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凡 《海洋与湖沼》2020,51(4):663-663
正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0年8月1日,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国立机构,是我国海洋科学的发源地。2020年,海洋研究所迎来70周年华诞。70年来,研究所从最初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不断发展壮大,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一代代优秀的人才队伍,成长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之一。70年来,海洋研究所不断引领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在实验海洋生物学、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海洋环流与波动、海洋地质与环境、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以及深海研究等方面做出了许多奠基性和开创性的贡献,取得1900余项科研成果,共发表论文140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400余篇),出版专著近300部;授权专利1100余件;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78项。  相似文献   

2.
李培泉 《海洋科学》1983,7(3):48-52
海洋人工放射性研究已有38年的历史。由于原子能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一领域的工作已成为海洋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开展海洋放射性研究,对于海洋环境保护、同位素地球化学、制订海洋废物排放标准、核能设施的建造等有关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海洋人工放射性研究的一些主要内容、成果及其发展趋势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地质学会海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海洋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近岸和浅海砂矿地质讨论会”于1984年2月16—19日在上海召开.地质矿产部、冶金工业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建材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和高等院校所属的36个单位、53名代表和30余名列席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专题研究论文40余篇.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海洋地质学会秘书长杨启伦高级工程师主持了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大会宣读论文12篇,第二阶段分组宣读论文20篇,随后代表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朱瑾 《海洋世界》2008,(4):12-19
如果说是海洋孕育了地球生命,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地球形成之初是没有生命的。地球海洋在大约20亿年前才开始生成和释放氧气,直到距今约5000万年前才产生了足以使生命繁荣的大量氧气。经过亿万年的斗转星移,远古时期的生命元素如今已万千繁华,海洋自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海洋志》编写工作会议于1983年7月21—22日在青岛山东海洋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海洋志》编委会委员、各篇章的编写人员及有关单位的领导同志共50余人.《海洋志》是山东省志的一部分,将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海洋科学的志书.全志将包括概述、海岸、港湾和岛屿、海洋地质地貌、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气象、海洋生物、海防和海洋事业机构等十篇共四十五章,预计达70万字.参加编写的单位有:山东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北海舰队、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及青岛市属有关单位.会议由山东省《海洋志》编委会主任,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侯连三主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董一博先生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山东省志编委会负责人辛玮、席星加同志也参加了会议,在会上介绍和传达了全国地方志、山东省志编写情况及有关精神,并回答了编写人员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6.
贺信     
<正>《海洋技术学报》编辑部:欣悉,《海洋技术学报》首期即将正式出版、发行,中国海洋学会作为学报主办单位之一,特致函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学报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诚挚问候!《海洋技术学报》的原刊《海洋技术》期刊在1982—2013年的32年办刊历程中,始终坚持:"服务我国海洋科学发展和海洋技术进步,促进学术交流"的办刊宗旨,连续出版、发行了32卷(共128期),发表海洋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各类学术论文2300余篇(约2658万字),分别被中国大陆、台湾地区以及联合国等有关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读者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促进了我  相似文献   

7.
前言     
我校海洋地质系的创建,可追溯到50年代末在青岛成立的山东地质学院,经30多年的风风雨雨,艰苦创业,特别是经历了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时期的迅速发展,目前海洋地质系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设有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海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理和旅游经济地理5个专业。其中海洋地质设有博士学位,地球物理勘探、海洋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设有硕士学位。这几个专业已成为我校海洋学科的一个特色,且具有理工兼顾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办、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IODP办公室和中国InterRidge秘书处联合承办的“中国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发展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月23—25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来自海外和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9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大会报告、分组报告和大会讨论组成,分别就当前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及相关的其他地球科学领域国际前沿与动态、国内研究现状与展望、我国“十一五”该领域发展的重点展开了充分研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首先作了题为“…  相似文献   

9.
《海洋测绘》2007,27(6):82-82
中国测绘学会第七届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暨第十九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10日至16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会议由本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副所长翟国君同志主持,本专业委员会主任、海司航保部副部长王健同志致开幕词。有120余位委员、论文作者和测绘仪器厂商等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24篇,有113篇论文收入《第十九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出版160册。其中有28篇论文和新产品介绍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文章内容包括数字地球与海洋测绘、多波束测深技术、卫星测高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这些海洋地质工作者同全国地学界老前辈、老专家及广大地学工作者一样,精神振奋,心情激昂.海洋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一支年轻的学科,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异常迅猛,在海洋地球物理和地质构造等方面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整个学科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异常活跃的崭新局面.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是海洋地质学的重要调查研究手段之一,它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现代技术,或在上空、或在水面、或在水下,对地球水域进行各种地球物理场(天然的、人工激发的)的观测,以查清场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进而阐明海底地质构造、沉积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赋存,为国民经济建设有关部门提供基础资料.它在海洋地质学领域  相似文献   

11.
吴瑜端 《海洋科学》1980,4(2):15-18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海洋污染是地球污染的综合表现。七十年代以来,海洋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代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美国、日本等国家对环保研究的经费都优先给予保证。许多海洋化  相似文献   

12.
在青岛海洋科研队伍中,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是一支重要的主力方面军。这里汇集了海洋科技人才中的精兵强将。全所400余科研人员,有1位院士,13位博导,60位研究员,142位副研究员。 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8人,硕士学位的109人。长期以来,研究所发挥人才优势和海洋高新技术的排头兵作用, 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和发展潜力的5个优势学科,即: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和海洋遥感学。 “九五”期间,该所主持国家海洋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的7个课题,参加课题10余个,居全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学会于1992年10月17~19日在天津市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召开了1992年全国海洋科学技术学术报告会,出席该会的代表70名,来自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产业部门有关单位。会议由中日海洋学会副秘书长金鼎华主持,会议除大会专题报告外,还分两个大组进行学术交流,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共154篇,大会专题报告6篇,小会交流共46篇,报告内容大致涉及以下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编辑部:值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读贵刊1996年第8期。第一篇刘光鼎院士著文“海洋地质学的新贡献”中,提到1915年前后,奥地利气象学家魏格纳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地理的、生物的多种证据来探讨地球表面的海陆成因,提出大陆漂  相似文献   

15.
山东海洋学院地质系和海洋地质研究所首届学术年会暨海洋地质研究所第三届科研成果交流会,于1987年1月16—19日在海洋地质研究所召开.参加这次交流会的除两单位科研、教学、研究生人员外,应邀参加的还有山东海洋开发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北海分局、中科院海洋所、青岛地质局、青岛地质学会等代表180余人.该会是以上两个举办单位根据中央关于横向联合的指导精神,在1986年8月29日签定横向联合协议书的决定而召开的,协议中曾提出在人才培养、科研、科技交流等方面要进行广泛的合作.两单位向大会提供76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读15篇,小组会上交流45篇.会议充分体现横向联合使教学与科研各自优势互相渗透,得到发挥和利用,促进教  相似文献   

16.
卫星的问世,为大面积同步探测大气及海洋带来了可能性。从1960年4月至今已有百余颗气象卫星进行工作,目前仍有10个左右的卫星围绕地球工作,其中极轨卫星三个,同步卫星五个,它们构成了地球大气的立体监视系统。1977年7月14日,日本第一颗  相似文献   

17.
经前教育部和有关领导批准,我院和法国科研中心海陆相互作用委员会合作进行黄河口海域科学考察,合作的题目是“黄河口痕量金属和有机物的地球化学行为研究”。这是一次以河口化学和地球化学为主的海洋水文、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等四个学科的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8.
从地球气候系统的角度,回顾了国内外热带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特别是有关这三大洋海-气耦合主模态研究已取得的成就;提出了热带印度洋、大西洋在被热带太平洋“充电”的同时,如何通过大气桥“放电”,从而改变热带太平洋海洋动力过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指出了海洋动力过程在三大洋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海洋地质学是一门新的蓬勃发展的地质科学,它与陆地地质学以及与地球科学有关的其他学科紧密相关。最近二、三十年以来,随着海洋流体动力学、流体化学、海洋生物学、沉积过程与洋底建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的巨大进展,海洋地质学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美国、苏联、法国、丹麦、瑞典等国家,在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极为重要的成果。尤其是美国从1965年开始的深海钻探计划(JOIDES),经过系统取样,已经获得了极其珍贵的有关海洋地质方面的新资料,从而使我们对海洋地质建造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引起了海洋地质科学的革命性变革。业已获得的资料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实了海底扩张学说的正确性,从而发展了全球扩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我们的地球有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为海水所覆盖,海洋的总面积达三亿六千多万平方公里,所以说要想认识地球,弄清地球的地质建造,就必须具有海洋地质学方面的知识。否则,对地球的地质建造,就得不出正确的合乎规律的认识。所以说,研究海洋地质学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而且与整个人类的社会实践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7月9日—12日在青岛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培训中心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50余人,他们来自地矿部、中科院、国家海洋局、高等院校以及各省、市有关部门的22个单位。还有些代表受华东地区水灾的影响没有到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在大会上交流的有18篇,这些论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国近十年来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并就如何防治海洋地质灾害问题,提出了许多好的措施、对策和建设性的意见。 我国地处太平洋西岸,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辽阔的海域。沿海和海域的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全国70%以上的人中城市和生产总值的55%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然而由于过去在资源的开发和经济建设中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造成我国沿海和海域地质灾害不断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因此搞好海洋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