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生物修复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生物修复技术是解决环境污染,恢复被人类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与应用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内容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技术、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技术及湖沼生态恢复技术等。在高效特异微生物与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筛选及其机理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已筛选出近50种针对农药、石油、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的高效特异菌种和As、Cd、Mn、Zn等12种重金属的超富集植物。今后应注意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拓宽研究领域,注重生物修复的机理研究及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开展全国范围的环境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建立污染环境修复的法规与标准;从而促进生物修复技术的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及环境与健康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2.
荒漠植物生活史对策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0,自引:20,他引:10  
植物种群生活史是指植物种群从种子萌发到种子形成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它包括植物种群生活周期各个阶段(繁殖、种子、补充与生长)的生活史特征以及与同一生境内其他生物之间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而生活史对策是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形成的、以各种生活史特征表现出来的适应对策,即由自然选择塑造的生物体外形和习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植物生活史对策的研究历史、进展和生活史对策的研究内容以及生活史对策理论在荒漠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指出生活史研究仍存在不足首先是研究内容上,资源分配在多年生植物中的权衡仍未被有力证明,邻体效应与繁殖分配的关系在个体水平上仍不明了,多年生植物在不同邻体效应和生境下将采取何种繁殖对策目前尚无明确的结论;繁殖分配与性分配之间的关系,引起花序结构上资源分配差异的原因,各种繁殖对策中繁殖分配异同与维持机制等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种子大小的变异机制以及生物学意义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更需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来解释其机理。在群落水平上种子大小与萌发能力的关系不明确,萌发过程的时间扩散方式报道甚少。因此,这些方面的研究工作急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生物土壤结皮对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3,他引:8  
通过调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筑路形成的严重干扰样方与自然状态下轻微干扰样方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差异,结合人为干扰生物土壤结皮样方的结果,综合生物土壤结皮土壤种子库、结皮上种子萌发、生长以及土壤养分与水分的特征,研究生物土壤结皮对种子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完整结皮与适度干扰后结皮样方内植物多样性指数D分别为0.3296和0.5291,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8400和1.295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严重干扰样方的多样性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均显著低于轻度干扰样方的对应指标。说明对生物土壤结皮 “适度”干扰使其保持在早期发育阶段有利于增加种子植物多样性,而“严重”干扰使结皮变为流沙阶段会降低种子植物多样性。结皮影响种子植物多样性的机理主要在于发育后期的生物土壤结皮会降低土壤种子库,也会抑制多数种类种子萌发,夏秋季结皮深层土壤水分的减少也不利于深根植物的生存,但结皮土壤拥有相对较高的养分条件却能保证一年生短命植物生长和生存。相对于流沙,生物土壤结皮的存在有益于保持相对较高的植物多样性,这可能归功于生物土壤结皮有利于地表稳定性、以及其在防风蚀和土壤形成等方面重要的生态功能,因而,在采取 “适度”干扰措施以提高植物多样性之前需要慎重考虑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感知技术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感知技术的发展为文化遗产的探测、保护、利用和传承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鉴于当前文化遗产研究中应用的感知技术的复杂性及多样性,本文对感知技术及其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梳理。首先,对感知技术的概念进行总结,重点介绍在文化遗产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多源遥感平台、社交媒体、移动通讯、智能交通等多源传感器的特点,以及关键信息处理技术,包括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可视化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其次,梳理了感知技术在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群体对于文化遗产的体验和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最后,探讨了文化遗产研究中感知技术在数据精度、多源数据融合、信息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数据共享化、平台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地理》2007,30(4):518-518
2007年7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邀请,瑞典Lund大学副教授、著名生物传感器专家Xie Bin博士,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外国专家局引进的国外优秀人才,访问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XieBin博士同其导师均为热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中的著名专家,曾在1995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微电子技术和固定化酶加工成的人体多参数测定的阵列式热生物传感器,称为“家庭医生”,  相似文献   

6.
刘志高  张薇 《地理研究》2018,37(7):1349-1363
以演化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综合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研究成果,认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是本地要素与全球力量、历史条件与现实努力、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构建了基于多尺度、多要素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叉动力机制分析框架。同时,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区,通过梳理武汉市生物产业形成和演化历程,总结影响其生物产业发展的要素和作用形式。研究发现:生物产业与本地光电子产业之间的技术联系、高校和研究所、以及企业本身仅仅是决定生物产业在武汉市形成的一部分因素,地方政府、跨国公司和留学归国人员等主体也是促成生物产业“生根发芽”的重要主体,它们在武汉生物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作用程度是不同的。这一点是区别于欧美发达国家以技术为核心的产业分叉研究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仍然停留在“量的扩张”阶段,与欧美发达国家以“质的提升”为主的发展本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杉木种子涩籽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承祯  洪伟  林思祖 《山地学报》2006,24(1):117-122
杉木为我国南方山地主要造林树种,其分布范围广,造林种子需求量大,而涩籽是造成其种子发芽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杉木不同分布区,山地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杉木种子涩籽的空间差异也较大。采用空间自相关、空间关联和分形理论等方法对福建省杉木种子涩籽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种子涩籽空间异质性较大,其自相关系数和半方差函数变化与空间尺度密切相关;地理位置是影响杉木种子涩籽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杉木种子园的建立及种子调拨过程中应考虑杉木种子涩籽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8.
龚健  张丙昌  索菲娅 《中国沙漠》2015,35(3):639-644
蓝藻是荒漠生物结皮的重要组成。选取生物结皮中的优势蓝藻(具鞘微鞘藻(Microcoleus vaginatus)、眼点伪枝藻(Scytonema ocellatum)、地木耳(Nostoc commune)),通过提取其胞外多糖,研究了不同蓝藻胞外多糖对荒漠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具鞘微鞘藻、眼点伪枝藻的胞外多糖对粗枝猪毛菜(Salsola subcrassa)的种子萌发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作用,地木耳的胞外多糖仅在高浓度时对粗枝猪毛菜的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p<0.05);具鞘微鞘藻胞外多糖对小花荆芥(Nepeta micrantha)种子萌发无明显的影响作用,但眼点伪枝藻和地木耳对小花荆芥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具鞘微鞘藻、眼点伪枝藻和地木耳胞外多糖对琉苞菊(Hyalea pulchella)种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藻种胞外多糖组分的差异和不同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差异可能是造成不同藻种胞外多糖对种子萌发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坡地资源利用保护中的农林复合经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坡地资源在我国等多山国家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保护对环境稳定有着重要影响。坡地农林复合经营是一种以生物措施为主的坡地利用保护方式,与常规方式相比其投资少、系统产出高;在控制坡地土壤侵蚀、保持和培育坡地土壤肥力方面更具优势;但也有一些局限需要在实践中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对全球800多种浮萍进行筛选后,找到了能高效治理污水的浮萍株系,并通过浮萍培养技术将废水中的氮磷高效富集并转化成高品质生物质原料。该所研究员赵海率领团队经过9年研究发现,浮萍具有与水葫芦相当的氮、磷吸收能力,对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有超强的吸附能力。"中国当前水体污染主要为氮、磷污染,控制水污染的关键在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新疆土肥学会、新疆地理学会、新疆植物学会、新疆生态学会等七单位组织的“盐生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利用与西部生态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将于 2 0 0 3年8月初在乌鲁木齐举行 ,会议规模近百人。会议议程包括 :盐生植物生态生理学研究 ,提高利用盐生植物资源利用 ,治理土地荒漠化 ,发展区域经济 ;抗盐机理研究 ,从盐生物抗盐机制、结构中探索提高栽培植物抗盐力的途径 ;盐生植物中获取抗盐基因 ,进行植物耐盐性遗传改良 ;发展盐生…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沙区6种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马骥  李俊祯  孔红 《中国沙漠》2002,22(6):586-590
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沙区6种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其种子微形态特征在组间有一定分类学价值,近缘组和近缘种的种子微形态结构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其种子体积小、重量轻、种皮富含胶质、表面纹饰呈凹凸不平的沟槽状,有利于在沙区的传播与萌发.  相似文献   

13.
土壤星地传感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作为自然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是联系大气、水、生物等其它地理要素的重要枢纽,其信息的快速准确获取研究对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介绍卫星、航空、无人机和地面不同平台搭载的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探测原理;总结国内外基于星地传感技术的土壤信息快速获取方法及其在土壤属性预测和制图中的应用;阐述现代土壤信息获取在土壤地理学中的应用情况;展望当前土壤星地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黄河口营养盐入海通量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大量营养盐的输入不仅可对河口潮滩的氮、磷营养水平以及氮磷比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其对于湿地植物的种子萌发与幼苗发育亦可能产生深刻影响。为此,于2010年10~11月,在人工气候箱控制条件下,研究土壤中氮磷比对采自黄河口中潮滩和低潮滩的不同表现型的碱蓬(Suaeda sals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基盐分的增加,采自中潮滩和低潮滩的碱蓬种子的萌发率都在减小;当氮磷比为9.5时,在无或低盐分(0 m M和300 m M)胁迫下,中等浓度的氮磷配比(4.524 m M氮+0.476 m M磷)有利于采自中潮滩的碱蓬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低浓度的氮磷配比(0.905 m M氮+0.095 m M磷)则有利于采自低潮滩的碱蓬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在高盐分(600 m M)胁迫下,高浓度的氮磷配比(9.05 m M氮+0.95 m M磷)对于采自两种生境的碱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当氮磷比为17时,无论在高盐分还是在低盐分胁迫下,高浓度的氮磷配比(9.444 m M氮+0.556 m M磷)都有利于采自两种生境的碱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说明高氮低磷的配比(氮磷比为17)可以有效减缓盐分胁迫对碱蓬种子萌发的危害,使得碱蓬种子可以更快地适应环境而萌发。研究发现,采用平均生长量来描述外界条件影响下碱蓬种子萌发和幼苗平均生长状况是可行的。平均生长量的引入可以真实还原碱蓬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整体状况,是对鲜质量和干质量等表征碱蓬幼苗生长状况指标的一个有益补充。当前,伴随着黄河口潮滩环境氮磷配比的改变,采自两种生境的碱蓬种子萌发的抗盐分胁迫能力都呈增强趋势,其中以采自中潮滩的碱蓬种子抗盐分胁迫能力的增强最为明显,说明下一步通过调控氮磷比可以有效提高采自中潮滩的碱蓬种子对高盐分胁迫环境的适应能力,进而可以将其应用于该区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通过回顾我国近30年来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的进展,概述了我国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生态地理分布。包括我国从热带、亚热带到温带,从森林、草地、沙漠到湿地、农田乃至城市等诸多生态系统。总结了土壤动物群落对环境的响应及其指示意义研究的相关进展,从土壤动物对环境的营造、净化及其在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土壤动物的功能,最后介绍了土壤动物与其他生物的互作、地上地下的生态学联系、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等热点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分子生物技术在土壤动物分类研究中的应用;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功能和机理;地上与地下生态系统的交互作用;干扰、污染、生物入侵和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腐解9个月后杉木枯枝落叶化感物质对杉木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有机溶剂与蒸馏水混和浸提杉木枯枝落叶腐解9个月后化感物质,应用杉木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杉木枯枝落叶腐解9个月后,杉木枯枝落叶中的弱极性化感物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长、胚轴长及干物质量等指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鲜物质量则表现为轻微的促进作用;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各指标均等表现为抑制作用.腐解土中的弱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各指标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极性化感物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轴长及干物质量等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对胚根长、鲜物质量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机溶剂与蒸馏水混和浸提杉木枯枝落叶腐解9个月后化感物质,应用杉木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结果表明:杉木枯枝落叶腐解9个月后,杉木枯枝落叶中的弱极性化感物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根长、胚轴长及干物质量等指标表现为抑制作用,对鲜物质量则表现为轻微的促进作用;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各指标均等表现为抑制作用.腐解土中的弱极性化感物质对杉木种子发芽各指标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极性化感物质对绝对发芽率、绝对发芽势、胚轴长及干物质量等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对胚根长、鲜物质量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黑龙江省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林业老工业基地,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是其重要的用材林造林树种,每年需要大量造林用种子。但由于落叶松球果种实害虫的危害常造成种子减产、种子园效益低下、种子紧缺。在球果花蝇、小卷蛾、梢斑螟、大痣小蜂、瘿蚊等众多种实害虫中,球  相似文献   

19.
安第斯山,是一座位于南美洲西部,大致与海岸走向一致,纵贯南美大陆西部,大体上与太平洋岸平行,以跨越国家多、纵贯南北,为全世界最长的山脉而著称。据考证,安第斯原是居住在印加古都库斯科以东的部落名称。在印第安语中,anti意为"东方",用以表示当地山岭的名称。一说源于印第安语或印加语anti,意为"铜",因秘鲁南部山区产铜而得名。安第斯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几乎是喜玛拉雅山脉三倍半,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是科迪勒拉山系主  相似文献   

20.
基于web of science的1899~2010年湿地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homson Data Anlyzer(TDA)软件,对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1899~2010年间的湿地研究论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作者关键词词频次数在100次以上的关键词,以及高频词出现的年代,并将百年湿地研究划分为5个时间段,分析各个时间段内在研究中出现最多的10个关键词,以及百年湿地研究文献平均年发文量最多的10个关键词及其共词关联度,以期发现国际湿地研究的内容及热点。结果表明,湿地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大量研究始于1990年;湿地的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功能等是湿地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建模是其研究的主要方法;美国在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研究湿地科学的第二大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