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利用法国AVISO数据分发中心提供的2014多卫星融合数据中海面高度异常数据,研究了1992年12月~2013年12月,空间范围为82°S~82°N,0°E~360°E全球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及分布,分析了全球海面高度异常的季节性变化,再使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方法(EOF)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北半球海平面高度存在年周期的反向相关特性,太平洋存在东西反向相关特性,极值区域在东太平洋暖池区域。  相似文献   

2.
抗差最小二乘法在卫星测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采用1992年10月至1998年10月的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进行海平面变化研究,将抗差最小二乘法引入到数据处理时,计算了平均海面高,海平面变化量和海平面的升降速率及其主要周期项的振幅和相位,同时给出采用经黄最小二乘法计算的结果,将将两种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揭示了海平面变化的一些规律,实证了海平面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采用1992年10月至1998年10月的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进行海平面变化研究时,将抗差最小二乘法引入到数据处理中,计算了平均海面高、海平面变化量和海平面的升降速率及其主要周期项的振幅和相位.同时给出采用经典最小二乘法计算的结果,并将两种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揭示了海平面变化的一些规律,证实了海平面变化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联合多种卫星测高数据分析全球和中国海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了 7年的T/P数据 (第 9周期至第 2 49周期 )、4年的ERS2数据 (第 0周期至第 44周期 )和Geosat精密重复任务 (ERM)数据 ,由共线法研究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和中国海域海平面变化。测高数据的逆气压改正采用了每个周期的平均大气压重新计算 ,对T/P和ERS2两种数据源计算的 1995~ 1999年海平面变化作了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ERS散射计全球海面风场数据处理与ElNino海面风场异常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遥感学报》1999,3(4):300-304,324
星载散射测量技术是获取全球海面风场的有效手段。该文研究了欧洲遥感卫星(ERS) 散射计全球海面风场数据的处理分析技术。对1997 年3 月、6 月和12 月的全球海面风场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并同时与1996 年6 月和1995 年10 月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利用遥感技术发现了赤道太平洋西部的风场异常,从遥感资料上分析了1997 年El Nino 现象的海面风场( 风速与风向) 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了星载微波散射计在全球变化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T/P测高数据反演了中国近海及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潮汐参数,构造了CSR3.0、FES95.2和T/P反演的海潮模型改正下的海面高时间序列,通过海面高变化曲线及功率谱的比较确定了利用测高数据发现的海平面季节内变化主要是潮汐模型误差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代卫星测高资料监测1993~2011年全球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多代测高卫星T/P、Jason-1/2海面高数据和验潮站数据,确定了各卫星高度计的长期低频漂移,建立了统一的卫星测高海面高观测值,研究了1993~2011年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变化。结果表明,近18a全球平均海平面以3.12±0.4mm·a-1的速率上升,其中,海平面年际信号与ENSO事件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卫星测高开辟了地球科学研究的新纪元。平均海面高(MSSH)和海洋重力异常是卫星测高在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应用领域的重要成果。平均海面高对于建立全球潮汐模型、海平面变化研究以及海洋测深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关于海洋重力异常的应用,Sandweel与Smith(1997)已进行了说明。根据卫星测高数据计算垂线偏差(DOV)是恢复重力异常的一个新途径。对利用改进的卫星测高数据进一步提高全球平均海面高和重力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海1992-2006年海平面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14年多的多颗测高卫星同化海面异常数据,分析我国近海海平面信号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年周期信号在我国海域海平面变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其次,半年周期信号在南海也有较强显示,而黄海和东海则表示为高频信号,半年起伏及高频信号的周期和振幅均不稳定。首次在南海和东海海域发现存在一周期为准540 d的信号,其物理机制尚不明确。用标准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对上述周期信号进行了提取。验潮站数据也证实了该信号的存在。海面异常分析结果显示在1993~2007年期间,我国海平面平均升高速率:黄海为(4.01±0.49)mm/a,东海为(4.61±0.35)mm/a,南海为(3.68±0.41)mm/a。海平面上升趋势地理分布结果显示海平面变化具有很大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黄、东海海面地形在1993-2001年间的变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海面地形变化是海面变化研究领域里一个具有显著意义却相对冷寂的研究方向,卫星海面测高技术的发展为此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手段和数据。本文利用TOPEX/POSEIDON卫星的SSHA数据对黄、东海1993-2001年期间的平均海面地形的空间形态特征、变化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内变化特征等3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9年平均海面地形的基本特征为: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最大高差超过90 CM;1993-2001年期间全海区均呈现海面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值在5~8.6 MM/A之间,海面上升的空间分异表现为南快北慢,东快西慢。海面地形的年内变化在时间上呈正弦波动,空间上中、北部区域变化速度快,年较差大;南部区域变化速度慢,年较差小;变化空间特征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