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砂土液化内部应力变化规律与工程液化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对砂土液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水平场地、自由应力场条件下有关地基液化机理与判别等问题的研究。通常将Δu=σz=ΔUmax作为地基土液化的判据,而对工程结构物和场地条件的影响考虑不足。基于当前砂土液化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工程特性,提出了将液化分为理论液化和工程液化。前者主要研究地基土液化的一般规律性问题;后者则针对具体工程结构物而言。其液化标准是以地基土在遭受地震液化时是否会导致工程结构物的破坏为依据。通过对砂土在震动液化过程中内部应力变化规律的理论分析,阐明了水平应力σx或σy对斜坡场地地基土发生侧向液化的作用机理,不能将斜坡场地的地基看作半无限空间体处理,提出了液化膨胀侧扩势Ψ的概念与计算式。指出:对斜坡场地,为避免这种侧向液化流动变形破坏,采取加强可液化土体的侧向约束、缩小偏应力差是必要的。根据工程结构物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提出工程液化的判别准则:(1)可液化土体的地基强度τ降低到工程结构物所允许的强度值[τ,];(2)可液化土体的膨胀侧扩势Ψ增加到其侧向约束强度[τh];(3)可液化土体地基的变形s增大到工程结构物所允许的变形值[s]。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砂土地基的液化机理,分析了在工程结构物附加应力作用下砂土地基的影响区域与压缩再密实过程,给出了附加应力作用下砂土地基液化的进一步判别方法。指出在基础周围和过渡应力区Ⅱ存在液化薄弱区,是工程抗液化处理的重点防范区域。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自从一九七五年海城地震和一九七六年唐山地震引起大规模砂土地基液化以后,我国工程界开展了评价和预估砂土地基液化势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是判定砂土液化的主要方法,室内试验则以动三轴和动单剪试验为主。近几年来国外逐步发展了一种新方法——用原位测量的动剪应变评价地震作用下  相似文献   

4.
地震引起地基土层中的砂土液化,其临界液化深度是多少?世界岩土工程界进行了大量的实际资料分析和试验研究,至今众说纷纭。笔者在综合分析各国专家研究成果时,从中发现地震引起砂土液化的普遍自然规律,并建立起Gan—chen模式,可简易计算砂土液化的临界深度在5~12m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6,(4)
在水工建筑中经常遇到地基液化问题,对液化砂土地基处理进行探讨,以西安某处水工建筑物为例,采用不同方法对地基液化处理的设计、施工及相关检测等进行讨论,结果表明,振冲碎石桩处理液化性砂土地基是可行的,对液化深度较浅的砂层液化处理建议采用换填法。  相似文献   

6.
杨生彬  刘志伟  李灿 《岩土力学》2009,30(Z2):430-433
饱和砂土液化地基治理是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某拟建电厂工程针对大厚度的饱和砂土液化地基,通过采用大直径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开展了大厚度饱和砂土液化地基治理的现场试验研究。试桩施工结束后,通过采用载荷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对桩间土、桩体及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变形参数及液化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取得了大量可靠的试验数据,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顺义平原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顺义区地质环境的主要特征及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区地质环境比较脆弱,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度高,松散易液化的细粉砂土及不规则分布的软土分布面积较广,地面及地基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水资源不足,容易发生地震、地裂缝、砂土液化、地面沉降、水环境污染及地基失稳等地质灾害。建议进行专门的综合性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工作,为顺义区总体发展规划、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石佛寺水库工程建筑物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为砂土液化问题。在主坝轴线上选取适当部位进行几种液化处理方案的试验,为检测液化处理效果进行了地基加固处理前后密实度分析和加固处理后地基土地震液化特征分析与评价,对比几种方案的可行性,最终选择解决场区饱和砂土液化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饱和砂土液化是地震引发地基变形失稳、建筑受损破坏的主因之一,合理判定液化可能性是勘察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内规范要求砂土液化判别仍以标准贯入试验为主,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方法为辅,静力触探较其他原位测试手段,在操作便利性、数据采集连续性、测试成本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更具优势。针对国内规范常用静力触探砂土液化判别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勘察实例进行了计算和对比,探讨了静力触探判别液化方法的土层适用性,并提出有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饱和层状砂土液化特性的动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DS动三轴试验系统采用等幅循环应变加载方式对含有不同厚度粉土的饱和层状砂土进行了液化强度试验。分析了均匀砂和含有不同粉粒层厚度的层状砂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力学特性。试验分析表明:由于含粉粒夹层的层状土特殊的土体结构,其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与一般的无黏性砂土不同;饱和层状砂土的抗液化强度并不是随着粉粒层厚度的增加而单调增加的,而是存在一个临界点;液化临界剪应变的大小与液化判别标准和循环次数有很大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粉粒夹层对层状砂土的液化特性有很大的影响,且更能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层状砂土地基液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判别分析法的地震砂土液化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颜可珍  刘能源  夏唐代 《岩土力学》2009,30(7):2049-2052
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砂土液化的预测问题中,建立了砂土液化预测的距离判别模型。选用震级、研究深度、震中距、标贯击数、地下水位及地震持续时间等6项指标作为判别因子,以大量的工程实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了线性判别函数对待评样本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判别砂土液化效果良好,预测准确度高,回判估计误判率低,可望成为砂土液化预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A previously developed continuum theory of granular media is applied to the problems of densification and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sand. An expression for the free energy of saturated sand is developed. The process of densification of sand subjected to cyclic shear stress is studied and several expressions for an increase of the solid volume fraction are obtained and discussed. The problem of the initial liquefaction of saturated sand samples under cyclic shear stress is then considered and several criteria relating the shear stress amplitude, over-burden pressure, time to liquefac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nd sample are established. Some semiempirical relations for field application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3.
地层组合对砂土液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Laplace变换取得了下卧与上覆层的组合地层在已知地震烈度或地层位移两种初始条件下的剪应力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一种新的液化判别方法;并利用编程计算,分析了地层组合中各参数对砂土液化的影响,得到了在各种组合情况下砂土液化的难易程度。对工程判别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平动载下饱和砂土地基液化区扩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侧受沿深度分布的水平振动载荷时 ,半无限饱和砂土地基液化区域的扩展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在水平振动载荷作用下 ,砂土地基液化区域从载荷端由近到远逐渐发展 ;随载荷强度和频率的增加 ,以及土体模量的减小 ,液化发展逐渐加快。在考虑的频率范围内 ,随着载荷频率的增加 ,土体表面的变形和土中的孔隙压力上升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地震历史对砂土抗液化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栋  李相崧 《岩土力学》2006,27(10):1815-1818
为探讨地震历史对饱和砂土抗液化性能的影响,通过离心机动力模型试验,观测了遭受过不同强度地震的饱和砂土水平场地在再次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响应,包括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发展和土体的变形。研究表明,小地震有利于增强砂土颗粒之间的咬合及结构的稳定性,极大地提高了其抗液化能力,而遭受强地震并且发生液化的砂土,由于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不稳定结构,则可能在将来强度相对较小的地震中再次液化。试验结果说明了地震历史对砂土液化性能有重大影响及进一步开展砂土细观结构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王岩  杜军  田广明 《吉林地质》2009,28(3):67-70
本文针对盘锦城区砂土液化不良地质作用,采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法结合前人在此所作的地质调查资料和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相关规定,对盘锦城区的砂土液化进行相应的等级分区,对于盘锦市今后的工程建设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菊连  沈明荣 《岩土力学》2010,31(Z1):298-302
为高效地进行砂土液化的预测,运用逐步判别法,从8个液化影响因子中选择平均粒径、烈度、震中距等3个判别能力显著的影响因子,建立判别函数,并利用工程实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逐步判别分析模型预测性能良好,且能有效地选择对砂土液化起主导作用的因子。相比距离判别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更加稳定,且所需测试因子较少,节省了因试验和现场调查所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逐步判别分析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砂土液化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汶川Mw7.9地震的强地面震动在龙门山前地区造成大量的砂土液化、喷砂冒水等地震灾害现象。震后野外调查发现,砂土液化点主要分布于地下水位只有几米深的山前河流的低阶地处,以大面积砾性土液化为特征,约58%的液化点位于距北川断层20~35km的范围内。对喷水高度及喷水过程进行了详细记录,喷水高度与峰值加速度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喷水高度异常点(2m)集中于山前断裂系统近地表投影处。汶川地震中喷水高度异常、砾性土液化的位置与山前断裂系统的吻合性说明,沉积盆地内的地质构造可能在砂土液化强度和与震动相关的地震灾害方面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在类似的地质和水文环境中,除主震的断层错动外,应考虑地质构造在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建筑物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砂土液化预测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砂土地震液化预测问题,基于Fisher判别分析原理(FDA),选用平均粒径、不均匀系数、标贯击数、地下水水位、砂层埋深、剪应力与有效上覆应力比、地震烈度.震中距等8个实测指标为判别因子,建立Fisher线性判别函数模型,对砂土液化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Fisher判别分析结果与神经网络输出结果一致,优于规范法和Seed法判别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运用该模型进行判别分析,简易方便,分类效率高,对砂土液化判别快速、有效,模型适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