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云图分析     
图a和图b是1975年6月25日0731时〈北京时〉诺阿-4卫星的甚高分辨率可见光和红外云图。图中带状稠密云区与从我国长江流域伸向日本的梅雨锋对应。稠密云带中间向北凸起的部分对应了锋面低压中心。在可见光云图a中,锋面云带呈现多皱纹的云表面,有许多灰暗色的纹线(云隙间的晴空区的暗影),这表明梅雨锋是高度不同的多层云系。如图中G处的暗线为中高云之间的云隙,图中箭头所示处为高云在下层云表面投下的暗影。在红外云图中,整个云带明暗不一,很容易辨认出梅雨锋上的中、高、低各种云系。如图中E处的积状云,呈灰白到白的颜色,能分  相似文献   

2.
聂晶鑫  陆晓静  李蓉 《干旱气象》2009,27(2):185-189
用卫星云图、雷达对2008年8月7日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暴雨过程跟踪观测资料,结合自动站地面降水实况和WRF模式风场资料进行短时预报分析.结果表明:扩散东移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偏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下,大气层结不稳定发生强烈的强对流天气;利用卫星云图,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反射率强度图、0.5°仰角基本速度图和风廓线产品跟踪监测,综合分析预报短时暴雨天气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气象科技》1975,(4):10-11
这是我国自制的“甚高分辨率云图接收机”所收到的一张云图,时间是1974年8月15日08时37分。虽然经过翻拍制版印刷在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原图的清晰度,但在接收范围内的地形及上空的主要天气系统仍能看得很清楚,说明这套设备具有良好的性能。图的右下方,我国的台湾省和东南沿海是副高控制下的晴空区。渤海上空是由1974年12号台风演变成的温带气旋,中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2003年4月9~13日江西连续暴雨和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认为本次过程有2点值得注意:一是槽前暖式切变北抬快速加强,引起的强降水带有突发性;二是高原上冷槽南段分裂成3个南支槽东移,云图表现很明显。其中第二个南支槽云系东移引起的降水强度大,并伴有大范围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来,国内外一部分气象工作者经常提到一种有组织的中一小尺度的对流性天气系统,依据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在卫星云图上的表现称之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1978年以来,在我国大陆上由卫星云图观测到的MCC很多。其中1979年4月12日,6月8日,7月12日,1984年4月4日在我国东南部大陆上出现的中尺度系统是一些较典型的例子(如图4e)。本文以1979年6月8日在豫鄂东部和苏皖地区出现的MCC为例,分析讨论它们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云图特征,初步分析探讨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气象》1985,(1)
图1 1983年8月i3日12 Z红外云图8305台风云系图3 1983年8月14日13 Z红外云图8305台风云系图4 1983~9月24日A N红外云图8310台风 图6 1983~9月25日12 Z红外云图8310台风云系云系《同心双眼台风眼区演变的云图分析》附图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E云图及NCEP1°×1°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2014年5月9—10日贵州首场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TBB等。结果表明:1200 h Pa贵州上空高压环流、500 h Pa高原槽的东移为此次暴雨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场;2近地层弱冷空气的补充导致辐合线锋生是触发抬升条件,也是造成强降水的直接系统之一;3发展东移的低涡是另一影响降水的中尺度系统;4强降水落区和时段与中尺度系统的演变一致,与冷云团的变化趋势也一致,对流云团有类似MCC特征。  相似文献   

8.
邓兵奎 《四川气象》2006,26(4):31-33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天气图、云图、T213数值预报、MICAPS的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05年8月15日发生在遂宁机场上空的一次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后在大陆形成的低气压是这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这次过程有发生雷暴天气的典型物理量场配置: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能、充沛的水汽、较强烈的上升运动;盆地局地对流的产生与台风的移动路径、深入大陆的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天气图、云图、T213数值预报、MICAPS的物理量场等资料,对2005年8月15日发生在遂宁机场上空的一次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后在大陆形成的低气压是这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这次过程有发生雷暴天气的典型物理量场配置: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能、充沛的水汽、较强烈的上升运动;盆地局地对流的产生与台风的移动路径、深入大陆的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南极地区的大气环流流体物理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国庆  谷修涵 《气象学报》1997,55(2):163-173
通过流体物理实验,研究南极地形及冷源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正压流体实验表明,由于地形动力强迫,在南极大陆沿岸及以北地区生成气旋性涡旋带,有3个低压中心。在地形上空生成巨大的反气旋。斜压流体实验表明,东移“行星波”的波数及波形有准周期低频振荡,其振荡周期相当于地球大气系统中的21d。东移的槽在110°E以东逐渐发展,在160°W的罗斯海附近发展得最深,再往东则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2000年8月23日登陆福建南部的0010号(碧利斯)台风,从高空形势,卫星云图特征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图,分析其移动路径和登陆后的情况,阐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副高对台风的影响,分析造成梅州市中北部暴雨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2008/2009年秋冬季我国东部严重干旱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陶诗言  卫捷  孙建华  赵思雄 《气象》2009,35(4):3-10
2008/2009年秋冬季我国12省区出现30~50年一遇的罕见干旱,这次我国大范围严重干旱是较长时期降水稀少所造成的.欧亚中高纬度存在稳定的准静止环流系统是造成这次干旱灾害的主要成因.东亚大槽维持在日本东北部,高原上空为稳定的高压脊,中国大陆长时期处于东亚大槽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下;从亚洲西部过来的扰动系统不易东移到东亚上空;此外,北非、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和中国大部冬季风异常盛行,来自海洋上的水汽不易到达这些地区.欧亚大陆稳定长达3个月的异常环流的形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周淑玲  王仁胜  张丰启 《气象》2000,26(6):48-51
利用惺水汽图像、红外云图和常规天气资料,对1998年8月10日凌晨发生在山东半岛东部的副高边缘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弱冷空气侵入、副高西北部边缘减弱东移、副高边缘850hPa风的辐合、山东半岛对流不稳定环境的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强对流天气发生在水汽图像最白亮区域与红外云图对流云团西端的重合区。  相似文献   

14.
1979年7月14日,美国运载火箭把日本“葵花1号”静止气象卫星送上35800公里上空。不久,日本一个电子工业代表团来到我国,推销用于接收卫星播放的大气云图的传真设备。使他们大吃一惊的是,我国已经使用了自制的设备,接收到图象清淅、层次丰富的卫星云图。  相似文献   

15.
伍红雨 《贵州气象》1996,20(1):42-44
本文揭示了1995年6月24 ̄25日安顺地区暴雨成因,对地面中尺度系统、卫星云图进行了分析。指出500hPa低槽东移,700hPa切变南压,及丰富的水汽条件和高能量的释放是这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阿克苏地区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0月7日新疆库车、沙雅、新和(以下简称库、沙、新)区域3县出现罕见冰雹灾害,利用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天气图、FY-2C卫星云图资料对这次冰雹天气成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冰雹灾害天气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巴尔喀什湖低槽,中、低层偏东风和中、小尺度风场辐合及南疆特殊地形等共同影响所致;强对流云团在库、沙、新区域西北上空生成后东移、南下中不断加强,TBB资料能较好地反映对流云活动及其强度变化特征,对冰雹发生和短时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图等资料,对2022年7月13-14日齐齐哈尔发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齐齐哈尔受到来自西伯利亚干冷空气入侵,高空槽东移加深,配合地面低压,低层存在深厚的湿层,中层存在干区,散度垂直剖面图显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明显,存在对流性不稳定形势,高空急流有利于上升气流的维持加强以及水汽的垂直输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抬升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云图资料为主,结合地面和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早晨云区中间的晴空区(或早晨云区边界)午后对流的发展;华南沿海大陆上的海风对流。描述了这两类对流活动的云图特征及其差异。文中在揭示对流发生、发展成因的基础上,给出了它们的概略图。对用GMS云图来监视和预报局地热力对流天气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都安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卫星和雷达图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彩色增强显示的卫星云图、雷达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10年5月31日22时至6月1日11时都安县出现的特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这次暴雨过程由2个强降雨阶段组成,造成都安县特大暴雨的原因是1个形成于滇黔桂交界处的低涡在南移过程中,低涡东边缘对流强烈发展,对流云团主体移过都安而产生了强降雨,对应着这2个强降雨阶段,在卫星云图上分析出是由2个对流云团前后移过所造成的,在雷达回波图上可分析出对流云团中又先后有多个对流单体移过都安县上空,所以造成了这次特大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20.
通过GMS-4静止气象卫星高分辨率卫星云图、天气资料和物理条件对1993年6月1日山东半岛特大暴丙天气过程分析了云系变化特点以及江淮气旋产生、成熟、锢囚、东移出海消亡的演变特征。对天气预报服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