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色列的沙漠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 6 % ,沙漠地区的传统农业是以大面积的牧场上放牧少量耐旱畜种以及种植少量抗旱粮食作物为基础的 ;沙漠地区的现代化农业是依靠外来水源 ,如从加利利海引来的水和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的再循环污水为基础的。有些地区的咸水可用于灌溉耐盐作物 ,如马玲薯、瓜类、葡萄、橄榄和枣树 ,有些作物还可采用滴灌法。严酷的沙漠气候条件可采用温室加以控制 ,主要生产供出口的淡季疏菜、花卉和香草。在海滨地区的沙丘地上可利用城市再循环污水种植柑桔、鳄梨和芒果 ,也可在温室中种植疏菜和花卉。在此情况下 ,所采用的灌溉系统是与施肥一道进行的滴灌系统。山区降雨量可达到 2 0 0 mm,但侵蚀严重 ,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造林。可采用先进的水土保持法和雨水收集法造林。在沙漠条件下也可养殖奶牛、驼鸟和越南鱼 (Tilapia fish)。在沙漠地区发展现代化农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归功于人的因素和有效的农业管理系统 ,它提供了专门技术与基础以及适应不利环境的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2.
沙漠是一种分布广泛,尚未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下,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漠砂资源利用尤为重要。本文在整理近五年沙漠砂及沙漠砂混凝土的研究文献后,得出以下认识:(1)沙漠砂的力学性质,主要是抗剪强度、承载力、抗裂性能等,与水泥、粉煤灰、沙漠砂等组分的比例和应用的工况条件密切相关。不同成因和地区的沙漠砂的利用,需要确定其基本组成和最优配比;(2)研究或改进沙漠砂的方法主要是试验方法、数值模拟、统计方法、人工智能训练和预测等。本文则提出基于离散元法的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能性,有助于快速获得更合理的沙漠砂组分配比、力学性质等。(3)目前,沙漠砂的资源化利用主要存在于建筑领域,另外,沙漠砂还可助力现代沙漠农业的发展;作为热能储存材料,如CSP技术;轻工业制造材料,如玻璃,耐火材料等。以上工作为沙漠砂的资源化利用积累一定的经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沙产业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产业是沙漠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等多重目标结合的产物。经过30余年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但对其未来发展的研究仍存在很大分歧。汇总研究了沙产业概念自诞生至今的理论演进过程,发现早期沙产业理论多强调大农业属性,而随着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沙产业项目的综合化发展,现已拓展至工业生产和服务业领域。沙产业的概括特征为:(1)生产活动主要发生在沙漠干旱地区;(2)使用高新科学技术是首要标志;(3)除农产品外,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产品也属于沙产业的产品;(4)要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沙产业是实现沙漠治理的根本方法,是传统农业的重要补充,也是全球干旱化趋势下的重要应对方案。促进沙产业发展,对于沙漠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福祉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沙漠和沙地的资源优势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人口、粮食、土地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今后我国几十年的主要问题。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68%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沙漠和沙地面积辽阔,类型繁多,涉及212个县(旗)、48×106人。我国的沙漠和沙地具备适度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依托,具有灌溉、雨养和高寒农业等特殊环境,是栽培作物和养殖家畜的集中区,许多尚无饲养或尚无栽培种类可以取代的野生动植物具有独特经济价值和高度的抗性。我国的沙地持续利用技术体系已初步建立,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流沙固定技术,结合各地的具体条件创建了许多成功的区域开发治理模式。沙漠和沙地开发必须摆脱传统的农业利用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多采光、少用水,结合资源条件、市场需求、投资能力,有计划、有步骤地规模开发。  相似文献   

5.
沙漠尘肺及其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沙漠边缘地区长期存在沙尘污染问题,在这些地区(包括西北的许多大城市)的居民健康长期受到危害,几百万当地居民患沙漠尘肺的危险性没有得到关注。近年来不断有沙漠尘肺的病例报道,笔者对国内外的沙漠尘肺的报道和研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建议在我国西北沙漠地开展沙漠尘肺的调查和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沙漠尘肺。  相似文献   

6.
张凤华  赵强 《中国沙漠》2011,31(1):149-155
绿洲是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中最为精华的区域,特殊的气候资源条件及其组合效应是形成绿洲特色高效农业的基础。在暖季,由于沙漠的增温效应,使绿洲的热量资源比同纬度地区更优越。以准噶尔盆地南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石河子绿洲为对象开展研究,从时间、空间角度分析了沙漠增温影响下绿洲不同部位的热量条件、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等。并提出沙漠增温系数Z,Z可反映沙漠对与其相邻的特定地理位置的绿洲热量影响敏感程度,解释沙漠和绿洲间的热量联系及沙漠本身的热效应。借助沙漠增温系数,建立了石河子绿洲主要热量要素的估算模型,可以相对动态地估算绿洲区域不同时空尺度的热量状况。  相似文献   

7.
【实验由来】学完高中地理必修二世界气候类型后,我们了解到在热带沙漠气候等沙漠地区降水极少,太阳辐射强烈,蒸发量大得惊人。因此在沙漠地区很少河流,甚至很少有出露地表的水源,生活在沙漠边缘地区的居民或者是到沙漠科考、旅行的人经常会遇到严重缺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沙漠》1998,18(4):297-298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完成的“中国沙漠形成演化与气候变化研究”成果,荣获中国科学院1998年度自然科学一等奖。沙漠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前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地区,风沙灾害特别是土地沙漠化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北方地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9.
沙漠增温效应特征及绿洲农业热量资源分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为了进一步认识绿洲高效农业特殊的热量资源,通过研究沙漠增温效应特征表明:沙漠增温效应强弱随距离沙漠远近而不同,100km范围内沙漠对绿洲的平均增温为1.76℃;另外增温效应导致绿洲日、年温差大、干热风及冷害等气候特征;由于沙漠的面积、地貌特点等的差异,使增温效应产生原因及作用程度不尽相同,表现出绿洲农业资源分异规律,并将西北干旱区绿洲分为5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沙漠型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冰颖 《中国沙漠》2021,41(1):75-81
自20世纪中叶以来,沙漠旅游兴起,受到大众的喜爱,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促使很多观光型的沙漠主题景区开始向度假型转变.中国的沙漠型旅游景区逐年增多,也开始向着高品质、多元化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如沙漠型景区建设成本高、融资困难,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产品单一,宣传力度不足等.通过相关的网站数据分析和国内外优秀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