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照记录两点疑误的剖析在日照观测中,常出现这样问题,观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总是比日照纸上记录的开始、终止时间晚;8时、14时前后云变化大时,云状与日照有矛盾,即按定时观测云状看,应有(无)日照,而实际日照纸上对应的8时或14时却无(有)日照。经过分析...  相似文献   

2.
海南州恰卜恰地区1993—1997年日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南州气象台1993~1997年地面观测资料,对恰卜恰地区的日照显时数、日照百分率、太阳能资源及云量、降水对日照时数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日照时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高、冬季低;(2)日照百分率的分布情况则是冬季高、夏季低;(3)该地区的太阳能资料较为稳定,具有较强的开发和利用价值;(4)日照时数与云量、降水过程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日照时数和雨量自记观测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冬梅  王增连 《气象》2001,27(11):57-57
笔者从事地面观测近二十年 ,并长期负责报表预审 ,发现许多同志在一些项目的观测中存在误区 ,如日照记录的统计、降水记录的统计等 ,下面是自己在地面气象观测中的一些经验体会 ,供测报同行参考。1 日照时数观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目前 ,各基层气象台站所使用的日照计为暗筒式日照计 ,该仪器是利用太阳光对涂有感光药剂的日照纸感光留下感光迹线这一原理来测量日照时数。笔者在统计日照记录时 ,有时会发现当天的天气状况与实有日照记录不符。这里在假定仪器安装正常情况下 ,仅从观测员在日照观测中的操作规范出发 ,指出准确观测日照时数应…  相似文献   

4.
李发军 《四川气象》2002,22(3):28-29
从众多的地面温度观测记录来看,发现了很多地面最高温度表的记录和地面最低温度表的记录,分别比下午和上午地面0cm的值偏低和偏高许多,或者下午(上午)地面0cm温度表与地面最高温度表(地面最低温度表)读数相差较大的异常情况。以下就对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出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5.
涂明  魏新华  薛梅 《黑龙江气象》2011,28(3):37-38,42
1引言 自记风向风速记录、自记降水记录、日照逐时记录及相关记录,是气象地面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风、降水、日照的每时变化。它是由采集器形成图形化的纪录,再由观测员根据地面规范规定,订正后,人工抄录在地面纸质报表-4、表-5、表-6、表-1上(自动站前)。  相似文献   

6.
于东红 《气象》1999,25(1):57-57
地面观测仪器应严格按《地面观测规范》安装、操作,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我们在台站地面温度表的安装使用检查中发现,有的地面温度表(包括地面、最高、最低)没有严格按《地面观测规范》的要求来安置,使温度表的球部不是埋入土中一半,或者埋的土壤被风吹走,使温度...  相似文献   

7.
日照时数的观测及其百分率的统计是目前气象台站地面观测的基本项目之一,也是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所需气象要素中的重要因子。地面观测规范规定,日照百分率的计算是用天文日照百分率法求得的,即实测日照时数除以天文可照时数。虽然目前使用的通常是天文日照统计法,但是由于这一定  相似文献   

8.
温丽华 《广东气象》2007,29(3):59-59,63
日照时数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重要观测项目。为了确保取得准确的日照时数,从仪器安装、涂刷日照纸、记录的整理和维护等方面介绍了日照时数观测应注意事项:正确安装日照计、正确涂刷日照纸、正确整理日照迹线和正确维护日照计。  相似文献   

9.
单宇红 《气象》1997,23(8):1-1
一段日照迹线剖析单宇红(江苏省徐州市气象局,221006)在地面报表的审核中,原始观测记录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为了判别某个记录的“真伪”,不仅需要直观的目测,还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再下结论。1996.2.26.13∶16—13∶48某站...  相似文献   

10.
薛起刚 《内蒙古气象》1994,(6):35-37,23
地面预审探析薛起刚(内蒙古气候中心)为确保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准确可靠,台站原始资料必须经过预审,通过预审,保证报表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台站在观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990年全区第四届地面气象测报技术比赛及1992年全区选拔赛结果均表明,原始资料的预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形复杂,模式地形与实际观测地形存在一定高度差异,因此设计合理的复杂地形下地面观测资料的同化方案有利于使我国目前仅用作探测手段的地面观测资料(常规地面观测站和地面自动站)在中尺度数值模式中得到充分利用。作者在MM5_3DVAR同化系统中利用近地层相似理论将地面观测资料进行直接三维变分同化分析,并对地面资料同化方案设计中是否需要考虑模式与实际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进行探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近地层相似理论将地面观测资料同化到数值模式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且地面观测资料(温度、 湿度、 风场、 地面气压)中各物理量同化到数值模式都能影响24小时降水数值结果,但各物理量起的作用大小不一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其次为湿度;地面观测资料同化方案设计有必要考虑模式地形与实际观测站地形高度差异,适当考虑这种高度差异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云状观测浅析卢会云(平凉地区气象局744000)1目前云状观测的倾向云状观测,因客观条件限制,目前还不能用仪器测定。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主观因素较多,使得云状观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成为地面观测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在部分测站中存在着复杂云状简单化、夜间...  相似文献   

13.
该文利用石阡国家气象站2019年1—12月DFC1型光电式数字日照计(简称自动观测)和暗筒式日照计观测(简称人工观测)的日照资料,对比分析时、日、月、年日照时数的差异,结果表明: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日、月日照时数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有非常好的相关性;自动观测年日照时数低于人工观测值,自动观测有日照天数和早、晚日照时数明显多于人工观测值,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分辨率更高和灵敏度更好,更客观反映日照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地面加密雨量计观测资料,以1 h、3 h、6 h、12 h和24 h等多个时间尺度分别评估了全球降水观测GPM (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计划降水产品IMERG (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PM)对台风"妮妲"降水中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等不同量级降水的估计能力,主要结论如下:(1)降水累积时长会影响IMERG降水产品的估计精度。随着降水累计时长的增加,IMERG与地面雨量计观测结果的一致性加大,相对偏差和偏差的随机性均减小;(2)降水累计时长1 h时,IMERG对不同量级降水的观测精度均存在较大偏差;(3) IMERG降水产品会高估小雨时地面雨量计的降水量,且低估小雨事件发生的概率,对于小雨等级降水的观测能力还有待提高;(4) IMERG能较好地观测到暴雨降水的空间分布区域,但对暴雨的估计量级会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5.
气象台站常采用暗筒式日照计收集某一地太阳实际照射地面的时数,因为日照的准确与否直接反映某一地的气候形成的基本能量。为了真实地、准确地收集日照时数,提高观测质量,减少或避免残缺气象记录,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要求,观测日照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美国自动地面观测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自动地面观测系统陈奕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北京100081)1引言美国自动地面观测系统(ASOS)是根据美国政府部门,主要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交通部和国防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和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和...  相似文献   

17.
关彦华 《气象》1989,15(12):2-2
在业务检查和质量统计中发现,日照观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测报错情,而且也影响日照观测记录的质量,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日照时数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重要项目,目前全省大多数台站均使用暗筒式日照计进行日照时数的观测,本文从暗筒式日照计安装、使用维护,日照纸的制备,日照记录的处理等方面介绍了取得准确日照时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地面最高温度人工与遥测数据差异的原因   总被引:5,自引:15,他引:5  
结合河源站地面观测资料,从仪器构造、埋土状况、日照影响等方面,分析台站地面最高温度人工值与遥测值产生差异的原因,指出日常工作中观测员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减少差异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面气象观测中,常以日照记录校审定时观测云状 Cs 与 As tra 记录是否准确。若观测时无日照,认为记有 As tra 合适;反之观测时有日照,记 As tra 不恰当。因此,当观测到Cs 与 As tra 处于过度阶段不好确定时,就以太阳光是否刺眼、地物是否有影、有否丝缕结构或晕等方法区分之。但有时,值班员在观测时因整层云阻挡而无光照,确实只见模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