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下曳气流在积云对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建军  谈哲敏  闫之辉 《气象》1999,25(11):9-14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高分辨率有限区域业务预报模式(HLAFS)对有无下曳气流的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对积云内容各物理量及大尺度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研究下曳气流对积云对流发生发展的作用以及对大尺度热力,动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下曳气流具有湿冷的特征,主要出现在强对流时段时流层中下层;(2)下曳气流的引入,促进了模式中强积云对流的发生发展,并在更高更多的空间层次上更强地加热及干化环境大气,  相似文献   

2.
积云对流参数化对一交梅雨锋暴雨过程影响的模拟检验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彭新东  吴晓鸣 《高原气象》1999,18(3):451-461
应用1988年版日本谱模式JSM,对比分析了Arakawa-Sckawa-Schubert、Kain-Fritsch、KuoAnthes和Gadd-Keers等几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梅雨锋暴雨对流系统模拟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一种改进的质量通量积云参数化方案及预报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建军  闫之辉 《气象》1999,25(5):8-12
用国家气象中心有限区域业务预报模式,以1998年8月一次热带风暴降水过程为试验个例,对引入了下曳气流的质量通量积云对流参数方案和模式中的原质量通量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引入了下曳气流后,通过提高对流降水量使降雨强度预报得以提高,更接近于实况;改进后的方案对大雨以上预报水平有一定的改善,各项评分结果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非绝热物理过程在模拟飑线系统中β尺度结构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坤  张大林 《气象学报》1994,52(3):321-331
利用经改进的中尺度模式,对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多种对流参数化和显式水汽方案及地面加热过程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系统的成功预报,不仅取决于次网格尺度对流,而且取决于可分辨尺度相变过程及地面加热引起的边界层日变化。计入湿下沉的Fritsch-Chappell对流参数化方案和计入可分辨尺度凝结蒸发冻结融化等相变过程的预诊性显式方案的结合使用,对于真实模拟飑线等中尺度对流系统和减少或消除与中尺度涡旋及其降水过度加强相联系的类CISK不稳定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A Bogus Typhoon Schem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Movable Nested Mesh Mode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ogusTyphoonSchemeandItsApplicationtoaMovableNestedMeshModelWangGuomin(王国民)(DepartmentofAtmosphericSciences,NamingUniversity...  相似文献   

6.
SimulationoftheAsianMonsoonbyIAPAGCMCoupledwithanAdvancedLandSurfaceModel(IAP94)ZengQingcun(曾庆存),DaiYongjiu(戴永久)andXueFeng(薛峰...  相似文献   

7.
ANINFERENCEOFTHETEMPERATUREINTHE13THCENTURYOFCHINAZhangDe’e(张德二)CenterforClimaticResearchEXTENDEDABSTRACTSincethethermaloptim...  相似文献   

8.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东亚夏季环流和降水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东亚夏季区域气候模拟中最常选用的两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选用对大尺度环流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Kain-Fritsch(KF)方案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及环流的模拟效果较好,虽然KF方案模拟降水偏多,但是时空分布与TRMM降水分布接近;Grell-Freitas(GF)方案对流加热率过大,从而模拟的南海—菲律宾区域对流异常增强,在南海—菲律宾洋面上的垂直输送异常增大,非绝热加热的范围偏大,导致副高南侧下沉区辐散减弱,抑制了副高北抬西伸,进而影响到水汽输送和季风环流,最终对东亚夏季降水的模拟产生不利影响。修改GF方案对流加热率和干燥率的敏感性试验表明,减小对流加热率和干燥率参数能有效抑制南海—菲律宾区域过强的对流,东亚大尺度环流的模拟得到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一个三维中尺度模式,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湿过程处理方案FPA和NCA模拟同一个洋面冷锋个例,以考察模拟结果对湿过程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两种方案的区别在于前一种使用了次网格湿对流参数化而后者没有。通过比较分别使用FPA和NCA方案所进行的模拟FPS和NCS,发现冷锋结构在两者间出现较大差异。从850 hPa等压面|Δθe|等值线图所显示的结构看,NCS中冷锋呈现为一长一短两条锋带,而FPS中冷锋仅呈现为一条锋带。在相应的冷锋横向垂直剖面中,NCS中存在两个相邻的锋面垂直环流,而FPS中只有一个。另外,NCS中对流不稳定的冷锋区出现垂直运动过分发展的现象,而FPS中不存在这个问题。通过与卫星云图比较,我们注意到,NCS中尽管出现了垂直运动过分发展的现象,但相对于FPS而言,其模拟的冷锋结构与实际较为接近,成功地模拟出云图上显示的双冷锋结构。NCS中垂直运动过分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模式中采用的静力平衡近似。FPS中次网格对流参数化方案的使用,通过减少甚至消除对流不稳定度,一方面使垂直运动的过分发展倾向受到约束,另一方面也可能使在对流不稳定层结下的锋区环境中本应出现的中尺度结构失去了形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对自然现象的模拟,可以大大提高三维场景的真实感,在视景仿真系统、三维动画、影视广告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粒子系统是一种实时模拟天气的有效方法.在分析粒子系统实现原理的基础上,利用MicrosoftVisualStudio2005提供的高度集成的软件开发环境,基于OSG(OpenSceneGraph)2.6建立粒子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再现三维场景中的降雾、降雪场景.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气候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省气候灾害监测预警系统”(ClimateDisasterMonitorandPrecautionSystemofGuangdongProvince,以下简称CDMPS-GD),依托日益完善的气象通讯网络,通过对广东省所有气象台站气温、降水、日照等常规气象资料的实时采集、分析,实现对低温阴雨、干旱、暴雨洪涝等气候灾害的发生、发展、强度和范围的动态监测。CDMPS-GD的实现和完善,必将对提高广东气候业务实时性,增强应用气候服务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CDMPS-GD具有3个特点:(1)实…  相似文献   

12.
使用NCEP-FNL全球分析资料作为WRF模式的初始场和边界场,利用该模式中7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地区进行2006年10月1日至2008年3月1日的模拟积分试验,重点考察模式在水平分辨率为10 km下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新疆地区气象要素模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采用7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模式都能较好地模拟出年、雨季总降水量、平均温度的空间分布及大气的垂直结构。2)对于不同区域来说,采用各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模式都能模拟出候降水及候平均温度随时间演变,模式候降水与观测的相关系数在0.20~0.85之间,而候平均温度与观测的相关系数在0.98以上。对于整个新疆地区来说,采用各方案模式模拟的低层偏干偏冷,大气层结较稳定导致降水较观测偏少,而其中天山地区模式模拟的低层较观测偏湿偏暖,大气层结偏向不稳定导致降水偏多。3)采用新的Grell和Kain-Fritsch(new Eta)方案模式模拟的效果综合来看较好。因此利用WRF模式开展新疆地区数值模拟研究时应该考虑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中尺度山脉对流群的动力和微物理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山脉春夏季受太阳加热和地形抬升作用易于形成对流过程。为研究这类对流特点,在沙特阿拉伯ASIR山区组织了一个SACPEX实验计划。本文应用中国强风暴实验室MBG(MESO—Beta&Gamma)非静力模式,选取适当模拟通道模拟了该计划中1990年5月3日一次对流降水过程。模拟结果揭示了大山脉气流强迫与对流环流相互作用的一些基本特点,展示了大山脉对流过程多种复杂的宏微观特征及其生消演变。包括山坡激发对流,大对流对小对流的抑制,云自然引晶效应等,并指出在这类对流系统中CCN浓度对其降水类型的重要影响。此外,本文还进行了采取细致的雹云微物理参数化和采用简单的暖云微物理参数化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两者模拟的动力场差别甚小,而云形态和降水发展有明显差异。上述结果总体上与该个例外场观测一致。  相似文献   

14.
用常规资料(T、p、u、v、q的分析值)和降水资料(24h降水量的分析值)进行四维变分(4DVAR)资料同化试验。试验中用了全物理过程的NMCη模式和带有充过程的伴模式。4DVAR试验的结果 资料同化期间和同化以后,用了积云对流修改方案和降水资料后,最小化过程迭代十次便收敛,降水预报了,特别是4DVAR方法比最优内插方法在改善降水预报方面更优越。  相似文献   

15.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是造成数值模式预报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筛选适用于环渤海地区台风暴雨模拟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可为该地后续业务应用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应用WRFV4.3模式中的8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ACM2、BouLac、GBM、MYJ、MYNN、QNSE、UW、YSU),对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北上阶段造成的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模拟结果的影响,并基于ERA5资料进行边界层热动力结构的模拟效果检验。结果表明:(1)各方案对台风北上阶段的降水(24 h累积降水量、累积降水极值和位置、降水ETS评分、小时最大降水量以及逐小时10.0、20.0 mm降水的落区分布)模拟结果表现出明显差异,对路径的模拟差异主要体现在模拟时段的中后期。(2)局地闭合的BouLac方案对于10.0 mm以上量级24 h累积降水量的ETS评分表现最优,而非局地ACM2方案所模拟的24 h累积降水量在25.0、50.0、100.0 mm以上量级降水的ETS评分均为最优,且累积降水极值、区域平均24 h累积降水量以及小时最大降水量均值等也与ERA5资料较为接近,在环渤海地区...  相似文献   

16.
胡轶佳  钟中  闵锦忠 《大气科学》2008,32(1):90-100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选择Kuo-Anthes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和基于FC80假设的Grell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1998年东亚气候分别进行年尺度模拟,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在春、夏季转换时期, 两者模拟的降水形势差别较大, 对江淮、中南和华南地区的夏季降水量模拟差别最为明显。对流层上层模式变量和模式大气质量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择不敏感, 而对流层中、下层模式变量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比较敏感。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8天时间尺度的天气系统模拟差别比较大。在积云对流比较活跃的夏季,不同参数化方案会导致模式大气出现不同的系统性偏差。由于模式在陡峭地形处动力过程计算方案存在缺陷,在高原与盆地的交界处,模式误差会产生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17.
OBSERVATIONFORTOGA-COAREANDRELEVANTRESEARCHLiJi(李骥),LuEr(陆尔)andDingYihui(丁一汇)CenterforClimaticResearchI.REPORTONTOGAOBSERVATI...  相似文献   

18.
RegCM3模式对青藏高原温度和降水的模拟及检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检验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模拟能力,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站点资料,采用三种不同的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青藏高原地区2006年夏季进行了模拟分析,并重点对温度和降水进行了细致的检验。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再现青藏高原地区大尺度的环流特征,具有对青藏高原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分布特征的模拟能力;对于量值的模拟,三种对流参数化方案均模拟出了与实况温度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均存在5~6 ℃的冷偏差;Grell方案模拟的降水量均大于实况,Kuo-Anthes方案对于高原地区的降水量的模拟较为接近于实况,但模式对降水量的模拟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利用WRF模式对2007年7月8日淮河地区特大暴雨过程开展显式对流(1.1 km)模拟试验,比较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三种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降水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主要影响模拟的强降水位置和强度,而对雨带位置的影响不大。采用MYJ边界层方案模拟的强降水更接近观测,采用YSU方案模拟的强降水偏弱;陆面过程参数化方案对比,简单的热扩散方案模拟的强降水最强、最接近观测,而RUC方案模拟的强降水最弱,Noah方案居中;同时改变陆面方案和边界层方案比单一改变其中一种方案对模拟降水的影响更大。造成强降水模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模拟的近地面(约1 km以下)大气的湿度和温度不同,导致支持对流发生发展的入流空气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不同,进而影响模拟的对流强度和地面降水量。对强降水模拟较好的试验模拟的近地面大气湿度更大,环境入流空气的CAPE更大,对流发展更强,地面降水也更强。  相似文献   

20.
利用侵蚀生产力影响计算者(EPIC)模型模拟作物对气候变化和CO_2直接影响的反应WilliamE.Easterling,NormanJ.Rosenberg,MaryS.McKenney,C.AllanJones,PaulT.DykeandJ.R.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