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张毅 《河南地质》2012,(5):34-34
由河南省地矿局物探队承担的“河南省安阳当中岗煤详查”项目野外工作日前通过评审。经初步预测,该项目可提交煤炭资源量2亿吨。该项目为河南省2009年度地质勘查基金项目,河南省地矿局物探队是在完成2005年度省两权价款地质勘查项目“安阳当中岗煤预查”和2007年度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安阳当中岗煤普查”的基础上,开展的续作详查。  相似文献   

2.
林景星 《地质科学》2008,43(1):205-206
已故的程裕淇院士曾说过一句话,是我永远也不能忘怀的。他说:“对于地质学家而言,地质记录永远是第一位的”。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有建树的、著名的地质学家,无不都是在历尽艰辛的野外工作中,尽一切可能详细地收集各种各样的地质记录,然后研究它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详细的解译,以重建地球的历史。从而,创立了自己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问与答     
编辑同志:我们在野外工作和室内观察岩芯的过程中,往往遇到一些遗迹化石,不知如何应用遗迹化石的研究来推进地质工作? 河北 李明李明同志: 遗迹化石是英语“TraCe fossil”的译名。它在地质工作中的作用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所谓遗迹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各种生物活动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铀矿普查勘探中,水化找矿方法已广为应用,并业已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找矿方法。尤其是在区域性侦察和战略选区中,这种方法可起先行作用。这些年来,随着铀矿地质事业的发展,水化找矿的野外工作方法和室内资料整理都有很大的改进和发展。最初采用的是“单打一”的从野外取水样回室内分析铀含量的水化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联式"资源定量预测与评价--数字找矿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赵鹏大 《地球科学》2002,27(5):482-48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矿产勘查已步入数字化,定量化研究的新阶段。“三联式”成矿预测及资源评价途径正是“数字找矿”的创新探索。“三联式”成矿预测以地质异常分析为基础,以成矿多样性分析与矿床谱系研究为指导,将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及矿床谱系三方面定量化研究紧密结合形成矿产预测及定量评价的有机切入点,是实现全面数字找矿的必由之路,也是矿产勘查评价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图幅质量,提高找矿效果,河北省地质学会于1985年11月20日至27日在廊坊第二区调队举办“区调工作方法”讲座。教师由五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担任。学员来自各队共42人。讲授内容有:1:5万区调工作方法;河北省岩浆岩岩石分类命名及鉴定特征;河北省区域变质地层特征及野外工作方法;河北省区域构造特征及野外工作方法。通过学习学员普遍反映:时间虽短但能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到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对野外工作有指导意义;这次讲座体现了地质学会对广大地质人员的关怀,要求今后多举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是介绍一种适合于野外工作特点的岩体磁场之计算方法。根据鄂东南地区的地质条件和在当前地质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地发挥磁测在找矿中的积极作用,文中着重从岩体磁场的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总结。特介绍于后,仅供从事野外工作的同志们以参考之用。  相似文献   

8.
《地质通报》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并主办的地质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推动地质调查与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服务为宗旨,力求全面展示和及时报道国家地质调查全新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新发现、新方法。辟有“专题报告”、“基础地质”、“矿产资源”、“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方法与应用”、“快报”、“学术讨论”、“特稿·专论”、“综述与进展”、“地学纵横”、“知识经纬”、“动态与信息”、“书评”等栏目,内容涉及基础地质、经济地质,海洋地质、能源地质、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地质实验、探测技术、地质调查信息技术,科技政策科技管理等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9.
利用北斗卫星系统的定位通讯功能,结合IP卫星技术、网络技术和网格技术,构建现代化野外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体系,实现了野外地质调查人员-野外驻地-野外工作站-大区中心站-北京中心站五级互联互通,项目管理部门可随时查看野外地质调查人员的工作轨迹,获知野外工作进展,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远程服务。该系统在青海玉树州地质灾害详查项目中示范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应用于区域地质填图的整个过程中,是提高地矿工作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推进数字国土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在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填图过程中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以 GIS为核心的“多 S”结合与集成软件系统,可以实现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室内综合整理、各种图件编绘的全程计算机辅助化。  相似文献   

11.
有限不等厚介质中单层褶皱的理论及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褶皱构造是构造地质学中与断层一样重要的地质构造之一,然而,它的研究远没有对断层的研究那样深入和广泛,而且,野外工作的实践表明:以60年代Biot、Ramberg等创造的“主波长理论”为中心的褶皱构造理论已不能适应现代的地质工作,它的理论计算值常常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迫切需要修改  相似文献   

12.
周立新  时坚 《中国岩溶》2009,28(3):269-274
通常GIS技术应用到野外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准备数据,导致其不能及时参与到野外工作中。为了使GIS技术及时在1:5万岩溶水文地质综合调查野外工作中发挥作用,笔者以湖南新田河调查为例,在MapGIS系统中根据原始资料复杂程度的不同对数据进行处理和配准,及时制作了信息丰富的野外工作用图,建立了工作区专业数据和数据录入、分析平台,在野外调查工作开展时及时录入数据并加以分析,及时修订地质边界,检查野外定点准确度,发现调查区遗漏点,优化取样点及线路等,提高了工作效益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农业地质研究在现代农业领域中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丹权 《吉林地质》2003,22(3):46-51,61
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农业地质研究及地质信息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本文以地质信息技术及农业地质研究作为现代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对其开发应用的重要意义,以及应用前景等展开初步的分析、讨论。主要阐述农业地质在现代农业领域中开发应用的重要性,拓宽地质理论技术的开发应用及服务范围,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丁华  丁辉  陈鑫源  陈姗姗  廖文强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20002-2022020002
地质文化村建设是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地质实践,其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模式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以“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五个方面为总纲,以“两山理论”、“乡村治理理论”等为指导,提出地质文化村建设应以“地质保护优先”+“科学合理利用”为核心宗旨,以“讲好地质故事”+“传承乡村文化”为发展动力,以“产业体系构建”+“村民增收致富”为重点内容,以“人才队伍建设”+“共建共享共赢”为建设方式,以“地质价值认同”+“基层组织建设”为根本保证,形成地质文化村的理论框架体系。在实践模式方面,体现了“三生一体”、“近景、近园”、“多元融合发展”、“村支两委+村民”主导等模式。在未来发展中,应大力开展全国创建试点,加大地质文化村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构建服务地方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云南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云南大学长期建设的地质认识实习基地,开展火山地质地貌认识和野外工作技能的教学实践。传统的地质认识实习主要通过人眼观测火山地质地貌认知,具一定的时空局限性。本文基于Unity实时3D互动创作平台,建立以火山地貌三维场景为重点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嵌入了火山地质地貌和地质工具等基础知识介绍,构建了三维场景下地质工具使用互动场景,实现了沉浸式实习体验。为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及理解认知火山地质地貌现象提供了有力支撑,取得了良好地认识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方先知 《湖南地质》2003,22(2):81-86
我国地质勘查正面临教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传统地质勘查向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核心的现代地质勘查、从以资源保障向资源环境保障并重、从“一种资源,一个市场”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的重大变革时期,在此变革中,地质勘查科技水平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为此,应从明确主攻方向,选准科技发展目标,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争取多渠道资金,加大对地勘方法技术研究的投资,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科研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的优惠政策,加强科研管理协作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来推动我国地质勘查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李裕伟 《地学前缘》1998,5(2):335-341
空间信息技术有两个分支:其一是空间图形信息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其二是地质统计学。两种技术在本质上是相通的。GIS的核心是建立图形元素的拓扑关系与建立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的联动关系。正是立足于这两个重要关系,使对千变万化的地学图形信息进行灵活高效的编辑、检索与显示成为可能。在迄今为止所有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中,GIS无疑将在地学中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地质统计学是一种空间数字处理技术,它是传统统计学的空间版本。用包含多元统计学的传统统计方法研究地质问题存在严重的缺陷,因为传统统计学忽略变量的空间存在,而地质过程具有强烈的空间性。地质统计学恰恰是立足于变量的空间关系发展起来的统计科学,因此它特别适用于地球科学。正如空间图形与空间数字可以相互转换一样,两种空间信息技术也存在内在的关系。利用GIS与地质统计学这两种空间信息技术,使我们能不断地在空间图形与空间数字这两种状态间穿越。空间信息技术为地质学家在进行矿产资源预测、物化遥数据分析、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评价与矿产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空间信息技术特别适合于地球科学,它不仅能大幅度地提高地球科学对图形的编制和研究的效率和水平,而且也将转变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于 2 0 0 0年 8月 3~ 4日在大兴县组织召开了“大兴县、马驹桥镇、香河县、庞各庄镇 4个图幅 1∶5万区域地质及资源环境调查”野外工作验收会。会议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并进行了野外考察。该项目是北京市地质矿产局承担的“九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地质调查项目。参加验收的单位有北京市地质勘查开发局、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地产管理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华北项目办公室、大兴县计划委员会及大兴县水利局等 ,共 30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质工程在链子崖危岩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链子崖浩翰的地质资料,往往使传统的设计人员无从下“海”而地质人员确实不也不能为力按照从如此众多的地质中凝缩出几个所谓的“参数”供设计人员使用,作者深感,从未遇到一个如此要求地质,设计与施工有结合,并以“地质”为主线纵贯始终,以“设计”为桥梁沟通“地质”与“施工”的工程。这就是地质工程。  相似文献   

20.
一、“七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赵总理在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六五”期间我国的经济工作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战略上、经济体制上和对外关系上实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战略转变.地质工作也处在相应的转变中.在贯彻执行“以地质一找矿为中心,以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目的”的方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地质工作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地质工作的发展战略、地质工作体制和对外地质交流合作方面也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