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象》2019,(3):443-444
本书是作者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从事气象辐射测量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计24章,详细介绍了与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国际上基准辐射站网系统所拥有的、代表当前国际上辐射测量最新技术成果的各类辐射仪器和相关附属设备的原理、校准、应用、安装和操作,各种辐射量的测量方法以及对测量所获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的情况,本书可帮助读者对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测量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为提高太阳辐射观测的质量 ,中国气象局最近为阿盟额济纳旗一级太阳辐射观测站更换了新型的太阳辐射观测记录仪器。新的太阳辐射记录仪 FSC- 1型辐射数据采集与处理器是由采集器主机、计算机、打印机和专用电缆组成 ,与太阳辐射仪器配套使用 ,可进行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和净辐射的测量和数据处理。可实时监测各太阳辐射新感应器的数据 ,灵活实现定时和非定时数据的卸载 ,方便查询任意时次、任意项目的辐射值 ,计算各辐射量的瞬时值、时累计、月累计、月平均、最大值及出现时间等 ,能随时打印辐射日、月报表 ,按…  相似文献   

3.
傅逸贤 《气象学报》1991,49(3):354-357
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又称为日射、完全透明大气的太阳辐射、入射太阳辐射、没有大气时的太阳辐射或天文辐射等等。本文均采用“天文辐射”一词。它较好地揭示了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日变化、年变化与随纬度分布的原因实质(即地球自转角速度、赤纬、日地距离等天文参数的变化及地理纬度的分布)。而且,天文辐射在地质时代的长期演变也主要取决于地球轨道参数(黄赤交角、偏心率及岁差)的周期性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太阳系中的其他8个行星以及月亮等施加的引力所造成的。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认为,采用天文辐射一词是较为确切的。它从天体力学角度揭示了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时(日变化、年变化、长年变化)空(地理纬度)变化的原因实质,相对于其他学术词汇而言,含有实质性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4.
1.引言云对地球的辐射收支起着支配的作用.即云可以使入射到地球的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空间,减少地球接收的太阳辐射量(反射率效应),还可以通过吸收和射出地球(红外)辐射,使地表及云层下的大气保温(温室效应).云的辐射效应由这两种效应的平衡来决定.  相似文献   

5.
1引言 气象辐射观测是气象业务、气象服务和科学研究的基础。虽然投射到大气顶部的太阳辐射只有48%到达地面,正是这部分太阳辐射能量造成地表的冷热分布、引起大气和海洋环流运动以及推动着地球上包括地表上的所有过程发生变化。因此,辐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6.
林海  魏重 《大气科学》1976,(2):52-61
可见光辐射的测量可以说已有一个世纪了。近一二十年来,随着空间技术,大气污染的兴起和发展,又引起了人们对可见光辐射测量的重视。要从卫星上获得清晰的地物照片,必须提供物体亮度和背景亮度的资料,这就促使我们去研究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中的传输规律,考察气溶胶粒子多次散射的作用,实地测量整层大气的衰减量。另一方面,由于可见光对气溶胶粒子相当敏感,就有可能利用天空辐射的资料反演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这对评价大气污染程度,研究大气光学性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炳忠 《气象》1982,8(7):29-29
确定地球从太阳获得的辐射能量问题,是日射测定中的基本问题。而其中太阳常数又是地面辐射到达量多种计算的基础数据。所谓太阳常数,是指订正到日地平均距离处的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光谱辐照度的总和。掌握精确的太阳常数,对于地球物理学、气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太阳常数及其光谱分布是确定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和研究大气吸收因子(例如臭  相似文献   

8.
1 引言云通过把太阳辐射反射回太空和减少射出长波辐射损失对地球-大气系统辐射平衡进行强烈的控制。根据大气顶部(TOA)的净辐射定义,太阳辐射和长波放射作用的方向相反。这些作用中每一种作用本身都很大,但合并作用通常较小,而且主要取决于纬度、云的特性和海表状况。  相似文献   

9.
以太阳辐射测量最高标准BSRN为核心内容,系统地介绍深圳市天文综合观测基地(西涌)和石岩气象观测基地的高精度太阳辐射观测平台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高精度辐射观测设备分别建立满足BSRN要求的标准站和比对站,同时增加了短波辐射密集阵观测、长波辐射密集阵观测及梯度塔辐射观测等具有特色的辐射观测项目。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64—1983年冬季无云条件下的太阳辐射资料分析发现,1982年3月底至4月初,墨西哥El Chichon(厄·奇冲)火山爆发后,对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以及总辐射产生了显著和持续的影响。这种影响特征与近百年来的几次巨大火山爆发所引起的辐射效应是一致的,这主要是因为火山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强大反向散射和吸收作用,改变了大气透明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利用在中国西部黑河流域所进行的陆气相互作用实验的预试验期间地面和卫星观测资料,研究了在于旱地区地表辐射收支演算中所遇到的困难。通过理论辐射传输计算和用卫星资料对云的反演可以得到地表辐射。计算结果与地表测量的太阳辐射和红外辐射比较表明在有些情况下会发生较大的误差。误差主要是由于缺乏气溶胶资料.云反演时的不确定性以及地面观测与卫星测量之间的时间差异所引起。在无云情况下,模式计算的太阳辐射通量系统大于测量值,当地面温度大于50℃和由于不稳定边界层造成尘埃古量大时计算误差特别大,误差的原因是计算中没有考虑气溶胶.我们发现在下午当气溶胶单次散射反射率取为9.5.光学厚度近似地取为0.2时计算误差可以减小,计算的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和实测值比较一致,然而在大气中太阳辐射如此强的吸收原因仍不清楚.对地面测量和卫星测量资料都可以用的个例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净太阳辐射通量和红外向下辐射通量的平均误差分别为4.3和-4.7W/m^2.相应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4和22.1W/m^2.较大的误差出现在云量较少时,这可能是反演中误把气溶胶当成了云所造成的.研究结果强调了气溶胶在地表辐射计算中的重要性。同时,由于该地区地表温度的日变化非常大,而地面红外辐射的计算,要求温度测量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因此在干旱地区地面辐射计算中,从卫星资料反演气溶胶和地面温度应予以最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2.
吕文华  石恒志 《气象》1987,13(2):26-28
本文主要叙述广泛使用于气象、农业、能源、科研等部门测量太阳辐射的DFY-1型直接辐射表和DFY-2型天空辐射表的温度特性。  相似文献   

13.
金龙 《气象学报》1988,46(3):333-340
利用1964—1983年冬季无云条件下的太阳辐射资料分析发现,1982年3月底至4月初,墨西哥El Chichón(厄·奇冲)火山爆发后,对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以及总辐射产生了显著和持续的影响。这种影响特征与近百年来的几次巨大火山爆发所引起的辐射效应是一致的,这主要是因为火山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强大反向散射和吸收作用,改变了大气透明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全球能量与水循环试验(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World Climate Research Program,NASA/WCRP)发布的长期地表辐射收支(Global Energy and Water Exchanges-Surface Radiation Budget,GEWEX-SRB)数据产品和中国气象局资料室的地面辐射数据产品,分别获得1984—200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表全天空向下太阳短波辐射辐照度和地表全天空向下日总辐射曝辐量,对比分析两种数据从而确定卫星数据的精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面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基于GEWEX-SRB卫星观测资料反演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辐射明显比地面观测太阳辐射偏高约10%—30%,但两种数据反映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一致。在空间分布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太阳辐射呈明显的经向和纬向分布即太阳辐射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递减;在时间分布上,太阳辐射从夏季、春季、秋季至冬季依次减小,从春季到冬季太阳辐射逐步由经向分布向纬向分布转变,夏季太阳辐射变化幅度最大,春季太阳辐射多年变化倾斜率增加最多,冬季太阳辐射多年变化倾斜率增加最少;太阳辐射月变化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5.
紫外辐射如何影响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乜虹 《青海气象》2004,(1):71-71,81
太阳辐射能量的波长范围较宽,对人类而言,其中大部分的太阳辐射是肉眼无法看得见的。波长越短,辐射强度越大,并且对于生物体潜在的危害也就越大。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其波长在290~400nm(十亿分之一米),这比可见光的波  相似文献   

16.
太阳辐射测量标准仅采取定期参加国际比对的溯源方法不能完全满足质量保证的要求。只有联合国际比对和期间核查的控制方法,才能确保测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持续控制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我国太阳辐射测量标准与世界辐射测量基准 (WRR) 比对结果的不确定度为0.17%,满足世界气象组织 (WMO) 要求,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了保证在两次国际周期比对间隔之间的准确可靠,并保证其处于良好置信度的校准状态,定期对测量标准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期间核查, 以图形记忆方式对太阳辐射测量标准的测量过程进行连续和长期的统计控制。通过期间核查,保证了太阳辐射测量标准的重复性不大于0.1%,年稳定性小于0.25%,未超出控制界限且分布呈随机状态,保证了测量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满足建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安30年实测太阳辐射资料的分析得出大气污染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为自70年代以后直接太阳辐射、总辐射显著减少,散射辐射明显增加,同期西安郊县直接太阳辐射、总辐射和散射辐射呈递减趋势,变化幅度小于西安市。谱分析表明,直接辐射减少、散射辐射增大与耗煤量密切相关。利用西安和郊县30年实测日照、云量资料计算郊县太阳辐射各分量,西安直接太阳辐射和总辐射值小于郊县而散射辐射与总辐射比值D/Q最大,城市有混浊岛效应。  相似文献   

18.
邹进上  金一谔 《气象》1990,16(1):1-2
“太阳辐射能的测量与标准”一书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王炳忠编著,198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它是大气圈、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各种物理过程、生物过程发生  相似文献   

19.
一、地—气表面系统能量平衡和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1.地—气表面系统能量平衡过程维持大气和地球表面温度现状的能源是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以红外辐射方式向太空放射热量,其结果使地—气系统保持热量平衡。从太阳光能入射到大气上界,直到地球表面以红外线向太空反射能量之间,进行着各种各样的能量交换与转移过程。文献表明,入射到地球的太阳光能中,有30%被空气分子散射以及云和地表面的反射而返回到宇宙空间,有19%被  相似文献   

20.
曹贤华 《气象》1984,10(10):42-42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一切生命活动的源泉。对太阳辐射能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农学和农业气象学者将光能作为农业生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自然条件,并以光能为中心来研究作物生长一产量的动态模拟模式。太阳日总辐射的计算,不仅在研究农作物产量预报方面亟待解决,而且在应用气候和气候评价的定量化方面也是迫切需要的。国外的H.L.Penman和A.Angstroom,国内的么枕生、翁笃鸣、左大康、王炳忠等在太阳总辐射气候值的计算公式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本文对太阳总辐射日总量的计算方面提出自己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