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实  阮晓伟 《东北测绘》1998,21(3):30-31
GPS是监测堤坝变表的最现代化方法,其快速而精密的监测手段,严密的平差方法能迅速而有效地获取堤坝变形值为重要堤坝维护和抢修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建水库堤坝约8.7万座,其中绝大部分(约8万座)建于20世纪50~70年代。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有相当部分水库堤坝未按基本程序办事,是靠群众运动建造的,因此存在工程质量差、安全隐患多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经到了病险高发期。因此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其中大坝变形监测就是大坝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在大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主要有《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在《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中,把大坝的变形监测内容分为:表面变形、内部变形、裂缝及接缝、…  相似文献   

3.
时间序列SAR影像监测堤坝形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时间序列InSAR技术,在无先验形变模型的情况下,研究了中分辨率Envisat ASAR数据在堤坝监测中的应用.首次使用24景Envisat ASAR影像得到了上海市长江口南岸和杭州湾北侧堤坝的沉降速率.实验结果表明,堤坝存在着不均匀沉降,其中位于浦东机场堤坝和临港新城堤坝的沉降最为严重.利用水准数据对临港新城堤坝的监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监测精度达到了mm级,证明了时间序列SAR影像在堤坝形变监测上的有效性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变形监测的方法中,GPS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像海湾大桥这样需要连续监测的建筑中。但是由于GPS成本过高,而限制其发展,本文中通过分析几种监测的方法,选择GPS多天线阵列变形监测系统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此系统拥有与常规GPS监测方法相当的精度,但是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可以应用于青岛海湾大桥的变形监测中。  相似文献   

5.
隧道变形监测周期长、内容多且影响因素复杂,因此需要对隧道监测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对隧道的健康状态进行实时评估。研究变形监测范畴内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隧道安全状态评估模型,组建集卫星定位技术、测量机器人、传感器技术、移动网络通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物联网模式下的隧道变形监测系统,分析多源数据的变形特征,结合专家经验知识,实现基于BP神经网络与变形监测成果下的隧道安全状态评估,为隧道变形监测及安全状态评估提供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珠江大桥监测实践,证明四边交会条件平差方法进行桥梁精密三维变形监测,可行的,具有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解决了桥梁变形监测因悬空、震动、测点难以到达而不便于测量的问题,而且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7.
滑坡体内部结构、变形特征及其随时间变化特征是监测滑坡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滑坡监测方法依赖于大地测量方法和钻孔取样等工程手段,而地震学方法在获取地球内部结构以及震源破裂变形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中基于被动源的地震学方法无需采用人工震源,野外作业灵活,能够安全、经济、高效地监测滑坡。所提方法成功应用于四川省理县西山村滑坡监测,获取了滑坡体地震波速度结构、滑动面深度、滑坡体脆性变形特征等信息。简要叙述被动源地震学方法监测滑坡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西山村滑坡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对隧道变形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通过中轴线上节点坐标偏移的方法提取变形量,用区段拟合方法提取中轴线节点;给出了利用三维激光扫描进行隧道变形监测的实施步骤。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满足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述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建立与优化、变形监测点的布设、变形监测与数据处理的方法,给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鲲鹏山变形监测方案。  相似文献   

10.
结合琅琊山电站大坝防浪墙变形监测项目,将三维边角前方交会应用于防浪墙变形监测中。通过对测量成果进行三维精度分析,其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测得的成果达到了监测点平面精度、高程精度都小于±2 mm中误差的要求,验证了三维边角前方交会方法的可行性。为监测提供了一种合理而省时的观测方法,为今后大坝监测的研究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变形监测方法在土石围堰表面仅从单点位置进行监测,而不能反映土石围堰整体变形情况的不足,本文提出采用基于基因表达式(GEP)的自动聚类方法(GEP-Cluster)。运用GEP在解决聚类问题时强大的全局搜索能力,及在用户不需数据先验知识的状态下仍可在未知簇个数等先验知识的前提下进行自动聚类分析并获得精确的聚类结果。本文通过对某土石围堰进行变形监测获得监测数据,利用GEP-Cluster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从而预测监测区土石围堰的变形情况,为新建水利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聂红林  胡伍生 《测绘工程》2012,21(4):61-64,69
为了改变传统的变形监测方法存在的费工、费时与危险等弊端,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南京明城墙裂缝变形监测图像进行创新的像素标定以及灰度转换等一系列巧妙的图像处理后,获得了裂缝的变形值。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变形监测方法,不仅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操作性,而且与传统测量方法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对裂缝的定量化变形监测实现非接触式无损测量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确定变形区域的主要方法是对相同区域的点云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值确定变形区域及变形量,这种方法虽然能够简单地实现变形监测,但对于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并没有进行评价。因此,为了提高变形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对点云误差及点云配准误差进行分析,并由此确定点云变形监测的可监测指标。为了避免相邻点位误差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误差空间大小的不确定性影响,利用误差熵来确定点云误差空间,并根据其实际大小和误差极值的关系来确定变形可监测指标。通过不同距离和入射角下模拟的平面板变形来验证其可行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个滑坡场景,以确定该滑坡的变形区域和变形大小。  相似文献   

14.
GPS技术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GPS技术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方法,并通过三峡库区某滑坡的变形监测介绍了GPS用于滑坡变形监测的整个过程,包括监测网的技术设计、外业观测、数据处理、变形分析等内容。监测结果表明,GPS静态定位技术可以达到mm级的精度,在变形监测方面有很好优越性,完全可以满足高精度滑坡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寻找变形规律是桥梁变形监测的最为关键部分,也是桥梁变形监测的最终目的。然而变形往往都是受多种因素地共同影响而引起,因此变形规律的分析也就十分复杂。本文主要对动荷载作用下的桥梁多次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先估计出动态变形规律函数各项参数,再以实际变形观测数据论证桥梁在动荷载作用下动态变形规律函数的成立。  相似文献   

16.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激光雷达数据进行隧道变形监测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为了探明现有方法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适用性,对现有的几种主流点云数据变形监测方法进行了整理归纳,通过分析点云变化监测误差来源,提出一套实验方法,排除配准误差影响,在不同的变形距离和不同的点云密度下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在隧道变形监测中的表现并分析了精度和点云密度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在不考虑配准误差的情况下,基于剖面的变化监测方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GPS技术在万州明镜滩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定位技术的发展为边坡变形监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可靠的手段。本文阐述了应用GPS技术提取地表变形信息和GPS数据处理的方法,结合重庆市万州区明镜滩应用GPS监测网进行滑坡监测的实践,研究了在地形复杂、观测条件恶劣的山区进行GPS滑坡变形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和数据处理的方法。监测结果表明,GPS变形监测的精度可达到亚厘米级,完全可以应用于滑坡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变形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的研究,本文提出点、面结合的变形监测方法。通过提取变形监测点的三维坐标信息,进行多期数据的监测点坐标信息的比较,获取局部的变形信息。运用豪斯多夫距离对点云模型进行求差运算,得到整体变形信息,并对模型的求差运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点、面结合的变形监测方法在变形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轨道交通建设中普遍采用预应力桥梁,桥墩沉降对桥梁变形造成的影响很小,而桥梁徐变引起的质量事故比较突出,为此桥梁徐变观测也越来越成为桥梁变形监测的重点。通过穿越沉降漏斗区域桥梁徐变变形实例,分析在漏斗区域已知基准点选埋及桥上高精度基点引测方法,应用精密水准观测徐变监测点的沉降量。对桥梁徐变监测,得到徐变监测变形量,通过数据分析,来指导桥梁施工进度。同时,监测数据可进一步验证设计预拱值是否合理,为后续同类桥梁建设积累经验。此外,监测徐变高程系统宜与轨道交通一致,实现数据共享。通过监测验证了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点布设等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滑坡是人类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而滑坡监测是减少滑坡灾害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外观监测具有能监测滑坡体的运动特征等优势,在滑坡监测系统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滑坡监测控制网布设、监测点布置以及观测频率和周期的确定3个方面,结合滑坡的等级、变形阶段、滑坡类型以及变形特征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布设实施,使其滑坡监测不仅经济合理且同时能较好地反映滑坡变形趋势,为后期预测预报分析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