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斑岩铜矿的找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斑岩型铜矿是当前重要的找铜矿类型之一。80年代以来,我国斑岩型铜矿找矿进展不大,是因为我国斑岩型铜矿品位较贫,制约着找矿研究和开发。斑岩型富铜矿的找矿,主要应研究斑岩型铜矿与其它类型铜矿床构成成矿系列的主导因素,区域成矿物质来源,多期岩浆成矿作用,多种富集成矿作用等;研究影响斑岩型铜矿氧化带次生富集带发育的因素等,并指出青海南部玉树—扎多—乌丽一带是我国寻找斑岩型富铜矿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柴窝堡铜矿带区域沉积环境、构造环境及岩浆活动分析,认为矿带具备铜矿成矿地质条件.具体阐述了铜沟─庙儿沟铜矿田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认为铜沟─庙儿沟铜矿区的矿床属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与淋滤富集、溶洞堆积有关的次生富集铜矿床——六峰山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并指出了其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峰  甫为民 《云南地质》1995,14(1):1-13
对兰坪-思茅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岩、石炭纪玄武岩、铜矿石、铜矿物、铜矿脉石矿物和钙华的REE研究表明,存在三种稀土分布模式。种类沉只岩和绝大多数铜矿石、铜矿物属轻稀土富集型,铜矿脉石矿物及钙华主要属中稀土富集型,玄武岩和极少数铜矿石属轻稀土弱富集型。研究结果指出,本区铜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沉积岩,部分与基底火山岩有关。  相似文献   

5.
卢庆兰 《矿物岩石》1993,13(1):59-59
笔者在研究辽东地区铅锌铜隐伏矿床过程中,发现了几种少见的金属矿物(硫铋铜矿,银锑黝铜矿,硫铜钴矿)。经初步研究现简述如下: 1 矿物空间分布几种少见金属矿物在区内分布较普遍,限于工作程度关系,初步查定这些矿物产出于石湖沟、正沟门、盘岭等地(表l)。银锑黝铜矿比云南的含银量高155倍,为国内少见的含银高的银锑黝铜矿。表3银锑黝铜矿电子探针分析  相似文献   

6.
陈刚  肖晓牛 《江苏地质》2014,38(1):117-121
以云南东川金江小石将军铜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小石将军铜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控矿因素、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认真、详细观察、分析,结合东川知名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将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厘定为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易门七步郎铜矿床控矿因素及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伟  侯蜀光 《云南地质》1996,15(2):180-191
本文通过对七步郎铜矿床含矿层位、容矿岩石类型、构造及地球化学和成矿特征等综合分析、研究,从铜矿化的时、空结构特征两方面框定了控矿的主导因素,探讨了成矿富集规律,提出只有经历初始预富集→预富集→构造改造富集完整序列阶段的区段方能形成富矿体的认识。对成矿预测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同善构造-剥蚀窗内成矿地质条件的前提下,运用成矿系列理论,把区内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的变基性火山岩型、变砂岩型、大理岩型三大类铜矿分成了八种亚类,认为诸类铜矿与区内广泛发育的新太古代基性岩存在着成生联系,铜矿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早期的海底火山喷发带来的铁、铜、硫等成矿物质,经过最初的海水富集、火山活动末期的热液作用富集以及后来区域变质叠加富集进而形成了这一系列矿床。同时提出了新的找矿思路、找矿方法及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9.
吴鹏  谭茂  韩润生  江小均  王蝶  杨航 《岩石学报》2020,36(5):1409-1425
云南六苴铜矿床是楚雄盆地砂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岩浆活动不明显,近年来通过深部钻孔和竖井工程,在矿床深部揭露出煌斑岩脉。通过岩相学、电子探针、ICP-MS、锆石U-Pb定年等分析,确定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属云煌岩,其成岩年龄为31~33Ma,于铜矿床的改造成矿期侵位。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属于钾质钙碱性煌斑岩;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Sr、Th和Rb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和Ti等亏损;稀土元素表现出轻稀土强烈富集的特点。锆石176Hf/177Hf值为0. 28230~0. 28272,比较集中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4~2。综合分析认为,六苴铜矿床的煌斑岩主要源自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岩浆在快速上升过程中进一步熔融混染了少部分先存的地壳残片,为喜马拉雅期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背景下,从挤压转换为拉张环境的产物。该煌斑岩与富厚铜矿体二者在空间、时间、构造-热液、产出状态、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等方面均具有紧密联系,对铜矿体的改造富集起到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富厚铜矿体的指示标志。煌斑岩脉内含有方铅矿、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暗示深部具铅锌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包家宝 《江西地质》2000,14(4):262-265
简要阐述了江西铜矿多年来在基础地质条件、矿床类型及找矿评价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时,针对以上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竹鸡项铜矿位于著名的多金属成矿带西南三江成矿带北带,义敦岛弧有色、贵金属矿产地集中区南部.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Rb、Th和U富集,而Ba、Nb、Sr、P、Ti明显亏损,岩体为轻稀土富集型,呈现中等Eu异常.根据矿床的化学成分特征,成矿构造环境的研究,认为竹鸡顶为滞后火山弧的环境下受到碰撞造山伸展降温过程中的岩浆-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的铜矿,扬子西缘的俯冲作用为富铜的幔源流体进入中下地壳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一种亟待重新认识的铜矿床——滇中土状铜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中土铜矿长期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利用的铜矿床,新的湿法冶金技术应用使之成为了效益型铜资源。滇中土状铜矿产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的土状风化壳内,分为面型和线型两种矿床类型。主要铜矿物为孔雀石、硅孔雀石、微粒状赤铜矿和黑铜矿、少量残余含铜硫化物。其矿石平均品位同于原生硫化矿。与原生矿石相比,土状氧化铜矿石SiO2、Al2O3、Fw2O3、Mno明显富集,CaO与MgO大量淋失,由碱性矿石变成了可酸浸的非  相似文献   

13.
麻阳九曲湾砂岩铜矿床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左清 《湖南地质》2001,20(1):21-24
本文介绍了九曲湾铜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揭示了沅麻盆地白垩纪砂岩铜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氧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组成等方面论证东川铅矿含铜“礁-硅岩组合”中的含铜硅质条带-硅质白云岩为海底喷流热水沉积成因;提出了该类层状铜矿的深源含铜富硅混合热液海底喷流-生物富集的沉积成岩成矿模式,并提出了东川落雪层状“马尾丝”铜矿合矿岩系为“含铜礁-硅岩组合”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薛步高 《云南地质》2002,21(3):327-331
云南铜矿是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至今已知的大-中型矿区(除边远的羊拉、托顶之外),历史上几乎都不同程度地被开采过。也有历史上曾采冶辉煌,但至今却没有铜矿产出,找铜工作者也不知道的“古老铜矿”,俞元(澄江)铜矿即是一例。研究、考证采铜史料,认为澄江铜矿、东川茂麓厂、寻甸铜矿、永平宁台厂等,应列为新世纪重新评价的找铜目标。  相似文献   

16.
永平铜矿床成矿地球化学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区基底含矿建造是成矿的主要物质来源,混合岩化作用是促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的主要能量机制,花岗岩浆的侵位对矿床起叠加改造作用.永平铜矿床具明显的衍生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北山东段珠斯楞铜金矿床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斯楞铜金矿位于晚古生代板块缝合部位,产于华力西晚期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岩脉中,通过矿区基础地质、物化探等的研究,确定有2个矿体、1个矿化体。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毒砂等,呈浸染状、细脉状分布。化探垂直分带性表明,Au和前缘晕元素在浅部富集,Cu在中深部富集。矿床为斑岩型,主要发育青磐岩化带,其可作为区域上大型斑岩铜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8.
云南景谷宋家坡铜矿床产于英安斑岩体及其围岩中三叠统火山岩地层中,矿床蚀变发育,原生矿化相对较弱,次生硫化物富集。本文报道了对该矿床的蚀变和矿化英安斑岩进行的Sm-Nd法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结果。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Sm-Nd法和^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给出了英安斑岩和原生铜矿床的形成年龄,时代为印支期中三叠世;而且^40Ar-^39Ar快中子活化法给出的年代学信息较多,其高温阶段坪年龄大致与特提斯洋闭合时间一致,而较低温阶段的表面年龄反映了燕山期甚至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对成矿的改造。总之,宋家坡铜矿床的赋矿英安斑岩及区域中三叠世火山岩的成岩作用相对于特提斯洋的闭合及陆块碰撞俯冲在时间上基本同时。成矿与成岩关系密切、时间相近,且成矿经历了多期作用,原生矿化属斑岩型铜矿化,后期受盆地热卤水淋滤富集和表生氧化改造。  相似文献   

19.
西藏玉龙上三叠统甲丕拉组沉积特征及铜矿质的初步富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建平  邓江红 《沉积学报》1997,15(1):112-117
西藏玉龙铜矿带以班岩铜矿带闻名于世,而对成矿带中最具工业价值的似层状氧化矿体的研究较少。在“国家计委'95重大项目专题研究”的最新基础资料和研究成果基础上,我们首次提出了西藏东部上三叠统甲丕拉组的“沉积矿质初步富集”,并以玉龙铜矿床似层状矿体的解剖阐述它与玉龙铜矿带的关系。这对于在玉龙铜矿带进一步寻找同类型富矿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史清琴 《云南地质》1993,12(1):136-138
云南境内赋存于前寒武系中的铜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据地质情况分析,至今仍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一)资源现状我省前寒武系铜矿高度集中在“康滇地轴”区,已探明的储量占全省已探明铜储量的67.58%。我省三大铜矿均产于此区内;发现的中型铜矿床占全省中型铜矿床总数的三分之康滇地轴区昆阳群中的受变质沉积型铜矿床(东川式铜矿),已探明的储量占全省已探明铜储量的43.01%;大红山群中受变质火山岩型铜矿床(大红山式铜铁矿)已探明的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