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精度地下任意各向异性介质电性分布特征识别是当前的热门研究课题。本文以国内外前人工作为基础,基于非结构化网格,利用基于梯度恢复的后验误差估计指导网格自适应细化过程,实现了直流电阻率法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与一维模型半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考虑到电各向异性介质在观测中存在视电阻率反常现象,本文采用了环形扫面测量方法。通过对几种典型各向异性模型的模拟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各向异性影响规律和识别特征,各向异性主轴电阻率之间的比值大小决定了椭圆型视电阻率极性曲线长轴与短轴的比值大小,主轴电阻率的旋转方向会改变视电阻率极性曲线的形状。本文的算法研究及数值模拟技术可为直流电法数据精细处理和解释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任意各向异性地层,利用快速汉克尔(Hankel)变换导出了点电流源在地下介质中的电位响应关系,计算了各向异性地层的直流电视电阻率,重点分析了电阻率测深方法对地下各向异性介质的探测能力。这里采用二维傅立叶变换,首先导出了均匀各向异性层的电位一般解函数,利用各层界面电位和电流密度垂向分量的连续性及地下电流源的耦合条件,推导出不同层之间电位和电流密度垂向分量的传递函数,建立了空间电位和电流密度的递归计算关系。针对源点附近电位函数的奇异性,采用柱坐标变换,将二维傅立叶变换转化为汉克尔(Hankel)变换,并用快速汉克尔(Hankel)变换计算所有的位函数值。采用均匀各向异性半空间的解析解,验证了文中算法的正确性,给出了多层各向异性地层模型的视电阻率响应曲线,分析了直流电法探测裂缝性地层,估计裂缝分布性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各向异性对软土地区的稳定性评价有着重要影响。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土体原位各向异性的新型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并给出了土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抗剪强度计算式,通过原位试验,测试软土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剪切强度以及各向异性比值,并将结果应用于边坡稳定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测试出土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强度值,软土的各向异性比值S_h/S_v大于1。在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中,考虑各向异性影响的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某地源热泵场地浅层土壤分层热物性响应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浅层土壤导热系数的确定一直是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研究中的一个重点。为了获得更精确的土壤热物性,引入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并在原有柱热源测试模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分层热物性测试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测试数据包括竖直方向上浅层土壤初始温度分布,稳定功率加热过程中竖直方向地埋管内流体温度随时间变化分布。结果表明:通过分层土壤热物性测试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地下土壤温度分布,了解土壤中地下水分布情况。并得出竖直方向上不同深度土壤的导热系数、土壤密度与比热容乘积以及回填料热阻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高效率的深海勘探是当前国家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的研究热点之一,设计观测效率高、勘探成本低的探测方式,开发可精确计算海底复杂电性环境的正演模拟算法有助于推进该研究的进展。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经验,引入了全拖曳式深海直流电阻率观测方式,同时考虑到海底沉积环境的电各向异性,开发了基于非结构有限元方法的三维任意各向异性深海直流电阻率正演算法,实现了对海底任意电各向异性情况的仿真模拟。本文算法与层状一维模型半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算法的精度。对典型各向异性电性模型的仿真模拟和分析,证明了全拖曳式深海探测方式对海底沉积层和矿产资源电各向异性的高分辨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电导率各向异性主轴沿笛卡尔坐标旋转时视电阻率分布也发生同方向旋转的视电阻率分布特征,并根据海底地形对各向异性探测的影响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6.
《岩土力学》2016,(5):1451-1457
在赣龙铁路汀州隧道地震波反射法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选取地震波记录较好的57次测试成果,通过地震波激发炮孔段围岩水平、竖直方向横波波速差异性的统计分析,对围岩的各向异性进行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围岩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横波波速不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横波各向异性;赣龙铁路汀州隧道围岩总体上表现出竖直方向的横波波速高于水平方向的各向异性特点,围岩横波各向异性系数绝大部分在±10%以内,动弹性模量、动剪切模量、动泊松比各向异性系数的分布范围分别为-15%~15%、-20%~20%和-20%~15%;围岩的各向异性程度与围岩级别、地震波纵波波速和隧道埋深有较密切的关系;当围岩的地震波纵波波速在3 800~5 000 m/s之间或隧道埋深在60~100 m之间时,横波各向异性系数离散程度较大;在测试的Ⅱ~Ⅴ级围岩中,Ⅳ级围岩的横波各向异性离散程度最高,Ⅱ级围岩的最低。  相似文献   

7.
张瑞新  李泽荃  赵红泽 《岩土力学》2014,35(5):1399-1405
基于地下岩体受节理面的控制,节理面的几何和力学参数随机分布,从而导致岩体系统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提出以关键块体理论为基础,考虑节理几何和力学参数随机性的岩体开挖可靠度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块体稳定的总失效概率评价模型。以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地区一铜矿地质条件为例,以节理面倾角、倾向、摩擦系数和黏聚力为随机变量,通过Monte Carlo模拟和概率图方法,进行了岩体可靠度和失效概率的计算。最后,采用条件概率的分析方法,计算了单面滑动块体的总失效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块体沿单面滑动并且出现的概率为11.0%,总的失效概率为3.85%,超过一般岩体工程可允许的风险水平,认为该方法可以作为评价块体可靠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邹海峰  蔡国军  刘松玉  林军 《岩土力学》2015,36(Z1):403-407
地质统计学是用于模拟土体固有空间变异性的方法之一,以变差函数为工具,采用Kriging插值提供未采样点处土工参数值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将地质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宿-新(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某试验段内孔压静力触探(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CPTU)锥尖阻力qt空间变异性研究中,采用回归分析移除数据中的趋势项,从而获得具有弱平稳性的残差数据。指数型理论变差函数能够准确描述试验段内土体的连续空间变异性特征。根据估计结果,试验段内锥尖阻力qt残差的变程具有显著各向异性,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别为4.05 m和1.2 m。采用普通Kriging插值结合趋势分析,绘制了qt在试验段的空间分布图和平面投影图,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普通Kriging插值的估计结果能够与试验段内实测资料形成较好的对比,仅仅在部分极值变化和远离采样点的位置处估计值可靠性会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进行场地液化评价,将可靠度理论引入水平场地液化概率评价中。以标准贯入试验(SPT)实测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用一次二阶矩法(FOSM)建立水平场地液化概率评价模型,分析了测试数据变异系数对抗液化安全系数与液化概率的影响,并建议了水平场地液化概率评价标准。实例分析表明,新建水平场地液化概率评价模型各参数的物理意义与统计指标明确,相比传统的确定性分析方法,不仅能判定液化的发生与否,还能给出液化发生的概率,这为进行基于风险分析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含多个相关失效模式的低概率水平岩质边坡系统可靠度分析的难题,提出了基于子集模拟的岩质边坡系统可靠度分析方法,推导了典型边坡系统失效概率计算表达式。为表征不同失效模式间的相关性,提出采用max和min函数构建边坡系统功能函数。并通过含多个相关失效模式的双滑块岩质边坡及锦屏一级左岸坝肩边坡系统可靠度分析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方法计算效率明显高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计算精度优于一阶等效近似方法、N维等效方法和Ditlevsen上下限方法,可为解决低概率水平复杂岩质边坡系统可靠度问题提供一个重要的工具。此外,通过max和min函数构建的边坡系统功能函数不仅可以准确地表征边坡不同失效模式间的相关性,而且可为边坡系统可靠度分析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水平电偶源与垂直磁偶源的电磁场在半空间大地中的分布特点,指出观测各场分量的合适地面部位。为了定性解释,一般将场分量计算为单分量视电阻率或比值视电阻率;做定量解释时,可直接采用场强进行反演,以减小换算误差。基于当前电偶源与磁偶源的发射功率和电磁场衰减规律,在实际应用中,水平电偶源可探测更大深度(<3 000 m),垂直磁偶源探测浅部(<500 m)。   相似文献   

12.
LQC-Ⅱ三维电阻率采集系统采用多子站、分布式智能电极设计思路,实现了多通道同时快速并行采集,通过16个子站排列组合实现了大深度的勘查要求。文章对LQC-Ⅱ型三维电阻率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和技术作了概括性论述。利用该仪器进行了野外试验研究,对采集数据进行了三维反演,得到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电阻率切片均与钻孔资料吻合。  相似文献   

13.
林承灏 《地质与勘探》2017,53(1):133-140
为了避免单一物探方法在地质反演解释中存在的多解性弊端,本文介绍了以电成像法为主、浅层地震反射波法为辅的综合物探方法对隐伏断层进行探测的应用实例,首先,通过电成像法查找断层破碎带的位置走向,然后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精确查明断层的产状、性质、位置及断距等地质参数,并对两种方法的探测成果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推断该隐伏断层为走向近东西向,倾向近南北向的正断层,断层落差约4.2m,其上断点埋深约17.9m。经钻孔验证表明,电成像与浅层地震联合方法在浅覆盖区隐伏断层探测中具有精确、可靠、经济的优势,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iveness of inversion apparent resistivity data to determine accurately the true resistivity distribution over 2D structur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a common inversion scheme based on smoothness-constrained nonlinear least-squares optimization with enhancing horizontal resolution (EHR) technique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generates in RES2DMOD software at specific distance and depth using Wenner, Wenner–Schlumberger, and pole–dipole arrays were inverted. The inversion model was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2D model in RES2DINV software. The study model includes horizontal layering, vertical resolution, and horizontal two layers with different resistivity. Also, the response to variations in data density of these arrays was investigated. The study shows the best array suitable to be used in the survey was chosen for real data acquisition at the actual site. Subsequently, the results from borehole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results of 2D resistivity imaging method with and without EHR technique. Saturated zone (0–40 Ω-m) was found scattered at the depth of 10–20 m. The borehole is located at 63 m at 2D resistivity imaging survey which shows at depth 10–20 m is sandy silt. Highly weathered sandstone was found at 6 m depth with resistivity value of 800 Ω-m and SPT N value of 20. The bedrock was found at 27 m depth with resistivity value of 3,000 Ω-m and SPT N value of 50. The application of 2D resistivity imaging with EHR technique indicate the ability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n terms of density, depth, and resistivity value of anomalous and layer in a computationally and numerically efficient manner and to exhibit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data inversion.  相似文献   

15.
京张高铁预选路线跨越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隐伏活动断裂的产状、活动性对高铁设计、建设和运营具有直接影响。针对盆地隐伏活动断裂的复杂性特征,利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浅层地震、高密度电阻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以及钻孔地层剖面记录等方法,分析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特征,结果表明:(1)延矾盆地北缘活动断裂隐伏段由两条次级断层组成(F2-1、F2-2),二者大致平行分布,走向N56°E,倾角为50~70°,平面上,与地表出露段共同呈右阶雁列分布;(2)F2-1次级断层可分辨上断点埋深约10 m,其晚更新世以来垂直滑动速率大约0.12 mm/a,应是重大工程建设重点设防对象,次级断裂F2-2可分辨上断点埋深约30 m,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性弱;(3)通过钻孔地层剖面记录与地球物理探测成果对比,CSAMT法与浅层地震勘探对基岩顶界面探测可靠有效,高密度电阻率法对于该地区浅部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探测效果显著,比较直观地反映出电性异常体的形态和规模,通过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能够做到优势互补,减少隐伏活动断层解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估观测质量,本文结合大柏舍地震台电测深资料,采用水平层状介质模型分析了该台站对称四极装置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时影响系数随电极深度和观测极距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大柏舍台现有的深井地电阻率观测水平测道虽然能有效地抑制来自地表的干扰,但是由于观测极距较小,不能很好地反映深部介质电阻率的变化信息;垂直测道因电极埋深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层位,观测数据受地下水位波动影响较大,较难识别来自深部介质的信息。为有效地记录可能的孕震信息,水平测道极距AB/2取250~350 m、埋深H>150 m能满足需求,并建议增加NS向水平测道观测。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a groundwater exploration survey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DC Resistivity (DCR) method in a hydrogeological setting containing a perched aquifer. DCR data were gathered and an electrical tomography section was recovered using conventional four-electrode instruments with a Schlumberger array and a two-dimensional (2D) inversion scheme. The proposed scheme was tested over a synthetic three-dimensional (3D) subsurface model before deploying it in a field situation. The proposed method indicated that gathering data with simple four-electrode instruments at stations along a line and 2D inversion of datasets at multiple stations can recover depth intervals of the studied aquifer in the hydrogeological setting even if it has a 3D structure. In this study, 2D inversion of parallel profiles formed a pseudo-3D volume of the subsurface resistivity structures and mapped out multiple resistive (>25 ohm·m) bodies at shallow (between 50–100 m) and deep sections (>150 m). In general,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nvenient to encounter geological units that have limited vertical and spatial extensions in any direction and presents resistivity contrast from groundwater-bearing geologic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8.
榆林地区浅埋煤层采空区电法综合勘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慧 《地质与勘探》2020,56(4):792-801
为探明榆林地区浅埋煤层不明采空区,分析了其浅埋煤岩层垂向、横向正常电性特征以及存在采空区时的异常电性差异特征,从而确定榆林地区具备使用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法探测采空区的电性基础。然后开展了瞬变电磁法和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的施工参数试验,建立相应的施工技术体系,实现了榆林地区浅埋煤层采空区的有效综合勘探。结果表明:(1)榆林地区正常地层垂向电性呈稳定的"低阻-高阻-低阻"趋势特征,而当煤层中存在地质异常体时,横向差异明显,出现不连续的高阻或低阻特征;(2)瞬变电磁法采用240 m×240 m发射线框、14 A发射电流、25 Hz发射频率、2048次叠加次数,高密度电阻率法采用20 m接收极距,这些施工参数可以满足榆林地区浅埋煤层采空区的电磁法探测要求;(3)瞬变电磁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的异常区范围基本一致,在两种方法重合异常区打钻揭露采空区,说明两种方法可互相补充、验证,为应用于榆林地区煤层采空区综合物探的合理手段。  相似文献   

19.
水平井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层水平层状介质模型来模拟水平井中的地层,利用已知的垂直井电阻率信息来研究相应水平井地层的电阻率各向异性.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某油田多口水平井的分析,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方法是研究水平井中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豫西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的祁雨沟金矿,为一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床。其中J4号角砾岩体为矿区内众多含矿角砾岩体之一,其矿化类型有两类:一是脉状矿化,形成脉状金矿体;另一类为胶结物矿化,形成不规则状金矿体。金矿化具有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性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带性。在水平方向上,矿化多集中分布于爆破角砾岩体的西北部,其它部位矿化较弱。在垂向上,脉状矿化主要分布于爆破角砾岩体490 m以上,受剪切裂隙带控制;胶结物矿化,主要分布于490 m以下,矿体的空间产出受角砾岩体的形态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