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海岛是一个特殊的地域单元,拥有其特有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近年来随着海洋国土地位的提升,国内外学者对于海岛的研究也随之增多。本文以我国海岛县域经济体为研究对象,从分析我国海岛县域经济体产业结构入手,采用产业变动系数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海岛县域经济的演进以及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是左旋和右旋的结合演进模式,海岛县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结构演进的跳跃性特征明显。根据海岛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将12个海岛县的经济发展分为竞争增强结构优化型、竞争增强结构衰退型、竞争减弱结构优化型、竞争减弱结构衰退型、结构相对稳定型5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岛县(区)产业结构演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产业结构优化和主导产业选择。通过对我国海岛县(区)三次产业相对竞争能力、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认为其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弱,地域经济系统呈现经济脆弱性、环境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相互交织的状态。海岛经济发展必须以海岛生态环境的承载许可为前提,不存在统一的产业结构演进目标。海岛县(区)需要在市场开放、产业转移以及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推动下,优化产业分工,稳定发展第一产业,有限发展第二产业,优先发展第三产业;在海洋生物资源、港口资源、旅游资源、空间资源等共同开发的基础上,因岛制宜,培育竞争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型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海岛县经济区及其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耀光 《地理研究》1998,17(3):289-288
在我国海岛县经济类型(或类型区)划分的基础上,划分出我国海岛经济区的框架,以我国北方海岛县经济区为重点,探讨海岛经济区的划分方法,提出发展方向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张耀光  刘锴  郭建科  马慧强 《地理研究》2013,32(6):1095-1102
我国海岛众多,具有丰富港口资源,其中一些港口深水岸线逼近岛岸,适宜发展大型深水集装箱港。目前海岛港口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在海岛上已开发的大型港口仅有上海洋山港,多数海岛县为规模不大的地方小港。对中国海岛县的港口吞吐量、港口用地等应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分析集聚状况,并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港口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根据海岛港口规模、区位、腹地、港口“代际”以及海岛与大陆连通等指标,对中国海岛港口进行类型划分,并对划分的洋山港、舟山港以及地方小港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港口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结合当前国际海运业的要求与建造大船舶以适应大型深水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今后发展海岛深水港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多指标综合,对新疆农村经济的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指标的选取主要反映区域经济的规模、结构层次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人均家庭纯收入、农村非农份额等,把全疆划分为三种农村经济类型,即发达、较发达和不发达等。分析了其中不发达类型区农村产业结构的静态特征、动态特征和横向比较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发达类型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深圳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首先根据经济增长态势把深圳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然后在分析深圳产业结构演进的内容变化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演替的发展阶段进行判识,发现深圳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演替在阶段判识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文中还总结了深圳产业结构演进具有变化快、调整及时有效以及政策的催化推动作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研究, 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论文从人地关系地 域系统为切入点, 探讨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的特征。论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的海洋资源, 海洋产 业以及海洋经济的发展过程, 海洋经济在国际上所处的地位及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分析 了中国海洋经济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演变状况。在研究中应用了主成份分析等数量方法, 对海洋 经济发展年际之间的综合实力水平进行评估, 并绘出了海洋经济总值与海洋产业之间的平滑曲 线, 以此了解各类海洋产业的线性增长趋势。根据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的发展, 分析了海洋三次产 业的变化过程, 并利用三轴图法绘制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为了反映中国海洋经济地域系 统不同类型的差异, 应用主成份分析方法对沿海各海洋经济省市进行综合实力评估并进行排序, 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不同综合实力水平的海洋经济类型区。  相似文献   

8.
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中的相关方法,对伊犁河谷1956-2008年期间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针对伊犁河谷产业结构演进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指标计算分析了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就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等层面的动态演进过程,然后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计算了1956-1978年、1979-1992年和1993-2008年三个代表时段产业结构演进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伊犁河谷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具有以下特点:1.一产比重一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二产业比重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上升快,但内部结构不合理;2.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表现出极强的不均衡性;3.产业结构转换速度逐渐变缓,特别是1993年以后,随着经济活动日趋正常化、规模化、成熟化,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相对较小;4.产业结构一直是靠着传统的农牧业在发展演进,落后的工业和不发达的第三产业严重制约着伊犁河谷产业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动态演进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建国以来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一系列衡量产业结构状况和产业结构演进的相关指标,计算分析了河南省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就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等层面的动态演进过程,并进一步用偏离份额法评价了建国以来不同阶段产业结构动态演进的特征。结果表明:建国以来,河南省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产业结构转换方向越来越合理,其变动趋势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但与全国及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省产业结构总体仍处于低级化水平,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调整产业结构仍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乡村经济类型是对在发展程度和产业结构上具有相对一致性的乡村经济体的高度抽象,对其进行划分并对其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是制定乡村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模比系数法进行乡村经济发展程度的划分,分别采用以不同产业占总产值比重的均值与标准差之和进行主导产业类型的判定,将两个判定结果相结合最终确定京津冀地区乡村经济的类型.依据此方法对1994-2009年京津冀地区乡村经济类型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京津冀地区乡村经济发展程度经历了脱贫期、成长期和提升期;主导产业类型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再向商贸业主导演变,综合发展型乡村的数量则经历了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总体来讲,京津冀地区共有4个区域,其内部的乡村经济类型的演变具有相对一致性,可以分别作为政策扶持的类型区.  相似文献   

11.
历代安徽名人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才数量、类型和籍贯3个方面对安徽历代名人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历代安徽名人地理分布的重心与区域分异的原因。研究发现:由于时代背景、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安徽名人时空分异特点显著。时间上,不同时期的名人数量差别较大,名人的影响领域随时间推移呈扩大之势;空间上,军政名人多出自皖北和皖中,而科学、文化教育和经济方面的名人以皖南居多,呈现出明显的“南文北武”分布格局。此外,安徽名人地理分布还呈现明显的南移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土地类型演替过程浅析——以缙云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立新 《地理研究》1987,6(4):77-82
以缙云山为例,本文试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土地类型的演替。  相似文献   

13.
田万荣  朱健 《干旱区地理》2000,23(4):353-357
由于水文现象的复杂性及其资料的有限性,至今尚无法在理论上确定洪水峰量究竟属何种频率分布。目前选择线型均是依据实测资料,以曲线与经验分布的拟合优劣作标准来确定线型。通过四种频率线型,对新疆天山北坡中小河流洪水进行拟合分析,从11个站的拟合情况来看,有9个站用P-Ⅲ,草拟合结果最好,占整个参加分析站点的82%,因此,可以认为P-Ⅲ型曲线较适应于新疆天山北坡河流洪水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九华山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结果,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几项重要指标,定量分析,探明了九华山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异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在对叶城县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对农、林、牧业生产的直接和直接影响进行了综述后,探讨了不同地貌条件下,自然资源和合理利用和农业灾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哈密盆地区域地貌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对哈密盆地的现代地貌进行了成因分类,并系统地讨论了地貌结构特征,同时结合灾害地貌过程和资源特点提出了合理利用资源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乡村经济类型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曾尊国  陆诚 《地理研究》1989,8(3):78-84
本文采用模比系数法,按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农业结构三类指标,将江苏省65个县(县级市)划分为8个乡村经济类型(含12个亚类型),以便为乡村发展的宏观决策和分类指导提供参考,为开展江苏乡村地理的选点调查打下基础,对乡村经济类型的研究方法作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下游的酷暑与冷夏是旱涝以外的另一种重要灾害性天气,本文以南京为代表,确定了长江下游酷暑年和冷夏年的三条标准。盛夏(7—8月)温度主要决定于7月平均温度T,并与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的冷空气活动以及印度季风低压—ITCZ有关。在酷暑年,印度低压更为频繁而强烈,位置略偏南;副热带高压较强,且直接控制江淮流域。100hPa青藏高压明显偏强,位置偏北偏东;青藏高原上常有500hPa暖中心东移。冷夏年三种成因:一是冷空气较强,梅雨明显而持久;二是ITCZ和热带系统强而活跃,盛夏频繁影响长江流域;三是以上两种天气系统的影响,形成混合型冷夏。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市都市型农业功能区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具有多功能特征的外向型都市农业格局正在形成,综合运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建构了由生产、经济社会效益、资源禀赋和生态、农业现代化四位一体的功能区划指标体系,采用逐步判别聚类法将昆明市都市型农业分为滇池沿湖发展区、城市近中郊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区、北部农业综合开发区3个功能区,并结合现代昆明大都市建设提出了3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20.
黄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分形结构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秉根 《地理科学》1999,19(1):92-94
黄山第四纪泥砾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分维值介于2.708 ̄2.753之间,非常接近古泥石流堆积物粒度组成的典型分维值2.75。结合沉积特征,表明该类沉积物属第四纪间冰缘环境下的稀性泥石流沉积,其形成过程与季风型冰缘环境有关,是两种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