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井田煤层气的储存、运移特征, 计算了煤层气的资源量; 通过有关参数评价了井田煤层气资源抽放的可行性, 并通过井下钻孔瓦斯抽放试验及矿井102 工作面巷道封闭抽放结果认为:井田煤层气储量丰富,渗透性良好,流量稳定,适宜于大规模开采。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层气开发面临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综述我国利用地面垂直井、采动区井、井下瓦斯抽放和废矿井抽放等4种技术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加强煤层气成藏理论、无烟煤渗透性控制因素、低煤级煤层气资源前景等基础理论研究和采用低伤害、注气增压、采气—采煤一体化、极小曲率半径钻井等先进技术,以加快我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评价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的效果,可为煤层气后续开发和矿井开采设计提供技术依据。通过分析目前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评价现状,结合煤层气资源开发和煤矿安全生产对煤层气抽采效果评价的需要,提出了以煤层气含量降低率和煤层剩余气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以煤储层地质条件相近为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并在评价单元内实施一定数量检测井实测煤层剩余气含量的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检测与评价方法。在煤储层地质条件划分的前提下,还提出了以煤层气含量降低率和煤层剩余气含量结果为划分依据的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分级方法供探讨。该方法在晋城寺河矿某区块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套煤矿区地面煤层气抽采效果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在提升煤矿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及优化四川省能源矿产发展格局的形势下,煤炭产业政策要求小型、灾害严重的煤矿(井)予以关闭;针对关闭矿井中残存煤炭、煤层气等资源,以原位区、准备区、采动区、采空区四区分别评价具备煤层气抽采条件的有利区,得出适合的钻井方式、储层改造与抽采方式及建议。白皎煤矿实施地面井抽采煤层气取得成功是我省关闭的高瓦斯矿井治理的较好例证,为煤矿企业转型有较好的示范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20 0 0年初英国贸工部 (DTI)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签定了煤层气技术交流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工作业已完成 ,其中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的研究报告得到了英方的充分肯定。今年年初启动了二期项目。拟通过借鉴英国相关技术 ,对中国的废弃煤矿进行全面研究和重点矿区监测、评价 ,以便选择最优地点进行抽放利用试验 ,从而推动我国废弃矿井甲烷抽放利用的全面发展。在为期一年半的二期项目中西安分院的主要任务是矿井甲烷运移规律、优化选区、现场监测、产能预测等研究和监测中英煤层气技术交流项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宋生印…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瓦斯)是煤矿中的一种有害气体,也是一种优质能源,将抽出的瓦斯加以利用,就能变害为利,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前把瓦斯油放单纯看成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一种有效措施,注重的它的社会效益,而对经济效益却重视不够。本文通过放井下瓦斯抽放的系统研究,提出以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作为反映煤层气抽入条件的综合性指标,确定了瓦斯抽效有生系数。并对瓦斯抽放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经济评价的数学  相似文献   

7.
铁法矿区高瓦斯矿井瓦斯抽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法矿区8对生产矿井,1对建设矿井,都是高沼气矿井,其中大兴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矿区煤层赋存稳定,属近距离缓倾斜煤层群,含煤17层,煤层瓦斯含量高,储量达282.88亿m^3,是煤安全生产重大隐患。铁法局以抽放瓦斯作为治理瓦斯的治本手段,全局建有10套抽放系统抽放方法8种,其中具有世界煤层气开采先进技术两种,采用和矿井抽放率分别达30%和25%以上,1995年抽取瓦斯2211万m^3,供2.2万  相似文献   

8.
煤层气地面抽采技术是解决高瓦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正逐渐被煤炭企业所重视和采用。以潞安矿区高河井田为例,在缺乏煤层气勘探资料的情况下,运用现代煤层气地质理论,重新解读煤田地质勘探成果,挖潜出有利区段评价的关键性地质资料——煤体结构;并结合煤炭开采规划,对其井田构造、煤体结构、含气量、煤层埋深和厚度等地质条件进行了单项评价和区段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高河井田西北区段为煤层气地面抽采的有利区段,建议作为煤炭规划区的首期煤层气地面抽采区。   相似文献   

9.
焦作煤田山西组煤层气资源及其开发浅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阎纯忠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1):25-26,70
以焦作矿区地质勘探钻孔的瓦斯测试、井下抽放试验资料为基础,对焦作煤田山西组煤层气资源、储层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和评价,井对本区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地段和开发方法进行了探讨。本区虽然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较好,资源丰度高,但因其处于欠饱和、低压——超低压状态以及渗透率较小的情况,为了取得煤层气开发的新突破,建议采用井下抽放与地面排采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走过了十多年的探索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技术引进阶段、勘探评价阶段、开发试验及探索研究阶段。目前,制约煤层气商业开发的瓶颈技术问题在于寻找煤层气富集高渗区、提高煤层气产能的开发工艺技术。本文将着重介绍我国在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煤层气资源评价和区块优选评价技术、钻井技术、完井工艺技术、压裂工艺技术、注CO2增产技术、煤层气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煤层气井抽放技术、煤层气生产和评价技术等等。同时,提出了今后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我国煤炭企业组织实施和合作开展的煤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进程。经过三十多年攻坚克难、不懈努力,我国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技术研究、工程试验和产业发展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仅在山西晋城矿区首次取得国内外无烟煤的煤层气开发成功,实现了煤层气规模化商业化生产,而且在安徽淮北矿区取得了碎软低渗煤层顶板水平井开发煤层气技术的重大突破,实现了碎软低渗煤层的煤层气水平井单井的高产稳产;煤矿区采动区煤层气井开发在安徽淮北、淮南,山西晋城等矿区实现了规模化工程应用。同时,梳理总结了依托“十一五”—“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在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理论及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应用效果,包括:煤层气井密闭取心技术与设备、碎软低渗煤层地面煤层气垂直井强化增产技术、碎软低渗煤层顶板和煤层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技术、多煤层分层控压合层排采技术、低煤阶低气含量煤层地面煤层气开发技术、煤层气井极小半径多孔旋转射流侧钻水平井技术,以及煤矿采动区煤层气产量预测技术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全国煤矿区煤炭开采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今后煤矿区煤层气研究应重点关注3个方向:穿浅部采空区/采动区的深部煤层气与煤炭资源协调开发、低...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煤层气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煤层气集中在邯峰矿区-开平煤田的NE向带状区域。通过对省内4个重点区及5个一般地区煤层资源评价,底板标高-2000m以浅的煤层气资源总量为6046.32亿m^3,可采资源量为2523亿m^3,主要分布在底板标高为-1500m~-2000m的煤层中。根据煤层气资源和煤储层物性特征,认为峰峰矿区是河北省煤层气勘查开发的有利地区。在大淑村、小屯矿等无烟煤、贫煤发育区,可实施短半径水平分支井;在煤层气富集、渗透率适当的中煤级煤地区,可以实施垂直井或井组;在高瓦斯的煤矿开拓区,可以采用三维立体的煤层气(瓦斯)抽采模式。  相似文献   

13.
煤矿区煤层气地面开发具有资源、安全、环保等综合效益。研究了煤层气开发与煤炭开采相互影响的控制机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煤层气套管、水泥环对采煤机械的损害,金属套管碰撞产生的火花,压裂石英砂对煤质的影响,压裂对煤层顶板和底板的破坏,以及煤炭回采对井筒的破坏。基于煤与煤层气协调开采的目标,结合煤炭开采"O"型圈理论,提出了煤矿区煤层气地面井位部署应以煤矿采掘生产为优先考虑原则;在研究了煤炭开采不同位置布置煤层气井可能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最理想的布井位置为回采边界的煤柱处,并提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首选水平井抽采方式。论文成果对煤矿区煤层气的安全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多层次模糊数学在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4个二级指标(含气丰度、封盖性能、开采条件和产气性能)及相应的三级指标。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级因素指标赋予了权重,建立了用于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的多层次模糊数学评判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川南盆地群煤层气资源条件较好的古叙、松藻、筠连和芙蓉4个无烟煤矿区的煤层气开发潜力进行了评价,认为松藻矿区是川南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最佳试验区。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作为高煤阶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采动区煤层气抽采利于高效开发采煤工作面卸压煤层气,降低井下瓦斯安全风险,但地质条件、煤炭采掘条件的差异使得地面井开发效果差异较大,因此,对预备采区进行选区评价具有指导意义。为了探索煤矿采动区煤层气高效开发的选区方式,通过建立一票否决制度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及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量化计算综合得分的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采动区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并应用于铁法矿区晓南矿。结果显示,研究区16个规划采区中有4个得分大于0.6,建议进行采动区煤层气开发;同时,评价结果排序靠前的单元净收益也较高,且处于矿区内煤层气赋存有利构造区域,与评价结果相吻合,验证了评价结果的合理性。综合认为,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组合权重的评价结果更为合理,有效避免了采动区煤层气选区开发的盲目性,评价结果具备一定实际工程开发部署及经济效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淮南矿区煤层气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采用含量梯度法、压力—吸附法计算了研究区可采煤层的剩余煤层气资源量,探讨了影响该区煤层气可采潜力的煤储层压力、渗透能力、吸附/解吸特征、含气饱和度、可采系数等因素。结果表明,淮南矿区-1 500m以浅剩余煤层气资源量为2 419.70×108m3,可采资源量为1 102.20×108m3,可采资源丰度为1.98×108m3/km2,属于中等储量丰度的大型气田;区内煤储层为正常压力储层,煤储层渗透率、含气饱和度偏低,但本区可采煤层层数多,在渗透率总体偏低的背景下,区内存在的高渗区,具备煤层气地面开采的基础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调整能源结构搞好河北省煤层气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北省煤层气资源状况分析与、评价,认为能够形成开发规模和市场需要前景比较好的目标区(靶区)有河北平原大城区、开滦矿区及峰峰邯郸矿区。针对河北省内煤储层低渗透率、气饱和、低煤级的特点,必须从钻井技术、取心技术、试井方法、完井技术、增产措施以及开采方法等方面加以研究,从理论与工艺技术方面加强研究攻关,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大青山煤田包括拴马桩煤系和石拐煤系,其中石拐煤系五当沟组的G、J、L煤层是大青山煤田主要可采煤层,煤岩组分中镜质组占绝对优势,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依据有关矿区瓦斯涌出量连续观测显示,该区瓦斯涌出量大,并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加大。在构造上本区位于大青山复背斜南翼,压扭性构造发育,对煤层气起到较好的圈闭作用,在五当沟组中分布的致密油页岩在纵向上阻止了煤层气的逸散。根据大青山煤田各种地质因素分析.认为大青山煤田蕴藏着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煤田的北部、中部可作为重点开发区。  相似文献   

19.
黄陵煤田侏罗纪煤层裂隙发育,渗透率高,煤层气开发的地质条件优越,即将成为我国煤层气开发一个重要的潜在接替领域,根据焦坪矿区和彬长矿区煤层气开发取得的成果,详细探讨了煤层气开发方式、井位部署、钻完井工艺、压裂工艺和排采工艺等关键技术,指出欠平衡钻进、基于储层保护的洞穴完井和分层控压联合排采将是该区煤层气开发技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