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往来     
《地图》2004,(3):79-79
《地图》杂志总编丛远东及各位编辑: 我不是从事地图或测绘的专职人员,但却是《地图》杂志的老读者,从1998年为单位订阅《地图》杂志,到2002年自费订阔,我与《地图》杂志情缘很深。我之所以喜欢《地图》,就在于这份杂志既有专业刊物的理论性、知识性,又有大众读物的趣味性。近两年,我曾撰写过几篇有关地图的小稿,承蒙不弃,《地图》杂志给予刊登,特别是2004年第1期《地图》刊登的“大漠深处统万城”的稿件,令我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地图》2003,(4):80-80
湖南师范大学 邢力去年5月,我在首都图书馆认识了《地图》杂志,我就喜欢上它。我也收藏了一些地图,各种类型都有,我想问收藏地图要注意什么?编辑: 非常高兴《地图》杂志能得到你的喜爱。在下一期《地图》杂志里我们组织了有关地图收藏方面的专题内容,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云南河口 岑彬我是一个退休铁路工人,在昆明铁路局工作40多年了,我父亲原来也是铁路工人,现孩子又是铁路工人,三代人对铁路行业都有感情,前几天在朋友家里玩,看到贵刊2003年第2期《回眸中国铁路》和《从蒸气机车到磁悬浮列车》的有关内容,让我回忆起了许多往事。请问以…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地图》2004,(5):79-80
我对地图并无研究,收藏地图仅仅是为了实用,作为外出旅游的参考。我感觉《地图》杂志内容丰富,印刷精良,堪称地图爱好者的精神食粮。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①从今年已出版的4期杂志来看,我觉得每期空白较多,浪费了版面,建议今后少留些空白,也许可以多刊发1-2篇文章。 ②《地图》杂志是否可以每期抽出一定的空间刊登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地图目录,新版和重版都  相似文献   

4.
互动     
《地图》2010,(1):6-7
<正>第一次看到《地图》杂志,我就在想,这地图还有必要编成杂志吗?那还不得枯燥无味呀。不过,还是试着翻了一下。这一翻,发现自己错了,此"地图"非彼"地图",我的理解狭义了。它不止是标记山川,交通与行政区划,而且还描绘了诸多风土人情、语言习俗和自然风光等;它不  相似文献   

5.
朱鉴秋 《地图》2012,(5):116-123
M:首先我要转达我们编辑部对您的问候。非常荣幸、也非常开心今天能跟您对话,不只是因为您是海图学方面的权威,您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是《地图》杂志的编委,更是因为您20多年前主持编制了《郑和航海图》的古今对照图,这个事情我们现在看来都很佩服。Z:谢谢。我跟《地图》杂志确实很有缘分,20年前,我就有幸担任杂志的编委,也曾在《地图》上发表了一些文章,有讲海洋测绘的,有讲  相似文献   

6.
我首次见到《地图》杂志,是7年前在省城福州一位师大地理系毕业的老朋友家中。1992年10月,在报刊发行目录上看到《地图》杂志从1993年起,交邮局公开发行。我当时欣喜万分,毫不犹豫地去邮局订了一份。1993年又补购了1992年度的本刊。此后,便与《地图》结下了不解之缘。可是,当1993年第1期《地图》杂志到我手上时,面对文中那么多的英文目录、内容提要与外文公式、定律等,简直傻了眼、因我解放前汉断断续续地读了五年多书,又毫无专业知识,对这样一本纯学术性的理论刊物,真后悔太鲁莽了。但从小就喜爱地图和强烈的求知欲,又使我这个…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地图》2012,(2):6-6
我是贵刊的一名新读者。近年来,我开始喜欢上《地图》杂志。我既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又是火车爱好者。真的希望贵刊能经常刊登些和铁路有关的文章,尤其是铁路文史方面的东西,比如:东北的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云南的滇越铁路,等等。文章中最好有详细的线路图,最好是老地图,地图杂志嘛,亮点就在于此。在工作之余我非常喜欢拍摄铁路题材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钱浩沛 《地图》2006,(4):56-61
2003年第三期《地图》杂志中有一篇文章,名为《南斯拉夫版图:千年的动荡》,文中结尾处,曾预言“塞尔维亚和黑山”将有可能从地图中消失。打那以后,我就一直在找绘有“塞尔维亚和黑山”版图的地图邮票。没想到的是,在我尚未找到标有“塞尔维亚和黑山”名称的地图邮票时,却等来了  相似文献   

9.
《地图》杂志作为一种学术出版物,其重要性与日俱增。本期刊登了中国地图制图学界向第十四届国际地图制图学术会议提交的(部分)论文,令人十分欣喜。近年来,中国的地图制图事业成就显著;作为国际地图制图协会的主席,我怀着特殊的兴趣注视着这些进展。国  相似文献   

10.
我在此向《地图》杂志出版者表衷心的祝贺。中国地图制图工作者可为这一季刊的出版而感到自豪。它将成为中国地图事业的纪录,而且成为中国国内地图制图工作者之间以及他们与国外同行们之间的交流手段。我特别要赞扬编辑和出版者在杂志中报道ICA信息。虽然近年来信息的  相似文献   

11.
互动     
《地图》2009,(6):6-7
我在一大堆花花绿绿的杂志中很惊喜地发现了《地图》,如获至宝。  相似文献   

12.
互动     
《地图》2010,(2):6-7
<正>往日的地图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关于线条、比例、解释地理以及距离的工具。而就在我第一次读完这本《地图》杂志之后,却感触到那种来自本质的魅力静静地在暗中发出光来,就像一个人旋转在黑暗的舞台上,却忽然打开了一束明亮的光线,由此看到自  相似文献   

13.
《地图》1992,(1)
《地图》从十月怀胎到正式刊行问世,已经走过了6年的历史行程。正如在创刊及一周年之际许多领导人的题词:“《地图》季刊的创刊,是地图绘制出版事业的一大进步,是一个里程碑”、“办好地图杂志,为普及地图知识,提高地图科学水平发挥积极作用”、“《地图》杂志的出版,将为地图的绘制、出版提供一个科学研究的园地,为出现更多的精美地图作出贡献”。《地图》作为一种科技刊物,  相似文献   

14.
互动     
《地图》2011,(4):6-7
我青少年时,喜爱地理科目,老来酷爱《地图》杂志。每日屈指几数,期盼《地图》早日寄到。收到时,先是翻阅一遍,继而详细捧读,爱不忍释。抑是由爱生情,由情生是,由是生圣,总觉得她尽善尽美,无以伦比。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地图》1994,(3)
读者来信……我系得到贵刊的帮助与支持,深表感谢。贵刊是我们喜爱的读物,衷心祝愿繁荣昌盛。苏州大学历史系地图编制室黄锡之1993.12.30x……我是一个地图迷,找十分喜欢《地图》杂志,它给我讲了许多地图知识,使我开阔了眼界,增添了智慧。甘肃古浪裴家营...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第 2期《地图》杂志发表了赵志欣先生的文章《中国版图不该像鸡》 ,该文认为把中国版图比喻为雄鸡不合适 ,说“中国的国土形状近似一个倒立的三角形” ,并建议多出版陆地与海洋同一比例尺的地图。无独有偶 ,2 0 0 0年第 3期《中国方域》杂志发表了常生禾先生的文章《“中国领土”当更为“中国领域”》 ,该文章说中国像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 ,同时也建议出版“陆海一体不切割的中国地图 ,停止使用旧版中国地图”。对这个问题 ,我也想谈谈我的看法。通常形容一个国家的领土像什么都是指陆地 ,不包括海洋。比如说日本像蝙蝠 ,墨西…  相似文献   

17.
互动     
《地图》2011,(3):6-7
当同事第一次把《地图》杂志放在我面前的时候,我马上被"寻觅北京消失的河湖"这个标题吸引了,读罢方觉自己似乎从这本杂志找到了什么,也许是一种遗忘了很久的情怀吧。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地图》2004,(4)
《地图》杂志各位编辑:我们安徽省阜阳市地图爱好者协会,于今年年初首次例会商定,今后要以《地图》杂志为固定的交流平台,并确定了协会活动中心内容:把广大地图爱好者的兴趣提高一点,地图知识丰富一点,地图交流广泛一点,地图缘朋友多认识一点。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先生:我谨以德国地图学协会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向中国地图学杂志《地图》表示祝贺和致意。在墨西哥,莫雷利亚ICA国际地图学会议的国际展览会上,我有机会看到几本你们的杂志。现在我有了这几本,我仔细地阅读了它们。我常把它们同德国地图学协会的专业杂志——《地图学通报》(Kartographische Nachrichten),世界上最老的地图学专业杂志比  相似文献   

20.
New Year,New You     
新鲜的感觉总是很容易就会消失,看过、听过、经历过,或许就不再新鲜,可是对于新的一年要发生的,总是还有期待。 改版后的《地图》杂志已经出版了12期了,听过各方的意见以后,我们也在思考《地图》的编辑方向,如何进行归纳与延伸——不论是就整体刊物,还是单篇文章。其实也就是说,如何为读者提供与地图有关的门户,以及其后的联结。就像在网络中一样,我们从阅读一个文本到徜徉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