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京市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价值估算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北京市为例尝试设计了耕地资源价值体系, 分析其价值关系, 进而探讨耕地资源经 济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生态价值的估算方法, 并对北京市1990-2005 年耕地价值进行了定 量测算。研究结果表明: ① 北京市耕地资源单位面积经济价值呈较快增长, 1990 年为 12.57×104 元/hm2, 2005 年为108.12×104 元/hm2; ② 耕地资源社会保障价值供给能力和农 村居民的需求水平相距甚远, 1997 年供给能力为49.19×104 元/hm2, 需求水平为160.56×104 元/hm2, 2005 年供给能力为74.82×104 元/hm2, 需求水平为305.48×104 元/hm2。可见, 耕 地作为农民重要的社会保障资源已不堪重负,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建立; ③ 生态价值供给 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 1994 年达到171.21×108 元, 2005 年为70.87×108 元, 大量耕地减少 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基于人口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价值的总体需求和多元 需求呈不断增长趋势, 所以需要保持和提高耕地表面的植被覆盖度, 为此政府有必要对农民 因种植耕地给予其一定的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动态测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旨在定量评价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固碳释氧价值及其动态变化,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基于MODIS/NDVI数据,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测算净第一性生产(NPP)物质量,并通过光合作用方程式换算成固定CO2和释放O2的物质量,以此为基础,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对青藏高原固碳释氧价值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固定CO2的价值分别为384.36×109元、393.23×109元和356.41×109元,释放O2的价值分别为408.31×109元、415.02×109元和378.61×109元。2000-2005年固碳释氧价值增加了15.58×109元,2005-2010年下降了73.23×109元,而2000-2010年下降了57.65×109元。固碳释氧价值在空间上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这与青藏高原的水热条件分布基本一致。在价值构成中,草原>森林>草甸>其它类型>灌丛>农田。2000-2010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呈现减小趋势,表明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出现了退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田富强 《干旱区地理》2017,40(3):640-646
基于实际粮食产量与抛荒耕地种植粮食作物条件下粮食总产量关系的分析方法有助于促进耕地红线制度改进。依据全国粮食总产量、种植面积与耕地面积数据,构造2016-2033 年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红线耦合的基本、法定、过渡、新型与理想耦合红线标准;分析阶段性耦合与可持续耦合两种升级路径。研究表明:2001-2015 年,全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耦合不足。据此,提出以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抛荒治理面积挂钩的政策建议;在抛荒比例11.12%的条件下,新增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治理28.85 倍抛荒耕地;2017、2021、2025、2029、2033 年分别实现有效利用1.200×108 hm2、1.243×108 hm2、1.279×108 hm2、1.314×108 hm2、1.349×108 hm2 耕地,粮食总产量分别比基期增加4.838×106、2.4190×107、4.354 2×107、5.321 8×107、8.824 6×107 t;红线耦合系数分别达到0.882 471、0.909 740、0.937 008、0.950 643与1;有效利用耕地增加12.5%,粮食总产量提升14.2%。  相似文献   

4.
闫虎  王玉杰  张会兰 《干旱区地理》2015,38(6):1226-1233
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对于生态环境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资源得到高效利用,生态安全得到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自然地理特征,采用GIS分析和专家集成方法,分别进行了巴州土壤侵蚀敏感性、土地沙漠化敏感性、土壤盐渍化敏感性和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评价,最后展开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巴州生态环境敏感性共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敏感、轻度敏感以及不敏感5个等级。生态环境极敏感区面积为2.7×104 km2,占全州面积5.7%;高度敏感区为12.7×104 km2,占26.4%;敏感区面积为14.8×104 km2,占30.8%;轻度敏感地区为7.9×104 km2,占16.4%;不敏感区面积为10.0×104 km2,占20.7%。  相似文献   

5.
生态输水调度是生态保护和恢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实施生态输水对恢复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生态系统、维护绿洲生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阿克苏河流域生态输水现状,在识别自然植被重点区和估算生态需水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生态恢复目标的流域生态输水调度优化框架。首先采用高分系列影像识别自然植被信息,建立阿克苏河流域2015—2020年自然植被数据集,逐像元统计自然植被出现频次确定了艾希曼湖湿地区、第一师边缘胡杨林区、五团边缘胡杨林区3个自然植被重点区,面积达1257.69 km2;借助面积定额法和水量平衡法估算3个自然植被重点区的生态输水量分别为1.53×108m3、2.73×108m3、1.14×108m3;确定了流域生态输水的最佳时间为5—9月,单次或2次进行生态输水,建议单次生态输水量大于0.2×108m3且输水天数大于10 d;渠系网络分析显示3个自然植被重点区设置的8个输水口可以作为今后生态输水路径的参考。研究结果对阿克苏河流域生态输水...  相似文献   

6.
蒋桂容  覃建雄 《干旱区地理》2022,45(5):1604-1614
量化评估干旱区林果业生产的生态功能价值,可以使人们尤其是林果种植户更充分认识林果业生产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促使其生产决策时不只考虑经济因素,还更注重生态因素,实现环境保护、林果经济发展和种植户增收协同增效。以干旱区新疆南疆地区为例,运用影子工程法、造林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和成本替代法测算林果业生产所提供的各项生态功能价值。结果表明:(1) 南疆地区总的生态功能价值从2003年的41.22×108~45.11×108元增长至2018年的110.86×108~121.05×108元,2010年达最高水平141.02×108元;就具体生态功能价值而言,固碳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各地州林果业生产总的生态功能价值排序固定不变(2003年除外),即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与喀什地区发展趋势相似,波动幅度大且与整体发展趋势最接近;和田地区以11.10%增幅稳定增长。(2) 由于种植规模的不稳定性,南疆地区林果业生产总的生态功能价值水平波动发展,于2010年达最高水平后呈现出下降趋势。(3) 对于集干旱、风沙于一体的地区,林果种植在净化环境和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持续性强、意义更深远。建议政府大力宣传林果种植的生态效益并制定生态林果生产支持政策,以部分补贴林果种植户;同时,考虑空间邻近效应,各地州要统一合理规划林果业生产布局。  相似文献   

7.
中亚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亚地区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信息资料有限,研究深度无法满足亚欧内陆干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要求。采用欧空局(ESA)GlobCover 2 2005年的全球陆地覆盖数据集资料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资料,较为系统分析了1992-2009年中亚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及其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中亚耕地面积及作物产量呈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耕地面积由1992年的43.1×104 km2(比例10.9%)下降到2000年的29.8×104 km2(比例7.58%),然后上升至2009年的31.6×104 km2(比例8.04%),但仍未恢复到1990年代初的水平;(2)林地与草地面积变化不明显,但草地载畜量变化显著。其中哈萨克斯坦2009年草地载畜量(6.25×107标准羊单位)仅为1992年草地载畜量(9.91×107标准羊单位)的63.1%;土库曼斯坦2009年草地载畜量为2.96×107标准羊单位,是1992年草地载畜量(1.04×107标准羊单位)的3倍左右;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草地载畜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中亚地区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巨大,但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农田土壤侵蚀、土壤盐渍化和过渡放牧等生态问题,如何有效治理与防治上述问题,对中亚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焦伟  刘新平  张琳  梁玲霞 《干旱区地理》2018,41(6):1396-1404
60 a来塔里木河流域耕地面积净增100×104 hm2,在流域内部形成众多生态环境安全问题。通过选取水资源生态环境指数、社会生态环境指数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数,运用ESDA空间分析方法和GWR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35 a间土地开发与生态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响应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土地开发-生态风险预警"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980-2015年克孜勒苏州和喀什地区生态等级正向转移比例较大,有84.86%的比例由较低等级(I)正向转移为低等级(Ⅱ);和田地区的克里雅河流域,阿克苏北部区域以及塔里木河末端且末县等级退化严重,负向转移比例23.46%。和田、阿克苏、喀什地区每增加1.0×104 hm2未利用地开垦规模,综合生态环境分值下降0.60到0.35,而克孜勒苏州则上升1.3~2.1;上游喀什与中游阿克苏两地区每1.0×104 hm2生态退耕,每年将分别化解32.06×104 t和15.60×104 t化肥污染压力。阿克苏地区与巴音郭楞州土地开发生态风险达到环境资源承载力指数的75%以上,预警程度超过Ⅱ级,而克孜勒苏州土地开发处于生态安全范围。每1.0×104 hm2未利用土地开发,全流域风险指数增长均值为0.003 4,下游巴音郭楞州在增加15×104~20×104 hm2耕地后,生态风险将逼近并超过环境预警界限,上游克孜勒苏州将在15 a之后进入中度警告阶段。  相似文献   

9.
王姝  张艳芳  位贺杰  张宏运 《中国沙漠》2015,35(5):1421-1428
基于MODIS NPP(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利用线性趋势法、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及固碳释氧价值模型,探讨2000-2012年生态恢复背景下陕甘宁地区NPP变化及其原因,并评估NPP变化的固碳释氧价值。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陕甘宁地区NPP年增长率为4.3%,总体呈现阶段性增长趋势,其中有两次持续增长期;(2)陕甘宁地区NPP受水热格局影响显著,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空间分布特征,空间集聚显著,但研究期内集聚水平呈下降态势,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由前期的局部试点向后期的全区扩散相互印证;(3)陕甘宁地区NPP增长趋势是人类活动和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为主要驱动因素,尤其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④生态恢复背景下,陕甘宁地区植被固碳量累计增加1.06×107 t,释氧量累计增加2.7×107 t,固碳释氧价值累计增加9.34×1010元。生态恢复创造效益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洪水资源化是解决喀斯特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有效途径。文章在贵州省喀斯特地区选取40个流域作为研究样区,利用面向对象技术的监督分类型方法,提取典型喀斯特地貌类型;分析流域样区特征,利用系统聚类法,将其划分为6种流域类型,即是:喀斯特低中山型(Ⅰ)、峰丛谷地型(Ⅱ)、混合型(Ⅲ)、峰林盆地(溶原)型(Ⅳ)、峰丛洼地型(Ⅴ)和峰林地貌型(Ⅵ);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径流特征的影响,探索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的分配与承载规律,从流域结构角度研究地貌空间配置对洪水资源化的实现。研究表明:1)洪水径流模数、径流系数及其Cv值曲线呈现“双峰型”分布,且分别在峰丛谷地型流域(Ⅱ)和峰丛洼地型流域(Ⅴ)达极大值;2)不同流域类型实现洪水资源利用总量,从大到小排序为:Ⅴ(6.22×108 m3)>Ⅰ(2.88×108 m3)>Ⅵ(1.49×108 m3)>Ⅱ(1.34×108 m3)>Ⅳ(1.25×108 m3)>Ⅲ(0.55×108 m3);3)除峰丛谷地型(Ⅱ)和混合型(Ⅲ)流域外,所有流域类型的地下洪水资源总量大于地表洪水资源总量。喀斯特流域的洪水资源化,深受喀斯特地表的起伏及其流域侵蚀基准面和溶蚀基准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沙产业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产业是沙漠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等多重目标结合的产物。经过30余年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已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但对其未来发展的研究仍存在很大分歧。汇总研究了沙产业概念自诞生至今的理论演进过程,发现早期沙产业理论多强调大农业属性,而随着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沙产业项目的综合化发展,现已拓展至工业生产和服务业领域。沙产业的概括特征为:(1)生产活动主要发生在沙漠干旱地区;(2)使用高新科学技术是首要标志;(3)除农产品外,相关的工业和服务业产品也属于沙产业的产品;(4)要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沙产业是实现沙漠治理的根本方法,是传统农业的重要补充,也是全球干旱化趋势下的重要应对方案。促进沙产业发展,对于沙漠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福祉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技支撑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新疆,面积约102×104 km2,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在过去50 a里,塔里木河流域经历了大规模的水土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河道断流,湖泊干涸,沙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隐忧日益加剧,已威胁塔里木河流域绿洲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严重影响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针对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长期的生态监测与科学研究,基于多年监测调查数据,解析了塔里木河荒漠河岸林植被与地下水的关系,揭示了生态系统退化过程和机理,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合理/胁迫/临界地下水位与流域生态需水量,研发提出的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关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提出的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方案,被纳入《南疆水利规划》;提出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建议被国家采纳并实施。科技支撑塔里木河流域生态修复及可持续管理,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3.
宓泽锋  周灿  朱菲菲  曾刚 《地理研究》2018,37(10):1915-1926
基于路径依赖视角,采集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2003-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刻画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依赖格局和演化,并初步探讨了影响因素与关系变化。结果表明:①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内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较强路径依赖,80%以上的城市在相邻阶段内结构相似度的相关系数在中等相关以上,各地区应当具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②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新型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出现结构锁定的地区在构建自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动关系上要显著落后。在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自然状态增长率对经济系统增长和社会系统增长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39和0.061,而在结构锁定地区,回归系数则不显著。③ 在不同阶段自然响应(表征资源利用)、经济压力(表征经济增长)、社会响应(表征教育与社会保障)的增长率与结构相似度呈现显著负相关,表明资源利用效率、资金、教育与社会保障的提升可从手段、资金和意识三方面推动形成新型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突破当前的区域结构锁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人多地少、位处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现实状况,如何合理、有效配置(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我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而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效益评价则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为此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效益的界定,认为其是一个基于生产性要素投入产出效率、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性、空间载荷强度及区域关系、制度安排合理程度的客观反映,据此构建评价体系,并以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单元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效益呈现出:水平特征——粗放、低效增长,内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低,空间特征——分异明显,整体呈现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的地理格局;(2)经济效益(3.500 5)>社会效益(3.019 3)>生态环境效益(1.332 9)的格局,在某种程度上映射出我国现有的宏观发展战略,存在重公平、忽视效率的弊端,严重扭曲了区际价值关系(“人人”矛盾尖锐)。为各省区配置城镇建设用地,进行区际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以及省区内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过度施用化肥、使用农药、侵占农田等行为造成的农业环境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在城郊农业区和高集约化农区问题更为突出,因此现代农业发展不仅仅追求经济效益,更应该关注生态功能提升和农村社会稳定。本研究旨在提出一套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法,实现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土地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高集约化农业区长沙县为案例,首先构建经济-生态-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农业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识别出影响农业综合效益的障碍因子;最后运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法,构建生态、经济、社会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计算得出土地利用最大综合效益和最优化结构,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长沙县农业综合效益呈现增长趋势,评价值从1996年的0.20上升到2016年的0.79;(2)经济因素不再是影响农业效益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而社会因素,例如粮食安全指数等成为主要影响因子;(3)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需求提出了长沙县土地利用优化结构,农业综合效益可由99.83亿元增长到129.34亿元,增长29.56%。本研究采用了一系列的模型和方法得出了长沙县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值和土地利用最优结构,可为农业土地空间格局优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1 Sand-Preventing Efficiency of the Upright FenceAlong the Desert highway the upright fence has tblee formst the reed fence of l.7m in height Ztalporosity degree of 34 %, white nylon upright fence, l.lm in height and porosity degree of 64 %; antiulhaviolet nylon upright fence, 0.9m in height and porosity degree of 58 %. Fences of all the three formswere installed along the Desert mghWay. In order to enhance design and consimchon of the sandcontrolling System to make it work better, we took…  相似文献   

17.
刘洋  王娅  周立华 《中国沙漠》2022,42(6):185-193
生态移民是国家实现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战略目标的重要政策手段。西部地区生态移民规模较大,进行生态移民工程绩效评价,总结现有经验教训,优化工程后续实施对实现西部生态脆弱区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克服过去忽略移民过程获得感和公平诉求导致工程绩效与移民真实感受不符的缺点,本文以甘肃省古浪县黄花滩移民区为例,建立了基于过程和结果的生态移民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程绩效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表明:(1)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工程绩效评价结果为“较差”,移民对工程全过程的实施效果评价较低,存在问题主要为移民参与程度和对政策了解程度不够、搬迁过程操之过急、总开支大幅增加、合作社发展效益不佳、本地就业困难等。(2)经济受益水平更高的生态移民具有更高的工程绩效评价,而受益水平与移民自身经济实力密切相关。(3)生态移民工程的增收效应存在不均衡性,不同组间的移民受益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未来需要关注移民间发展差距和共同富裕问题。  相似文献   

18.
西藏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西藏地区脆弱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模式。本文以工布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西藏森林清查数据、工布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权威部门公布的生态服务参考价格,参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评估了工布自然保护区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价值。结果表明,工布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1778.56亿元。其中经济价值为694.41亿元,主要是由林木价值和林副产品价值组成;生态价值主要包括水源涵养、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游憩,计算得到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价值为1083.77亿元;工布自然保护区的社会价值中主要是增加就业与维持社会稳定的总价值3815.41万元。根据得到的评价结果,分析了西藏自然保护区在管理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Qianyanzhou is located in the heart of Jitai Basin in Guanxi town, the county seat of Taihe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 Qianyanzhou has a subtropical humid climate and exemplifies the geographic and geo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red soil hilly regions in southern China. In the early 1980s, to control soil and water loss and problems with grain yields, Qianyanzhou’s researchers proposed an innovative, comprehensive stereoscop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 known as the “Qianyanzhou mode”. This mode included a forest-livestock-food ecosystem, a forest-fruit-economy ecosystem, and a land-water compound stereoscopic system, all located within a watershed. In the Qianyanzhou mode, soil and water loss were completely controlled, thereby promoting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as a whole supported this mode thanks to its far-reaching social impact. In the 21st century, given new societal concerns and continu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Qianyanzhou mode has been restructured as two ecosystems of forest-fowl and planting-raising circular economies at landscape level, based on an increase in vegetation coverage from 4.3% to more than 80%. These improved mode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ecosystem, reduce poverty,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Qianyanzhou mode and summarizes its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hases. We hope that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study supports improvements to and promotion of the Qianyanzhou mode. We believe the Qianyanzhou mode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fforts to modify the agricul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alleviate poverty, and construc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相似文献   

20.
Restoring degraded grassland ecosystem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grassland ecological service functions and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es and societies. Returning grazing land to grassland technology (RGLGT)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echnology for restoring degraded grassland ecosystems and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economy of pastoral areas in China. Research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effects of RGLGT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evaluating and adjusting national ecological policy. Based on collecting sample surveys from 221 farmers in 16 villages of 4 towns of Yanchi Coun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in 2017, a model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implementing RGLGT was developed. The model includ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hnology, the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technology, and the sustainability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technology, it was used to complete a comprehensive effects evaluation of implementing RGLGT in Yanchi County that was based on use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implementing RGLGT is good overall and had a score of 0.5946. In terms of specific effects ranked from high to low, these were the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technology, the economic benefits, the sustainabil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themselv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RGLGT has resulted in good 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but sustainabi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chnology are wea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