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从新疆实际出发提出一种简捷的预报程式,用以判定地震三要素。结果表明,(1)新疆3级地震累积频次低于均值6个月,1年内新疆发生6级地震的概率为90%;(2)以新疆地震活跃期响应地震分布区做为预备震源区,该区未来3年发生中强震的概率为86%;(3)预备震源区出现一年以上低6值,其250 km区域1年内发生6级地震的概率为75%;(4)当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系统内部个体的涨落很难使系统出现非线性响应,而当系统处于亚失稳状态时,系统内部个体的涨落有可能触发系统中处于高应力状态下的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2013年12月1日新疆柯坪MS5.3地震基本参数、震源机制解、地震序列特征,分析了震前、震中及相邻构造区地震活动特征以及200 km范围内定点前兆异常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断裂,震源断错类型为兼左旋走滑分量的逆断类型;(2)该地震序列为主余型,余震衰减快且呈北东向展布;(3)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有2~4级地震嵌套平静、柯坪块体4级地震平静、3级地震条带、普昌断裂中等地震异常增强区和地震学参数;(4)定点前兆观测资料主要异常特征以突变为主。除哈拉峻钻孔倾斜外,其他定点前兆观测异常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近及远、向震中外围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以2012年8月12日于田MS6.2地震为研究对象。于田MS6.2地震的地震活动性异常为少震区的长时间平静和中等地震的集中活动;前兆异常为和田水平摆东西向趋势转折,矢量方向由北西向转为北东向,东西向产生时序破年变,以及和田土层应力发生了年变畸变。  相似文献   

4.
晋2井动水位与周围显著地震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晋2井动水位15年观测资料的清理,从多种观测信息中筛选出阶变型前兆异常,制定了阶变异常的标准,进而从阶变频率入手,提取阶变组异常作为周围中强以上地震的中短期前兆信息。通过R检验,认为晋2井动水位阶变异常与周围显著地震以及阶变组异常与周围中强以上地震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实践中,利用晋2井阶变组异常,曾先后较好地预测了晋2井周围3次中强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5.
乌恰7.4级地震的土层应力前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5年8月23日新疆乌恰县城东南7.4级地震前,震中及其邻近地区的部分土层应力测量有明显的短临前兆异常。异常具有广泛性、同一性、显著性和阶段性特征。文章还对资料及异常的可靠性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2011~2013年南北地震带104个地磁测点3期流动地磁矢量测量的可靠资料,获得了2期该区域岩石圈磁场的动态变化。分析了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前后岩石圈局部磁场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这种演化特征与该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各要素均表现出异常特征,震后异常消失;(2)孕震过程中所产生的地震地磁异常空间大致以震中为圆心,半径约125 km;(3)孕震过程中垂直矢量的方向与龙门山断裂的构造运动呈反向,其矢量值在发震地点附近最小,这可能与该地震的类型为纯逆冲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糯扎渡水库台网和景洪水库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反演震源谱,计算了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糯扎渡水库附近143个1.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参数。分析研究发现:(1) 糯扎渡水库蓄水后,库区内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尤其是在水位上升3~4个月后;(2)水库开始蓄水后,库区内地震震源深度变浅,一段时间以后则与库区外的差别减小;(3)地震拐角频率随地震矩增大而减小,且蓄水以后,库区内地震的拐角频率的对数与地震矩的对数线性关系更明显;(4)应力降、视应力与地震矩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相同地震矩时库区内的应力降与视应力低于蓄水前和库区外的地震应力降与视应力值;(5)蓄水对库区内地震的影响可延伸至库底10km深度处,且在3-6km深度内影响最大、库区内外地震频度与视应力均值差异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分析总结了2008年10月5日乌恰6.9级地震前背景性异常:1900~2008年新疆6.8级以上地震时空分布表明,于田7.4级地震发生后新疆仍缺少一次6.8级以上地震:2004年12月以来新疆3.5级以上地震累积频次持续低值;乌恰地区6级地震超常平静:2003年以来在乌恰地区形成4级地震空区;2006年以来新疆相继形成2条4级地震条带相交于乌恰地区: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乌恰台地震波振幅比大范围低值;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沿卡兹特阿尔特断裂出现2次符合预报指标的异常增强现象:2008年2月以来喀什台地磁垂直分量拟合差值持续低值;2006年9月以来莎车台土层应力2道测值先后出现偏离正常年变现象.  相似文献   

9.
黄浩  付虹 《中国地震》2019,35(4):616-628
基于科学台阵的观测资料,计算了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前约2年震源区80km范围内105次1.5≤ML≤3.3地震的视应力。结果显示,研究区域2015年1月13日~2016年1月20日的地震视应力明显高于2014年3月23日~2015年1月12日,视应力其特征表现为震前1年明显升高—明显降低—临震前2个月小幅升高,2个时段扣除震级影响的规准化视应力对比表明,震前1年研究区域应力水平相对升高,规准化视应力空间分布图像显示,皇城-双塔断裂附近存在显著高值异常区,距离震中约48km。视应力异常、平安水位和乐都气氡破年变异常表明,研究区域附近震前应力水平较高,与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前震源区应力场增强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是1次测震和前兆异常显著的震例。视应力异常可在较长时间显示高应力水平状态和异常地点,前兆破年变异常可以从时间紧迫性给出判断,因此,结合可信度较高的测震和前兆异常可以给出一定程度的地震预测。  相似文献   

10.
崔勇  杨晓芳  陈玲  鲁娜  李新勇 《内陆地震》2008,22(2):162-169
2007年7月20日在新疆特克斯县境内发生Ms5.9地震,震前哈萨克斯坦地下流体和新疆部分流体测项出现了前兆异常。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出其异常类型大致有3种:①脉冲异常,表现为泉水中气泡规律性大幅度的脉冲,在水位记录纸上形成有一定规律的间隔“脉冲峰”;②波动异常,主要表现为速率变化、上升幅度超出正常波动范围;③年变畸变异常,主要表现为打破年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史杰  高小其  魏若萍 《内陆地震》2006,20(4):353-359
根据博古特2604号井近15年的水位资料变化情况,以井距500 km为扫描半径,对在其范围内发生的中、强地震和水位资料的变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该井在其映震范围内的5级、6级和7级地震前水位各有不尽相同的异常显示特征,随着震级的减小,震中距的增大,异常特征由长时间的年变异常或不稳定的下降、上升转为短期的阶段性的上弯高值异常,直至异常消失。由于博古特井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对南北天山发生的地震在震前都有较为良好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2003-2009年新疆及其周边88次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及其分布特征,并结合同期地震活动特点与区域应力场进行了讨论.认为:这一期间新疆主要受NNW向水平挤压应力制约,与1990-2002年新疆主压应力P轴NNE向分布有一定差异;中强震震源断层具有多样性,显示出新疆构造运动的复杂性;主压应力P轴仰角的变化与新疆地震活动的强弱交替相关;研究时段内不同强度的地震空间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层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斯坦卡帕尔-阿拉善4号井氦气(He)含量映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卡帕尔-阿拉善4号井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分析其17年氦气(He)含量变化映震特征,氦气(He)变化的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上升(或下降)幅度、速率变化超出正常范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值遵循的是,背景值-趋势性上升(或突升),趋势性下降(或突降)-恢复至背景值的变化过程。将该井氦气(He)观测数据经过滤波、差分处理后,以3倍均方差作为异常识别标准,结果表明:氦气(He)对监测点周围300km范围5级地震、400km范围6级地震的对映率分别为100%、66.7%,是较好的地震前兆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聂晓红  王琼 《内陆地震》2012,26(1):28-35
采用点源位错模型、层状介质速度结构,利用地震波垂直向记录的直达P珔、S珔波最大振幅,计算小地震震源机制。通过系统聚类,利用矢量合成方法,计算得到各类解的平均震源机制解。采用上述方法,针对2003年以来新疆北天山西段和中天山地区4次中强地震前,震源区周围中小地震震源断错性质和P轴方位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2~3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随机分布,震前1年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分布特点,主压应力P轴方位发生较明显的偏转变化。  相似文献   

15.
郑小菁  陈莹  陈晨 《华南地震》2001,21(2):36-41
在对福建的地下流体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取了1990年以来闽台地区若干次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信息,并对异常点的变化形态、时间、空间分布与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掌握了闽台地区地震前地下流体中、短期或临震的前兆异常特征,并发现在不同的观测位置,将出现不同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云南省123个气象台站1960年以来的降雨量资料,使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方法,分析楚雄强震与降雨量的关系,结果发现: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0.25的台站数大于8,次年云南地区皆有Ms≥6.0地震,也是楚雄地区发生6级强震背景条件;楚雄地区强震前表现涝异常,即该区域强震具有涝—震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夏爱国 《内陆地震》2014,(2):138-141
选取距离于田Ms7.3震中最近的于田地震台记录,利用所记录的震源区附近112次ML3.0以上事件的数字波形资料,采用Brune圆盘模型计算了此次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值,得到该序列的应力降时序变化曲线。经初步分析后认为,于田Ms7.3地震序列的应力降时序变化特征基本符合前主余型地震序列特征。根据目前余震应力降值的发展趋势,估计该序列今后余震的强度会逐渐走低,再次发生中强以上余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8.
天津地区咸水井映震能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建英 《内陆地震》2008,22(3):252-257
系统处理了1992年以来天津地区4口咸水井的水位观测资料,使用R值对这4口井的映震效能进行了评估。认为:①这4口井的R值不高,主要原因是咸水层观测井水位异常时间较长,致使预报占用时间较长;②咸水层观测井水位异常幅度比较明显,异常性质的规律性较强,出现异常时易于识别;③咸水层观测井水位有异常有地震的比率达到了70%以上,这对有震的判定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