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热量区的概念,指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同属一个热量区,可以发展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又估算了全省最大气候生产潜力.指出2000年前只要增加投入,再增75亿公斤粮食是可能的;到2010年要再增加250亿公斤粮食,单靠增加单产是不行的,必须扩大现有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2.
赤峰地区近51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赤峰地区1951-2001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赤峰地区近51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主要是分析温度变化趋势和干旱、洪涝发生的特点。结果显示:51年来,赤峰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尤其以冬季升温最为明显,平均上升0.52℃/10年。不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冬季的平均气温,其主要波峰、波谷都呈明显上升趋势,波峰有9-16年的周期,波谷有13-16年的周期。年降水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出现干旱的概率却在增加。而随着夏季降水的增加,洪涝发生的概率也在增多。  相似文献   

3.
提出热是区的概念,指出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同属一个热量区,可以发展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又估算了全省最大气候生产潜力,旨出2000年前只要增加投入,再增75亿公斤粮食是可能的;到2010年要再增加250亿公斤粮食,单靠增加单产是不行的,必须扩大现有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4.
引言 嘉兴市是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近若干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仓库爆满,仓外储粮2亿公斤以上,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仓储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国家每年需化费数百万元资金以确保粮食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5.
1994年我省小麦欠收的气象条件分析刘文平,张爱芝(山西省农业气象中心030002)1994年,我省的小麦总产为29.53亿公斤,比上年减少3.01亿公斤,单产比上年减少15kg/亩,是近年来减产幅度较为明显的年份。影响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小麦生育期...  相似文献   

6.
用赤峰地区12个观测站的1961—2000年40年的沙尘暴、大风日数观测资料,从地理分布、年际和年代际的演变、影响范围等方面分析了赤峰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赤峰地区近40年来沙尘暴呈减少趋势,其特殊的地形特征和多风的气候特点是沙尘暴多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用一维Morlet小波变换对降水作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介小波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大气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用一维Morler小波变换对赤峰地区(单站资料)1960-1991年共计30年降水 资料序列作周期诊断分析,委现赤峰地区降水存在最为明显的准8年周期振荡,其次也具有2.5-3年、11年的准周期。  相似文献   

8.
黄烟是一种适宜旱地种植,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受益广和高税高利的作物。在石灰岩地区种植黄烟,产量高,质量好。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见效快,发展潜力大的一种经济作物。近年来,一些石灰岩地区通过种植黄烟已经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如乐昌市白石乡1988年种植黄烟13.3公顷,平均1/15公顷产烟叶100多公斤,经化验烟叶含总糖、精碱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烟的标准。1991.年发展到324.7公顷,总产值350多万元,单黄烟一项,人均收入254元。在乳源的石灰岩地区亦有种烟致富的情况。1.石灰岩地区发展黄烟生产的…  相似文献   

9.
利用1959—2003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5年来太阳黑子与赤峰地区夏季早涝的关系。结果表明:赤峰地区的早涝分布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关系密切。尤其是太阳黑子的极值年对赤峰地区旱涝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仙凤 《内蒙古气象》1996,(1):F004-F004,F003
1995年秋季我区气候影响评价张仙凤(内蒙古气候中心)1气候概况今年秋季(9—11月)气候特点:全区气温偏高,降水量大部地区偏多,初(秋)霜中东部地区偏早,部分地区受灾较重。1.1气温今秋平均气温全区均偏高,中西部地区、赤峰大部地区偏高1℃左右,东三...  相似文献   

11.
张孝成 《四川气象》1995,15(3):51-52
彭州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分析张孝成(彭州市气象局邮码611930)1引言暴雨的产生有着多种天气尺度的大气环流影响,但是川西的暴雨一般却同中纬度西风带上的系统关系比较直接.本文试以彭州地区。1990年7月12日的大暴雨天气过程(也是该地1990年以来最大...  相似文献   

12.
九七年气候异常,以高温少雨为主要特征,多数地区作物主要生长季积温多170℃左右,降水少3.5成。水热匹配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先后发生了春旱、夏旱、秋旱、大风和早霜等灾害,全省因灾害损失粮食50亿公斤以上,中、西部受灾程度重,其中6~7月夏旱面积大、范围广,粮食减产42亿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3.
用赤峰地区12个观测站的1961~2000年40年的沙尘暴、大风日数观测资料,从地理分布、年际和年代际的演变、影响范围等方面分析了赤峰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赤峰地区近40年来沙尘暴呈减少趋势,其特殊的地形特征和多风的气候特点是沙尘暴多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邹平县1993年夏季气象条件与玉米叶斑病马焕香(邹平县气象局·250200)玉米大、小叶斑病是玉米生长的主要病害,近几年已在不同地区多次流行成灾。70年代美国小叶斑病大流行,减产165亿公斤,损失产值约10亿美元。邹平县1993年大叶斑病普遍发生,其...  相似文献   

15.
程玉琴  张少文  徐钰强  胡桂杰 《气象》2001,27(11):44-46
夏季旱涝与冬季环流关系密切。亚洲地区冬季纬向环流异常偏强,经向环流偏弱,同时1月的极涡所在纬度(简称极涡纬度)偏南时,极易造成赤峰地区夏季洪涝;相反,纬向环流偏弱,经向环流偏强,同时1月份的极涡纬度异常偏北时,极易造成赤峰地区夏季干旱。据此,把冬季环流进行分型,预测赤峰地区夏季旱涝。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赤峰地区冰雹产生的环流背景入手,对雹暴产生的天气形势分型。运用54218(赤峰)探空站资料,应用空军气象研究七所的“强对流天气分析预报参数软件包”计算出50个因子,从中筛选出若干个最有利于冰雹产生的物理因子,进行客观的自动化多因子集成。用该方法制作赤峰地区的冰雹预报,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本运用非随机实验,在现阶段公认可行的人工增雨效果分析方法——图示分析法、双比分析法和降水量区域历史回归分析法。分析出2000年9月15日~10月20日,在青海省东部地区进行的高炮人工增水作业平均增加雨量为7.01mm,增加的水量为1.4亿m^3。  相似文献   

18.
赤峰市1995年农业减产的气候原因分析李俊友(赤峰市气象局)赤峰市农业在连续5年获得特大丰收之后,1995年全市农业总产量突减至15.78亿公斤,比去年减产32%。其中,阿旗和左旗减产幅度最大.分别为52%和55%,其次是松山区、红山区和喀旗,减产幅...  相似文献   

19.
王志春  李毅  包云辉  于建华 《气象》2007,33(S1):59-63
利用赤峰地区1971—2000年30年平均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三维二次趋势面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和交叉驗证,选取空间化模型,最后进行小地形订正,最终生成永峰地区气候资源空间分布数学模型。进而结合1:25万地理信息电子地图,在GIS平台下,制作高分辨率的气候资源空间分布专题图,从而实现了气候要素由定性描述向精细化分析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濮阳地区1965~1990年22个寒潮个例分析,总结了寒潮的天气形势和特征.提出了预报着眼点,选出了预报指标,在486微机上用PROLOG语言建立了“濮阳地区寒潮预报专家系统”,为准确预报寒潮天气提供了依据。1991~1993年试报准确率为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