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第二期一等水准网复测的技术特点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在1950~1976年间,我国完成了国家第一期一等水准测量,路线总长约5万公里,分别于1957年对我国东南部地区、1959年对我国东北和内蒙地区的第一期一等水准进行了平差。这些平差均以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基准,以青岛水准原点为该期水准的起算点(该点高程当时定为72.289m)。采用正常高系统。  相似文献   

2.
三门峡水电站施工控制网,包括以中点多边形和大地四边形相连系的精密三角网及几个辅点作为施工平面控制(图1)。长约12公里  相似文献   

3.
根据[1]模型编写的监测网拟稳平差程序,可广泛应用于水准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平差。本程序为水准网部分。输入点号、近似高程、高差及以公里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输出权逆阵Q_(xx)(上三角阵)、高程改正数X_i、观测值改正数V_i、平差后高程H_i及单位权中误差m_h、各点高程中误差M_i。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多普勒网与天文大地网联合平差提出了下列几点建议:(一)在两个网各自单独平差的基础上,分别求定两个网公共点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二)两个网的公共点上,将多普勒定位求得的坐标值看作为对天文大地网中相应点坐标值的虚拟的相关观测值;(三)用分阶段平差方法(Phased adjustment)进行两个网的严格平差;(四)用带有先验权的参数平差方法,使在联合平差中同时兼顾两个网的定向和尺度因子的信息;(五)对两个网的三维和二维的联合平差步骤和有关公式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回顾我国测绘基准(大地测量基准)建设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建设信息化社会,数字中国对现代测绘基准的需求,提出了在我国“十五”期间着手建设现代测绘基准的建议。大地基准(平面基准)方面,建议在国家GPS2000网(三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国家GPS网点和永久性追踪站,构建有足够分布密度的3维高精度动态大地坐标框架,为我国今后建立新的大地坐标系统创造条件。在高程基准方面,建议在仪器设备和规范细则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依法定期对国家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在重力基准方面,在国家2000重力基准网和国家2000(似)大地水准面的基础上,有步骤的按省或地区推算具有厘米级精度,10km级栅格分辨率的似大水准面;利用地面和航空重力手段填补我国地面实测重力空白区。  相似文献   

6.
《浙江测绘》1994,(3):F0003-F0003,F0004
采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完成了覆盖全省陆域和海岛10万多平方公里面积的1:1万基本地形图4063幅。 完成全国一、二等水准网(华东地区)3826公里的施测工作,並正在继续完成全国一,二等水准网3292公里的复测工作。布设全省三等水准网3418公里,已完成2115公里。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法调绘中,通常采用极座标法:即跑地形尺,测绘地形点,勾绘地形。如黄河下游平坦地区1/25000图的调绘,其高程点之布置(如图1)每2—3公里有一条高程导线,每0.8—1.2公里有一条测图导线(地形点最大视距600公尺)。这种测图法,由于摆站、跑尺、观测、计算等手续,有时地形看不清楚还要到实地去观察,所以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8.
段五杏  袁学伟 《测绘学报》1999,28(3):205-208
本文研究了用共轭梯度法解算天文大地网与空间网联合平差中20万阶法方程的有关问题,提出了“系数调整策略”和“平差与求逆既分又合的策略”。利用的天文大地网(47057点)和空间网(476点)在PII/233微机上解算14.1万阶方程组共迭代4993次,花费机时28分47秒,与未进行系数调整相比,功效提高40多倍。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持续建设北京市现代测绘基准体系。构建了由34个框架点(国家A、B级)和224个基本点(国家C级)组成的北京市首级控制网,维护了北京市平原地区3400公里的高程控制网,开展了北京市水准原点及东部沉降地区的监测,建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和南宁两个国际绝对重力基本网(IAGBN)点的点位和环境条件,列出了这些点上的首批绝对重力测量结果及所使用的仪器。在北京点的测量结果表明,不同仪器的测量结果间差异很小。将IAGBN点的1990年观测值通过换算后求得了同一城市的我国1985重力基本网(85网)点的重力值,与1981年意大利绝对重力仪IMGC的测量结果和85网的平差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1996年3月至10月,浙江省第一测绘院和海宁市土地管理局合作建立了海宁市GPS控制网,控制范围为海宁市全境,面积为690余平方公里,共布设GPSC级点22座,GPSD级点119座。采用GPS技术在县(市)范围内布设统一的整体网,在我省尚属首次。如何做到既能满足1:500地形测图精度要求又能充分照顾原有资料的利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重力基本网(1985)的基准与平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绝对重力测量点的精度和分布,为我国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科学地选择了可靠的绝对基准。分析LOR-G型重力仪的特性,采用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重力基本网的精度。从而建立了点重力值中误差为±5~±13微伽的国家重力基本网(1985)系统。通过外部检核证实了该网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自五十年代初期起开展精密水准测量工作(一等)。初始阶段,主要沿用原苏联作业规范,采用左右路线,2.2m高脚架往返观测程序(简称双路线)。六十年代中期,经大量的资料分析和实验后,改用传统的单路线往返观测程序至今,先后已完成近三十万公里的一等水准网(国家一等水准网及地震形变网),其中比较突出也是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不符值(往返测量高差之差)呈现负值积累(约占70%),国外亦有类似情况,且负值积累尤为严重(如恩津(苏)著《高  相似文献   

14.
(一)测量的特点及布网原则城市及工业地区测量控制网的布设,曾是国内外学者们不断探讨的课题。笔者以为,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控制及测图的用途出发,其次要适应我国的地形特点,顾及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水平和我国测量的技术习惯,实事求是去考虑。工业地区测量控制网的用途主要有三:第一,为新区(即将建设的非建筑区)的大比例尺测图提供控制依据;第二,为旧厂区(已建成的工厂区)的扩建改建所需的1:500地形及细部坐标的施测提供依据;第三,为新建区域的建筑方格网测量提供起算数据。总的说来,工业地区的测量工作主要是为设计部门提供各个设计阶段所需的测量图纸。工业地区测量工作的特点在于:  相似文献   

15.
我国原有重力网是1957年苏联航空重力队协助建立的,属波茨坦系统。国务院中央军委1978年84号文决定重建我国高精度重力网和重力基准。国家1985重力基本网共57点,分为6个基准点,46个基本点和5个引点。在6个基准点上以意大利都灵计量研究所的可移式绝对重力仪(或我国计量科学院的绝对重力仪)进行了绝对重力测量。1983—1984年又以9台高精度、大测程的拉科斯特·萨贝格(LCR)—G型重力仪在57个点间进行了高精度相对重力联测。以后,为加强85网与国际重力网的联系,又以6台LCR—G型重力仪从北京出发,联测了巴黎、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3个国际重力点。  相似文献   

16.
丘其宪 《测绘学报》1994,23(2):150-154
本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和南宁两个国际绝对策略基本网(IAGBN)点的点位和环境条件,列出了这些点上的首批绝对策略测量结果及所使用的仪器。在北京点的测量结果表明,不同仪器的测量结果差异很小,将IAGNB点的1990年测值通过换算后求得了同一城市的我国1985策略基本网(85)点的重力值,与1981年意大利绝对重力仪IMGC的测量结果和85网的平差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国家GPSA级网,B级网的数据(坐标,弧长,弦张)与全国天文大地网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我国天文大地网的变形,扭曲的地区和范围,分析产生形变的原因。提出了GPS网与全国天文大地网进行联合平差,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削弱这一地区系统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一代流动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代流动卫星激光测距(SLR)系统TROS-I于2000年建成,并成功地在乌鲁木齐、拉萨西部地区进行了流动观测.弥补了国家SLR跟踪网在亚洲腹地的空缺。本文介绍了TROS—I的组成结构及其在中国西部对Lageos等卫星的观测情况。结果表明,观测标准点精度优于10mm,最大测程达2万km,可见,流动观测能有效地增强我国激光测距网的监测能力.对于我国自主卫星的精密定轨、中国大陆地壳现今运动的研究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概述在需要进行平面位移观测的工程地区,常要布设高精度的变形观测三角网(以下简称为变形网)。这种变形网与国家大地控制网(以下简称为大地网)虽然在测量技术和平差理论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变形网有其特点。因而在布网、观测和平差计算等  相似文献   

20.
刘章腾 《四川测绘》1996,19(1):36-38
一、前言二滩水电站位于四)11省攀枝花市金沙江支流雅劳江下游,距攀枝花市46公里。电站主体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坝.坝高240米,坝顶长774·7米,库容58亿米’。左岸引水发电,地下厂房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年发电量170亿度。二滩水电站施工控制同分为两级布网。一级主网为二等网.二级网为三等网,均达于1988年。1990年和1993年曾两次对一级主网进行过全面的复测,除个别点发现有较大位移而被舍弃外,复测成果一直使用至今。由于施工等客观原因.三等网点已所初无几,无法满足施工放样的需要。为此,二滩水电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