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新型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多点辐射监测系统的实现。阐述了采用G-M管作为辐射探测器,以tim e-to-count技术作为测量方法,基于无线传感网络完成多点辐射强度检测的软、硬件实现技术要点。无线传感网络是由大量传感器结点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自组织构成的网络,能够对监测区域内的信息进行实时协作的监测、采集、处理和传输。为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系统采用监测节点、汇聚节点和中心控制节点的多维异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
GPS技术、WebGIS技术和GPRS/GSM技术的有机结合,为移动目标进行远程监控调度提供了手段。为实现对物流运输公司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S4W和GPRS/GSM的车辆综合监控系统一系统涉及用于获取车辆GPS定位数据的通讯工作站、基于B/S四层模式的Web车辆监控平台等关键技术。实现的系统已经应用于上海多家物流运输公司,均取得良好效果,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实时性,可以有效远程监控所有在GSM网覆盖范围内的移动目标: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系统功能、关键技术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胡海军 《地下水》2010,32(4):99-100
在分析宁阳县地下水监测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当前县级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宁阳县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的实施,探讨了县级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的意义,为县级水利部门建设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提供了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ASP技术的煤矿地测信息远程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ASP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煤矿地测信息远程管理系统实现的技术路线,并对该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实现。根据煤矿地测部门的实际生产与管理需要,深入探讨了ASP技术在煤矿地测信息远程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黄伟  杨宽才  孔二伟  陆洪智  张涛 《探矿工程》2016,43(3):49-51,55
为提高钻探工作的科学性,实现钻探过程连续监测和孔内异常工况提前预报,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与钻探技术相结合,研发了XY-8型钻机配套的钻场数字信息采集传输系统,实现了钻进参数的采集、处理、储存以及远程传输,实现了孔内异常工况的提前预报,工作人员可通过视频传输远程管理钻探现场。该系统在河南灵宝地区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功能、特点、参数检测原理、系统软件和生产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面对现阶段环境监测系统在远程以及实时监控等多方面中存在的不足,本文设计了一种以单片机和GSM网为基础的草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使环境监控的网络化和远程化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7.
系统利用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和GPRS网络实现远程实时监测,为滑坡体变形破坏的研究提供连续、完整和可靠的数据.监测内容包括降雨量、土体含水量、孔隙水压力、地下水位和位移参数.数据流程包括现场测试仪器采集、监测数据传输网络和数据接收中心站.  相似文献   

8.
光纤监测技术具有分布式、精度高等特点,在地面沉降监测中具有独特优势。但受限于监测成本较高与监测环境复杂,目前地面沉降光纤监测多通过人工采集数据,限制了在特殊环境变化情况下地面沉降的实时信息获取。文章在地面沉降钻孔全断面光纤监测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并建立了基于弱光栅技术的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利用弱反射光栅、时分复用、物联网和数据库等技术,通过4G无线通信手段实现了地面沉降在线自动化监测和远程数据实时采集,并通过客户端系统软件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将其应用到衡水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中,结果表明:钻孔内土层压缩变形主要发生在以黏性土为主的隔水层(Ad2、Ad3、Ad4);受季节性地下水开采的影响,钻孔100~400 m深度范围内砂土含水层存在波动变化,在监测期内,冬季略回弹,随后春季地下水开采量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土层呈现压缩趋势。监测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使得整个地面沉降监测流程趋于自动化、规范化和低成本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一种多参数水质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同时监测水位、水温、pH值、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氨氮、氯离子等8个参数,包括三部分:监测系统主机(地下水水质监测系统)、地面仪器(GSM通讯系统)和室内终端接收系统,监测到的数据可以通过GSM公共服务网无线传输。其中重点介绍了以MSC1210Y5为核心的主机系统以及在开发调试中需注意的问题。MSC1210系列芯片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新近推出的一种功能很强的带24位A/D转换器的微处理器芯片,其一些增强特性适合在测量精度要求高、输出信号微弱的场合使用。以该芯片为核心的多参数水质监测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功耗低等特点,适合野外长期观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7,(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泵站的集控已成为趋势,在地广人稀且经济欠发达、吸引人才相对困难的南疆地区,泵站集控建设已变得极为迫切。根据博斯腾湖东、西泵站调度管理的需要,对泵站集控一体化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设计思路、建设在线监测、采集分析、系统调控为一体的多泵站集控系统,基于该系统,实现多泵站远程管理可视化。将会使运行管理和领导在决策中随时全面了解各站点情况、掌握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1.
GSM 自动监测系统在地下水位监测中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秀娟 《地下水》2007,29(3):99-101
水资源管理决策,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是水资源日常管理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为了全面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太原市从2003年开始,试用了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了地下水位自动监测.介绍了自动监测系统的基本情况,并在各个方面对系统应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手机短信激活GPRS连接,实现无线传感器的双路(GPRS模式与GSM模式)远程数据传输,以期达到GPRS模式和GSM模式之间的功能互补,增强了远程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描述了该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给出了相关程序,在新疆煤田自燃火区监测中对系统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准确、实时地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远程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3.
崩滑体地质灾害监测普遍存在技术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的特点。崩滑体监测数据采集相对其他行业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工作环境相对恶劣,条件较差,有时无法采用交流供电;另一方面传感器安装地点相当分散。而数据传输距离要求较远,一般情况单纯采用有线通信方式相当困难,甚至根本无法实现。综合各种因素我们选择GPRS/GSM方式来作为监测数据采集和传输的主要方式。文章介绍了基于GPRS,GSM网络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软硬件研究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GPRS/GSM网络方式构建网络化灾害监测系统是可行的、经济的和方便的,不仅为技术人员及时有效地远程监测灾害体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领导视察与专家决策提供了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一种多参数水质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同时监测水位、水温、pH值、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氨氮、氯离子等8个参数,包括三部分:监测系统主机(地下水水质监测系统)、地面仪器(GSM通讯系统)和室内终端接收系统,监测到的数据可以通过GSM公共服务网无线传输。其中重点介绍了以MSCl210Y5为核心的主机系统以及在开发调试中需注意的问题。MSCl210系列芯片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新近推出的一种功能很强的带24位AID转换器的微处理器芯片,其一些增强特性适合在测量精度要求高、输出信号微弱的场合使用。以该芯片为核心的多参数水质监测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功耗低等特点,适合野外长期观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自动化采集传输相对其他行业有其特殊性,但各种自动化的测量仪器及通讯手段的迅猛发展,又为地质灾害监测的自动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介绍了基于GPRS/GSM网络的远程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研究和在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示范站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基于GPRS/GSM网络方式构建网络化灾害监测系统是可行的、经济的和方便的,也是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GSM数据传输方式,此研究集成现代无线通讯技术、现代传感技术和软件工程技术,对无线自动监测进行总体设计和功能实现.并将其应用于达渝高速K5+160~K5+830右侧的徐家坝滑坡处治工程监测.监测结果与传统人工监测数据对比,证实该应用技术可靠.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联通管原理,多个测点连通,利用地面沉降分层标监测系统及应用压力传感、数码传换技术实施自动测量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水位,并联网实现同步监测、网络化管理,监测数据并入地面沉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各种监测数据(水量、水位、水准点和分层沉降等)的信息处理,分析,为控制地面沉降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区域地下水位监测提供了定量评价含水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及其对环境影响必不可少的信息。历史上的地下水位监测网是为了评价地下水资源或监测水源地降落漏斗而设立的,目前它们已经不能适应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必需的信息。本文在综述国际地下水位监测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区域地下水位监测网优化设计的方法。采用地理信息系统编制的地下水动态类型图为地下水位监测井位置的选择提供了坚实的水文地质基础;克里金插值法能定量评价监测网观测值绘制的地下水位等高线的精度,因而可以用来定量设计地下水位监测网;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检验提供了优化地下水位监测频率的定量标准。这些方法已被应用于北京平原、乌鲁木齐河流域和济南岩溶泉域,其成果将在本刊分期发表。  相似文献   

19.
李邵军  李勇  王虎法 《岩土力学》2006,27(Z2):301-305
八尺门滑坡是福建省内迄今所发生的最大公路滑坡,监测是滑坡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重要内容。在该滑坡施工治理过程中建立了一个大型的滑坡监测系统,为此详细介绍了监测系统设计、现场监测布设及测试方法,开展了包括地表位移、滑体和抗滑桩深部水平位移、抗滑桩土压力、锚索受力、裂缝及地下水位变化等多项目的监测,基于对典型监测成果的综合分析,给出了滑坡的滑动方向、滑面位置、滑坡位移变化、锚索受力及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等,为滑坡动态设计提供了直接依据,并确保了现场施工和滑坡上的居民安全,有效节约了工程成本。研究成果为相关的滑坡监测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受武广客运专线金沙洲隧道施工抽排大量地下水的影响, 2007—2012年广州金沙洲发生了大规模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防治地质灾害,采用综合地质调查、地下水位监测、地面沉降监测、物探、钻探和试验等手段勘查和研究,建立了完善的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选择地下水位变化量和地面沉降量这两个与岩溶塌陷最直接、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参数,从预警预报参数选择、时间尺度选取、判据分析计算、预警预报方法、模型系统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选取临界日综合地下水位变化量和临界日综合地面沉降量作为预警预报判据,结合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岩溶塌陷预警预报模型系统。成功地预警预报了两起岩溶地面塌陷,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说明该岩溶地面塌陷预警预报模型系统实用、有效,为金沙洲防灾减灾提供地质科学依据,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