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岩体的岩性、时代、产状等方面,论证了八宝山煤矿北部的正长斑岩体为一岩盖,下部找煤前景可观,可在井下实施巷探和定向钻探找煤,以延长矿井寿命   相似文献   

2.
从福建省天湖山煤矿区二叠纪煤系所处的聚煤环境和煤矿区经过后期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改造的区域构造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构造特征及其含煤性,并结合近年来在隐伏区下找煤(火山岩与岩体下找煤、推(滑)覆体下找煤)的成功实例分析,圈定了曾坂、西坑、尾厝和天湖山深部等四个隐伏找煤远景区,指出该区域下一步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3.
尚洪田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4):25-26,52
分析了洪山预测区西部洪山岩体地质特征及其向外围扩散的范围和程度,研究了北掌勘查区和焦窑煤矿两邻区煤层受岩浆岩影响的程度,认为洪山岩体对预测区煤系及煤层赋存的影响较小,岩体外围仍有煤系赋存。为下一步找煤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西北部张纪煤矿东部地表出露有大面积酸性火成岩,以往地质资料将其划归张家口组,近期地质工作证实该火成岩地表部分岩性为流纹斑岩,向深部相变为花岗斑岩,前者属于后者的边缘相,岩体厚度大于2 000 m,产状应为岩株。该岩体范围内原有的下花园组已被吞蚀殆尽,失去找煤意义。  相似文献   

5.
平庄盆地充填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地层和构造形迹发育特点,简述了平庄盆地诞生、成长及消亡的演化历史。从岩性、粒度分析、垂向层序、沉积断面结构、砂砾岩体几何形态等方面论述了盆地晚中生代充填沉积相的5种类型、各沉积相的空间配置关系;并进一步论述了盆地含煤地层——下白里统古园组、元宝山组的沉积环境。指出了聚煤构造、沉积环境拉煤的规律及找煤远景区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部深化找煤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中国东部煤炭资源特点以及找煤勘查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的基础上,提出找煤类型和找煤模式的概念。通过对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研究和大量找煤实例的分析总结,划分出3大类基本找煤类型:老矿区外围找煤区;巨厚新生界覆盖或煤层深埋区;复杂地质条件区。总结了不同找煤类型的主要特点,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找煤模式。提出中国东部科技找煤的思路和方法,其核心是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研究和多元信息的复合。  相似文献   

7.
辽西彰武—黑山地区是阜新盆地外围重要的找煤远景区。通过对本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识别出纬向EW构造带、NEE向华夏系构造带和NNE向新华夏系构造带;划分了近EW向、NE与NNE向褶皱-逆冲构造系,以及NW向、NE和NNE向张扭性断裂系;发现了一系列NE-NEE向的逆冲推覆断层、褶皱和被它们分割的岩体组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在该逆冲推覆构造体下,发现了早侏罗北票组的煤系露头并圈出了赋煤预测区;指出NNE向新华夏系构造带中的凹陷是本区的找煤重点。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鲁蒙能源鹰骏三号矿井赋煤地层为侏罗系,煤层围岩为陆相沉积,胶结较差,其稳定性影响着煤矿的安全绿色开采。采用岩体质量系数法、岩体质量指标法等方法,对2煤、2煤、5煤、8煤及15煤的围岩岩体质量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煤、5煤、8煤和15煤顶板均为不稳定顶板,煤层掘进回采时要采取软弱岩层支护措施,防止顶板冒落事故的发生。煤层底板岩石抗压强度大多小于10MPa,水稳性差,为软弱破碎底板,在掘进回采时要密切注意煤层底板稳定性变化情况,防止底鼓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技术的煤炭勘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煤炭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其保有储量逐年降低,易于发现的露头矿、浅部矿日趋减少,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煤炭资源更为紧缺。当前找煤对象主要为地下隐伏矿床及盲矿体,找煤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探索如何发挥现代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优势开展遥感找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遥感找煤的理论基础出发,通过对以往中国遥感找煤实践的总结,系统阐述了遥感找煤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遥感找煤的技术发展思路:即采用新型的多波段、多极化、多角度、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利用GIS工具对各种地理属性、地面属性、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地质钻探成果、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空间综合分析,探索煤田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提取深层次煤田信息。  相似文献   

10.
徐淮地区科技找煤研究抓住构造控煤这根主线,研究区域及找煤靶区的构造特点,同时依据先进的技术资料处理手段对老的物探资料等进行二次信息提取与开发,并实施对找煤靶区的综合构造控煤规律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找煤效果。  相似文献   

11.
洁净煤技术应用现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国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 ,大力开发应用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工业型煤技术、水煤浆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洁净煤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煤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等洁净煤技术 ,对提高煤炭利用率 ,改善环境状况 ,实现能源工业 (也包括化工及其它相关行业 )的可持续发展 ,有重要意义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含煤盆地构造演化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准噶尔含煤盆地是新疆主要含煤盆地之一 ,从含煤盆地内各煤田的含煤地层特征 ,构造特征及煤层赋存特征着手 ,分析了盆地内的沉积环境 ,构造演化和聚煤作用 ,论述了两个主要聚煤期所形成的含煤建造的发生、发展过程 ,指出了两个含煤建造中聚煤中心和富煤带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煤中硫的地质特征和洁净煤技术的发展(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媒中硫的含量大都由煤层的沉积环境控制,并取决于成煤物质是否曾受过海水影响及其受海水影响的程度。煤中硫的含量对于煤的有效利用甚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燃煤时有相当量的二氧化硫释放到大气中造成对环境有害的酸雨。因此,煤层中硫的分布和地质特征是评估煤的品质及解决有关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参数。洁净煤技术是为了有效解决能源需求并减少用煤对环境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它包括煤燃烧前的洁净方法(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煤洁净法)、烟气脱硫、吸附剂喷撒和各种媒燃烧技术(流化床、气化联合循环等)。  相似文献   

14.
鉴于我国煤质分析方法,指标比较落后的状况,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地质理论和数学理论而研制的一套煤质煤类分析实用性软件。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要求,功能,结构以及系统的实现法等。  相似文献   

15.
含煤盆地形成之后,受地应力作用产生的各种构造现象,改变了原始煤盆地的形态,且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研究成盆后构造对煤田的改造作用,对煤炭资源的预测和勘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部分实例,论述了断层和褶皱对煤田的改造作用,并对今后的找煤方向提出认识。  相似文献   

16.
含煤盆地形成之后,受地应力作用产生的各种构造现象,改变了原始煤盆地的形态,且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研究成盆后构造对煤田的改造作用,对煤炭资源的预测和勘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部分实例,论述了断层和褶皱对煤田的改造作用,并对今后的找煤方向提出认识。  相似文献   

17.
煤造石油与煤成油理论关系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煤造石油的研究进展。煤加氢液化研究结果表明挥发分、H与C比值、煤级、催化剂是影响煤炭液化的重要因素;对煤造石油与石油玩机成因说、煤造石油与煤一理论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评述,现代含煤岩系煤成油研究得出的结论与煤造石油实践得出的结果近似一致,一些大油田分布带与大构造活动区带近于一致,由此使人们得出了类似于F-T法合成的石油无机成因理论。  相似文献   

18.
抚顺煤田煤变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顺煤田的煤变质表现为一种具有浅成、高温、作用时间较短的岩浆热变质作用的特征。在西露天矿坑内和龙凤矿井下见有十分发育的接触热变质带,接触热变质煤未形成良好的天然焦,而是形成“炭渣状煤”或“烧变煤”。煤变质带明显,在平面上和垂向上都有所反映。煤变质带的分布与后期侵入的辉绿岩的分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煤中有机态微量元素含量与煤级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逐级化学提取方法,分析了煤中有机质结构的合的微量元素含量与煤级关系。结果表明,有机态结合的微量元素在褐煤中含量比较高。烟烟中含量降低,到无烟煤阶段,有机态微量元素含量进一步降低,证明了随煤化程度增加,煤中有面态的微量元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为例,分析了特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尽管台账上矿井“三量”符合国家规定,但生产接续十分紧张的原因;提出了新的“三量”可采期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