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重力模型,利用非农业人口、GDP、建成区面积等进行综合运算,研究了重庆及周边城市的吸引关系,并进行了城市群划分,揭示了各城市之间内在的发展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重庆及周边城市形成了3个一级城市群、3个二级城市群和若干个抱团发展的城市。本研究对重庆及周边城市规划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方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 基于城市群的建设模式可以有效整合异质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浙中城市群在浙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其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模式的研究有助于突破行政区域划分的束缚, 促进空间信息等生产要素跨行政区域的合理流动。本文在深入探讨浙中城市群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模式内涵的基础上, 提出了分布式动态空间数据库体系模型、网络目录服务、瓦片服务动态坐标转换、双链路负载均衡等关键技术, 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研究的GIS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城市化的研究方法处于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本文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技术、空间分析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建模方法,根据中国城市化特点提出了城镇人口比与城镇人口绝对规模相结合的城市化水平测度模型,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集成该模型,将中国城市进行了城市化测度分级;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距离为选择要素,多指标综合的城市群分析模型,在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中为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群现象提供了一种灵活工具。  相似文献   

4.
随着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发展,城市群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地区,研究城市群联动空间增长动态也成为了当前研究热点。在城市扩张的研究中,传统以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on,CA)为代表的城市扩张模拟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的城市展开,缺乏对城市群空间交互作用和联动增长效应的建模,难以真实反映城市群的空间扩张过程。通过引入城市流模型来量化城市之间的空间交互作用,并将其作为转换规则嵌入CA模型,构建了一种顾及空间交互作用的城市群联合空间增长扩张过程分析模型,并以武汉都市区为例,模拟了武汉都市区(1个主城区+6个远郊区)的城市扩张过程。与传统的Logistic回归CA模型对比,结果表明,模型模拟精度更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发展,尤其是城市群联动增长扩张的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主导着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未来,因此,城市群已成为当前城市与地理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不同学科学者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展开相应研究,且大多为针对发展较早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研究,但针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要素的发展特征及其发展态势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京津冀城市群是除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之外的国内第三大经济体,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城镇密集区,也是我国的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因此,本研究从人口、经济、产业三大空间要素入手,重点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要素集聚与扩散的发展特征及其发展态势,以期丰富对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形态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6.
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迁徙大数据和河南省统计年鉴资料,并结合引力模型对河南省内春运人口迁徙格局进行分析,探究省内人口流动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河南省内春运人口迁徙在春节前后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郑州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回乡潮”和“返工潮”;人口主要流动方向与省内以郑州为核心的“米”字形高铁网走向基本一致,但中小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不强;从引力模型结果看,城市间引力值与人口迁移强度具有高相关性,较清晰地显示出郑州“一核”,洛阳“一副”,其他城市“多点”分布的全省城市群空间格局;除经济、距离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外,城市体系对人口迁徙方向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2000—2015年间各地级以上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的格局演变,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流强度修正城市吸引力规模参数的城际空间联系强度模型,分别从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测度和时空格局变化两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联系度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5年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和经济联系度均持续上升,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态势,符合各城市经济在外向功能量和功能效率的变化趋势,可为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城市蔓延现象,而对城市蔓延现象的定量化研究在现有文献中却十分少见,尤其是对适用于大片区域且易于计算的定量化指标仍然很少涉及。因此,设计了一套基于城市群尺度的蔓延指标,包括从夜间灯光(night-time light,NTL)数据中提取的密度、发展分散度、多核心度及向心度4个方面的指标,同时采用这些指标对中国50个城市群区域进行了一系列计算。结果表明,这些指标相互独立,并从各方面揭示了城市群的形态特征,因此能够准确地表示各城市蔓延的程度。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及规划部门制定城市群相关规划及政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以促进城市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间空间交互作用的不断增强,我国城镇化已逐步走向城市协同发展阶段,城市群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的主体形态.通过构建多层回归模型对全国主要城市群2005-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多层次影响机制进行了探讨.在验证模型合理有效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为:①在城市尺度上,城镇人口增长、经济产值增加、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区位条件等均能加速土地城镇化进程,而财政赤字率提高则会阻碍城市群的扩张,土地集约利用也会减缓城市蔓延趋势;②在城市群尺度上,经济联系吸引力对建设用地增加有正向驱动作用,而外向功能辐射力的增加则会给城市扩张带来阻力.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0—2013年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构建灯光指数,利用线性模型估算2012年各市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从不同时间、空间角度对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集聚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性模型计算的各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测吻合度为83.67%,模型估算结果较好,灯光指数的变化能够反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具有空间不平衡性,呈现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向外围逐渐递减;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局部差异性,城市内部HH型聚集在城市群的东北部,LL型城市聚集在城市群的西部。  相似文献   

11.
城区边界和城区面积是城镇化的重要表征和扩展分析的基础。然而城区边界存在概念和提取标准不统一、精度较低、可比性较差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影像和地理信息资料辅助的城区半自动化提取方法,充分利用高分辨率影像上的城市景观特征、先验地理信息知识和一系列标准规则,以得到精度高、一致性强的数据。以中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区,采用该方法得到了2000年、2005年、2010年、2016年4期城区边界成果,并开展了城区时空扩展及用地效率等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16年间城区扩展迅速,城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部,东西部地区差异大;②城市用地效率与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相关,城区扩展以外延型为主;③大多城市城区扩展超前于人口增长,少量城市城区扩展滞后于人口增长;④城区扩展以占用耕地为主。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新型城镇化需要土地支撑,要解决人地失调的突出问题,要把实现人地和谐作为主要目标,坚持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和计划的管控作用,有序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暴雨等极端天气的时有发生,道路积水问题愈发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和城市正常运行,因此有必要对道路积水信息进行动态可视化,而数据的集成与管理是从多源数据到道路积水信息的关键一环。为了更加直接有效地表达道路积水信息,提出了面向城市内涝动态预警可视化的多源时空数据集成与管理方法,构建了道路积水时空数据模型,探讨了积水数据与道路数据的匹配方法,并设计了面向道路积水动态预警的原型系统,实现了道路积水深度的提取与发布。以南京市主城区某区域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案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数据集成与管理方法在进行道路积水可视化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城市空间扩展研究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以统计年鉴数据为参考,以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为主体,以夜间灯光遥感数据为空间校正,进行了城市建设用地的提取及面积计算分析,得到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2000—2006年为中速扩展模式,2007—2013年为高速扩展模式,2014—2018年为快速扩展模式;使用凸壳识别法,得到乌鲁木齐市2000—2018年扩展类型均为填充型;结合扩展模式用质心偏移判定乌鲁木齐扩展方向,得到乌鲁木齐市2006年较2000年,质心向西南方向偏移,2013年较2006年,质心继续向西南方向偏移,2018年较2013年,质心向东北方向偏移;通过标准差椭圆法对乌鲁木齐扩展方向进行验证,得出2006年相对于2000年,沿西北-东南方向扩展,2013年相对于2006年,沿西南-东北方向扩展,2018年相对于2013年,沿西南-东北方向扩展,扩展方向大体上与质心偏移方向相同。乌鲁木齐市城市扩展驱动机制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城市扩展的时空分异。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以及典型城市群空间格局监测项目中,根据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判断城市空间扩展的协调性。结果表明,2000-2016年全国大多数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大于最优值1.12。分析了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最优值的来源以及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将人均城市用地面积与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结合起来,用于城市空间扩张协调性分析,并在甘肃省主要城市进行了空间扩张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the built-up expansion of Ranchi urban agglomeration over a period of about 8 decades from 1927–2005. Satellite images and topographical maps were used to evaluate land use dynamics during these periods. Built-up growth of 473.7% during 1927–2005 was primarily at the expense of agricultural land along with reduction of natural water bodies reflects negative impacts of built-up expansion, which increased many folds in recent decades. The built-up growth is also analyzed with reference to population growth, land consumption rate and land transformation. The land loss due to increasing built-up growth of Ranchi were compared with other capital regions and cities along with population increase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possible scenario of built-up expansion in Ranchi urban area.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的精细空间分布是城市规划与城市更新的重要参考。由于城中村具有语义高级和遥感影像特征辨识度不足的特点,使用传统的场景识别方法难以从高密度城市中获得精度良好的城中村精细空间分布。针对城中村的精细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融合遥感影像和社会感知的层次化识别方法。该方法在特征上融合了遥感图像和社会感知数据的优点,其层次化结构同时考虑了大范围的上下文信息和小范围的局部信息,为在精细尺度全面理解城中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基于该方法对深圳市的城中村进行了空间识别,获得了2.5 m空间分辨率的精细城中村分布。精度验证表明,该结果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98.68%和0.807,说明该方法具有优秀的表现。此外,还通过对照实验分别证明了层次化识别框架、融合遥感影像和社会感知数据的增益效果。结果表明,层次化框架和多源空间数据都能有效提高城中村识别方法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0—2018年六期城市建设用地监测数据,本文利用城市用地年面积增长率指数、公共边测度、核密度估计、位序-规模法则等方法,刻画成渝城市群扩张演化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并对城市群规模体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呈先快后慢的趋势,空间上呈“中部高速,南北低速”的特点,建设用地扩张密度高值主要集中在成都、重庆二市且城市群内部连片发展不明显。城市群新增城市用地呈现无序蔓延态势,并未趋于紧凑。2000—2010年,成渝城市群规模分布极化,呈现明显的双核首位特征,2010年后规模分布由非均衡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9.
China has experienced rapid and massive urban expansion in recent decades. To addres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posed by urbaniz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is process. Although many studies have characterized China’s urbanization, mainly based on individual cities or urban agglomerations, few studies have compared the urban expansion patterns among cities of different regions and sizes at a national scale. Additionally, the source of the newly developed urban land has largely been ignored in previous research. To fill these gaps, we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growth patterns of 291 Chinese cities during 1990–2015, quantifying the rates, spatial forms, and corresponding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rban expansion. More importantly, we further investigate what their new urban land is converted from. Key findings include: (1) the annual expansion (AE) and annual growth rate (AGR) of all 291 cities were 1869.81?km2 and 4.81% during 1990–2015; (2) cropland and rural settlements were the predominant source, accounting for 65.22% and 17.49% of the new urban land during 1990–2015; (3) edge-expansion was the dominant growth form for most cities, followed by infilling and leapfrogging growth; and (4) the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ccupied cropland differed across various cities.  相似文献   

20.
空间分布模式是否保持一致是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质量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前的研究缺少量化分析和位置表达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数据特有的自相关性评价方法。首先利用语义距离建立空间权重矩阵,随后通过莫兰指数(Moran’s I)计算数据处理前后全局和局部自相关度,最后利用莫兰(Moran)散点图和空间关联的局部指标(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集聚图相结合的方法对综合前后的土地利用分布模式进行可视化对比。相较传统评价方法,所提方法顾及数据语义关系,计算可量化聚集程度,以直观可视化方法对比展示,更好地对土地利用数据在综合前后的全局空间分布模式一致性进行了评价。认知实验结果符合人类认知,表明所提方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