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叙述了用醋酸纤维胶片做α径迹测氡探测片的实验方法、结果。指出醋酸纤维探测片的本底值不会影响土氡观测结果,不同厚度的醋酸纤维探测片接受α粒子照射的灵敏度基本上相同,醋酸纤维探测片作为α径迹法测定土氡浓度的探测材料,最佳的化学蚀刻液配方是30g氢氧化纳+5g高锰酸钾4+100ml水,蚀刻液温度为60℃,蚀刻时间为45min。  相似文献   

2.
实验研究表明,不同厚度的醋酸纤维探测经铀α面源照射蝗,其径迹密度与照射时间有很好的相关性;探测片的本底值不会影响其观测结果;径迹的镜下特征与不同照射角度下的特征径迹变化,是照射角度愈接近直角,圆形特征径迹越多,其它形状的径迹越少;在同一观测孔中探测片采用垂直与平行和悬吊三种方式照射,探测到的氡浓度含量相同,观测工线基本吻合;探测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蚀刻其径迹大小不同,目前我省统一使用的醋酸纤维探测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用醋酸纤维胶片做a径迹测氡探测片的实验方法,结果,指出醋酸纤维探测片本底值不会影响观测结果,不同厚度的醋酸纤维探测片接受a粒子照射的灵敏度基本上相同,醋酸纤维探测片作为a径迹法测定土氡的浓度的探测材料,最佳的化学蚀刻液配方是30g氢氧化钠+5g高锰酸钾4+100ml水,蚀刻液温度为60℃,蚀刻时间为45min。  相似文献   

4.
裂变径迹年龄在断裂构造形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苏州金山浜花岗岩岩体中北北东向断裂带取样,选矿及对其重矿物——磷灰石分别进行化学蚀刻和热中子辐射,采用白云母外探测器法分别进行自发裂变径迹与诱发裂变径迹的观察、统计及裂变径迹年龄的计算。认为该岩体形成年代是侏罗-白垩纪,而断层破裂形迹的地质事件是晚第三纪中新世。说明运用裂变径迹的方法来研究活断层的测年工作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5.
宋一峰 《地震地质》1990,12(1):12-14
前言 α径迹观测是利用透明薄膜(或35mm电影胶片)为探测器,埋设在土层中进行野外照射,积累周期为21天。探测薄片经化学药剂蚀剂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读数。α径迹量的计数以径迹密度j(个数/毫米2)表示。 应用α径迹探测技术进行地震预报和探索,国际上最早开始于七十年代初,1975年山东、兰州等地震  相似文献   

6.
α径迹(track)测量是利用透明薄膜(或电影胶片)为探测器。探测薄片埋设在土层中进行照射,经过21天的积累周期,将薄片蚀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读数。α径迹量的计数以径迹密度i(个数/mm~2)表示。 根据α径迹探测技术原理。1980年初,我们在山东成武布点开展了土层中的α径迹前兆观测。多年来该点α径迹密度变化对发生在一定区域内的一些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7.
a粒子密度的观测根据a固体径迹探测技术原理,1980年初,我们在聊城一兰考断裂带东南侧的曹县一凫山断裂交汇处开展了土层中的a粒子密度观测。 a粒子测量是利用透明薄膜(35毫米的电影胶片)为探测器。在测点距地表O.6米深的土层坑内,共布设探测器21个。经封闭后进行野外照射,积累周期为21天,每日定时取放。探测薄片经化学蚀刻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a粒子个数。径迹量的计算以径迹密度j(个/毫米~2)表示。  相似文献   

8.
1980年初,在有关单位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α固体径迹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α径迹数有较明显的变化。 我们用国产醋酸纤维(35毫米电影胶片)作为探测器,累积时间为20天,间隔一大埋设一个探测器,共布设20个探测器。探测薄片经蚀刻后在显微镜下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α径迹法在径迹蚀刻、判定、读数方法、误差来源等方面作了讨论,並做了一些相应规定,使α径迹法在地震预报中取得了一定效果。本文还对陇西3.6级地震前α径迹法的观测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于1974年开始将核径迹探测技术应用于铀矿勘探,其中α径迹测量是寻找深部隐伏铀矿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氡浓度大小、探杯尺寸、杯内表面放射性沉积物以及杯内底面固体放射性元素等对α径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理论研究,建立了α径迹测量中不同装置结构及不同放射性元素对α径迹密度影响的理论公式,为该方法应用于铀矿勘探以及环境氡浓度测量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同时结合实验对比测量,进一步对理论公式进行验证,α径迹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所得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探测器上α径迹主要来源于氡,探杯尺寸不应小于氡致α径迹的最大有效探测尺寸.此外,放射性沉积物放出的α射线对测量结果有重要积极贡献,在铀矿勘探中,从提高探测灵敏度和减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角度来看,其影响越大越好.在大多数测量装置尺寸下,探杯内底面以下的固态α放射性元素对径迹密度影响较小或无影响,实际测量时可将其忽略.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过程中,由于所探测的区域大多位于第四纪松散沉积覆盖区,岩石露头较少,断层痕迹不明显,同时探测的目标断层绝大多数为隐伏断层,因此,地球物理探测成为活断层探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1-3].  相似文献   

12.
用裂变径迹法研究断层活动年龄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裂变径迹年代测定是研究断层活动年龄的新方法,它基于磷灰石中裂变径迹的退火效应。本文报导了取自郯庐断裂带等地区12个磷灰石和一个榍石的裂变径迹年龄,结果表明,在断裂带中磷灰石裂变径迹的退火效应非常明显,效应随离断层带的距离增加而减弱。结合断层带的活动特点和原岩的年龄,对断层带中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的解释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科技的发展,观测仪器需要不断地更新。近年来对土壤中氧气的测量研究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测土氡的方法很多,但在地震系统α径迹法还在普遍的应用。径迹法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如埋片的时间长、片子小、取片后还要经过化学方法处理——蚀刻,  相似文献   

14.
在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来约束岩体冷却史的应用中,由于地质条件和磷灰石退火性质的限制,表观年龄往往不能直接代表特定地质事件的时间.利用封闭径迹的长度直方图模式和高程-年龄模式可定性地反映出岩体冷却史是否遭受过干扰.平均径迹长度-年龄(或香蕉图)模式、径迹年龄谱模式以及反演模拟在某种程度上可用来限定地质过程中冷却启动的时间.然而,对于多阶段的冷却史,模式和模拟分析的不确定性仍较显著,对早期时限的定量揭示仍是研究和应用中的一个难点.只有结合多种方法、模式和模拟的运用并考虑地质背景才能较清晰地约束岩体的冷却历史.  相似文献   

15.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裂变径迹退火过程是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在一系列磷灰石裂变径迹室内退火实验基础上,研究者提出许多经验退火模型,其中扇型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最好,多组分退火模型将扇型模型的应用扩展到复杂物源成分的磷灰石,理论物理退火模型建立在原子尺度动力机制上,并经由实验数据确定具物理意义的未知参数,目前还不如经验模型成功,室内退火实验表明除了温度、受热时间,退火行为与磷灰石的化学成分,径迹与结晶c轴的方位关系、由Dpar定量表征的颗粒溶蚀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合肥盆地构造热演化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热演化特征. 上白垩统和古近系下段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数据主体表现为靠近部分退火带顶部温度(±65℃)有轻度退火,由此估算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早期合肥盆地断陷阶段的古地温梯度接近38℃/km,高于盆地现今地温梯度(275℃/km).下白垩统、侏罗系及二叠系样品的AFT年龄(975~25Ma)和锆石裂变径迹(ZFT)年龄(118~104Ma)均明显小于其相应的地层年龄,AFT年龄-深度分布呈现冷却型曲线形态,且由古部分退火带、冷却带或前完全退火带及其深部的今部分退火带组成,指示早白垩世的一次构造热事件和其随后的抬升冷却过程. 基于AFT曲线的温度分带模式和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的综合约束,推算合肥盆地早白垩世走滑压陷阶段的古地温梯度接近67℃/km. 径迹年龄分布、AFT曲线拐点年龄和区域抬升剥蚀时间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肥盆地在早白垩世构造热事件之后的104Ma以来总体处于抬升冷却过程,后期快速抬升冷却事件主要发生在±55Ma.  相似文献   

17.
古温标重建沉积盆地热史的能力探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理论热史模型的正反演计算,对现今沉积盆地热史研究中两类常用的古温 标镜质体反射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在恢复盆地热史方面的能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两类 古温标都不能可靠地反映整个受热过程,镜质体反射率只能恢复样品经历的最高古地温,磷 灰石裂变径迹可以重建近期降温过程,两类古温标存在互补性.同时指出这一结果是由古温 标本身的成熟演化机制决定的.在实际应用时,必须密切结合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联合多种 方法和手段,才有可能使热史分析结果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18.
南迦巴瓦峰第四纪隆升期次划分的热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南迦巴瓦峰核心区附近一个高程剖面上的8个片麻岩样品裂变径迹中值年龄介于0.71~2.07Ma之间,平均封闭径迹长度在14.51~15.87μm之间,标准偏差都小于0.84μm;其冷却年龄和径迹长度所作"香蕉图"显示出三期快速的抬升期,分别发生在距今0.71 Ma、1.23 Ma、2.05 Ma.结合已有磷灰石裂变径迹冷却年龄等值线图显示出南迦巴瓦峰核心区呈复式背斜状快速隆升,而外围拉萨地体和冈底斯构造单元隆升速率慢的空间分布特征等,分析认为这种差异隆升主要受构造作用主导,气候变化造成的均衡抬升起次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运用裂变径迹分析方法, 探讨分析了千家店地区侏罗系后城组地层的构造热演化特征. 千家店地区后城组上段三个磷灰石样品,AFT年龄集中在85.7~76.0 Ma,小于其相应的地层年龄;平均封闭径迹长度为9.4~10.8 μm,小于初始径迹长度(16.3±0.9 μm),呈非对称的单峰态分布,标准偏差为2.1~2.5. 后城组下段的三个AFT样品,AFT年龄集中在82.6~62.4 Ma,小于其相应的地层年龄,也小于上段层位的AFT年龄;平均封闭径迹长度仅为7.2~7.7 μm,远小于初始径迹长度(16.3±0.9 μm),其中YQ-07样品的封闭径迹长度呈似双峰态分布,标准偏差达到3.1;显然,侏罗系样品经历了明显的中度退火行为,最大温度可能接近于90℃. AFT年龄和封闭径迹长度的规律性变化主要是由于埋深不同引起的温度差异造成的. 裂变径迹热历史模拟结果表明,沉积物自进入盆地充填埋藏一直到115 Ma左右,盆地沉积物达到最大埋深3000多米,盆地温度达到最大值90℃多,这一过程沉积速率达到66.7 m/Ma. 115 Ma之后盆地处于相对稳定期,没有明显的温度波动,直到6 Ma左右温度以11.7 ℃/Ma的速度突然下降,表明侏罗系地层遭受剥蚀,迅速上升、快速冷却直至地表,剥露速率超过了500 m/Ma.  相似文献   

20.
万景林  郑德文 《地震地质》2000,22(12):19-24
根据用裂变径迹法测试长白山天池火山和腾冲火山年轻火山岩年龄的工作经验,以长白山天池火山为例,说明了裂变径迹法测定年轻火山岩年龄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供以后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