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兰州市南北两山人工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定位监测与对比分析,对兰州市南北两山不同生境下柠条和柽柳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情况及土壤水分亏缺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分亏缺程度、耗水量、耗水强度、吸水能力、根系周围土壤深层水分下降速度,都表现为:柠条>柽柳\.据此认为,在兰州市南北两山这种较干旱地区,如果立地条件允许,更适宜种植柽柳。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变化是降水和植物生长综合作用的结果,降水和植物生长对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影响较为显著,而对深层土壤水分的作用不明显。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与降水和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相似,可分为三个时期:春季水分消耗期、夏季水分补给期、秋末冬季土壤水分平稳期。  相似文献   

2.
红砂和珍珠的生理生态特性随其生长的环境条件而变化;长期生长在一起的红砂和珍珠其生理生态特性具明显的差异,两者适应逆境的机制亦不相同。红砂和珍珠作为超旱生植物,其生理生态学特性明显区别于其他沙生植物;生长在山前地带的红砂和珍珠,可以在极低的水势条件下保证其生命活动,低的水势可能与渗透调节物质(如大量的脯氨酸)的存在有关,这类物质增加了植物的吸水能力;红砂和珍珠的光抑制程度较其他沙生植物要高得多,且光抑制的产生已对两种灌木光合色素产生了破坏,然而在条件稍好的早晚光抑制可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
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和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研究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珍珠(Salsola passerina)灌丛在干旱和湿润条件下的蒸腾耗水特征,并探讨从叶片到灌丛尺度转换中,在非破损状态下植物叶面积的可靠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用图像法获得非破损状态下植物叶面积是可行的,基于植物叶面积通过尺度转换得到灌丛尺度的蒸腾量与蒸渗仪测定的蒸腾量具有较高一致性(r=0.9752,P<0.01)。干旱条件下,红砂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主要影响因素为气孔导度(P<0.01);湿润条件下,红砂和珍珠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气孔导度、空气相对湿度、饱和蒸汽压亏缺和光合有效辐射(P<0.01)。珍珠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均高于红砂。此外,干旱条件下红砂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均高于湿润条件。通过尺度转换得到的灌丛尺度的蒸腾量和蒸渗仪测定的蒸腾量的结果均表明,红砂的蒸腾量始终大于珍珠,且随土壤湿润状况的改善而增大。红砂灌丛蒸腾量与蒸散量之比在干旱条件下(T/ET=21%)较湿润条件下高(约2%)。同时,红砂灌丛T/ET高于珍珠灌丛。因此,基于图像法获得的叶面积参数可用于从叶片(便携式光合仪法)到植株及灌丛水平(称重式蒸渗仪法)的植物蒸腾耗水尺度转换研究。  相似文献   

4.
氮素和水分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限制因子,尤其是在受养分和水分限制的荒漠生态系统。氮沉降和降水格局变化对荒漠植物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以单生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单生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和混生红砂-珍珠猪毛菜3种生长方式的一年生红砂和珍珠猪毛菜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氮水平(0、4、8 g·m~(-2)·a~(-1))和降水处理(W-30%、W、W+30%)对红砂和珍珠猪毛菜抗氧化酶及渗透调节物质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水耦合均显著降低不同生长方式下红砂和珍珠猪毛菜的丙二醛(MDA)含量。(2)在降水减少和正常降水下增施氮肥更能显著提高红砂和珍珠猪毛菜的抗氧化能力。(3)两种植物的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在高氮与降水减少交互处理下含量较高,说明增施氮肥能提高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渗透调节物质,提高其抗旱能力。(4)混生红砂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单生红砂,而珍珠猪毛菜相反,且增施氮肥和降水增加交互能降低红砂混生下MDA增加的幅度和使混生珍珠猪毛菜的MDA减少幅度增大。(5)混生均使二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反而降低,混生红砂是以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来增强其渗透调节能力,而混生珍珠猪毛菜则是增加脯氨酸含量,且水氮处理下能更好地维持混生红砂和珍珠猪毛菜的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西鄂尔多斯铁路防护林中滴灌栽植围封、无灌溉栽植围封和天然围封样地中柠条锦鸡儿和沙冬青的生理生态响应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栽植围封样地中柠条锦鸡儿和沙冬青比另两样地中有较好的水分状况和生长状况,较高的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两种植物在滴灌栽植样地中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单峰曲线;在无灌溉栽植围封和天然围封样地中的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都呈双峰曲线,有较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3个样地间,柠条锦鸡儿及沙冬青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不显著,说明本研究中的滴灌量没有使植物的WUE低于其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的值。此外,柠条锦鸡儿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较为敏感,水分条件改善时可大幅提高生产力;而沙冬青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较平稳,水分条件改善时生产力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可见柠条更适合用于建立滴灌人工防护植被,而沙冬青更适合自然状态下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多元线性混合模型(IsoSource)和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解析宁夏河东沙地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水分利用策略差异及适用性,利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结合直接对比法、IsoSource模型和MixSIAR模型对比分析不同坡度(6°、10°、16°和24°)样地柠条锦鸡儿在生长季不同时期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率,并评估两种模型的植物水分溯源效果。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对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水的利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生长季初期,随着坡度的增大,柠条锦鸡儿对中层土壤水的利用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生长季中期,随坡度增大,柠条锦鸡儿主要水分来源由深层土壤转移至浅层土壤;生长季后期,柠条锦鸡儿主要水分来源随着坡度的增大由浅层土壤转移至深层土壤。基于直接对比法的定性判断结果,IsoSource模型和MixSIAR模型计算坡度6°、10°和16°样地柠条锦鸡儿主要水分来源利用率的适用性均较高;而MixSIAR模型计算坡度24°样地柠条锦鸡儿主要的水分来源以及其贡献率具有更高的可靠性。IsoSource模型更适合解析较小坡度(6°和16°)样地柠条锦鸡儿的水分利用策略;而MixSIAR模型解析较大坡度(10°和24°)样地柠条锦鸡儿水分利用策略的适用性更好。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干旱区植物水分来源鉴别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等植物的叶绿素荧光效应是植物为适应环境变化产生的生理响应,任何胁迫对光合作用产生的影响都可通过叶绿素荧光变化表现出来,对衡量各胁迫因子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以荒漠草原区、半荒漠区、典型荒漠区、极端荒漠区4个生境条件下单生、联生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和珍珠(Salsola passerina)为材料,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环境因子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两种植物在联生条件下对荒漠环境梯度的生理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红砂和珍珠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各异,在联生条件下,红砂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值均高于单生,珍珠则相反;随环境胁迫的加剧,各生长方式下红砂和珍珠的Fv/Fm、Yield、q P值均呈现下降趋势,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 N)呈上升趋势。可见,联生时红砂光合能力增强,对光能有高效的捕捉能力,珍珠则更多的选择以热量的方式散失光能。  相似文献   

8.
西藏日喀则固沙植物引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刘志民 《中国沙漠》1996,16(3):326-330
在西藏日喀则引种了26个固沙植物种,观察了播种当年它们的出苗情况、幼苗的形态特点、地上部高生长和地下部深生长动态。籽蒿、柠条、中间锦鸡儿、沙木蓼、沙冬青、花棒、长柄扁桃的幼苗对本地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生长较好的植物有:红皮沙拐枣、沙木蓼、沙参、差不嗄蒿、籽蒿、油蒿、沙冬青、花棒、中间锦鸡儿、柠条、狼牙刺、长柄扁桃,按形态能分成4个类型,而据发芽和出土速度又可分成2个类型。柠条、中间锦鸡儿沙冬青、沙参的地下部生长深度/地上部生长高度值因生长时间的增长而加大  相似文献   

9.
额济纳绿洲主要植物的水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8,自引:17,他引:11  
通过对额济纳绿洲几种植物的水势分析,结果表明,水势从小到大排序为:红砂 < 柽柳、苏枸杞、苦豆子 < 胡杨、梭梭、骆驼蓬 < 花花柴 < 沙拐枣。胡杨和柽柳水势日变化在5月和7月大体呈"V"型;9月份日变化大体呈直线型。不同植物对环境条件反应不同,乔木、灌木的水势与深层土壤中含水量密切相关,而草本对较浅层的土壤含水量相关。阔叶植物对大气中的水分相关性更强。植物水势与大气温度相关性最差。  相似文献   

10.
极端条件下几种锦鸡儿属灌木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30,自引:19,他引:11  
研究了土壤极端干旱和旱后复灌条件下4种锦鸡儿属灌木(黄刺条、甘蒙锦鸡儿、白皮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调节、水势变化、叶绿素荧光和脯氨酸累积等特征。结果显示:土壤极端干旱叠加高温、高光辐射和低空气湿度,使4种灌木的生理活动降到极限,各项生理指标对小气候因子的变化已无明显响应;旱后复灌,使4种灌木的生理活动明显恢复,对小气候因子的变化响应明显;不同种对土壤干湿变化的响应程度不同,以甘蒙锦鸡儿变化幅度最大,以白皮锦鸡儿变化幅度最小;由土壤干湿条件下的生理响应可以说明,甘蒙锦鸡儿为一喜湿种,白皮锦鸡儿对土壤干湿变化的适应幅度较小,而以黄刺条和狭叶锦鸡儿的适应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in artificial forest between tree species, slope aspects, and management options in arid environments is fundamentally important for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these artificial system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quantified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fferences in stem radial growth of trees in the arid western Loess Plateau of China.Using dendrochronology, we assessed the growth of three woody species(the native shrub Reaumuria soongorica, the exotic shrub Tamarix ramosissima and tree Platycladus orientalis) by measuring the annual stem radial increment. We also describe the long-term growth trends and responses to climatic factors on slopes with different aspects during periods with and without irrigation. We found that precipitation during the main growing season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ing growth for all three species and both slope aspects. In addition, supplemental water(e.g., irrigation, rainwater harvesting) greatly relieved drought stress and promoted radial growth.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as the main afforestation species in the Loess Plateau used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 orientalis is more suitable than T. ramosissima under rain-fed conditions. However, a landscape that combined a tree(P. orientalis) with a shrub(R. soongorica) and grassland appears likely to represent the best mean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arid western Loess Plateau.  相似文献   

12.
蒋礼学  李彦 《中国沙漠》2008,28(6):1118-1124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荒漠的三种建群灌木多枝柽柳、梭梭和琵琶柴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调查其根系构性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同时测定其比叶面积(SLA),比叶重(LM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结果表明,三种荒漠灌木的根系分属不同的功能型,多枝柽柳是深根潜水性植物,琵琶柴是浅根性植物,而梭梭介于两者之间。而且,三种荒漠灌木随着根系分布的由深到浅,即随着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在叶性因子方面做了一定的适应性调整。这些事实表明,在水分为主要限制因子的干旱生境中,根系构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灌木的叶性策略。同时研究表明,荒漠灌木在抗旱和生长之间存在相对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干旱程度对C3植物红砂和C4植物珍珠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巧娣  苏培玺  高松 《中国沙漠》2012,32(2):364-371
 C3和C4植物混生在草地生态系统中较多,而在荒漠生态系统少见。在中国荒漠地区,C3小灌木红砂和C4半灌木珍珠在特定生境下混生在一起,以独特方式适应高温强光和干旱的极端环境。通过在不同干旱程度下测定它们生长期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探讨它们在混生条件下对极端环境的生理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红砂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均要高于珍珠;而珍珠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则要高于红砂。这表明珍珠和红砂在水分匮乏的荒漠生境下采取了不同的生存策略。红砂通过维持较高净光合速率和较高蒸腾速率来生存;而珍珠则通过高水分利用效率生存。  相似文献   

14.
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茎水势变化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极端干旱环境下天然植物多枝柽柳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气象因子、土壤水盐和多枝柽柳茎水势特性的实地监测资料,研究了影响多枝柽柳茎水势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揭示了反映多枝柽柳生长发育期茎干水分变化的环境因子的指示性和指示阈值。结果表明:①在众多环境因子中,土壤水分对多枝柽柳茎水势变化影响最强烈,多枝柽柳对土壤水分的吸收不存在最低土壤含水率阈值,但36%的土壤含水率为影响多枝柽柳茎水势变化的临界上限,超过36%则对其没有明显影响。②土壤pH值的变化可反映极端干旱区多枝柽柳茎水势特性的变化;7.95±0.03的土壤pH值为反映多枝柽柳茎水势发生变化的临界阈值,当土壤pH值大于7.95±0.03时利于多枝柽柳有效分泌盐碱,维持正常生长。该研究为减轻多枝柽柳受旱程度、维持多枝柽柳正常生长及时补充水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柽柳茎水势变化与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过程中的实测资料,分析了不同断面柽柳茎水势变化特征、柽柳茎水势的日、月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依干不及麻断面柽柳茎水势普遍低于英苏断面;柽柳茎水势日变化大体呈直线下降趋势;英苏断面9月份柽柳茎水势比7月份和8月份高,依干不及麻断面9月份柽柳茎水势比7月份和8月份低。柽柳茎水势日变化与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气温升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植物蒸腾失水增多,水势降低。同时与地下水埋深间也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随地下水埋深增大,土壤含水量减小,茎水势降低,地下水埋深减小,土壤含水量增大,茎水势回升。  相似文献   

16.
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分别采用重要值、盖度、多度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对新疆阜康荒漠地区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各类型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表现为红柳、红砂、梭梭这三个群落较高,肉叶雾冰藜群落、叉毛蓬群落、盐爪爪群落、囊果碱蓬群落和雾冰藜群落居中,无叶假木贼群落和碱蓬群落较低;2)研究区总体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随着群落演替其物种多样性水平呈现低—高—较高的变化趋势;3)对荒漠植被,以重要值或盖度为指标计测多样性指数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17.
研究柽柳的分布格局对种群结构与动态变化的影响,对阐明柽柳林生态系统的形成与维持种群的稳定性、种群的生态特征和更新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额济纳绿洲中荒漠河岸林的主要树种多枝柽柳进行连续样方调查,用χ2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对多枝柽柳的格局规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枝柽柳分布类型为集群分布,格局规模为8 m×8 m,格局强度随着尺度的增加而减小,多枝柽柳呈现集群分布但集群强度不高,集群强度依赖于种群密度。  相似文献   

18.
在2008年6、7和8月中旬,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固氮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tia Shap.)和非固氮植物柽柳(Tamarx ramossimaLedeb.)、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 Less.)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两种类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光响应、CO:响应模型参数、叶绿素和叶氮...  相似文献   

19.
极端干旱区柽柳林地蒸散量及能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运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对极端干旱区柽柳林地的蒸散量及能量通量进行了连续的测定和估算,并对柽柳林地蒸散特点和能量平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柽柳林地的日平均蒸散量为1.6 mm/d,整个生长季的蒸散量为248.2 mm,蒸散量的季节变化系数为47%±3%。柽柳林地蒸散量的季节变化与土壤水分条件密切相关。柽柳林地蒸散量受气象因子和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极端干旱区,感热通量消耗了绝大多数的能量,潜热通量在整个生长季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夜间,土壤储存的能量是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而白天土壤是能量的主要汇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