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大自然灾害引起的房屋倒塌程度的快速制图,对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意义重大。针对目前利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开展房屋倒塌程度调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房屋倒塌分类标准不统一、解译标准缺乏等,在考虑人员和经济损失状况、灾害救助、恢复重建难度等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支持下的重大自然灾害房屋倒塌程度的分类体系,分为未倒塌、轻度倒塌、中度倒塌、重度倒塌、完全倒塌5级。系统描述了房屋倒塌程度遥感解译规则,建立了遥感解译标志,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瓦砾信息开展房屋倒塌程度的遥感识别方法。最后,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开展了房屋倒塌程度遥感制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房屋倒塌程度识别精度达到92.73%,完全能够满足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的需求。该方法体系为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灾后损失评估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溧阳县西北部于1979年7月9日18时57分发生M_s=6.0地震。地震发生后,据不完全统计农村民房倒塌12万多间,部份倒塌10万多间;房屋产生裂缝、倾斜约12万3千间,总计34万3千多间,为74年溧阳5.5级地震倒塌数的14~15倍。100万方的大水库有9座受到损失,500多座闸门涵洞受到损失,有20座桥梁受到一般性损坏。震害波及16个公社,其中上沛公社民居90%倒塌,上兴公社70%以上房屋倒塌,灾请较重。在中央及地方领导下,震后社会秩序安定,生活供应正常,地震救灾物资及时运到现场,灾区居民都住上了抗震茅草棚。广大干部群众,决心自力更生,搞好生产,重建家园。这次地震波及面较广,有感范围北至临沂、枣庄一带,南达浙江龙游、玉环,东及黄海,西到九江。  相似文献   

3.
目前一般公认地震是震源处断裂错动而发生的。震源处断裂错动产生地震波,传到地表引起地面运动,促使结构物振动。由于地基失效可引起结构物破坏,结构震动周期与地面运动周期相同而共振,更加强结构物的破坏;由于结构物的反应谱(所谓反应谱就是以单质点体系在实际地震过程中的反应为基础,结构物对地面运动的反应波谱)值较高,受力过强而破坏。由此看出,一些地震参数可以反映区域稳定程度的差异,故在区域稳定中研究它们是完全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每次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成效,但许多县(市)在近年来的几次大震应急救援实践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通过对近年来几次大震应急救援案例分析,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主要包括:对本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需求缺乏长远规划、灾情信息收集与交互能力弱、抗震救灾基础设施薄弱、应急救援人力物力资源的整合与协调不到位、对农村地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重视不够以及居民自救互救能力不足等;提出了消除县(市)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薄弱环节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质灾害调查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北川县巨大的破坏,导致上万人死亡,整个北川县城变为废墟。现场地震科考分析显示,造成北川县城区建筑物和道路严重损毁,以及人员重大伤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为:①强地震产生的振动破坏效应;②活断层错动产生的地表破裂效应;③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了北川县城区上千人死亡、大量房屋被埋、多处路段被毁。在分析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对地震引发的北川县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次生地质进行了现场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特征,初步分析了王家岩滑坡和景家山崩塌的地震地质灾害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6.
2022年6月1日17时00分,继2013年芦山地震,时隔9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再次发生MS6.1级地震。地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往往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快速准确地获取地震诱发滑坡的空间分布范围对震后应急救援和临时安置点选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全球地震诱发滑坡数据库,采用深度森林算法,建立了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概率近实时预测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6·1”芦山地震诱发滑坡的快速预测,在震后1 h内获取了滑坡空间分布概率预测结果,并第一时间到达震区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模型复核。调查表明,本次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以小型崩塌、滑坡为主,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芦山县北部和宝兴县西部的交汇区,断层上盘滑坡数量明显高于下盘。对比模型预测结果与宝兴东河流域地质灾害现场调查数据,发现模型预测准确率达80%以上,特别是相对较大规模的滑坡均发生在模型预测的高易发区,说明模型可以弥补震后现场调查与遥感数据获取时效性方面的不足,为震后应急救援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活动断层错动引致土壤与结构互制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历年灾害性地震事件调查资料显示,除了地盘震动、地盘破坏等原因之外,断盘错动导致上覆土层变形,以921集集地震为例,在断层带附近,大多数结构物均遭受到严重损毁。然而少数结构物即使位于断层带,结构体本身却仅有整体位移或转动而未受损。因此断层作用时覆盖断层带上面的土层,在断层作用中所反映的行为与变形对结构物的影响,是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齿坎式挡土结构物极限抗滑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屠毓敏  俞亚南 《岩土力学》2009,30(1):105-108
以齿坎式挡土结构物的现场抗滑试验为依据,运用非线性弹性有限元方法,对齿坎长度分别为0、0.7 m和1.0 m的挡土结构物的现场试验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位于软弱地基中的挡土结构物中的齿坎抗滑机制,其有限元理论分析能很好地表征现场试验成果,并运用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方法对齿坎式挡土结构物进行极限设计,该理论研究可为工程设计提供齿坎抗滑作用的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9.
阮长青  屠毓敏  俞亚南 《岩土力学》2010,31(8):2514-2518
以齿坎式挡土结构物现场抗滑试验为研究对象,运用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齿坎长度分别为0、0.7、1.0 m的挡土结构物的极限抗滑力和齿坎式挡土结构物的滑动破坏模式,以及位于软弱地基中齿坎在挡土结构物中的抗滑机理,提出了齿坎式挡土结构物的综合稳定性安全系数的概念。研究表明:理论研究结果能很好地表征现场试验成果;随着齿长的增加,齿坎式结构物由滑移破坏转变为倾覆破坏;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方法进行挡土结构物的极限设计是完全合理的,该方法可应用于齿坎式挡土结构物的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10.
地震对建筑设施及场地所造成的破坏决定于三种因素:1、地震条件,包括地震震级、震源深度、地震历时、震中距等;2、地质条件,包括区域地质构造和局部场地条件;3、结构物抗震性能,其中地质条件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对地震惯性力的影响,在这方面,地基特性和地震波传播介质性状的差异可导致地面结构物的不同破坏,  相似文献   

11.
地震以其突发性和巨大破坏性给人类生存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我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 ,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进程中 ,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逐步富裕 ,社会文明进一步提高 ,更加需要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安全的生存空间。为此 ,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不断提高地震应急反应综合能力 ,使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减至最小 ,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是由政府统一领导指挥、地震部门综合协调 ,以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专业地震灾害救援队为主 ,联合各灾种管理部门和包括志愿者在内的其他救援力量 ,实施地震应急救援 ,相互支援、分工协作的综合应急救援协调系统。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 ,快速、有序、高效、恰当地实施地震应急工作 ,建立社会动员机制 ,有效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 ,减少地震损失 ,是该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工作 ,是我省“十一五”期间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和灾害救援组织的效能是评价一个地区防震减灾水平的重要尺度。为了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能力 ,福建省地震局震害预测项目组采用多层次、多空间尺度的城乡震害预测技术途径和系统研究原则 ,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组织指挥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2022年9月5日四川甘孜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地质灾害,造成房屋损毁和多处道路阻断,并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快速预测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对震后应急救援至关重要。为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已建立的地震诱发滑坡近实时预测模型,在震后2 h内,快速预测了地震诱发滑坡空间分布概率。同时,利用震后重点区域的无人机影像和国产高分六号影像,对地震诱发滑坡进行了智能识别和人工解译及现场调查复核,共解译滑坡3633处,总面积13.78 km2。研究发现本次泸定地震诱发滑坡,较2008年汶川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滑坡,规模相对较小。本次地震诱发滑坡主要分布于鲜水河断裂带和大渡河两侧,呈带状分布,在磨西镇、得妥镇及王岗坪彝族藏族乡等Ⅸ度烈度区相对集中。对控制滑坡空间分布的地形地貌、地质和地震3类因素9个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分布在坡度35°~55°、高程1000~1800 m范围内;受断层控制强烈,主要分布在距断层1 km范围内;在花岗岩中最为发育。上述研究成果获得的地震诱发滑坡及受损道路和房屋分布情况,为震后应急救援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韩进:我们也注意到新闻报道上有大量的学校倒塌的信息,对此我们十分痛心。媒体和社会也不断的提出校舍倒塌的比例是不是过高,这也是我们十分关心和从一开始就不断关注的问题。目前在抗震救灾中的主要任务是救人,对这些问题将来通过认真的调查来确认,若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一定从严查处,绝不姑息,会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待。韩进:教育系统的总体受灾情况正在统计之中,目前掌握的情况还是比较初步的,根据四川省政府新闻办通报,截至14日,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地震倒塌房屋21.6万间,四川省各地教育部门不完全统计,校舍倒塌6898间(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灾县信息尚未传出,数字未包括在内)杨榕:据我们目前了解的情况以及有关专家的介绍,此次地震强度已经大大超出了国家规定的该区域预期的抗震设防要求,对于房屋倒塌(包括中小学校房屋倒塌)的原因,震后我们会结合工程震害调查组织专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赵凤新:这次地震断层破裂的长度长达300公里,因此很大区域范围内的破坏程度都相当严重。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区域被称为"极震区",这次地震的极震区相当大。  相似文献   

15.
我国规范液化分析方法的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晓铭  孙锐 《岩土力学》2011,32(Z2):351-358
通过分析我国地震形势、液化震害潜在威胁以及震害防御工作现状,阐明了我国发展液化分析方法的客观需求,简要评述了我国规范中现有液化判别方法,总结了我国近来两次大地震液化考察经验,提出了与规范修订相关的研究设想。通过我国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大陆地震重点监视区与第四纪沉积分布性态分析,说明了我国发展液化分析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根据2003年新疆巴楚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液化震害考察结果,比较我国规范现状,提出了与未来规范的完善和发展相关的10个研究课题,包括:液化对设计谱的影响、 特殊土类液化判定标准、区域性的液化判别标准、场地液化概率评价、基于液化土层PGD的结构物损害估计、液化引起地裂缝的生成条件、基于剪切波速的液化判别方法、VI度区内场地液化及危害性判定、深层土液化判定以及场地液化的现场判定和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16.
1989年11月20日重庆市统景发生了近千年来最大的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公路中断、桥梁拉裂,死亡3人,伤150余人,经济损失巨大。由于地震引起了滑坡、崩塌,并涌出了许多温泉,使统景的地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论述重庆市统景地震后的地质环境变化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地震信号多子波分解与重构技术中匹配追踪算法能够根据地震信号自身特点进行自适应分解、但其计算量庞大的问题,笔者提出一种粒子群快速优化算法,用于快速搜索地震信号稀疏分解的最优匹配原子。即在迭代过程中,将搜索区域确定在高斯函数能量集中的部分,避免了搜索过程的"贪婪性",能有效降低稀疏分解复杂度。同时,在粒子群算法中引入了一种多项式变异算子,可以有效避免搜索最优解的过度集中。实验结果证明,此算法将匹配追踪的分解精度提高了67倍,更使计算效率提高了153倍。  相似文献   

18.
高冉  叶剑红 《岩土力学》2019,40(10):3897-3896
南海对我国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运输、维护国土完整具有战略性意义。目前我国已在南海海域以吹填方式建设了一系列的岛礁,并在其上修建了一系列的结构物(房屋、防波堤、机场等)。作为这些重要结构物的地基材料,珊瑚钙质砂在极端波浪、海底地震等环境荷载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对评价其上结构物的安全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我国南海珊瑚岛礁吹填工程为背景,对取自岛礁吹填体现场的钙质砂样品,以吹填现场实测的颗粒级配和干密度为依据,开展动态三轴循环试验,研究我国南海珊瑚岛礁吹填体钙质砂地基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岛礁钙质砂受动态循环荷载作用,在排水不通畅的条件下可以达到部分液化状态,在排水通畅的条件下不发生液化;在不排水条件下,岛礁钙质砂归一化的累积孔压u/ 与振次比N/Nf符合Seed提出的反正弦孔压发展模式;在不排水条件下,所有岛礁钙质砂样品的动态变形模量Ed /E0与归一化应变?m /?r之间全部重合在一条双曲线上,表明不排水条件下岛礁钙质砂的Ed /E0与?m /?r之间的关系不受干密度和颗粒级配的影响,具有很好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9.
国际紧急技术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for Emergency Techniques,简称ICET)在1994年研究开发出SAVER救援方案,SAVER的全称为Systematic Approachto Victim Entrapment Rescue,其实质就是接近被困于有限空间的人并将其救援出来的系统方法。ICET总部设在荷兰,于1993年成立,当时属于荷兰荷玛特公司;1996年从荷玛特公司分离出来;1997年改名为“国际紧急技术中心”。ICET是世界上许多最知名的备受称赞与尊敬的与救援相关的组织成员之一。SAVER救援技术在各类灾害救援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SAVER救援技术和地震救援。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在地震小区划工作中,根据实际钻孔资料,计算一维土层动力反应,也就是计算地表加速度反应谱(以下简称“反应谱”)。所谓反应谱,是指在假设地震动作用下,地表结构物所产生的加速度峰值与结构物的自振周期(或园频率)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由反应谱可推算出结构物承受的最大横向作用力,为抗震防震设计服务。我们假设在基岩内竖直向上入射一个剪切波。(据地震学家认为,震源附近以剪切波为主),由基岩输入的加速度过程,通过实测土层各参数,计算出地表的加速度时程,从而可求出地表结构物的反应谱。这里,我们只计算一维土层动力反应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