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GIS的哈尔滨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哈尔滨市区2000年TM遥感影像和2005年TM遥感影像及其他辅助资料,对处理后的影像进行矢量化和人工解译,获得详细土地类别的布局信息,并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据统计功能,分析研究区域土地类别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和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2.
以株洲市为研究区,选取两期Landsat TM/ETM+影像,利用IDL分别反演出地表亮度温度;选择训练区域,利用ENVI的最大似然算法对两期株洲市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以此作为基础分析了株洲市城市热岛范围、强度变化,以及土地利用类型/覆盖(LUCC)变化。结果显示,1999-2006年间,随着株洲市城市不断的扩展,城市热岛范围和热岛强度都有加强趋势;城市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引起了地表亮温的时空演变。研究表明,水体和植被具有良好的降温作用,而城镇建设用地和裸地则是城市热岛效应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方法有很多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DRISI平台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方法。以北京市昌平区为研究区域,对2001年和2005年昌平区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统一土地利用类型和格式转换,输入IDRISI中的LCM模块得到2009年的预测土地利用图,并与基于TM遥感卫星影像解译的2009年图进行精度对比,在此基础上预测研究区2020年建设用地状况。结果表明:基于IDRISI中的LCM模块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度。预测结果显示昌平区2020年建设用地总面积增长了13.2%,过程中存在建设面积大量侵占耕地、植被的现象。文章建议研究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做到限制建设用地面积的快速增长,提高其土地利用集约度,严守耕地红线,提升土地产能。  相似文献   

4.
郭琳 《华北国土资源》2015,(3):102-104,110
该文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基于ERDAS IMAGINE 9.2和ARCGIS Desktop 10.0软件平台,选取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太原市3期TM/ETM+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图像处理和信息提取,利用具有强大空间分析功能的GIS,建立了研究区三个时期土地利用数据库,对比了太原市三个时间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分析了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成果能为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与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广州市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与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1997、2003年广州市的Landsat 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处理软件的支持下,经过几何纠正、图像裁剪和图像增强处理后,采用最大似然比法结合人工目视解译对影像进行了识别分类,获得了广州市两个时相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并进行了分类精度评价.然后建立了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并利用数值统计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1997~2003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速度、空间转移及其区域差异等.另外,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建设等因素是广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利用目视判读的方法对COSMO雷达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划分土地利用类型,通过与光学影像目视解译分类结果的对比,评价COSMO雷达影像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潜力。与此同时,笔者选取了同一地区的两景COSMO影像,分别对其重合的部分区域进行了分类判读,由分类结果出发,对两景影像的数据质量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其数据质量相差比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1986、1996和2006年三期Landsat 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法分类,并以同期高分辨率的SPOT5影像进行分类后处理,最后分类后变化检测法监测了福州市1986~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转移模式。结果表明,福州市近20年间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乡建筑用地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耕地数量却在不断下降。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政府决策等因素是福州市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TM遥感数据的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地震极重灾区2006、2008和2011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提取灾区土地利用信息,结合坡度和高程等地形因子对灾区主要生态系统面积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地震对灾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研究区农田、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分别减少了124.6km2、461.6km2和9...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时相TM影像的解译数据,运用RS,GIS和马尔科夫模型,分析山东省龙口市近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揭示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特征,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IKONOS数据在大比例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大比例尺土地动态监测系统,快速准确提供各种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是实现资源保护的基本手段。而及时准确地获取高分辨率的地物影像资料是大比例尺动态监测的重要环节。介绍了IKONOS影像数据的特点,并与其它遥感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IKONOS数据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平台建设及其支持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20世纪 90年代中期 ,我们建立了国家资源环境动态信息服务运行系统。在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 ,其中 5 2 0 L andsat TM遥感影像经过地理配准和几何校正后 ,在全数字解译环境下 ,解译并绘制了 1∶ 10万的土地利用图。现已将其矢量数据转换为 1km的栅格数据 (包括所有高分辨率的、通过计算每个网格内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百分比而获得的土地利用信息)。因此 ,国家资源环境动态服务系统可用来监测国家尺度的土地利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5、2010、2014年三期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在此基础上开展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十年中,益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性显著,土地利用状况变化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域,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均减少;在新增面积上,耕地、林地、水域所占比重大,而在萎缩面积上,林地、耕地面积减少最为显著。益阳市土地利用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益阳市辖各区县表现出各不一样的土地利用程度。其中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相关政策是引起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因素。本文主要通过研究益阳市近十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其土地利用变动的原因,为益阳市土地利用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西辽河的老哈河流域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Landsat TM和ETM+遥感影像,基于知识规则的遥感分类及分类后处理方法对20世纪80、90年代末的半干旱的老哈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用GIS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这十年间,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老哈河流域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变化范围占流域总面积的33.64%,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农、林、牧用地之间的转换。其中水体、滩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减少,大量的沙地和裸土地被开发利用;城乡用地和旱地有所增多,水田大幅度增加,农业耕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本研究为研究北方干旱化形成机理的生态-水文耦合模型提供重要的下垫面输入条件,为以后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对蒸散发和径流过程的影响提供重要的分析前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应用1996和2002年两期的TM影像资料,对该市6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出该市各类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方向。结果表明:①从1996年至2002年,成都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耕地、未利用土地的大量减少和林地(园地)、城镇、居民建设用地的大幅度增加,而水域、草地面积变化不十分明显;②6年间,成都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比较复杂,其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园地)、城镇、居民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之间;③成都市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同时,相同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三角洲油田集中区土地利用演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多时相的 TM卫星影像及相关资料 ,圈定油田集中区 ,并提取其土地利用要素 ;就 1984~ 1999年15年来 ,黄河三角洲油田集中区内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油田集中区是处于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带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较快 ,变化的面积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一、概况 1、项目背景 杭州市区(不合萧山、余杭)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2006年调查数据,距2007年已有一年多,由于杭州市区变化频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复杂,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调查成果质量,做到数据、图件和实地“三者一致”,为政府快速提供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决定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为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基础数据,通过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识别、判读实现准确并快速地提取出土地变更信息,更为精确地勾绘出变化图斑的边界线,外业核查时更为明晰、高效。  相似文献   

17.
快速准确地区域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重要部分。该文以山东省为例,使用Terra MODIS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根据山东省遥感影像在不同月份上地物反射率特征构建决策树,在VC平台上开发基于该决策树的针对MOD09数据的土地利用类型自动分类及变化分析的系统,对2000—2009年MOD09每月数据进行分类及其变化分析,并将结果与MODIS地表分类产品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系统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 1、项目背景 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2006年调查数据,距2007年已有一年多.由于杭州市区变化频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复杂,为进一步提高土地调查成果质量,做到数据、图件和实地"三者一致",为政府快速提供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决定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为2007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基础数据,通过对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识别、判读实现准确并快速地提取出土地变更信息,更为精确地勾绘出变化图斑的边界线,外业核查时更为明晰、高效.  相似文献   

19.
福州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多元综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地球信息技术对福州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驱动力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以TM数据作为信息源获取两时相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信息:用GPS快速提供变化区准确的空间位置信息和野外调查时的快速定位;并利用GIS对多种数据进行处理、集成管理、空间统计和相关分析;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遥感动态监测城镇扩展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利用ASTER和TM多源多时相遥感影像和地形数据,以福建省漳州市区为示范区,对城镇建筑用地扩张进行了遥感监测。研究认为,对于ASTER影像,综合利用光谱知识、多时相植被指数、城镇建筑用地的地形分布等建立分类决策规则,可以有效提取城镇建筑用地信息(精度不低于90%);研究提出用较新时相影像获取的城镇建筑用地限定较早时相影像城镇建筑用地提取范围的思路,拓展了TM影像三指数法的应用范围,以此保证了较早时期TM影像城镇信息的有效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