在新元古代时期,阿尔金的地质演化历史与扬子克拉通非常相似,而与华北则有很大的不同,锆石U-Pb测定还表明中南阿尔金的深变质岩石普遍遭受了早古生代的变质作用的改造,显示它们普遍卷入了早古生代的碰撞造山事件之中,成为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云中山区界河口岩群原岩主要为1套陆源碎屑岩夹镁铁质火山岩,经历了多次变形变质作用的叠加改造,变质程度达高角闪岩相,深熔作用强烈。整套岩石组合无底、无顶、无序,其与基底片麻岩之间(TTG)或是深熔渐变过渡,或是呈韧性剪切带接触。采自该岩群绿帘角闪二长变粒岩单颗粒锆石U-Pb法测年获得3组年龄值,即(2751±39)Ma、(2541±21)Ma和(2183±16)Ma,前者代表物源区的年龄,后两者代表2次深熔变质年龄。侵入该岩群的峪口眼球状黑云二长片麻岩单颗粒锆石U-Pb法测年获得(2493±38)Ma的成岩年龄,从而说明了云中山区界河口岩群形成时代为新太古代。发生在(2541±21)Ma强烈的区域性深熔作用,使基底片麻岩活化或重生,早期的信息大多已消失。界河口岩群与五台岩群年龄相当,推测界河口岩群与五台岩群并非是垂向上下关系,而是横向上的并列关系,现在所处的不同构造层次是弧-陆碰撞的造山过程中构造叠置形成,峪口片麻岩形成于后碰撞环境,其侵位形成的卵形构造局部斜切弧-陆碰撞所形成线状构造带。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初这几年利用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法及其他新的定年方法已获得的定年结果表明,扬子与华夏板块的拼合发生在870~820Ma之间,形成格林威尔造山带的"陆-陆碰撞"发生在1190~980Ma期间,江南造山带的碰撞事件要滞后320~160Ma。江南造山带形成过程中普遍发生绿片岩相的区域变质作用,未找到格林威尔造山带中广泛存在的麻粒岩相的高级变质记录。根据这两点,目前无法确认江南造山带是格林威尔期造山带。江南造山带可能是Rodinia向Gondwana超级大陆过渡过程中两相邻陆块拼合的产物。在江南造山带西段,作为基底出露的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等曾被认为是中元古代地层,这些地层中砂岩的碎屑锆石定年表明,这些基底地层的最大沉积年龄为870~860Ma,属于新元古代。沿着江南造山带分布的S-型花岗岩可作为板块间碰撞、造山事件的岩石学记录,并非地幔柱岩浆作用的产物。江南造山带西段~760Ma的部分基性火山-侵入岩、扬子地块周边及华夏地块某些新元古代"双峰式火山岩"(803~818Ma)中的基性火山岩具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的规模很小,是造山后伸展阶段、软流圈局部上侵形成的,不能作为Rodinia裂解的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18.
张燕  邹灏  李欣宇  刘行  李阳  王良坤  潘宏杉 《地质论评》2019,65(Z1):132-134
正扬子地块西缘的新元古代花岗岩体是记录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的良好地质载体(Li et al.,2003;Zhao et al., 2008;李献华等,2012)。灯杆坪花岗岩体位于四川省崇州市范围内,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块西缘与青藏—滇西褶皱区接触带附近,处于龙门山逆冲推覆断裂构造带的中南段,花岗岩体发育在映秀—北川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中。本次研究在扬子地块西缘新元古代灯杆坪花岗岩体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岩石学鉴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的柴达木陆块和欧龙布鲁克陆块的基底岩系虽然在地球化学上与扬子陆块具有亲缘性,但它们之间的组成和变质作用历史却显著不同。欧龙布鲁克陆块下部基底德令哈杂岩和达肯大坂岩群于~1.95Ga发生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并克拉通化,响应了全球Columbia超大陆汇聚事件;随后又与中元古代万洞沟岩群一道于~1.0Ga发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共同响应了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新元古代中晚期裂解后于中奥陶纪受原特提斯洋关闭影响而隆起。柴达木陆块基底主体由中元古代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柴南缘)和沙柳河岩群乌龙滩岩组(柴北缘)组成,以S-型花岗岩的侵入活动和相应的变质作用响应了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晚泛非期(520~480Ma)柴达木陆块与冈瓦纳主大陆俯冲碰撞,发生中压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和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经短暂拼贴后很快进入到原特提斯洋域,随460~420Ma的大洋关闭而发生变质叠加。区域对比表明,在基底组成和地壳演化史上,欧龙布鲁克陆块与阿拉善陆块和塔里木陆块(包括扬子陆块)相似,柴达木陆块则与北秦岭陆块以及祁连陆块相似,因而分属两个陆块群。塔—欧陆块群记录的~500Ma热事件与塔—欧和柴—秦陆块群共同记录的~450Ma热事件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20.
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的出露地壳剖面构造地层柱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颜丹平  宋鸿林 《现代地质》1997,11(3):290-297
扬子地台西缘江浪变质核杂岩的出露地壳剖面构造地层柱自下而上由3个体系构成,即中元古界李伍岩群堆垛层系统,代表深部构造层次中多期、多体制变形变质改造后的扬子地台基底;古生代褶叠层系统(中间韧性流变层),其中的3个岩组具有不同的褶叠层构造地层型,其时代分别为奥陶纪、早志留世和二叠纪;最上部为浅部构造层次纵弯曲变形的三叠纪西康群板岩带。在各体系之间以及各体系内部,发育了一系列的顺层韧性剪切滑脱带;其中以分割基底堆垛层与下部盖层流变层的区域性韧性剪切滑脱带最具意义,我们称之为基底剥离滑脱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