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湿地的开发利用具有相当显著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一方面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拉活经济;另一方面又可使原有湿地复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空气净化、环境改良.依据“泛绿色设计”规划理念,提出大庆油田湿地公园建设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设计原则等,对大庆油田湿地公园从行为规划、公园景观、服务设施、防洪功能4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湿地的开发利用具有相当显著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一方面可以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拉活经济;另一方面又可使原有湿地复活,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空气净化、环境改良。依据“泛绿色设计”规划理念,提出大庆油田湿地公园建设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设计原则等,对大庆油田湿地公园从行为规划、公园景观、服务设施、防洪功能4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快速解决翠湖湿地沉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的问题,2012-2013年对翠湖湿地沉水植物的修复实践和恢复技术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影响翠湖湿地沉水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子为光照强度和植食性鱼类数量;水体浊度偏高影响了沉水植物获取足够的光照强度;在修复性种植时用渔网围栏后沉水植物存活率大大提高;种植沉水植物时兼种浮叶、挺水类植物修复效果较为理想;轮叶黑藻为修复后湿地沉水植物群落的优势物种,具有快速的净化效率,可将轮叶黑藻作为群落主要优势种用于受损湿地沉水植被修复。  相似文献   

4.
<正>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人类活动已经严重破坏了水环境。水质污染、湿地退化、资源短缺、景观破碎等问题尤为突出。为系统总结受损湿地水环境修复和湿地保护技术,促进我国生态类项目开发和生态修复的协调发展,加强国内该领域专家和技术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2017年7月14—16日、7月28—30日在云南腾冲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召开"湿地水环境修复与湿地保  相似文献   

5.
云南楚雄龙川江流域上游的水库建设和河道渠化等工程改变了河谷盆地、缓坡、农耕地、河道、间歇性河流湿地和季节性溪流的地形和水文条件,曾经支持健康河流生态系统的间歇性湿地大面积退化,导致河流自净能力下降、植被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降低。通过调查和评估龙川江湿地,分析间歇性河流湿地生态修复的轨迹,确定修复目标、参考模型和技术路线,并制定湿地管理计划,旨在恢复健康的河流湿地环境。在湿地修复措施方面,挖掘和重新连接关键生态属性的湿地斑块,通过间歇性湿地保留雨水和流域的径流水量,实施综合种植计划,在河岸两侧恢复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季节性湿地综合体等。  相似文献   

6.
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城市湿地作为城市中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功能.城市湿地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湿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一些不合理的湿地开发行为导致城市湿地面积减少、污染严重和湿地功能退化,削弱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从城市湿地的功能出发,分析了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城市湿地修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相关技术研究进展,研究了国内外对于城市湿地保护的一些成功经验,并展望了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研究趋势和方向.最后,结合我国城市湿地保护与修复现状,提出了我国城市湿地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为促进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推动整体湿地保护更好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卓然 《西部资源》2019,(3):189-191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它作为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过渡的产物,不仅具有丰富的水陆动植物资源,还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环境调节能力和生态效益,在蓄水供水、调节地表地下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净化空气、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等方面发挥着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湿地修复与保护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达拉特旗沿黄湿地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科学发展观理论,运用文献综述法、调查法等方法,结合达拉特旗沿黄区域现有湿地保护情况,土地利用结构与现状的变化,针对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为达拉特旗沿黄部分区域今后的规划在湿地修复保护方面提供若干意见。在今后包鄂新区——达拉特旗沿黄部分区域进行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建设中,应更注重沿黄湿地的修复与保护,实施"生态+"战略,依托沿黄优质湿地、耕地、历史遗址等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建设黄河湿地生态景观带、绿色经济走廊、历史文化和黄河国家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湿地资源分布广泛,生态区位重要,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湿地保护修复取得显著成效。基于徐州市湿地资源分布现状、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保护区域内重要湿地构建完整的湿地保护与管理体系为目标,探索提出“一核、两带、三片区”的湿地空间布局,为有效巩固和提升徐州湿地保护成效,打造徐州生态湿地修复“绿色发展”模式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益及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张峰  周维芝  张坤 《地理科学》2003,23(6):674-679
湿地生态系统作为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在地球上广泛分布。湿地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调洪蓄洪、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等方面,具有调节气候和水文的生态服务功益、保护水禽迁徙和繁育的生态服务功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降解和富集污染物的环境服务功益、物质生产服务功益和旅游服务功益等。鉴于目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的片面理解和不合理利用问题,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的可持续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益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对策,包括全面认识和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环境服务功益;正确处理直接和间接服务功益的关系,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利用效率;寻求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综合经济服务功益的最佳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可为湿地公园修复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2020年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综合考察和数据分析,从湿地自然环境、生态功能、社会环境3个方面选取了12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了新济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新济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综合指数为0.702,处于Ⅱ级健康水平,健康状态良好;自然环境、生态功能的健康综合指数分别为0.719、0.707,处于Ⅱ级健康水平;社会环境的健康综合指数为0.592,处于Ⅲ级亚健康水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质状况和人类活动强度,建议实时监测水质污染情况,加强湿地公园管理体系和建设施工的管控,减小施工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规划: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单幅总图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姣娥  陈卓  景悦  黄洁  金凤君 《地理研究》2019,38(10):2496-2505
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是在遵循自然系统格局的基础上,由人类活动所引致的物质环境再建构和空间秩序再安排,是构建和引领区域空间结构的重要支撑体系,因此一直是区域发展类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工作,提出符合空间规划目标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编制方案与技术流程,强调专项规划与“三区三线”、空间布局总图的关系,并以福建省为例,设计了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单幅总图的编制技术流程,以期为其他地区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态工程范例分析及一般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闫芊  何文珊  陆健健 《湿地科学》2005,3(3):222-227
湿地是处于水陆之间的过渡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的生态结构和功能,但也是一类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导致湿地资源损失严重。针对湿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是当前国际众多湿地生态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我国的湿地生态工程也已经兴起。在综述国内外湿地生态工程在水体、底质、生物三方面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当前湿地生态工程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最后总结和归纳了湿地生态工程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13.
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研究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的研究在国际上开展很早,而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则相对滞后。在对生态环境要素所受影响角度的考察中,相关研究集中于工程建设项目对冻土层以及多年冻土地区植被、湿地、土地荒漠化、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上;在对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方法角度的考察中,相关研究集中于冻土层和多年冻土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预测和评价上。从既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研究应向体系化、定量化和全面化发展,具体的工作包括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综合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湿地景观研究是近十余年来新兴的热点领域,极大地推进了湿地学科发展.但是,由于湿地景观研究体现的是湿地与景观方法有机结合,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对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系统分析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湿地景观概念、分类、遥感信息提取精度、多源数据可比性、结构与格局研究方法、景观过程与功能研究内容与尺度等制约湿地景观研究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1)重视湿地景观分类研究;(2)重视湿地景观破碎化研究;(3)重视发展基于过程和功能的景观格局研究方法;(4)重视多尺度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5)重视湿地景观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地方城市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与发展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中国城镇化由于强调少数核心城市的发展而使得众多地方城市边缘化的趋势日益显现,地方城市在中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发展问题也成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慎重思考的议题。在此背景下,以广东省为例,对地方城市进行界定,并利用熵权法和聚类分析对其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和分类,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城市的发展可能性及其发展路径。结果表明:广东省共有15个地方城市,其中,中山市的城镇化水平最高,茂名最低,各地方城市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水平差异。根据城镇化水平的不同可将广东省地方城市分为5类,每类地方城市都具有不同的发展特色。在新型城镇化政策理念下,这些地方城市有了新的发展机会,可望通过因地制宜、挖掘自身内涵与优势而走向多样化的发展路径,如中山应综合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梅州要挖掘城市内涵、凸显城市特色;河源应该走生态型、绿色化的发展道路;而茂名应致力于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In recent decades,the ecohydrology discipline was develop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foundation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complex ecological systems(e.g.,mountains,rivers,forests,farmlands,and lakes),and to furth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green development in China.In this study,the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of the ecohydrology discipline are elaborated,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frontiers and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demands.Overall,the main discipline directions are to develop new ecohydrological monitoring methods,to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 ecohydrological mechanisms and their basic theories,to promote integration of multi-scale and multi-variable models by considering both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ecosystems,and to encourage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par-ticularly with the social sciences.Furthermore,the future research interests in China include:combining multi-source information,constructing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s,study-ing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key ecohydrological variables and their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developing integrated models of ecological,hydrological,and economic processes,es-timating their uncertainty;and conducting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that include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hina are further explored for a variety of eco-systems,including forests,grasslands,rivers,lakes,wetlands,farmlands,and cities.This study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hydrology discipline in China,and will provide a solid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7.
大庆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基地,但同时作为资源型城市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产业结构单一、结构失衡、基础设施不足、经济辐射力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先天性弱点。目前大庆市的石油开采已进入中后期阶段,如何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培养替代产业,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是大庆市的当务之急。1983~2001年其生态足迹供需严重失衡,生态赤字持续扩大。可见,无论在经济意义上,还是在生态意义上,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都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然而,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复杂,涉及到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等多方面的重大理论问题。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大庆市的可持续发展做一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对人工湿地的规划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法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环城生态区内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指数为0.517,整体服务水平良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人工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其中物质生产服务、生态调节服务和文化科研服务分别为0.0511、0.1210和0.3447,各类服务贡献率分别为10%、23.4%和66.6%。评价结果不仅能提高公众和管理部门对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的认识,也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成都市人工湿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退化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晓林  吕宪国 《湿地科学》2009,7(4):379-384
湿地退化、恢复和重建是当前湿地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中国湿地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作为一种典型的海岸湿地,河口湿地在围垦、水利工程建设和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的干扰下,面临着自然来水减少、水盐失衡、植被退化、生境质量下降等多种威胁。介绍了当前中国河口湿地的分布情况以及四大主要河口湿地的退化现状,针对已经开展的河口退化湿地恢复的现状,总结了目前中国河口退化湿地恢复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河口退化湿地恢复研究的趋势:开展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演替与退化机制研究;发展河口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加强河口湿地生态恢复示范研究以及建立动态监测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