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从空间-语义双重约束角度,提出一种顾及空间邻近和功能语义相似的建筑物空间分布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基于建筑物的空间位置邻近性(即建筑物间的最小距离)约束进行聚类,获得建筑物的空间分布模式和建筑物间的空间邻近关系;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语义相似性约束进行分割,获得建筑物的初步聚类结果;最后,考虑簇内相似性与簇间差异性进行整体优化,获得最终聚类结果。试验验证表明,本文方法比现有方法能够更有效地识别空间邻近与功能语义一致的建筑物群,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中对建筑物进行语义层次综合和对城市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张璇  李维庆  李永鑫 《测绘》2014,(6):243-245
基于格式塔视觉识别原则,结合空间聚类方法的居民地群组方法,通过构建Delaunay三角网建立视觉认知距离计算模型,并拟合了视觉认知距离的计算公式,将该视觉认知距离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基于邻近图的层次约束空间聚类,实验得到了更加符合视觉认知的面状居民地群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3.
郭庆胜  魏智威  王勇  王琳 《测绘学报》2017,46(5):631-638
建筑物群综合过程中需要对建筑物群空间分布特征进行认知和识别。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描述建筑物空间特征的大量指标中,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总结并提出了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空间特征指标集:凸包面积、紧密度IPQ指标、边数和最小面积外接矩形方向,并基于这些指标研究了建筑物群的分类。在利用最小生成树邻近图(MST)划分建筑物空间子群时,考虑了建筑物成群与所处地理环境(河流和道路等因素)的关系。另外,基于最邻近图(NNG)、MST、相对邻近图(RNG)和Gabriel图(GG)4种建筑物群邻近图,提出了自动识别具有特定空间排列建筑物子群的方法,并比较分析了识别结果的影响因素和可用性。最后,选择北京某地区建筑物群为试验对象,实现了对建筑物群的分类和空间聚类,并提取了其中直线型空间排列的建筑物子群。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地空间分布具有独特的规律性和复杂性,Voronoi图在表达居民地分布特征方面有显著优势。针对当前空间聚类较少考虑实体方向关系的问题,基于Voronoi图提出一种顾及方向关系的农村居民地聚类方法。首先,构建距离约束的Voronoi图,并构建居民地实体间的Voronoi邻近图;然后,利用无向特征与有向特征来综合评价居民地实体间的聚集强度;最后,消除聚集强度小于阈值的实体对的邻近关系,得到聚类结果。采用浙江省宁波地区部分农村居民地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聚类不同分布模式的居民地,聚类结果符合人的认知习惯。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多约束的空间聚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启亮  邓敏  石岩  彭东亮 《测绘学报》2011,40(4):509-516
借助Delaunay三角网构建空间邻近关系的优势,通过施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约束,提出一种空间聚类的新方法。通过试验分析与比较发现,该算法可以探测复杂结构的空间簇,对噪声点稳健,并且能够同时顾及实体间空间位置与专题属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朱杰  孙毅中  李吉龙 《遥感学报》2017,21(6):917-927
空间聚类应当同时满足空间位置邻近和属性相似,在此背景下,为满足空间邻近实体之间趋势性和不均匀性的属性聚类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图论和信息熵的空间聚类算法。该算法主要是在Delaunay三角网空间位置聚类基础上,通过引入信息熵,采用多元相似性度量方法以解决二元关系在属性聚类中的缺陷,同时基于"等概率最大熵"原则提出了一种局部参数度量方法,用于表达邻近目标间属性分布的局部变化信息。将本文方法与多约束聚类方法和DDBSC聚类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属性空间分布不均的情况下,本文方法的聚类精度要高于多约束方法和DDBSC方法,尤其是当属性空间分布不均程度不断扩大时,DDBSC和多约束算法会将空间簇内的实体误判为噪声;(2)在对异常值的敏感性问题上,3类方法都能识别出异常值的位置,但DDBSC和多约束算法对异常值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聚类结果会掩盖属性分布的趋势性,本文方法受异常值影响很小。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算例可以发现,在保证空间邻近的基础上本文方法具有如下优势:第一,能反映实体属性在空间分布中的趋势性特征;第二,能满足属性空间分布不均匀;第三,对异常值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7.
克服双重约束的面目标位置聚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莉  甘淑  袁希平  李佳田 《测绘学报》2016,45(10):1250-1259
面目标的聚集模式识别是空间聚类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因多边形几何信息和空间障碍阻隔的双重约束,目标的位置相似性难以快速而准确地计算。扩展点目标多尺度聚类方法,通过构建面目标的强度函数计算目标与邻近目标的位置聚集程度,提出了有效作用于双重约束下的面目标位置聚类法,并以判断相邻尺度下同一面目标类的强度函数阈值相等作为算法的收敛条件。经试验分析与比较发现,算法无须自定义参数,能够识别密度不均、任意形状分布,以及"桥"链接的面目标集群,同时能够准确判断障碍约束对面目标簇的阻隔和划分。  相似文献   

8.
李佳田  康顺  罗富丽 《测绘学报》2014,43(12):1300-1306
通过距离权重描述点的重要程度,采用改进的k-means算法得到点群的聚类中心,进而以聚类中心为基础,构建了层次加权Voronoi图与Voronoi层次树结构.以点群的分布范围、排列方式与密度为度量,给出了基于Voronoi层次树结构的点群综合方法,确保了点群综合前后在空间形态分布上的一致性.结合地理统计学计算,对综合方法作了进一步的量化评估与优化.经验证,本文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余莉  甘淑  袁希平  杨明龙 《测绘学报》2015,44(10):1152-1159
考虑空间数据分布的复杂性与不连续性,提出了一种点目标聚类方法。算法利用全要素Voronoi图准确识别与表达点目标与线面实体的空间相关性;根据点目标位置分布特征计算面积阈值来控制聚类的粒度,同时以空间尺度变化下面积阈值的恒定作为判断尺度收敛的条件,实现点目标的多尺度划分,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经试验验证,聚类尺度随点目标分布特征自适应收敛,算法无须自定义参数,能够有效地发现受线面目标约束的任意形态点目标集群,对异常值处理稳健。  相似文献   

10.
以往的双重空间聚类方法通常实现的是单一层次聚类,虽然顾及了地理实体的位置属性和专题属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实体的空间邻近和属性相似的表示和衡量,使用了不同的变量和标准,降低了算法的效率.文章采用双重距离作为实体间的相似性度量,通过对点实体构建的Delaunay三角网中的边施加同时顾及整体与局部特性的双重距离约束,实现了点实体的多层次空间聚类.通过实际算例分析与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一个对象(现象)在不同的时间发生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利用光谱和空间相关性信息提取出地物发生变化的方法──基于邻域相关性图(NCIs)和基于交互相关性分析(CCA)的变化检测方法分别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探究这两种方法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中的适用性,对其进行应用并评价。以堰塞湖灾害点为试验区,选取了同一年份的两期高分一号卫星影像,对比了监督的基于NCIs的方法和监督的分类后比较法及非监督的基于CCA的方法和非监督的分类后比较法。结果表明:基于NCIs的方法在邻域半径等于3像素时,总体精度最大,为93.05%,比监督的分类后比较法(采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总体精度为93.03%)稍好,但其受邻域半径的制约较大;基于CCA的方法在阈值等于20像素时,总体精度最高,为93.95%,比非监督的分类后比较法(采用ISODATA分类器,总体精度为90.52%)好,但不足在于需要经验判断并试验求取最佳阈值,以及需要已知前一个时相的地表真实值。  相似文献   

12.
An agglomerativ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 which uses both spectral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for the aggregation decision, is proposed here.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large multispectral images, provided that an 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is previously applied. The method is tested on a synthetic image and on a satellite image of the coastal zone.  相似文献   

13.
罗文斐  钟亮 《遥感学报》2010,14(4):756-766
通过高光谱遥感图像空间邻域内光谱特征的变化,研究了邻域光谱度量指数;根据邻域内端元光谱特征的变化,提出了邻域独立端元指数提取图像的空间维细节信息。通过真实高光谱遥感图像检验,两类邻域指数能够较好地提取高光谱遥感图像中的细节,为进一步结合空间维、光谱维特征的高精度目标探测与识别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小波融合和改进的非监督模糊聚类的多光谱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算法解决了目前很多算法造成虚警率较高,而且未能充分利用像元之间空间关系的问题。首先利用二维离散小波(DWT)多尺度分解的方式来构造差异图,通过对两种小波分解系数融合的方式来抑制噪声点和突出变化区域。考虑到像元之间的空间位置信息,在融合后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模糊局部信息聚类(IFLICM)的方法得到变化检测结果。对两个时相的多光谱遥感卫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试验,试验表明基于融合的变化检测结果精度更高,并且改进后的聚类算法效果比其他聚类算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常规高光谱影像逐像素分类往往没有考虑空间相关性,分类结果未体现地物的空间关联和分布特征。为了在分类中充分利用空间特征,利用聚类信息并结合隐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讨论了高光谱遥感影像光谱-空间分类方法。首先,在不同特征提取方法(最小噪声分离、独立成分分析和主成分分析)下,使用不同聚类方法(k-均值、迭代自组织分析算法和模糊c-均值算法)借助隐马尔可夫随机场获取优化的分割图;然后,采用4连通区域标记法对分割区域标记生成图像对象,并根据支持向量机的逐像素分类结果采用多数投票法对图像对象进行分类;最后,借助凹槽窗口邻域滤波技术改进分类结果,削弱“椒盐”现象。该方法综合了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势,通过聚类引入地物空间相关性信息,通过隐马尔可夫随机场引入上下文特征,较好地弥补了单纯基于光谱信息分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于像元的非监督分类方法对高空间遥感影像分类时易形成“椒盐”噪声和产生大量错分、漏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L0平滑和超像素的非监督分类方法.首先采用L0算法对高空间遥感影像进行平滑操作,减少大量图像噪声及冗余信息;然后采用简单的线性迭代聚类(SLIC)超像素方法处理平滑后图像,进一步抑制椒盐现象的同时降低处理复杂度,得到初始聚类图;最后采用K-means非监督分类方法得到最终分类结果图.为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选取3景高空间遥感影像作为实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方法能准确对地物分类,且总体精度分别达到了72.46%、77.55%和78.44%,Kappa系数分别达到0.788、0.779和0.779.提出方法能有效解决分类中存在的“椒盐”现象,可提高分类精度,对高空间遥感影像分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 dual clustering algorithms cannot adaptively perform clustering well without sufficient prior knowledge of the dataset. This article aims at accommodating both spatial and non‐spatial attributes in detecting clusters without the need to set parameters by default or prior knowledge. A novel adaptive dual clustering algorithm (ADC+) is proposed to obtain satisfactory clustering results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proximity and attribute similarity with the presence of noise and barriers. In this algorithm, Delaunay triangulation is utilized to adaptively obtain spatial proximity and spatial homogenous patterns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Then, 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 is employed to obtain clusters with similar attributes. The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method adopts a discriminating coefficient to adaptively control the depth of the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The clustering results are further refined using an optimization approach. The advantages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ADC+ algorithm are illustrated by experiments on both simulated datasets and real‐world application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sed ADC+ algorithm can adaptively and accurately detect clusters with arbitrary shapes, similar attributes and densities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barriers.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局部分布的空间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一种度量邻近域内空间实体局部分布的新指标——中值角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实体局部分布的空间聚类算法。该方法递归搜索空间实体集中所有局部分布度量值相近且非离群的点,并将其聚为一类。通过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实验发现,所提出的算法比DBSCAN算法的聚类结果更合理,具有很好的抗噪性,能发现任意形状的聚类。  相似文献   

19.
空间点聚类依据空间点实体属性对其进行分类划分,挖掘对研究应用有价值的信息。目前,空间点聚类大多数方法能够发现多边形簇,但不能发现线状簇。针对空间点聚类现有方法在发现线状簇方面的不足,借鉴滚球法的思想,提出滚圆法用于空间点聚类的研究算法(spatial point clustering using the rolling circle,SPCURC)。针对研究区域的点实体,该算法用给定半径的圆从初始点开始按照原则进行滚动,直至满足条件为止;连接滚圆接触的点,从而形成多边形簇或者线状簇。通过模拟算例和实际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The neighborhood effects of foreclos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ighborhood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attribute of housing yet its value is rarely known to researchers. We argue that changes in nearby foreclosures reveal changes in neighborhood quality. Thus estimates of the hedonic price of nearby foreclosures provide a glimpse of values that people hold for local neighborhood quality. The empirical models include controls for both spatial dependence in housing prices and in the errors. The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nearby foreclosures produce externalities that are capitalized into home prices—an additional foreclosure within 250 feet of a sale negatively impacts selling price by approximately $1,666, ceteris parib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