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床讲座     
第十二講 外生礦床(五) 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和天然气的一般特性石油是可燃有机礦物之一,但它和其他可燃有机矿物(煤和油頁岩)又是有着区别的,煤和油頁岩是固体的,而石油是粘稠的油狀物質。石油的顏色是多种多样的,从白色,淺黄色,綠褐色,褐色至黑色的都有,我國老君庙油田所產的石油就是黑色的。  相似文献   

2.
王钰  葉連俊 《地质论评》1939,4(5):329-338
一 緒言二十八年一月著者等於完成屏山油頁岩调查後,即转赴犍为石磷(?)萧家沟一帶调查該地採煤者所傅闻之油頁岩。工作五日,遍履附近各矿,結果并未見油页岩踪跡。及叩詢各煤厂主  相似文献   

3.
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源的主要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多构造旋回、多沉积类型的大型克拉通盆地。先后沉积发育了寒武系—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源岩、石炭系—二叠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层系气源岩、上二叠统长_(2+3)半深湖—深湖相黑色泥页岩油源岩和上三叠统中、上段—侏罗系延安组含煤层系气源岩。对这些油气源岩进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主要认识。(1)古生界油源、烃源岩已达高成熟—过成熟大量生气的热演化阶段,而中生界生油、气岩处在低成熟—成熟的大  相似文献   

4.
差不多在五十年以前,人們就已經注意到含煤系中岩層是有規律的或者是呈旋廻交替等問题。所謂旋廻,簡單地说,就是煤層包含在岩層的總體中,岩層自下至上依一定次序成層:如砂岩、頁岩、煤、頁岩、砂岩。含煤系就是由上列交替岩層的總體組合而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阿尔金断裂以北的新疆地区煤系泥岩和煤均很发育,而以南的甘青宁地区湖相和沼泽相泥岩发育。煤系烃源岩中主要的成烃显微组分是壳质体、藻类体、基质镜质体等,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煤系泥岩一般为中到差油源岩,少数为好烃源岩,煤一般为差油源岩,下侏罗统源岩生烃潜力高于中侏罗统源岩;煤系原油一般为成熟的轻质、中蜡、低凝固点、低硫优质原油;油源对比表明煤系泥岩是主要烃源岩,煤和碳质泥岩是次要烃源岩;有利生油区域基本分布在侏罗纪的沉降沉积中心,而且后续埋藏又较深的山前坳陷区域。  相似文献   

6.
藻类勃发—湖相油源岩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浮游藻类是重要的湖相生油母质,本文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早第三纪湖相生油岩为例,研究了其中藻类(主要是颗石藻和沟鞭藻_化石的分布特征,并通过与现代水体中藻类生产和沉积作用的比较,探讨了生油湖泊中藻类生产和沉积方式及其对油源岩形成所起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藻类勃发现象在早第三纪生油湖泊中相当普遍,而且贯穿于各类油源岩的形成过程,这类快速事件性沉积是湖相油源岩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路兆洽  白家驹 《地质论评》1939,4(5):343-346
民国廿七年秋,经济部地质调查所闻云雲南西部蒙化縣境产油頁岩,乃派路兆洽、白家驹二君前往调查。二君於十月出發,於十二月归来,前后二阅月。除油页岩外,蒙化、祥云等县之地质矿产,亦为研究之對象。所得材料甚为丰富,并撰成『雲南蒙化县附近地质』一文,記载其重要部份。惜所採化石,多未鑑定,地层時代不能確實,未便予以發表。茲先取油頁岩及油頁岩生成時代有关之矿  相似文献   

8.
<正> 塔里木盆地自太古代至第四纪的地层发育齐全,前震旦系变质岩为结晶基底,古生界沉积岩为下部沉积盖层,巨厚的中—新生界沉积岩为上部盖层。沉积盖层由五套沉积旋回组成,构成五个超层序,并具有年代越新,超层序时限越短的特征,包含四套古生代海相地层和一套中—新生代陆相煤成油层。古生代海相盆地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呈偏心式叠置复合。  相似文献   

9.
华北陆表海层序地层有无中低水位期沉积,学术界观点不一。通过对华北(主要是山西境内)晚古生代含煤沉积建造特征与北美精典层序地层特征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山西晚古生代含煤沉积建造中存在中低水位期沉积。待征表现为:在北部近陆源区的一套巨厚砾石、含砾粗砂沉积,向南变为一套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的河流相沉积,最南部变为三角洲相和泻湖—堡岛相含煤沉积。  相似文献   

10.
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各种氧化物在泥质岩中的含量与分布,受化学风化作用强度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条件的控制。鄂尔多斯盆地地跨陕、甘、宁、晋、蒙五省区,是一个煤、油、气共生的大型沉积盆地,晚古生代—中生代沉积物源主要为花岗岩和变质沉积岩,构造作用平稳,为利用泥质岩氧化物比值丰  相似文献   

11.
油、气、煤都是由生物先质经有机质的成岩和变质作用转变而成的,生物先质的转化方向取决于沉积有机相.沉积有机相由于集沉积学、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于一体,所以是综合评价盆地煤、油、气等能源矿产成矿潜力的最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油、气、煤生成的地球化学条件综合分析,提出以显微组分分析为基础的四端元划分法则划分沉积有机相和综合判识油、气、煤成矿潜力,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和中国东南部吴家坪期沉积划分为高位木本有机相(A)、低位木本有机相(B)、低位木本-残殖壳屑有机相(C)、覆水木本-藻质有机相(D)、深覆水草本-藻质有机相(E)和开阔水体藻质有机相(F),典型的油源岩和典型的腐殖煤是两种极端的有机相,也是鄂尔多斯和其它煤、油、气共存盆地的共同特征和主要的有机相类型,但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和萍乐盆地龙潭组存在一系列的由煤到油转化的过渡类型的有机相,对油、气、煤成因理论及多种能源共同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将沉积有机相进行了数值化,将各种不同类型的沉积有机相按其对成油、成气和成煤的贡献大小进行赋值,提出了沉积有机相类型指数的数学模型,为可燃有机矿产共存富集的地球化学定量判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熊秉信 《地质论评》1940,5(Z1):37-44
雲南昆明縣境内有一、黃色岩系,分佈(?)廣,凡平頂而較低之小山,殆皆爲是系所構成。其中以黃色頁岩及砂岩爲主,間夾黑色頁岩及綠色頁岩。頂部每覆以厚約五至十五公尺之砂岩一層,有時夾有綠色或紫色頁岩數層。  相似文献   

13.
西藏南部晚白垩世-古新世大洋红层的分布与时代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特提斯—喜马拉雅北沉积亚带沉积有一套大洋红色岩层,由东往西在羊卓雍错、江孜、萨迦、萨嘎、札达一带断续出露,并与宗卓组上部地层相关。这套海相红层,根据岩性特征和浮游有孔虫可以直接进行区域对比。其时代在江孜地区为Santonian晚期—Campanian中期,包括Dicarinella asymetrica, Globotruncanitaelevata,Globotruncana ventricosa 和Globotruncanita calcarata 浮游有孔虫带;在萨迦地区限于Campanian期,鉴定有Globotruncanita elevata, Globotruncana ventricosa 和G. linneiana等具时代意义的浮游有孔虫;在萨嘎—吉隆地区为Maastrichtian期,识别出Gansserina gansseri 和Abthomphalus mayaroensis 浮游有孔虫带;在札达地区为古新世早期,以Glibigerina eugubina G. fringa化石带为代表。海相红层在西藏南部由东往西其时代逐渐变新,主要沉积时代分布在Santonian晚期—古新世早期。其总体时间跨度较大,大约长达20Ma。而事件在各个地点的延续时间有限,基本在3~8 Ma之内。根据对海相红层和沉积基质中浮游有孔虫的研究,该沉积带宗卓组的顶界时代已超出白垩纪,进入了古新世。  相似文献   

14.
生油的煤     
煤是东南亚许多第三纪盆地的油源岩。这些富氢、贫氧煤的先质体是滨海平原泥炭,它们主要发育于长年潮湿的热带气候区。在这些环境中,水流再改造作用使脂质组干酵根相对于镜质组干酪根富集。本文将对库塔伊盆地的中新世煤系生油岩的分布、岩石学及化学特征加以描述,对第三纪及同期的滨海平原沉积的研究可应用于挪威海区油源者的分布,这里还将就挪威海区各盆地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与其可能生油和(或)气潜力的关系进行评述。Haltenbanken地区三叠纪—侏罗纪煤越拿近三角洲边缘可能越易于生油,编制岩相图可能有助于该区的石油勘探。  相似文献   

15.
用显微组分的双重属性研究沉积有机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素平  金奎励 《地质论评》1995,41(6):525-532
沉积有机相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油、气勘探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沉积有机相的区分主要依据源岩有机质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光性特征。实际上,源岩显微组分的特征、类型、数量和产状是源岩有机质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双重反映,并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利用源岩显微组分的属性可以简便快速地确定沉积有机相,并可更好地反映盆地内油气资源的分布状况。根据该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侏罗纪煤系的沉积有机相进行研究,圈定了有利的煤成油相带。  相似文献   

16.
辽东半岛较大面积出露太古宙变质深成岩和变质表壳岩,富含铁、铜、金等矿产资源。历经3.8 Ga始太古代最古老的奥长花岗岩就位,3.3~3.77 Ga古太古代多期变质深成杂岩就位和3 376~3 357 Ma表壳岩基性火山岩-陆源碎屑岩建造沉积,其后为中太古代2 962~3 142 Ma两期花岗杂岩侵位和3.0 Ga表壳岩陆源碎屑岩建造沉积,构成了太古宙早期古陆核,此时构造造演化特点主要以垂直增生为主,并出现原始古洋盆;进入新太古代,原始陆壳裂解为3个古陆块。即:建平—龙岗微古陆块、绥中—鞍山—本溪微古陆块、城子坦微古陆块。3个古陆块于新太古代末—古元古代早期(2 500~2 400 Ma)碰撞拼合,形成早期太古宙克拉通基底。  相似文献   

17.
盛金章 《地质科学》1959,2(9):268-269
“保安頁岩”一名系1924年謝家荣所創。当时,他把湖北东南部二迭紀及三迭紀地层分为三部分,即上部大冶石灰岩,中部炭山湾煤系,下部阳新石灰岩。后来,他又在大冶灰岩与炭山湾煤系之間发現一层頁岩,在此頁岩中所发現的化石經葛利普鑑定为Gastrioceras zitteli Gemmellaro,并将这层頁岩取名为保安頁岩。由于这层页岩在其标准地点层序不清,以致至今它的确切位置还不明了。 1937年许德佑在鄂西远安境内工作时,曾注意这层頁岩和三迭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煤层赋存的条件取决于煤系地层沉积时的古地理景观、古气候及构造条件。根据下辽河西斜坡带区以往地质资料,本区发育一套含煤地层,由黑灰色泥岩、粉砂岩与灰白色砂岩、砂砾岩互层,含十余煤层,动植物化石丰富,属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沙海组、阜新组。本区与赤峰—铁岭盆地群的其它煤盆地皆分布在辽宁省中西部,位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沉降带与阴山巨型纬向构造带复合部位,都是伴随新华夏系主干断裂而产生的断陷型盆地,无论在煤系沉积特征,还是后期所受构造改造等方面都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认为本区可能有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19.
油气生成的母质是地质历史上沉积有机质,这些有机质是生物体埋藏演化的结果,其中形成具有生烃能力的沉积有机质的那部分生物称为成烃生物。不同成烃生物的碳同位素组成不同,导致不同成烃生物组合烃源岩的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因而成烃生物及其碳同位素组成是油源对比(特别是高过熟烃源岩)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各层段烃源岩成烃生物组合面貌的研究,发现从早寒武世早期以底栖藻类为主,到晚寒武世逐渐过渡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共存,从早奥陶世开始,底栖藻类有增多的趋势,但仍以浮游藻类为主。结合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以底栖藻类为主的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一般轻于-34‰,而以浮游藻类为主的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一般重于-30‰。底栖藻类和浮游藻类在碳源利用以及光合作用对碳同位素分馏差异是导致其碳同位素组成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大煤沟剖面发现新元古代冰川沉积,该套冰川沉积物保存了擦痕、镜面以及混杂堆积等冰川作用痕迹。这种冰川融出碛是冰川融化之后冰川内陆源碎屑物质垂向卸载的产物。通过对前述沉积特征的描述及对各类沉积构造形成机理的解释,建立了"冰川-冰河"沉积模式。这套冰川沉积的发现证实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地区经历过新元古代早期冰川事件。该冰碛岩所指示的冰川事件发生在800~740 Ma左右,不会晚于730 Ma,年代上应该与Kaigas冰期对应。保存这套冰碛岩的地层也并非早侏罗世沉积,而是晋宁运动后新元古代早期拉伸纪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