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陈旭初 《广西气象》1998,19(4):51-52
通过柳城县7a高炮增雨作业过程的综合分析,总结了出人工降雨工作的工作程序,得出了作业效果最佳的天气系统,最佳用弹量。  相似文献   

2.
将2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的主要性能、技术参数加以对比,根据天气状况结合山西省工作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实行科学化作业,使现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发挥最佳效能,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适宜于人工增雨的云系及人工增雨、防雹的最佳作业部位和最佳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适宜于人工增雨的云系及人工增雨、防雹的最佳作业部位和最佳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3 ~1998 年河南省春秋季31 例人工增雨天气过程54 个降水日的郑州714CD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统计分析了降水回波的特征及作业效果,确定了有利于河南省春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雷达回波判据和最佳作业时机及最佳作业区域。  相似文献   

6.
古田水库2004年蓄水型人工增雨作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宁德市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应用到2004年6~8月古田水库抗旱蓄水型人工增雨作业和进行综合效果评价,取得显著效果。5次作业过程,水库流域共增雨16117×104m3。结果表明:新一代天气雷达宁德市人工增雨指挥系统在实际作业中应用,对旱情的监测、作业条件确定、把握最佳作业时机、场外作业指挥、云团跟踪分析、效果综合评价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使人工增雨作业科学化、客观化、系统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效果,扩大了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于白龙湖库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需要针对该区域进行精细化的预报,必须提前1~2天预测该区域有无作业天气条件,才能确定是否提前安排作业人员到位,在降雨发生时才能捕捉到最佳作业时机。本文选取了2011年7月5~6日的强降雨天气过程,对广元市白龙湖库区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详细剖析,从地形影响、环流形式、作业方式、雷达资料、区域站雨量监测、卫星云图等,多方面分析了在白龙湖库区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时如何把握最佳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8.
对1994年乐山人工增雨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最佳作业方案和作业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用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人工影响天气过程中全省各台站的加密观测资料及郑州探空资料,分析了1998年10月13日我省人工增雨天气过程及增雨效果,提出了人工影响天气的最佳作业时机和最佳作业区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的分析,初步讨论了卫星反演产品在人工增雨作业指挥中的指导作用,利用反演得到的云顶温度、高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可以用于选择最佳增雨作业区域,结合作业前后这三个参数变化的情况,还可初步检验增雨作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9年4月12日开展的一次人工防雹作业指挥进行总结,分析了冰雹出现前期的雷达回波特征,得出利用雷达回波确定作业部位的判断方法以及最佳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春,毕节地区人影办为应对2009年秋、冬季以来的连续干旱,启动了干旱最高应急响应。作业指挥中心从2月22日起进入24h待命状态,密切监视天气演变过程,抓住时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一方面全区高炮比往年提前10-20d出炮,另一方面火箭车进行流动作业,当前所利用的天气信息仅局限于省地气象台预报(前一天17时发布)和雷达回波资料,然而当探测到有雷达回波时,火箭作业人员不一定能及时赶到有利天气条件地点实施作业而错过最佳作业时机。通过统计和分析作业日威宁(毕节地区天气系统上游)08时探空资料判断未来6~12h有无人工增雨作业条件,选择最佳增雨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13.
多普勒雷达在对流云火箭增雨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多普勒雷达速度PPI产品图像定性识别方法,分析了与对流性降水云体有关的图像特征:①冷暖平流与大尺度辐合辐散运动相结合的零速度线;②风向性辐合辐散与风速性辐合辐散引起的正、负速度面积的不对称及正、负速度数值的差异;③较强对流单体显示的中小尺度的辐合、辐散、逆风区等。结合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指标,给出了由雷达产品确定作业最佳时机和最佳部位的方法:辐合发展期为作业最佳时机,辐合最强区域为作业最佳部位,并由此定量计算出火箭发射的方位角、仰角;由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和回波顶高度产品定量计算出作业区的体积,进而求得作业所需用弹量。  相似文献   

14.
王晓峰 《贵州气象》2003,27(4):40-42
将两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的主要性能、技术参数加以对比。结合实践经验,实行科学化作业,使现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发挥最佳效能,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利用雷达资料量化人工增雨作业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利用多普勒雷达的VIL(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ETP(回波顶)产品,确定人工增雨作业的最佳发射时间,根据以往人工增雨作业的经验,建立适合当地数学模式,定量计算作业中发射的炮弹用弹量、方位角及发射仰角。并通过2005年2月17日的人工增雨作业检测计算参数的可用性,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式可以实现人工增雨作业定量化,且作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在增雨作业时机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的基本反射率、基本径向速度、回波顶高、累积含水量等产品和地面降水实况资料,分析了2003年5月28日飑线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在同一环流背景条件下,局地作业时机的选择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作业效果。CINRAD可以监测到对流云的移动及生消演变过程,在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期间,要密切注意雷达回波的发展、演变趋势,选择最佳作业时机,特别是选择发展中的对流云作业效果更好一些;并给出了雷达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7.
黄力坚 《贵州气象》2006,30(Z1):53-55
在有利天气形势下实施人工增雨,并进行效果分析,以期寻找最佳作业方案。  相似文献   

18.
南京青奥会开幕式期间人工减雨作业对雨滴谱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南京青奥会开幕式期间的OTT雨滴谱仪观测资料、探空数据和地面降雨及雷达等资料,结合火箭减雨作业的时间和地点,通过人工减雨作业对雨滴谱的影响分析来评估开幕式期间人工减雨作业的效果。首先以奥体中心为目标区域,利用探空数据分析火箭减雨作业的最佳高度和作业点与奥体中心的最佳距离,所得结果与实际作业情况一致。然后,利用实测雨滴谱拟合滴谱廓线,计算雨滴粒子平均直径、中数直径等特征直径,对比南京站点人工减雨作业前后时刻的雨滴谱变化;再拟合各时刻的雨滴粒子总数浓度、雨滴谱谱型参数γ(反映雨滴粒子尺度分布),将人工减雨作业后同时段内的南京站点与芜湖站点的雨滴谱作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人工减雨作业后,南京站点的雨滴谱较作业前谱宽变窄,直径小于1 mm的小滴粒子占比增加,大于1 mm的大滴粒子减少,雨滴粒子各特征直径均小于作业前;同时段内南京站点雨滴粒子总数浓度、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在减雨作业影响时段内均小于芜湖站点,而谱型参数γ总体大于芜湖,且随时间变化趋势与芜湖站点相反。这些特征表明人工减雨作业明显改变了雨滴谱分布,有效减小了雨滴群中的大粒子,从而抑制了降雨的发展,起到减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开发西岭雪山地形云形成的空中云水资源,本文基于地基碘化银发生器工作原理,在西岭雪山山区布设合理的作业点进行远程遥控催化人工增雪作业,并利用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和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资料分析典型降水天气过程中人工增雪作业前后的雪晶谱与气象数据。结果表明:西岭雪山人工增雪作业时的地面风向风速对碘化银凝结核的入云效率和作业目标区具有较大的影响,降雪量最大可增加22%;可利用多普勒雷达速度场零速度线的变化和正负速度中心的分布确定人工增雪作业区域,并结合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垂直气流分布判断最佳人工增雪作业时机;人工增雪催化作业后,雪晶浓度明显增大,浓度变化趋势与降雪量一致,但不同直径雪晶的浓度增加幅度不同,直径小于1.5 mm的雪晶浓度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火箭催化剂性能和撒播特点的分析、确定催化剂播撒最佳温度层和高度的方法、火箭防雹作业部位和火箭发射时的角度,提出火箭防雹作业用弹量的近似计算方法,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损失,科学、高效地完成防雹减灾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