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香河短水准异常与唐山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唐山地震前后香河短水准资料进行了剖析,肯定了香河短水准在唐山震前的中短期异常和震时观测到的同震变化。通过计算在水平应力作用下的线源倾斜场理论值,验证了唐山震前香河短水准前兆异常的可靠性;同时,用弹性位错理论模式计算香河台及周围的震时倾斜场,进一步证明香河台震时观测到的同震变化的可能性。对计算结果中理沦值和实测值存在的差异作了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2022年泸定M6.8地震为近期川滇地区显著强震。本文基于Okubo平面矩形弹性位错理论,采用已有的由地震波反演获得的同震破裂模型,模拟研究了泸定M6.8地震产生的地表同震重力变化、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结果表明:(1)同震重力变化图像具有以发震断层为界,呈正、负四象限对称分布特征,与震前(2019年9月—2020年9月)实测重力变化图像和发震断层左旋走滑特征具有一致性,说明其孕震过程可用闭锁剪力模型来解释;(2)在远场区域,同震垂直位移图像与重力变化图像类似,位错引起的介质密度变化效应大于地表垂直位移效应,而近场地表垂直位移效应大于介质密度变化效应,显示出负相关性;(3)同震水平位移图像具有对称的四象限特征,与GNSS实测结果显示的变形特性一致。该结果可为地震前后重力、形变观测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同时为强震孕育的机理研究提供线索,尤其为闭锁剪力孕震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新的实例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永志  李辉 《地震》2002,22(2):35-41
简要介绍了为探索和解释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的各种孕震模式,推导了由孕震引起的密度变化和位移与地面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之间的变化关系。摸拟计算了孕震位移和密度变化引起的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变化的空间分布并分析了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此同时,采用广义司托克斯云积分和有限差分方法对云南丽江7. 0级地震前重力位、重力、重力水平梯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强震前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有其自身的变化特征,这对预测强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震磁变化。文章指出,我国震磁工作者从不同的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唐山周围的地磁原始资料进行了筛选、分类和数学处理,相继发表了十多篇研究结果。本文论述了趋势性的震磁变化、唐山地震的中短期震磁变化和唐山震磁异常的物理解释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1969年苏联地震学家在中亚加尔姆地区发现一系列地震前波速比的有规律变化后,美国、苏联、日本和中国地震学者先后提出了各种类型的膨胀——扩散模式来解释震前波速比的异常以及其它前兆现象。但是,有些震例没有波速比异常。有些大震震前呈大面积隆起和呈各种形态的形变;同时,地热升高,地下水位及水质的变化,水氡的升高与降低,重磁电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大陆发生的一些地震之前,曾观测到重力,远震 P 波及近震 Pn 波走时残差和上地幔电导率等异常,这些异常具有空间范围广、时间长和幅度大的特点。用已知的地震孕育模式和前兆模式解释这些异常是困难的。本文试用地球深部物质在温度、压力改变时介质物理性质的变化作为这类异常的可能原困。  相似文献   

7.
4次破坏性地震所伴随的震磁变化用压磁效应作了解释。这睦变化是在日本中部伊豆半岛东部观察到的。大部分数据由重复测量获得,虽然这些数据受到电力火车噪音的影响,但在靠近地震的测点土观测到了有意义的地磁变化。1978年伊豆半岛附近地震与1080年伊豆半岛东部近海地震的同震绪阿由压磁模型得到很好的解释。在靠近1976年河津地震震中的一个测点上观测到高达5nT的总强度变化。该变化不能由单断裂模型解释,由此提出  相似文献   

8.
4次破坏性地震所伴随的震磁变化用压磁效应作了解释,这些变化是在日本中部伊豆半岛东部观察到的。大部分数据由重复测量获得。虽然这些数据受到电力火车噪音的影响,但在靠近地震断裂的测点上观测到了有意义的地磁变化。1978年伊豆半岛附近地震(M7.0)与1980年伊豆半岛东部近海地震(M6.7)的同震变化都可由压磁模型得到很好的解释。在靠近1976年河津地震(M5.4)震中的一个测点上观测到高达5nT的总强度变化。该变化不能由单断裂模型解释,由此提出了一个双断裂模型。对于1978年东伊豆地震(M4.9),在KWZ台观察到显著前兆性的与同震的总强度变化。KWZ台很靠近伊豆大岛附近地震(M7.0)的隐伏分支断裂,M7.0地震发生时此断裂存在无震移动。M4.9地震的前兆磁变化被描述为是这条隐伏断层的无震断裂。而M4.9地震的同震回弹扩大了断层滑动面。这意味着我们通过磁场观察到了地震成核带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提出以磁报震的实质是综合预报,而综合预报的基础则是综合解释。作为一个认识系统,以磁报震的综合解释主要由4个层次(4个要素)组成,即地磁场异常变化(层次I),构造环境及应力场的变化(层次Ⅱ),系统相关要素的变化(层次Ⅲ),外部环境要素的变化等(层次Ⅳ)。以磁报震不应简单归结为完全以地磁异常变化为基点的地震预报,而应是由多要素(层次)组成的有机分析系统,即在以层次I为核心的认识基  相似文献   

10.
张北6.2级地震宝昌地震台地电异常特征及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分析了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值曲线具有的长趋势变化以及规则年周期变化特征,为确定和提取前兆异常提供了正常变化的背景值和参考值.其次,通过去倾、傅立叶去年周期变化以及归一化月速率等方法,分析了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电阻率异常特征,并利用相关理论尝试解释了异常产生的物理机制.归一化月速率法对于提取、分析短临异常,判断发震时间,较为理想;膨胀流体扩散(DD)模式适于解释宝昌地震台地电异常,而广泛扩容各向异性(EDA)模型适合解释该台地电阻率变化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