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对影响南极生境真菌Gliocladium catenulatum T31生长和杀虫活性的初始pH值、发酵时间、培养温度等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并以小菜蛾为试虫,以校正死亡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微型平板法对真菌T31的杀虫活性进行测试,发酵液杀虫活性最高为60.42%。发酵物乙酸乙酯提取后,丙酮溶解0.33mg/mL浓度下,发酵液提取物杀虫活性最高为82.05%,菌体提取物杀虫活性为76.92%。盆栽试验证明该菌株发酵液对小菜蛾第7d的虫口减退率为54.2%。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香蒲(Typha orientalis)对淹水生境的适应性,设置了0 cm、10 cm、20 cm、30 cm、40 cm、50 cm和60 cm的淹水深度,于2018年3月25日~7月22日,在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阳光房内,进行了120 d的模拟淹水实验,测量各淹水深度下香蒲的株高、基径、叶片特征和根的生物量等生长指标,测定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研究香蒲对淹水生境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淹水深度为0~40 cm时,淹水对香蒲的生长影响较小,当淹水深度为50 cm时,在实验进行84 d后,香蒲接近死亡,当淹水深度为60 cm时,在实验进行60 d后,香蒲死亡;当淹水深度为20 cm时,在实验的第120天,香蒲根的生物量最大,为9.97 g/株;当淹水深度为10 cm或20 cm时,在实验的第60天,香蒲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达到峰值,分别为1.48 mg/g、0.47 mg/g和0.39 mg/g;0~40 cm淹水深度下的香蒲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含量明显偏高;当淹水深度为20 cm或30 cm时,在实验的第90天,香蒲叶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达到峰值,分别为275.91 U/g、196.10 U/(g·min)和123.67 U/(g·min);淹水深度和淹水时长对香蒲株高、叶片特征、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表现出交互作用(n=21,p0.01)。香蒲是一种相对耐淹的植物,能较长时间在淹水深度不超过40 cm的条件下生长,其对50~60 cm的淹水深度可以耐受60 d左右。  相似文献   

3.
曾倩  王毓舒  孙鲲  俞勇  陈波 《极地研究》2011,23(2):108-114
从北极海冰中分离筛选出一株产β-半乳糖苷酶的菌株BSi20414,经初步鉴定,该菌株归属于海单胞属(Marinomonas),命名为Marinomonas sp.BS120414.对该菌株的产酶条件实验表明,最适产酶条件为:30℃,180 rpm摇瓶培养96 h,培养基中加1.5%(w/v)乳糖,初始pH 7.0,接种...  相似文献   

4.
红酵母是海洋酵母中的常见种类,在水产养殖中常作为微生态制剂。本实验以第22次南极考察从海冰中分离的红酵母AN5为研究对象,对酵母菌的发酵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红酵母培养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的糖蜜和0.5%的酵母粉,最适装液量为50 m L/250 mL,摇瓶转速为140 r·min~(–1),培养基初始pH=3.0,20℃下可获得最佳培养,此时酵母发酵密度可达5.81×10~7 cells·mL~(–1)。发酵后测得酵母中水分含量为69.15%,干酵母蛋白质含量为42.00%,多糖含量为32.08%,脂肪含量为0.39%。在幼参养殖过程中以0.3 g(湿重)·m~(–3)水体的用量投喂极地红酵母,养殖2个月后,与对照相比,幼参体内水分和脂肪含量基本没有变化,而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明显升高。因此,极地红酵母可大量发酵生产,作为微生态制剂应用于海参的养殖中。  相似文献   

5.
轮藻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湖泊沉水植物轮藻(Chara sp.)不同浓度浸出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影响.当浸出液质量浓度为20~25 g/L时,其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效果最佳,抑制率为63.65%~65.59%,叶绿素a浓度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在实验进行14h后受到明显抑制.实验结果可以为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研制抑藻制剂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从铜陵市某矿区土壤中筛选出1株对重金属Pb2+、Zn2+和Cu2+具有抗性的真菌,命名为TL-3。以TL-3为实验菌株,在不同pH值、不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不同菌体量以及不同吸附时间条件下对Pb2+、Zn2+和Cu2+进行吸附实验,研究其吸附特性与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TL-3对Pb2+、Zn2+和Cu2+的最佳pH值为5.0。在最佳条件下,吸附量在Pb2+,Zn2+和Cu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00mg/L、300mg/L和200mg/L达到最大,分别为20.61mg/g,23.17mg/g和17.46mg/g。TL-3对三种重金属的吸附均在20h达到吸附平衡。  相似文献   

7.
凤眼莲净化水中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静态水培养实验探讨了凤眼莲对水中重金属离子铅、锌、铬的短期去除能力.实验表明:凤眼莲对这3种重金属的耐受能力和去除能力都是Pb(II)>Cr(III)>Zn(II);pH值、凤眼莲生物量以及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对净化效果均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凤眼莲对含铅水溶液有很好的净化效果,经过4天的培养,300 g凤眼莲对4 L浓度为5~30 mg/L的铅离子溶液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9%.因此,凤眼莲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方面具有很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8.
内电解法是通过内电解槽中铁碳微电池的电化学作用和填料的吸附作用处理废水。本论文以偶氮废水为处理目标,分别运用粉煤灰、铁屑和铁炭内电解法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处理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10min、反应开始体系pH4.0、铁屑与粉煤灰比例为3:1、废水原始浓度80mg/L、粉煤灰加入量5g/100mL,去除率83.08%。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室外不同浓度盐水(0、4、12、20、28 g/L粗盐)灌溉的桶栽沙拐枣(Calligonum spp.)气体交换参数、光合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处理时间的延续,(1)低盐(4~12 g/L)处理条件下沙拐枣光合作用先逐渐增强,后又因非气孔因素限制而下降;高盐(20~28 g/L)处理条件下植株前期受气孔因素限制,后期受非气孔因素限制,光合作用严重下降.(2)不同盐处理条件下沙拐枣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素(chl)含量均下降,类胡萝卜素(car)、chla/b、car/chl先增加后下降,但低盐处理较高盐处理变化小.(3)低盐处理对沙拐枣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大,而高盐处理下其极显著增加.因此,短期低盐处理促进沙拐枣光合作用,但长期盐处理亦使植物光合作用下降;高盐处理抑制沙拐枣生长,长期处理将导致植物死亡.  相似文献   

10.
王毓舒  曾倩  俞勇  陈波 《极地研究》2012,24(1):11-17
对分离自北冰洋73°N以北海域沉积物中的一株放线菌R-527F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该株菌为链霉菌属,暂定名为Streptomyces sp.R-527F.其含有聚酮类Ⅰ型(PKS Ⅰ)和非核糖体含硫多肽类(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NRPS)化合物的合成基因.对其抗菌活性及活性物质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生的抗菌物质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达到18.2 mm.适合其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种子液接种量为4%,培养基初始pH为8.0,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6d,摇床转速为180 r·min-1,装液量为40%,为该菌株抗菌物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发酵条件参数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分离自北冰洋73°N以北海域沉积物中的一株放线菌R527F进行分子鉴定及生物活性研究。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该株菌为链霉菌属,暂定名为Streptomyces sp.R527F。其含有聚酮类Ⅰ型(PKSⅠ)和非核糖体含硫多肽类(nonribosomalpeptidesynthetase,NRPS)化合物的合成基因。对其抗菌活性及活性物质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生的抗菌物质对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显著抑制效果,抑菌圈直径达到18.2mm。适合其抗菌物质的发酵条件:种子液接种量为4%,培养基初始pH为8.0,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6d,摇床转速为180r?min-1,装液量为40%,为该菌株抗菌物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发酵条件参数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苑孟  俞勇  李会荣  董宁  张晓华 《极地研究》2014,26(3):292-299
从北冰洋楚科奇海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Y18,其良好生长需要海水。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基因及抗菌活性筛选发现,它含有聚酮类Ⅱ型(PKSⅡ)和非核糖体含硫多肽类(non ribosome-bound sulfur-containing peptides,NRPS)化合物合成酶基因,并且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制作用。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对Y18的发酵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适合的发酵条件为:发酵培养基(蛋白胨2 g,酪素水解物2 g,酵母膏2 g,葡萄糖1 g,海水1 L),种子液接种量4%,发酵温度28℃,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时间6天,1 000 mL三角瓶装液量20%。并对Y18发酵液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发酵液对酸碱、热的稳定性都较强,4℃下贮藏发酵液的抗菌活性保留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3.
寡营养细菌是一类能利用低浓度有机营养基质的细菌,通过研究1株分离自南极海洋的极地寡营养细菌AT52,发现富营养条件下AT52菌体细胞周身附肢,附肢长短不一,具鞭毛,菌体出芽生殖,由一层原生质膜包围.寡营养饥饿生存的菌体细胞相对较小,近球形,边缘不平滑,无鞭毛附肢等超微结构,细胞体眠未见出芽生殖过程.实验中采用寡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14.
郑洲  缪锦来 《极地研究》2007,19(4):255-265
从421株南极细菌中筛选出产超氧化物歧化酶南极细菌NJ062、NJ379、NJ522和NJ548。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在10-15℃之间,在0℃均能生长,属于嗜冷菌。4株南极嗜冷菌均含有一种类型的SOD同工酶。菌株NJ062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为Mn-SOD;菌株NJ379,NJ522和NJ548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均为Fe-SOD。它们所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最适酶活温度大约在40-50℃,在0℃仍有较高的活性,为最高活性的20%-35%,热稳定性较差,属低温酶。通过16S rDNA序列对4株产低温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南极嗜冷菌NJ062、NJ379、NJ522和NJ548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均属于细菌域(Bacteria)中的紫细菌类群(Proteobacteria)中的γ-亚群。其中菌株NJ062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sp.);NJ379属于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sp.);NJ522和NJ548属于海单胞菌属(Marinomonassp.)。  相似文献   

15.
对一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南极青霉属真菌Penicillium sp.S-1-16进行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通过对基础发酵培养基、发酵温度及培养基配制用水的筛选,以次级代谢产物量为主要指标,同时参考生物量及细胞毒活性指标来进行初步优化,获得一个较优的摇瓶发酵条件:酵母提取粉0.3%,蛋白胨0.5%,麦芽糖0.3%,葡萄糖1%,蔗糖5%,自来水,初始p H=7.0,接种量15%,18℃,180 r·min-1发酵15 d。采用初步优化后的条件进行发酵,与初始发酵条件相比,其次级代谢产物量提高到568.75%,对A549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至265%,并且对He La肿瘤细胞和SGC-7901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从0提高到48.19%和69.18%,效果显著,为获得菌株中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株北极海洋细菌及其蛋白酶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北极海洋环境中筛选分离出一株产胞外碱性蛋白酶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Ar/ W/ b/ 75°2 5′ N/ 1。该菌能在 7~ 30℃范围内生长 ,并且在 30℃条件下生长良好 ,但不能在 40℃条件下生长。该菌在 0 .5%~ 1 0 % Na Cl的盐浓度范围内能良好生长 ,表现出一定的嗜盐性。葡萄糖、蔗糖及可溶性淀粉等碳源物质可被该菌株利用以供生长之需 ,其中以葡萄糖最佳。氮源物质中 ,蛋白胨是最有利于菌株生长、产酶的有机氮源 ,而 NH4 NO3则是效果最好的无机氮源。对该菌蛋白酶的酶学特性研究表明 :所产胞外蛋白酶占其蛋白酶总量的 75.7%左右 ;蛋白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0℃ ,酶活力在温度不高于 40℃条件下保持稳定 ;该菌蛋白酶具有较宽的 p H活性范围 ,在 p H7~ 1 1均表现出较高酶活力 ,其最适 p H在 8左右  相似文献   

17.
198 7年 1 1月 - 1 989年 3月我们连续跨年度在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 -浅海区域系统地进行了生态学考察 ,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生物组成及其生态分布的研究中 ,我们分别选择了长城湾、马尔什基地、生物湾、阿德雷岛、半三角及无名岛进行定期观察、取样 ,它们分别代表了岩石、石砾、泥沙滩、暴浪及隐蔽性内湾等各类生态类型。数量分法的引进是生态学研究中的一大进步 ,使之成为一门精密学科。本文在数量方法的使用中 ,引入了生物量、频度与覆盖度等手段 ,丰富了数量方法的内容。菲尔德斯半岛就象整个南极区域一样 ,其食物网是较为简单的。以黑背海鸥为代表的海鸟和南极鳕 ,南极银鱼等占据了营养级的顶层 ,肉食性的螺类和草食性的帽贝位于中间层次 ,大型底栖与微观浮游藻类构成营养级底层。菲尔德斯半岛习见的微生物种类有黄杆菌、纤维粘细菌、莫拉氏菌等 ,它们是腐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菲尔德斯半岛潮间带生物的季节变化一般表现为三种形式。其一是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其二是生物分布空间的变化 ;其三是严酷的冬季几乎所有的潮间带生物种类几近绝迹。由于生物季节的短暂与分布空间的狭小 ,生物的种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岩相底质的同质性与异质性以及软相底质中的表附与底内生物等不同生态类型 ,  相似文献   

18.
以800多块样地资料及森林和草地资源调查数据为基础,按县级为单位估算了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的自然植被总生物量,分别为2.586×108t和1.282×109t.建立的QZNPP模型显示,随着温度的增加,生物生产量呈S型曲面递增,且其递增速率随降水量增加而加快;当年均温度0℃~10℃和年降水量400mm~1000mm时,生物生产量增长最快;当年均温度>11℃和年降水量>1 100mm时,生物生产量趋向于20t/hm2·a;在年均温度<0℃时,相对降水量的增加,生物生产量呈缓慢的递减趋势,说明这时温度是影响生物生产量的主导因子。两省区115个县的生物量现实分布图显示,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西藏墨脱,其次是西藏的察隅、波密、林芝和米林,青藏高原中部及西北部的广阔地区最低。青藏高原自然植被净初级生产量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20t/hm2·a,全区平均为6.03t/hm2·a,低于世界陆地植被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