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下直流电阻率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水下电阻率测深进行数值模拟。与地面测量不同的是,水下电极所处的深度、水体本身和水底地形都会给电阻率数据造成较大影响,给数据的解释带来困难。若先通过计算,分析不同电阻率装置在水下测量时的视电阻率与水深的关系,再用有限单元法对水下的三维地电断面进行数值模拟,讨论水底地形对视电阻率的影响.即可用比较法消除地形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摆脱井下巷道数据采集的时空限制,准确高效地探测出采煤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模拟地震勘探时的数据采集方式,即:单个电极供电时一系列电极同时进行测量,从而获得的视电阻率数据量相对于高密度电法来说是随着所布电极数量的增加而成二次抛物线增长。在淮南某矿井工作面的上方孔中布置了64根观测电极及2根无穷远电极,从而获得的电法数据量是高密度电法的1000多倍。通过对所采拟震法三极视电阻率数据的分析与对比,结合该矿的具体地质情况,认为拟震法三极视电阻率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工作面采煤裂隙带的发育高度。拟震法三极视电阻率凭借其海量的数据为准确有效地探测采煤裂隙带高度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视电阻率对模型电阻率的偏导数矩阵计算方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按Tripp et al.(1984)提出的理论,给出了一种视电阻率对模型电阻率的偏导数矩阵简便计算方法,它的核心是互换定理。只要得到所有供电和测量电极节点分别供单位电流时各有限元网格节点上的电位,通过线性组合就可得到视电阻率对模型电阻率的偏导数。  相似文献   

4.
针对垂直层状结构岩层的电阻率分布特征问题,采用直立多层介质地面电场递推公式,计算岩层为多个垂直接触面时的地面视电阻率。利用Hankel线性滤波对零至无穷大区间的积分进行数值计算,使用多种电阻率测量装置进行正演计算,得出垂直接触带上多种测量装置的理论视电阻率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5.
用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来处理用施伦贝尔热和赤道偶极装置在三维构造上采取的数据。三维体的信号可通过从总效应里减去水平层的效应而得到加强,由于在层六状大地上施伦贝尔热和赤道偶极装置所测的视电阻率是相同的,把两组测量数据相减所和的剩余电阻率主要受地质体控制。通过不同的例子显示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电法勘探,大致可分为垂直和水平勘探两类。这里所叙述的偶极映射(Dipole Mapping)属于水平勘探。水平勘探是为了了解某一深度内平均视电阻率的水平分布情况,为此可应用梯度法及所谓水平勘探法。所谓梯度法是指在施卢姆贝格尔(Schlumberger)电极系中,固定供电电极 A、B,在 AB 联线上用比 AB 极距小得多的测量电极距 MN 测量电位梯度的方法。另一方面,所谓水平勘探法是指在温纳(Wenner)的等间距四极法、三极法、或二极法的电极系中,保持整个电极系统不变,并沿测线逐点测量视电阻率。由这些方法便得到所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单电极在层状大地模型上激发的电磁场形成的异常形态,给出了频率域单电极电流源在层状大地上激发的电磁场表达式。采用数字滤波算法计算了频率域单电极电流源在层状大地上激发的电磁场。结果表明,单电极电流源激发的电场形态简单,能够很好地反应地电结构,磁场形态复杂;采用电磁场定义的视电阻率,在二层模型上,曲线在高频、大收发距时,趋于第一层的电阻率,在低频、大收发距时,趋于第二层的电阻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山前冲积平原岩土体间的电性差异,使用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采用不同的装置,不同电极距对山前冲积平原地层进行岩土层界面的划分.比较不同装置的勘探效果,以及不同电极距的勘探效果,说明此种情况下使用哪种装置,哪种极距勘探效果更好.使用钻孔资料来证明视电阻率反演结果的正确性,通过反演结果校正钻孔资料可能存在的误差.这种相互验证的综合勘探方法,使最终的解释结果更贴合实际的地层分布.  相似文献   

9.
基于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法一维正演研究,计算层参数和偏移距变化时的模型响应,对比分析视电阻率曲线变化规律和分辨系数。结果表明,对低阻目标层的分辨能力主要由纵向电导所决定,纵向电导越大越易分辨,低阻目标层纵向电导与覆盖层纵向电导比值越高,越易对低阻层分辨;在高阻层厚/覆盖层厚(V2)1时,对高阻层的分辨能力随厚度的增大而提高,而电阻率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其几乎无影响,在V21时,视电阻率曲线在一定范围内存在T等值原理。该方法对低阻层的分辨能力要远大于高阻层,偏移距的变化对分辨能力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0.
在煤田测井中,测量视电阻率等曲线时,多数测井队常用的公式是 n=K M/I (1) 式中 n—横向比例;K—电极装置系数;M—电压常数;I—下井供电电流。我队搞石油测井时,引入了一个公式,因为它使用方便,至今仍在使用。测量视电阻率、泥浆电阻率、微电极、井径、井温等曲线都能用得上。  相似文献   

11.
CSAMT的标量测量中常采用共磁道测量方式,即同步观测测量剖面上多个电道信号和垂直测量剖面的一个磁道信号,由此计算各测点的Cagniard视电阻率。因磁场测量位置的不同,势必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计算了均匀半空间条件下不同测量位置的磁场强度,以及对视电阻率的影响;模拟了存在局部三维异常体时,赤道装置下不同位置的磁场对视电阻率的影响。结合野外实测资料分析认为,由磁场测量位置偏差引起的视电阻率误差难以校正,在实际工作中应尽量采用单电单磁的测量方式;当在大收发距且浅层电性结构单一的条件下,可以采用三电一磁的测量方式。研究对CSAMT标量测量方式的改进及实际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当第二层电阻率随深度变化时,二层及三层大地垂直磁场Hz表达的视电阻率公式。对第二层电阻率随深度呈线性变化和指数变化的情况,利用线性数字滤波法编写了FORTAN-77计算程序。计算了一些视电阻率曲线,对部分视电阻率曲线进行了讨论,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EH-4系统观测资料的非远区场校正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EH-4系统实测的卡尼亚视电阻率在非远区场时应作必要的校正。基于导出的EH-4系统的卡尼亚电阻率ρxy和ρyx的表达式,采用多项式分段逼近的方法,建立EH-4系统测深数据的全频域的视电阻率算法。根据建立的算法对均匀大地、二层大地和三层大地模型的EH-4系统测深数据进行非远区场校正的结果表明:均匀大地时,全频域的视电阻率与真电阻率吻合很好,D型、K型和Q型断面的视电阻率曲线与MT法的接近,G型、H型和A型的视电阻率曲线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校正电磁频率测深“静态偏移”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进行直流电测深、大地电磁测深以及电磁频率测深等各种大地电阻率法测量时,局部近地表电性不均匀体(冲积物、河床、山坡局部潮湿带、盐渍体以及岩石露头等)经常严重地影响所观测到的视电阻率数据,使视电阻率数据产生与频率无关的  相似文献   

15.
在地表浅层瞬变电磁勘探中,覆盖层是影响瞬变电磁探测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验证覆盖层影响下圆锥型场源装置的探测效果,在瞬变电磁全区视电阻率理论基础上,引入地层信息约束的Occam反演方法,研究了覆盖层不同参数影响下下伏地层的电磁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层电磁响应强度与覆盖层和目标层电阻率比值有关;当覆盖层电阻率逐渐增大时,目标层反演电阻率与实际电阻率拟合度呈现先提升后降低的趋势,临界点出现在覆盖层与下伏高阻层电阻率相等时;当覆盖层厚度增大时,下伏地层的电磁响应相应减弱,异常区电磁响应峰值出现时间提前,反演后电阻率峰值深度加深。通过加入地层信息约束,下伏地层电阻率与实际电阻率拟合度及层界面分辨率均得到有效提升。研究成果为圆锥型场源野外数据处理与解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ATEM-Ⅱ瞬变电磁仪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瞬变电磁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编程实现了信号的抽道处理(面积积分)、斜阶跃波后沿校正、全区视电阻率、视深度的计算等数据处理。对瞬变电磁仪器来说,记录的信号是感应电动势值,但理论和计算均表明,εc(t) 给出的视电阻率定义不是单值函数,而且对层状模型存在所谓的假值和无解现象。为了求真电阻率,采用了由电动势定义的全区视电阻率和近区的近似视电阻率公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先由近区的近似公式计算出视电阻率的范围,再采用迭代方法,用全区公式求视电阻率,以保证有解且唯一。在新疆土屋铜矿区0线开展ATEM实验,对实测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近区瞬变电磁测深曲线畸变段的消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利用P.Raab和F.Frischknecht给出的中心回线装置瞬变衰减电压表达式,采用编程求解的方法来计算适用于全时域的视电阻率ρτ。这种视电阻率曲线克服了以往使用晚期计算视电阻率公式所得到的曲线,对于任何模型的左支曲线都将产生畸变的缺点,它的早期渐近线为趋于第一层电阻率值的水平直线。   相似文献   

18.
Zohdy方法在三维电阻率测深数据反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电阻率测深数据采用Zohdy方法近似反演,正演计算采用有限单元法,反演初始模型由测量视电阻率数据给出,通过比较实测视电阻率值和预测模型计算的视电阻率值对数差来修改模型网格电阻率.为了解决任意电极距测深数据的反演,采用大、小双网格剖分,大网格反映地下电性分布情况,小网格用于实际有限元正演计算.文章对加5%随机噪声的模型理论视电阻率测深断面数据和实测视电阻率测深断面数据进行反演.结果表明该反演方法需要的内存小、计算量少,并能够取得很好的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19.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已经成为一种研究地球中浅部电性结构的重要方法,其需要采集微弱且易受环境噪声影响的天然电磁场信号,接地电阻稳定性是影响其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这里基于大地电磁测量的等效电路,计算了均匀半空间条件下测量电场以及AMT视电阻率和相位的响应,并进行了野外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接地电阻的变化对测量电场、视电阻率和相位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高频;接地电阻变化范围很大时,高的接地电阻可以给电场和相位带来最大50%的误差,给视电阻率带来最大75%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人工源超低频电磁波技术及在首都圈地区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超低频 (SLF)电磁波技术利用地球物理和无线电物理相结合的原理 ,由人工产生大功率电磁波信号。在地面很大范围的许多测点同时测量该信号 ,可研究空间电磁场和地下电阻率结构 ,研究地震等引起的电磁场异常变化 ,探测地壳结构和地下资源。在首都圈地区的观测表明 ,SLF信号的功率谱密度超过天然场源信号数倍以上 ,所得到的视电阻率数据精度远高于天然源方法 ,并有长时间的稳定性。在测量期间距测点约 12 0km发生的迁安 4 .2级地震与观测的电磁场异常和视电阻率的变化有较好的对应性 ,并对产生这些变化的可能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推测它们是区域应力场和震源区局部构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